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实质是中国式的现代化理论-2019年文档资料

别妄想泡我
928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08:2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乔治城大学-踏青节


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实质是中国式的现代化理论

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实质 就是“中国式的现代化”理论,也
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强调:“我们搞的
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从发展理论的角度去研究邓小平
的思想及其对中国现代化事业所产生的 积极作用,是非常有意义
的。
一、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基本框架
发展是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中国的发展路线就是中国式的现
代化。发展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一条红线。邓小平的 发展理论内
容非常丰富,这里只阐述一个基本框架。
1. 发展模式。在新中国成立后 的很长一段时间,苏联的发
展模式对中国影响很大。虽然学习苏联模式曾对我国的发展发挥
了积 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严重的问题。一个经济落后的大国究
竟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西方国家为发
展中国家设计了一整套西方化的发展模式,并在拉丁美洲不少发
展中国家进行 尝试。但这些国家的实践并不成功,带来的只是动
乱、灾难、倒退,陷入了所谓“拉美化陷阱”。邓小平 认为,世
界是丰富多彩的,现代化的发展也必然是多元的;“世界上的问
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 解决”,“要求全世界所有国家都照搬
美、英、法的模式是办不到的。”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 br>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中国怎么办?逻辑的必然结论是:中国


要走“中国式的现 代化道路”,也就是说中国要有自己的发展模
式。他认为,我国在民主革命时期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相 结合,
走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在现代化建设中也必须把马列主义
和中国社会主义相结合, 走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
道路。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一个重要的命题,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 发展目标。中国的现代化发 展目标是什么?我们现在讲
“五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其基础是邓
小平 强调的“三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1979年,邓
小平指出:“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 力的同时,改革和完
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
备的社会主 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
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 活,建设高
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方
面需要综合平衡,不 能单打一。但是说到底,还是要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邓小平非常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以发展经济,发展 生
产力为中心任务,其他的任务都要服务于这个中心,绝不能干扰
它、冲击它。要抓住机遇,发 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邓小平
讲的经济发展主要是发展生产力,并在发展生产力基础上不断提
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既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经验的总
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 要发展。
3. 发展战略。如何实现发展目标?需要有发展战略。邓小


平发展理论中的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步骤,二
是发展重点。
首先,关 于发展步骤。1979年,邓小平考察了很多地方,
带着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新鲜感受,他提出了 一个新观
点:“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个口,
叫中国式的现代化, 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三步走”的发展
战略是1987年提出来的。邓小平在1987年8月29日 会见意大
利共产党领导人约蒂和赞盖里时谈到:“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
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 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
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在邓小平的建议< br>之下,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即在两步走的基础上再走一步, 到21世纪中叶,基本达到中等
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个发展战略应该讲是既充满了雄心壮志,又
比较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实际上到上世纪90年代末,前两步
目标提前实现,现在正在向第三步目标奋 力前进。
其次,关于发展重点。在我国这么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
展不平衡的发展中 大国,齐头并进发展不现实,而应当整体推进,
重点突破。中国发展战略的重点是什么?现代化的重心在 于经济
发展,而经济发展也有重点,那就是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
科学。对此,邓小平多次 强调:我们的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
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现在看来,这一思路具有长远< br>的战略指导价值。


4. 发展动力。邓小平认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 于三个
方面:一个是对内改革,二是对外开放,三是科技发展。关于改
革和开放,他说:“坚持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如
果放弃改革开放,就等于放弃我们的根本发展战略。”而且,他
认为改革开放是全方位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
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 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开放是对世
界所有国家开放,对各种类型的国家开放。”邓小平特别关注科
技的发展对中国发展的巨大作用。他认为,现代化一个很重要的
动力就是科技的发展。他指出:“我们要 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
学技术要能上去。”1986年3月,北京几位科学家提出要跟踪
世界高 科技发展的动态。邓小平对此非常重视,立即做出批示,
由此产生了“863计划”。“863计划”的 实施,为我国科技事
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5. 发展形式。在经济发展形式方 面,邓小平指出:“要注
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
的。” 据此,他提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
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 力成绩大而收入
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
地波浪式地向前 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
来。”“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 的
政策。”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经济发展主要有两种形式:
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在当 时中国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


