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的本质体现
2016国考行测真题-幸福线
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的本质体现是什么
本质是: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本质特征是:
(一)始终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
小平同志就针对有人提出的爱国可以
不爱社会主义的观点尖锐指出:“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
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
义新中国,爱什么呢?港澳、台湾、海外的爱
国同胞,不能
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
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
祖国呢?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
下的每一个公民,每一个青年,我们的要求当然要更高一
些
。”应该说,邓小平同志所说的社会主义,既是指作为一
种社会发展形态和社会制度属性的一般意义上的
社会主义,
更是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所开创和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当代中国并不是一个
抽象的概念,而是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
并不是外在的虚无,而是渗透和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现实中,爱中国与爱中
国特色社
会主义必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可分离。爱国主义所追求
的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
民幸福,必须靠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才能获得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又
必
须靠爱国主义这一强大的精神动力来推动。
(二)突出行动报国。
新时期爱国主
义作为集情感、认知、行为于一体的价值体系,
以爱国情感为基础,以爱国认知为导向,以爱国行动为归
宿。
把爱国情感上升为爱国认知,并转化为报国行动,这是爱国
主义的内在要求。爱国主义作
为一种情感,是亲身经历了改
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中华儿女对祖国这个社会共同体在这一
时期繁荣
、发展、开放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感体验。这种自
发朴素的主观感受,是人们爱国主义精神的最深厚心理
基
础。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是人们对改革开放以来祖
国的发展趋向、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以及个人与祖国关系的一
种群体性理性认识,这种认识凝聚着人们对祖国及其根本利
益的整体认
识、对祖国前途命运的理性审视、对建设祖国的
筹划等等,是对朴素的爱国情感的理性升华。爱国主义作
为
一种行动,是人们身体力行,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现代化建设尽
心尽力、多做贡献的实际
行动。只把爱国主义停留在口头上,空谈爱国情感和爱国觉
悟,而不付
诸实践的人,只能称作口头爱国者,是不足称道
的。只有将爱国情感和爱国觉悟化作报国之行,做到言行
一
致、表里如一,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三)、把维护和发展国家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是我国最大最根本的
国家利益,也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根本目的和基本价值导向。
新时期
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并确立了这样一种思想,凡是符
合国家根本利益的言行,都是爱国的、兴国的;凡是
损害国
家根本利益的言行,都是误国的、害国的。是否有利于国家
根本利益,已经成为人们作为
判断和规范自己言行的最高价
值标准。
何理解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就是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
义的高度统一。
第一,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是近代中国历
史发展的必然结论。1840年鸦
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
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是,先生总是打
学生
。从洪秀全的理想天国到孙中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种
种方案都试验过了,都行不通,种种奋斗都失败了
,都改变
不了中国四分五裂、任人宰割蹂躏和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落后地位
。无数先烈为此而抱终天之恨!俄国十月革命一
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
思
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工具,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
确道路。从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坚忍
不拔的斗争,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
体实际相结
合,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透过中
国近代史可以清楚地看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
大
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
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在中国,只有
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
实现这两大任务。因为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不允许走资本
主义道路,
特殊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促使中国人民选择了
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也决定了中国必然走
社
会主义道路。可见,中国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选择了
社会主义道路,这不是哪一个政党
、哪一部分人的主观意愿
所决定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历史雄辩地证明,没
有共产党就
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时
代的必然、历史的选择。
第二
,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是实现社会主
义现代化、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动力。如果说新民主
主义革
命时期,党领导劳苦大众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
历史任务,那
么,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如何摆脱一穷
二白的局面,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
人民富裕,就成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也是中国共产
党人又一庄严的历史使命。建国以后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
的中国共产党人,冲破帝国主义的封锁,顶住来自各方面的
压力,带领全
国人民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
义的道路,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将
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了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
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
党人,坚持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
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做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
br>策,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断探索并找到
了适合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在这一正确理论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巨大成就,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
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br>实践证明,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亦即统
一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振兴中华的
时代主题及伟大实
践。
第三,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
一,是把爱国主义
教育不断引向深入的迫切要求。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还在
于其内容是分层次
的,而非单一的。它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普通意义上的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山河和历史文化的<
br>朴素情感;二是热爱祖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承认在中国走社
会主义道路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不以任何人的主
观意志为转移的;三是把爱国主义与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联
系起来,自觉树
立起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
朴素的爱国主义是不分时代、不分民族的。近代以前,中华<
br>民族的爱国主义均为朴素的爱国主义。将爱国主义与社会制
度统一为一体,则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
的选择,是时代赋予
的新的内涵。因此,把朴素的爱国主义上升到热爱党、热爱
社会主义的中国
并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既
是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的起码要求,也是当代爱国主义教育<
br>的根本目标导向。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善于最大限度地激发起人们的爱国之情。爱国主义首先是一种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这
种感情是一个多层次、多境界的统一体。
它包括对家乡故土
的依恋,对祖国壮丽河山、骨肉同胞的热爱和牵挂,对民族
独特的生活习惯、
社会风俗、文化特点的尊重和认同为基础
的情感。但是,仅仅停留在这一层次是不够的。爱国主义情
p>
感还应是一种视党和祖国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崇高情
操,是一种对党的领导、
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信念,是一
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是一种百折不挠、
锲
而不舍甚至忍辱负重、以身殉国的坚强意志,是一种“国
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是一种
“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抱负。因此,要把爱国主
义教育不断引向深入,就
不能仅仅停留在朴素的层次上,而
必须进行升华,就是要把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
作
为一以贯之的主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形式,使之入耳入脑
人心,真正成为每个人的价值目标和终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