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温柔似野鬼°
550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08:2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摘抄500字-电子科技大学招生网


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张波
(重庆市巴蜀中学,重庆,渝中,400013)
内容提要: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一项伟大的创造。本文从
1921 ----1929年度列宁和布哈林对新经济政策实质的不同角度探讨,全面认识新经济政策的
实质“市 场和国家资本主义”。而认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更有利于我们全面、深刻的认识列
宁的思想。
关键词: 新经济政策 列宁 布哈林 实质
Talk about the essence of the new economic policy
Zhang Bo
(Chongqing bashu middle school , Chongqing ,Yuzhong, 400013 )
Abstract: The new economic policy is that Lenin leads a great creation in Soviet Union's
socialist practice. This text probes Lenin and who described the essence of new
economic policy from 1921 ------1929. The essence of the new economic policy is the market and
state capitalism. Know it, can all-sidedly, deep understanding thought of Lenin.
Key Words: the essence of the new economic policy Lenin the essence

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以后,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从余粮 搜集
制过度到粮食税的决议,标志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度到新经济政策。
实行新 经济政策,这是苏维埃经济史上的一次重大的转变,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
践中的一项伟大的创造。 由于身体的原因,列宁未能更好的贯彻他的新经济政策。到1923
年,新经济政策的实践已取得了重大 的成果,但苏俄的经济亦出现了新的危机。在这种情况
下,布哈林同托洛茨基、斯大林展开了关于社会主 义道路的争论。随着斯大林和布哈林的决
裂,标志着斯大林的社会主义道路已替代了列宁、布哈林的新经 济政策。1929年12月,斯
大林说:“必须`揭露 认为新经济政策只是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的那些 人的错误。我们需要
的不是城乡之间的任何一种联系。我们需要的是保证社会主义胜利的那种联系。我们 所以采
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他为社会主义服务。当他不在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
把他抛开。列宁说过,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认真而长期的。但他从来没有说过,新经济政策
的实施是永 久的。”[1]至此,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从实际到理论全被放弃了。由于新经济政策
在国内和国际上的重 大意义,历来对新经济政策的方方面面探讨的文章很多。对于其实质的
认识:有的认为,这只是一种退却 ,或对农民让步的权益之计;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他是一
项实施逐步过度和迂回进攻的长期政策;也有直 接一列宁的的“工农联盟”的巩固作为其实
质的。其实,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据笔者来看是在资本主义经 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要过
度到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国家必须利用包括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在内的 资本主义来发展
和提高社会生产力,同时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控制国家经济命脉,保证社会主义的性质。 简
言之,就是市场和国家资本主义。这不仅在列宁等领导人的论述中可以概括出来,而且更充
分 的体现在新经济政策的产生和实施之中。

一、 1921??1929年列宁、布哈林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的论述
(一)列宁的论述
1921??1923年初,列宁的许多论著,从《论粮食税》到《论合作社》都涉及这一问
题。但有关 的论述并不都是一样的。下面,就列宁的三次实质的论述作简要的分析。[2]
1921年10月17 日,在全俄政治教育局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首次提出了新经济政策的
实质:“我们的新经济政策的实 质正在于我们在这上面遭受了严重的 失败,开始作战略上的

