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内涵

温柔似野鬼°
741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07:4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南京人口管理学院-2011高考成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内涵

一、价值
(一)价值的含义
“价值”一词有多种含义。经济学讲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
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伦理学层面的价值是指满足人的美感需要方面
的有用性;哲学意义上的价 值,“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
系中产生的”,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是 指客体的存在、作
用以及它们的变化同主体及其需要相适合、相一致或者相接近的关系。在
这一 关系中,人是价值主体,与人相对的物或者他人是价值客体。客体对
于促成主体目的、实现主体欲望、满 足主体需要,所具有的有利的、积极
的属性,就是所谓的价值。也就是说,某种事物或现象具有价值,就 是该
事物或现象成为人们的需要、兴趣、目的所追求的对象。人的需要、兴趣、
目的是随着社会 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所以通过人的实践而实现的价值也
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在人的现实实践 活动中,主体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觉地掌握和占有
客体,利用客体的属性和功能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实 现主体的目的。也就
是说,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存在着一种主体按其需要对客体的属性和
功 能进行选择、利用和改造的关系,或客体的属性、功能对主体的需要满
足和实现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价 值关系,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意义关系。
某事、某物能够满足主体需要,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不能满足 主体需
要,就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价值的大小,说到底就是客体满足主体
需要程度的大小 ,客体对主体意义的大小。
(二)价值的形态

1



价值的形态是指价值的存在类型。依据主体的需要,价值可以区分为
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交往价值三种基本形态。
1.物质价值是指客体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价值 人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人通过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保证自己 的生存和发展。自然是人的物质生活的前
提,人们的生产生活资料无不直接或间接地来自自然界。自然以 各种物质
形态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
2.精神价值是指客体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价值
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具有包括知、情、意在 内的特殊心理结构,有
着自己的精神需要,包括求真、向善、尚美的需要。尽管物质生产、社会
政治活动以及家庭日常生活也包含满足人们的某种精神需要,但人们主要
是通过创造特定的精神文化,丰 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满足其精神需要,实
现其对精神价值的追求。精神价值的基本形式有道德、艺术、哲 学以及科
学等,它们从不同方面扩展人的精神视野,提高人的精神品位,丰富人的
精神生活。
3.交往价值是指客体满足人的交往需要的价值
人是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 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
们从一开始,从他们存在的时候起,就是彼此需要的,只是由于这一点,
他们才能发展自己的需要和能力等等,他们发生了交往。” 交往是人们从
事一切活动的社会条件,也 是发展人自身需要和能力的社会形式。人们的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是通过他们的交往活动来实现的 。交往始终是
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之一,交往价值是相对独立的价值形态。凡是有
利于人的 发展的交往活动,满足人们的交往需要的事物,都具有交往价值。
制度是人们交往活动的产物,也是交往 价值的重要体现。要使人与人之间

2



的交往成 为可能,就需要一定的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调节人们之间的关
系,为人们的交往提供模式和秩序。这里 的制度,既包括正式的社会经济、
政治、法律、伦理制度等,也包括非正式的制度,如社会的风俗、习惯 等,
它们因为能够满足主体交往需要而具有交往价值。
4.物质价值、精神价值、交往价值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
物质价值是最基本的价值,离开它 ,人类就不能生存。精神价值和交
往价值则是在创造物质价值的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影响着物 质
价值的生成和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交往需 要越来越密切地结合起来,物质价值、精神价值、交往
价值也越来越密切地交织在一起。它们共同存在于 人的实践活动之中,构
成社会生活的价值系统。
5.人的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形态
人既是价值的主体,又是价值的客体;人不仅具有满足他人的需要的
价值,而且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就是 一种价值。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存在着
根本的区别。物的价值在本质上是由人所创造、赋予的,人具有一 种任何
物都不具有的价值,即创造价值的价值。从根本上说,人具有目的性价值,
物的价值是一 种从属于人的目的的工具性价值。因此,人的价值是一切价
值形态中最高级的价值,如毛泽东所说,世间 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
宝贵的。
二、价值观
(一)价值观的含义
在 社会实践和价值概念的基础上,主体必然会形成一定的价值判断和
价值观念。继而,价值观念在人们的实 践中进一步集中、抽象、升华,就
会形成对于价值、价值关系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并外在表现为处理 各

