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习题与答案-- 汪飞
免试入学的大学-中考化学实验题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梦是(C)
A、实现四个现代化 B成为社会主义强国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 实现共产主义
2.邓小平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概念是在 (A)
A.1980年5月 B.1979年10月
C.1982年9月
D.1983年4月
3.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D)
A.实践标准
B.人民利益标 C.生产力标准 D.三个有利于标准
4.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C)
A.变革生产关系 B.实现共同富裕
C.发展生产力 D.消灭剥削
5.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A)
A.
实现共同富裕 B.消除两极分化 C.消来剥削 D.实现同步富裕
6.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B)
A.剩余价值的理论
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C.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D.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7.邓小平指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C)
A.减少人口
B.改进执政方式 C.发展 D.改革
8.中国的发展是以:(B)
A.改革开放为中心 B.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D.加强党的领导为中心
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C)
A.由孙中山提出的 B.毛泽东提出的
C.邓小平提出的 D.江泽民提出的
10.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论断是:(D )
A.邓小平
B.毛泽东
C.陈云 D.江泽民
11、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是要科学认识(C)
A.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B.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C.社会主义的本质 D.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12、 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D)
A.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B.实行按劳分配
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生产力高度发达
13、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过(
B),实现社会由不发达状态
向发达状态转变的历史过程。
A.改革开放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发展科技教育文化 D.全国人民艰苦奋斗
14、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D)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15、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D)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是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标准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C)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怎样建设党
2. 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主要有(ABCD)
A.忽视生产力发展 B.机械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C.照搬苏联经验
D.混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体制的区别
3.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B)
A. 发展生产 B.共同富裕 C. 改革开放 D .消灭剥削
4.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科学内涵的概括包括 (ABCD)
A.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
C.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AB);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 B.以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的
C.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D.以世界共同进步为目标的
7、邓小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ABCD)
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C.没有固定的模式
D.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8、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中提出的重要观点有(ACD)
A、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进一步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C、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
D、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答案】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
定力量,发展生产力是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
主义的需要。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
质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摆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
的惟一途径。第三,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是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
必然要求和根本手段。第四,发展生产力
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党的一切奋斗
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如何理解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中国全部问题的关键?
【答案】改革开放以来,邓小
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
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
”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
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只
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安定,为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
和谐社会建设创造物质条件,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
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的时间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
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解决所
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这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
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
论。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带全
球性的战
略问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
展中国家,
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从这个方面看,中国的发展具有全球性的战
略价值。
(四)论述题
1、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答:(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逐渐提出了分“三步走”现实我国现代化的发
展战
略的主张。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
大体分
“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
民的温饱问题;第二
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
,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
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
上继续前进。
(二)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之后,党的十五大把
“三步走”战略的
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主
要内容是:第一步,都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
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
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
二步,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
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第三步,到21
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
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三步走”的
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
(五)案例分析题
材料:十八大提出哪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华网北京11月12日电十八大
代表在审议胡锦涛同志所作
的报告时指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是中国共产党
人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对人
民的庄严承诺。要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开
放、凝聚力量、深化改革、攻坚
克难,确保目标如期实现。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字之变,展示了攻坚克难的勇气和信心。
十八大代表、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说:“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一个‘成’字,把美好前景更加生动<
br>具体地呈现在人民面前。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完全有条件、有信心完成这一历史任务。”
目前,青岛正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加快建设蓝色经济领军城市,
强
力打造蓝色硅谷等创新发展平台。李群说,我们要转变作风、埋头苦干、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一步一个
脚印,力争为海洋强国建设多作贡献。
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
翻一番”,十八大代表、海南儋州市委书
记张琦认为,这一指标既包含了打造“强盛中国”内涵,也包括
了建设“幸福中国”内涵,体现了发展依靠
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的宗旨。结合材料阐述十八大提出哪些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答: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
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
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
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
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
,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
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
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
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
础更加坚实。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
人才培养水平明显
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
分配差距缩小,中等
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
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
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五是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
建立。单位国内
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
高,生态系统
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