1


退 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跨的时候,让我们实行退却,重新安排一切并且安排的更牢靠
一些吧。”[3 ]列宁认为,苏俄之所以在经济上,首先是由于忽略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度
时期(资本主义愈不发达 的社会,所需的过度时期就越长)。”[4]因此,“我们上层制订的经
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 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章里却被认为
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5]实行新经济 政策,在列宁认为这是一种“退却”。具体而言,
这里的“退却”又指什么呢?综观列宁这一时期的思想 ,笔者认为这里的退却首先是指由发
展大工业直接向社会主义进军退却为优先发展农业,由农业带动经济 的发展,向社会主义缓
慢过度。其次,列宁仍想把商品货币关系及市场看成是退却。在当时一系列的法令 只规定了
工农产品的“产品交换制”但是,这次退却最终失败,因此,列宁在10月底立即指出,“我< br>们所作出的退却是不够的,必须再退却,在向后退。”[6]在向社会主义过度时,还“需要通
过 商业这条更加迂回的道路。”[7]因为“商业正是我们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我们居于领导地
位的共产党 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否则“就建不成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8]综上所
述,列宁的论述主要 是要求全党在思想上完全从共产主义政策转移到在实践中发展和丰富的
新经济政策上来,要利用市场退却 ,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同年12月23??28日,全俄苏维埃九大会议上,列宁再 次论述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在我国经济政策方面,我现在还想强调一下事情的另一方面。在估量我国 经济政策时,人
们对那些也许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注意还不够,当然,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 的
联盟,是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9]紧接着,列宁又指出“新经济政策还有另一
方面,就是学习。新经济政策是我们开始真正学习管理经济的一种形式„„这就是新经济政
策的意义。 ”[10]这里列宁提出了工农联盟实质说,这是广为大家所熟知的。这是许多教材
和专著广为引用的论 述。这是有待商榷的。首先,有片面引用经典原文之嫌。列宁在这里似
乎强调工农联盟的实质,但他更强 调学习和管理。也就是说,共产党人要学会管理资本主义
的方法,要学习资本主义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其 次,笔者认为,列宁这里提出的工农联盟与
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马恩的工农联盟有明显的区别。在苏俄和 平建设时期,列宁创造的赋予
了工农联盟新的内涵??和平建设时期,工农联盟首先应该是工农经济联盟 。这是列宁多次所
论述了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列宁的这一次论述是紧承上一次论述的:即先利用市场, 利用
市场就要学会管理。这也说明了新经济政策仅仅是一项经济政策的总的原则,是随着实践的
发展而发展的。因此,认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也是要与时俱进的。
> 列宁最后一次论述时值1922 年11月。他写到:“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
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的贸易自由;第二 ,无产阶级国家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运用了资
本主义经济学中叫做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1 1]这是列宁在回答曼彻斯特卫报记者
阿?兰索姆关于俄国“耐普曼”是否成为一种政治力量,威胁苏俄 政权后对新经济政策的实
质的论述。列宁认为“耐普曼”是贸易自由的必然结果,他不可能形成一种独立 的政治力量,
而威胁苏俄政权则是“笑话”。至此,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设想。首先
是贸易自由。早在1921年上半年,列宁就认为“贸易自由的口号是不可避免的”。[12]贸易自由必然回繁荣商品经济,也就是市场的发展会越来越充分。其次,是国家资本主义。这里
的国家资 本主义同1918年春提出的国家资本主义相比,已有了创造性的发展,即他不向1918
年春提出的那 样,限制和排挤私人资本,在私人企业中逐步增加公有制成分,相反,却采取
了一系列发展小生产的措施 恢复经济。更重要的是,列宁认为国家资本主义不单纯是一种经
济成分,而是包括苏维埃国家用以调节资 本主义的一整套措施。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对于国家资本主义在过度时期的作用,列宁进行了精辟 的论述:“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
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度,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 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
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他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上 去),作
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途径和方法和方式。”[13]“在向

2


社会主义过度时,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一系列过度阶 段。不是直接靠热情,要先
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14]
(二)布哈林的论述
同毛泽东、邓小平理论一样,新经济政策是苏俄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鉴于他们的
认识对新经济政策的意义,布哈林无疑是“全党最有能力解释新经济政策的人”。列宁逝世
以后,布哈林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思想,其核心是充分利用市场坚持优先发展农业。他在《过
度 时期经济学》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过度时期的经济路线。1922年,布哈林在共产国际
第四次代表大 会上作了关于纲领问题的报告,全面地从过度时期显得整体上去考虑社会主义
发展同经济政策的关系问题 ,提出了“长入社会主义理论”。布哈林认为,无产阶级通过革
命掌握政权后,要实现过度到社会主义, 必须采取列宁所说的“和平的文化组织工作”,[15]
新经济政策就是进行这种和平的文化组织工作的 政策,特别是在经济领域。但着也仅仅是一
种方针,还未完全找到实行这一方针的运行机制。列宁生前就 已看到了发展商业、市场的作
用,号召共产党员要学会做生意。布哈林发展了列宁的这一思想,明确的提 出了新经济政策
的决定因素是市场关系。他说:“据我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市场关系??在这 种程
度上,这是最重要的特征,他规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16]布哈林完全摆脱了退却、进攻、迂回等新经济政策时惯用的字眼,而是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市场,打算借助市场
向社会主 义过度。他认为这样把过度时存在的各种经济成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各种成分
相互促进,相互繁荣。 “新经济政策的最深刻意义在于,我们第一次开辟了各种经济力量,
各种经济成分相互繁荣的可能性,只 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达到经济的增长”。[17]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
1、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针对俄国这样的小农国家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过度,在直接过度失败
后提出的一项原则 式的总方针 。他是始终伴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直到布哈林利用市
场关系来解释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因此,把某一时期、某个领导人的某段论述来概括新经济
政策的实质是不可取的。
2、无论 是列宁的论述,还是布哈林的论述,都可以概括为两方面:即市场和国家资本主义。
这两者之间有着紧密 的联系。发展市场利用市场,就必须先学会如何利用市场,如何管理市
场,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宏观的指挥 棒。笔者这里更强调国家资本主义是经济管理的方法,这
在前面的论述中已经很详细,此处不再赘述。> 二、 从新经济政策的产生分析
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之后,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是采取什么 办法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从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1921年,列宁在总结苏维埃俄国所走的道路时 指出,这里有两
种办法:一种是直接过度,一种是间接过度。间接过度,就是采用围攻的办法,通过一系 列
渐进的办法逐步过度到社会主义。直接过度,就是用冲击的办法,用简洁、迅速的办法直接
过 度到纯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制度。显然,列宁采取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就是直接过度。
列宁认为,“因 为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旧的俄罗斯经济将直接过度到共产主义原则进行
的国家生产和分配。”[18 ]在直接过度失败之后,列宁认为“自1918年提出接受政权的任务
和布尔什维克向全体人民作了说明 以来,在我们的理论文献中就明确的强调,即使从资本主
义社会走向通往共产主义社会的任何一条道路, 也必须经历一个实行社会主义的统计和监督
时期,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渡时期。”[19]因此,“我们 不应该指望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而
必须以农民对个人利益的关心为基础。”[20]同时,列宁认为, 国民经济命脉归无产阶级国
家支配,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发端和基础。党的十一次代表大会决议指出:“工 业和运输方面
的绝大部分生产资料还是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手里,同时,土地已归国家所有,这种情况表
明,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21]由上观之,新经济政策的产生实际就是
当时苏俄走那一条路过度到社会主义的问题。在实行直接过渡失败之后,才实行新经济政策。
既然如此, 新经济政策之实质应该可以从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中比较得到。