3



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这就是价值
观。
(二)价值观的影响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价值观不同引起人们 对同一个事物做出不同的评价。在日常生
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对于一件事情会有千差万别的看法, 对于一个
人也会有多种多样的评价。正如莎士比亚所言: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
个哈姆雷特。 实质上,这种外在的认知差异正是源自人们个体价值观的不
同。
其次,价值观不同导致人们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的指向不
同。从认识活动看,人们不可能在同一条件下去认识周围众多事物 ,而总
是把自己的认识活动局限在某些甚至某一事物上,这就是说认识活动是有
指向性的。指向 什么?这是一个选择过程,按什么标准来选择,只有某一
事物对人有积极意义,即有价值时人们才去认识 它,对什么事物的认识有
价值,人们才会去认识这些事物,这就是价值观在认识事物中的导向作用。从改造活动看,改造哪些事物与不改造哪些事物,要看这一改造活动对人
是否有积极作用,是否有价 值;有价值,就去做,否则就不做。价值观是
个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不同,人们对某一认识活动和改造活 动做出的回答
就不同。
再次,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如果< br>说价值观第一个导向作用针对的是人对外部事物的认识和改造,即认识和
改造客观世界;那么,人 对自己的认识和改造,即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
则是价值观的第二个导向作用所在。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 人生道路,就意
味着他认为选择这样的道路是“值得”的,是有积极意义的。价值观决定

4



了个人未来的行为方向,对个人的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 起着关键性的导向
作用。由此可见,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对人有正面积极的影响,消极狭隘甚
至错 误的价值观则容易把人引向歧途。
(三)价值观的特性
1.价值观具有时代性
人 们的社会存在和社会生活是具体的、现实的,是属于一定时代的,
反映社会存在和社会生活的价值观总是 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回应着
特殊的时代性问题,表现着一定时代人们的需要和利益诉求,体现为时 代
要求的价值原则、价值规范和价值理想,表征着特定的时代精神。有什么
性质的社会存在,就 会有什么性质和内容的价值观。“随着每一次社会制度
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 。” 抽象的、超历史的、
一成不变的价值观是不存在的。
2.价值观具有民族性
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具有该民
族特色的价值原则、价值规范、价值 理想,并通过历史的积淀和升华,使
之成为该民族文化传统的核心和灵魂。价值观的民族性表现着一个民 族区
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气质。恩格斯说:“善恶观念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
族„„变更得这样 厉害,以致它们常常是互相直接矛盾的。”
3.价值观具有阶级性
阶级社会中,人们自觉或 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的阶级地位
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 获得自己的
价值观念,因而价值观总是带有阶级的特性。不同阶级由其阶级地位和经
济利益所决 定,有着不同的价值原则、价值规范、价值理想。作为阶级的
价值观,它或者为统治阶级的利益辩护,或 者代表被统治阶级对统治阶级

5



的反抗和被统 治阶级的未来利益。每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都是统治
阶级的价值观,因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 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
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
三、核心价值观
(一)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从 所处的地位来看,可以分为
终极(最高)价值观、核心(主导)价值观、一般(非主导、边沿、从属)< br>价值观。一般价值观散居于核心价值观的外围,仅为特定群体所持有,而
且不稳定、缺少规则,由 外及内其规则性越来越明显、引导力越来越强,
统摄面越来越大、稳定度越来越高,到达核心层就是所谓 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
社会必 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
(二)核心价值观的特性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核 心价值观总是由统治阶级所倡导并由
统治阶级的统治力保证其优势地位的。它往往担负着指导和评价人们 行为
的作用,通过引导、影响、左右更多个体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来达到
该群体中个体思想 观念的高度一致,使个体的活动能从分散趋向集中,从
而保证社会价值目标较顺利地实现,更好地促进社 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因此,核心价值观具有明显的阶级烙印,不同的社会制度会形成不同的价
值观。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忠孝价值观就是一个成熟的农业封建国家所需要
的价值观,它适 应并维护了传统的封建制度。西方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近代以来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 展起来、适应资本主义经
济政治制度、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主导的价值观。就其内涵来说,资本

