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毕业论文】毛概论文---社会主义本质与当前国际形势下我国如何发展经济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统计工作个人总结
社会主义本质与当前国际形势下我国如
何发展经济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
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文章从两方面阐述了社会
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详细
说明了当前国际形势并提出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社会主义 国际形势 发展 经济
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
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论述怎样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的问题时,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
个概念。在全面总结我国历史经验和改
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
义的本质问题做
了全面深刻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
1.
将解放、发展生产力同社会主义本质结合起来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也需要不断的发展,生产
力是社会发展中最
积极、最活跃,也是最根本的因素,社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在
1945年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就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
政策及其实践在中
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
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
的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
放生产力的。”
1
邓小平同志依据中国的社会现状
,站在历史的高度上,继承和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在1978年开展的“实践是检验
真理的唯
一标准”的讨论大会上,邓小平同志也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
就是
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能够不断得到满足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
成果,归根到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
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
2
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深刻说明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指出
了发展生产力
1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980 页。
2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128页。
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认为中国的社
会主义建设必
须要坚持这一原则。在南巡讲话时期,邓小平说道:“改革开放迈
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
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别的标准,应该主要看
是否有利于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肯定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人民生活
才能幸福,国家才能富裕
并且长治久安。
2.
将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同社会主义本质相结合,最终实现共
同富裕。
邓小平指出:“社会
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
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
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
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3
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
有两个很重要的方面,
一个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一个是不搞两极分化,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得以体现的一<
br>个重要前提。将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同社会主义的本质相结合,也是社会主
义制度所决定的社
会现实。两极分化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造成的,而在
社会主义的条件下,我们实行的是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不同于平均主义,反对搞
贫富悬殊,不会导致两极分化。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是不能够和
发展生产力
隔离的,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才有可能实现。但
是什
么是共同富裕呢?邓小平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上赋予共同富裕以科
学的内涵,在共同富裕这个概念
中,“富裕”反映了社会对财富的拥有,是社会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共同”则反映了社会成员
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是
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共同富裕包含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方面的特质,从质的规定性上确定了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地位,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规定和最终奋斗目标
。
回眸中国这么多年艰苦的发展历程,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综合国力日益强大
,国际地位逐渐上升,可是正当我们为祖国的发展欣喜而自豪
的时候,金融风暴
4
席卷
全球。在这样的危急时刻,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才能使
3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111页。
4<
br>金融风暴——又称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
我国的经济在国际竞争舞台上赢得更好的发展 ?
当前国际形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其主要表现是:
第一,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趋势越来越明显。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伴随东欧的剧变和苏联的解体,两格格局结束,世界
多极化进程加快。这一重大
变化,使得世界出现许多新情况:大国关系在重新调整,出现了缓和的趋势;
一
些过去被两极格局掩盖的矛盾,如地区冲突、民族和宗教问题等开始暴露出来,
特别是新的霸
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所抬头。尽管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不会改
变,但由于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状
况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世界多极化的进程
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充满着各种政治力量的激烈斗争。
第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进入20世纪90年代,
由于新科技革命
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资本的不断扩张和国际竞争的加
剧、跨国公司等新型经济主体的快速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的扩张,使
得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经济全
球化具有“两
重性”。目前,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弱势。
经
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不同类型的国家所带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因而在推进经济
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的出
发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经济全
球化将会在曲折中发展。
第三,科技进
步日新月异,科技信息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以信
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
猛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日益
增强。高科技、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不仅影响
和改变着
经济结构、综合国力,而且影响政治格局、改变人类社会生活。西方发达国家的
科技实
力明显占优势,发展中国家面临实现技术跨越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压
力。
总之,当今各国
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关系,集中表现为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
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
较量与竞争。世界经济迅速增长,
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得以继续维
持较高增
(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
的
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速,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相互带动、梯次发展
的态势。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大幅上
涨,国际能源格局调整步伐加快,对能源等战略资源的争夺成为影响
国际经济关
系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我们必须既坚持原则立场,又要讲斗争艺术,坚定地抓住
机遇
加快我国的发展,坚持维护我国的利益和安全。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如何有效的应对经济危机并保持
稳定的经济发展呢?
“十二五”时期,我们面临的发展环境比以往更好,但并不是说
“十二五”时
期我们要追求更快的增长速度。相反,中央关于 “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淡化
了
对GDP增长的追求,这如何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又好又快地发展。因此,确
定判断经济发展
“好坏”的标准就非常重要。在确定 “好”这个标准的时候,
我认为要有一个高的要求,那就是要有利
于中国发展成为未来几百年甚至更长时
间内世界一流强国这个目标的实现,凡是符合这个标准,就是 “
好”的发展,
就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反之则不然。举一个例子,在上海郊区圈一块地,
做
一短见的规划,建一批低水平的楼和工厂,这固然也能增加GDP,但却毁坏
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其实是
“坏”的发展。倘若我们还没有水平做出有远见的规
划,那这块地宁可空着,GDP增长速度慢一点,也
是“好”的发展。因此,我
们必须全面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作出正确有效地发展策略。
经济发展策略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
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
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
协调性、
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基本
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
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
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
脚点;坚持把改革开放
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br>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
着力
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
济增长新局面。加强和改善宏
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
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
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
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
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完善投资体制机制,提高投资质量和
效益,有效拉动
经济增长。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
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
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
党工作重中之重,
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
农惠农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
础,提高农业现代化
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
战略优先位置,给予
特殊政策支持,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加强基
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科技教
育,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大
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区发展力度,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全
面振兴东
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挥产业和科技基础较强的优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促
进资源
枯竭地区转型发展。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
改善投资环境,壮大优势产业,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交通运输枢纽地位。积
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发挥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
用,在更高层次参与国
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自主创新中走在全国<
br>前列。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引导产业有
序转移。实行地区
互助政策,开展多种形式对口支援。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
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
五、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