3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1921年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在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采取的经济
政策体系的概括。它从1919年夏季开始实施,到1921年春实行新经济政策为止。对于战时
共产主 义政策的实质,陈之骅先生认为:“战时共产主义体系的实质是在一个落后的小农占
优胜的国家里,企图 以建立高度集中的生产、分配和管理体制来实现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
的直接过渡。”[22]从这里我 们可以看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列宁等领导人在革命胜利以
后,要按照马克思的经典来建设社会主义。 事实证明,由于俄国的特殊国情,战时共产主义
体系必然崩溃。而战时共产主义体系的崩溃说明了“高度 集中的生产、分配和管理”式的“抢
制高点”的做法是不正确的。问题的关键是俄国的特殊国情,因此, 就必须承认市场,光有
市场也不行,还要有强有力的控制??而这正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所在。这是列宁 对马克思理
论的重大发展。

三、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分析
从整体上而言,1921年春是新经济政策的初期,实行粮食税、自由流转、产品交换等
推动经济的发展 ;1921年夏秋,主要是发展商业,利用商业和市场的力量,直到1929年被
废除。
(一)在农业方面:首先,用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这是新经济政策最主要
的内容和开端。这项措施 使农民获得了支配余粮的自由。1923年5月有规定,将农民负担
的各种税收改为“统一农业税”并将 其一半由实物税该征货币税。1324年5月则改为全怔
货币税。国家所需的粮食和农副产品一律通过市 场收购。农民经营的土地获得了更大的自由。
[23]这些措施进一步刺激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民 商品经济的发展。
> 其次,允许农民自由选择土地的使用方式,并可有限的存在租佃雇佣关系。苏维 埃九大
会议上原则同意允许土地出租和雇佣劳动力,但强调这应从满足农户经济和生活的需要出
发,排除任何奴役他人和任何偏离共和国土地法的牢固基础及土地国家所有制的可能性。[24]
这正 是在农业中允许资本主义因素存在的表现。土地出租和雇佣劳动力的出现正反映了农村
市场经济的发展, 而九大强调的内容正是国家控制的体现。
以上措施使农业迅速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粮食商 品率和工农业的不适应,工农
业产品出现剪刀差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本应从宏观上大力控制和调节 。但由于这些现
象的出现都是新事物,对之的认识在当时的党内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后,由于斯 大
林在政治上取得成功,使得他的政策得以推行。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决定,“坚决
向富农进攻”,这在本质上是国家控制的表现,但是这种控制却偏离了新经济政策的发展轨
道。到19 29年,农业实质成为工业发展的附庸,已完全改变了列宁的政策,至此,新经济
政策在农业中终止。
从农业中实施的一系列措施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找到这样一条线索:农产品的放开,土地
的灵活政策使农业市场扩大,更活跃;同时,国家对之宏观调控,如对雇佣劳动力的规定,
这正是新经济 政策实质的体现。
(二)在工业方面,是由全部工业国有化,转到将部分工业实行租让制 ,租赁制等各
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并恢复私人小企业,同时进行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其中,租让政
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实施中最艰难的政策,因此,笔者着重分析租让政策是否体现
了新 经济政策的实质。
租让制的问题,早在1918年就提出来了。1920年11月23日颁布 《租让制法令》,开
始实施租让政策。为了正确理解租让制,列宁在一些讲话和文章中,把租让制和布列 斯特和
约作类比,列宁认为“租让并不是同资本主义讲和,而是新领域的斗争。”,是以经济战争来代替用大炮和坦克的战争,也就是说,列宁已主张同资本主义的竞争问题了。这就是列宁所
说的“通 过资本家??不管这是多么奇怪??来巩固我们的经济地位”的辨证法。[25]