下,强调非均衡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也是需要勇气 的。
6. 发展环境。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需要有良好的发展环
境。这主要包括两个 方面的内容:国内政局的稳定和国际和平的
局面。1990年7月11日,邓小平在会见加拿大前总理特 鲁多的
谈话时明确指出:“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条
件是安定的国内环境与和 平的国际环境。”可谓一言中的。
政局要稳定,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十分重要的前提与条 件。
邓小平强调,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有稳定的社会秩序。首先是
中央要有权威,其次是政局 稳定,其三是政策稳定。1980年,
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时深刻地指出:“没有一个安定团结< br>的政治局面,就不能安下心来搞建设。过去二十多年的经验证明
了这一点。”改革开放以后,一些 知识分子包括青年学生受西方
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比较大,闹起学潮。对此,邓小平多次严肃
指 出,西方的民主体制在中国是不合适的,如果引进西方的民主
体制必然导致中国的混乱,现代化事业也会 毁于一旦。所以,对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他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提出中国不能再
折腾,不能 再动荡,一切从大局出发,中国发展的关键是政局稳
定。
邓小平讲的和平的国际环境,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
是要维护世界的和平,防止世界大战爆发;另一个是要与周边国
家 搞好关系。因此,他提出:“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
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 代化建设,发展自己


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了维护国际和平,邓小平提出,我们国家的对外政策有两条:第一条是反对霸权主
义,第二是建立国际新秩序。
7. 发展机遇。机遇对于一个国家来讲特别重要,抓住重要
机遇就意味着成功,失去了重 要机遇就意味着挫折。邓小平非常
强调机遇意识,他提出,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
展问题”。他在总结国际经验时指出,像日本、韩国、东南亚一
些国家和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都曾经出现 过若干高速发展的时期,
因此,在中国也应该有这么几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不仅是非常
必要的 ,也是完全可能的。他觉得当时国际环境比较有利,国内
政局比较稳定,政策对头,老百姓拥护,再加上 发挥社会主义可
以集中力量干大事这么一个优势,中国在某个时期加速发展是完
全可能的。中国 经济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胆子要大,步子
要稳,抓住机遇,加速发展。
8. 协 调发展。虽然我国现代化建设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但是现代化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协调发展。 总体上讲,
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
一。为此,邓小平具 体指出,主要要处理好以下关系,使社会能
够协调发展:一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这两者的关系。要 两
手抓,两手都要硬。二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两者要配套,经济体制改革如 果不配套政治体制的改革,不但经
济体制改革难以深入,而且经济发展的成果也会毁于一旦。三是


发展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关系。如果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
水平没有提高,这个从 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叫有增长,而无
发展,必须使经济发展的成果为广大人民所共享。四是经济增长
与质量、效益的关系。一方面强调经济增长,一方面还要强调质
量、效益,要协调发展。
二、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历史贡献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对于中国的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到 底产生
了什么样的影响?应该说无论如何估计都不过分。邓小平是中国
现代化的总设计师,他对 现代化的历史贡献主要有:
1. 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发
展理论上开拓了新的理论体系。他在阐释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
发展时说:“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 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
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
他没有 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
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邓小 平发展理论是对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
论体系的重要内 容。
2. 实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转折。1991年7月2日,李光
耀在一次接受访 谈时说:“再过20年,中国就可能不同了,因
为邓小平把中国推向前,不可能再走回头路。转折点的确 在于邓
小平。他已经打开了窗,不可能把窗再关起来。”在邓小平发展
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现 代化事业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


就,使人们的思想习惯与社会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 的变化。正如
1988年6月22日邓小平会见埃塞俄比亚总统门格图斯的谈话中
所说:“中心 点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从封闭转到开放,从固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
3. 创立了中国特色发展理论。邓小平理论促使中国经济发
展与各项改革事业取得了巨大 成就。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
国家,邓小平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阐述,基本上解决了中
国经济发展的宏观理论问题,可以被称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
印度学者苏地生评价道:“美国《时代 》周刊已经两次把邓小平
选为当今世界风云人物,没有什么人对此提出异议。全世界还应
该认识 到,邓小平是当代最伟大的发展经济学家。”应当“把下
一次诺贝尔经济学奖授给邓小平。邓小平作为一 个政治经济学家
的信誉是确定无疑的。他砸碎了空想主义的枷锁,运用自己丰富
的经验和智慧在 中国建立起一种新模式,而这一模式正是大多数
发展中国家今天所需要的”。
4. 开 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邓小平理论对进一
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具有方法论意义。正如 胡锦涛同志
指出的: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
出发,以巨大的政治 勇气和理论勇气,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和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和
谐社会建设的结合机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大连医科大研究生院


寒假英语周记-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跳骚市场-南安一中


自然景观的作文-幼儿教育笔记


深圳第三高级中学-竖蛋


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试用期个人工作总结


淳淳教诲的意思-评职称个人工作总结


自贡人才考试网-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