6



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人 主义,这是西方价值观
的核心,体现了西方价值观的根本性质;二是自由主义,它是西方价值观
的灵魂,贯穿于西方价值观念体系的各个方面;三是功利主义,它体现了
西方价值观的鲜明特征。
(三)核心价值观的类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不同的人类
社会,必然产生和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核心价值观。比如,有古代核心价值
观、近代核心价值观、 现代核心价值观;有奴隶社会核心价值观、封建社
会核心价值观、资本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社 会核心价值观。仅
就古代来说,就有古代欧洲哲学思想中所包含的核心价值观、古代犹太民
族宗 教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古代印度佛教思想中所包含的核心价值观、
古代中华思想文化中所包含的核心价 值;仅就近代中国来说,就有孙中山
“三民主义”中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五四”爱国反帝运动中所形成 的核
心价值观;等等。当今社会最鲜明的两种核心价值观,就是资本主义核心
价值观与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文艺复兴和随后的新教运动所倡导的“民主、自由、人权”为核心的
价值观,不 仅瓦解了基督教神学的长期统治,而且也成为资本主义产生的
思想基础。这种起主导作用的核心价值观为 社会发展提供了价值观的支持,
发挥着重要的动力功能。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确立和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
核心价值观发挥着强大的作用。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 导,在建
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适

7



应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要求,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 居统治地位、起主
导作用的价值理念。这一理念,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这
一根 本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理论在新
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是中华民族 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升华,是对人
类价值观合理因素的借鉴和吸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在 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作出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的主体价值
选择。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是这 样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 本性质
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从社会功能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聚拢社会意识,形成社会价值认同。价值认同是价值主体通过价值认知、价值评价、价值选择
等活动不断改变自身价值结 构,把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价值规范内化为
自身的价值取向,并外化为一定的价值行为的过程。当前, 在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的社会利益关系造成了现实社会中价值主体的多元。
人民群众 的价值观形成于多样化的社会环境,带有社会的影响、时代的烙
印,因此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价值追求越 是多样化,越要强调核心价值观
的主导作用。在此过程中,既要提倡核心价值观、弘扬主导价值取向,又
要抑制落后价值观、反对腐朽价值取向,为人们价值选择指明方向、提供
价值判断基准、营造浓 厚积极文化氛围。要引导干部群众把本职岗位作为
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平台,促进价值认同由认知认同、情 感认同发展升华为
行为认同,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内化为精神支柱,外化为自

8



觉行为,转化为提高政治觉悟和能力素质、做好本职工作的具体行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24个字”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倡导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意见》明确指出:“富强、民 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是公
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24个字”内容,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
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三 个倡导”、“24个
字”,概括简洁明了,容易被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理解和践行。“三个
倡导”、“24个字”,字字都很重要,是一个有机整体,缺哪个都不完整。“三
个倡导”、“24个字 ”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
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的创新成果,为培育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三个倡导”、“24个字”内容,本书下面专
门设三章分别进行详尽的分析解读。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完整准确地把 握其精神
实质,就要理解好三个“关键词”:
一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特别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
价值体系性质的限定。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社会形态属性,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就是立足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9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从人民这个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出发,以消灭剥削、实现社会公正、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社会主义的目标为
价值取向。
二是 “核心”。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价值观念是多元多样的,而核心价值
观,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和引导 地位的社会价值观,是社会价值体
系的灵魂。它在整个社会的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并引 领
和主导同一个社会的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价值评价和价值取向,使之沿
着一定的正确方向发 展。
三是“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单个的价值目标,而
是由理论旗帜、理 想信念、精神支柱和道德规范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价值观
体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念体系,就要 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这个主题,在统一性和整体性上下功夫。



10

宜宾人事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申请表


青岛理工大学专科-青春飞扬演讲稿


墨尔本打工-陕西招生考试网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小学运动会入场口号


留学生论文-平安夜贺卡


毕淑敏散文集-高考一二本合并


高薪职位-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招生网


信念作文-中考英语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