4


在实施过程中,苏俄政府对签定租让合同非常慎重,全面考察租赁者的政治态度、 经济
实力和技术水平,并确定那些项目,在什么限度内可以租赁,使这不危害共和国的根本利益。
1925??1926年是生效合同累计数达到最高的经济年度,才只有113个,[26]占申请总数的5.8%。
从对租让制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实施租让制实质就是要利用资本家来发展 经济,活
跃工商品市场,以适应农业市场发展的需要,实现工农业的平衡发展。由于其特殊的地位,所以对租让制的控制就显而易见??签约的主动权在苏联。所以,笔者认为,“市场和国家资
本主义 ”完全贯彻租让制的始终。
(三)在商业方面,是由国家垄断贸易改为自由贸 易,实行各种经济成分举,
同时也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
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际废除了商品和货币,现在从正常的商业来说,纯熟恢复和
冲子重建。而且随着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认 识的发展和变化,这方面的政策也经历了由商品
交换到货币交换。1921年12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 大会决定,把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为党的“基本任务”。会议指出“必须从 市场的存在出发并考虑市
场的规律,掌握市场,通过有系统的、深思熟虑的、建立在对市场过程的精确估 计之上的经
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27]随后,政府取消了商品交换的地区限制,改组了 粮
食人民委员部的商业体制,成立了国内贸易人民委员部,加强对国内贸易进行调整,在商业
中 运用了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的原则。这样整个商业走上了正常的轨道。
不过在商业发展初 期,由于苏维埃商业缺乏经验,使私商活跃,并在零售业中局优势。
日后,由于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成 分,特别是发展合作社,才使公私商业成分的对比逐步
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变化。
从商业方面的种种措施来看,笔者认为市场的因素不言而喻,而对之的控制也体现 的
很充分??对私商的引导就是一例。
综上所述,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不管是在工农 业、还是在商业方面的措施,都体现了新
经济政策的实质:一个中心??市场;一个桥梁??国家资本主 义。

四、结束语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说明了资本主义的生产 关系可以超越,但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商
品经济不能超越。我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 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正是如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利 用市场充分发展
市场经济。同时,坚持国家的宏观调控,控制国计民生的部门,掌握经济命脉。从这个意 义
上说,新经济政策才可能有世界意义。正如列宁在1921年底所指出的那样“我们现在解决
的任务,暂时还是一国单独解决,好象只是俄国的任务,其实,这将是提到一切社会主义者
面前的任务。 ”[28]


[参考文献]
[1] 斯大林全集.V12.[Z] .京:人民出版社,1960,151.
[2] 列宁全集索引.上卷.[Z] 京:人民出版社,1963,562
[3][4][5][6][7][8][9][10][11][18][19][20][28] 均同上 44. 44 .44. 73. 79 .90. 143. 143 144. 368.
42. 43 .50. 149.
[12]列宁全集.V32.同上.175.
[13]列宁全集.V4.[Z].京:人民出版社,525.
[15]列宁全集.V43.[Z] .京:人民出版社,1963,367.

5


[16]布哈林文选.下[Z].京:人民出版社,1981,392.> [17]布哈林文选.上.[Z] .京:人民出版社,
1981,357.
[22]陈之骅:苏联史纲.[M] .上.京:人民出版社,1990,167.
[23]苏联社科院:苏联社会经济史.V2.[Z] .莫斯科:1976,39.
[24](苏)埃.鲍.根基娜:列宁的国务活动.[M] .莫斯科:1969,第八章,第三节.
[25] 列宁全集.V32.[Z] .京:人民出版社,1965,298.
[26]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央国家档案馆档案.转引自.[J] .苏联杂志.1959,4,40.
[27]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会议决议汇编.第二分册.[R] . 京:人 民 出
版社,1964,137.

6


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张波
(重庆市巴蜀中学,重庆,渝中,400013)
内容提要: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一项伟大的创造。本文从
1921----1929年度列 宁和布哈林对新经济政策实质的不同角度探讨,全面认识新经济政策的
实质“市场和国家资本主义”。而 认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更有利于我们全面、深刻的认识列
宁的思想。
关键词: 新经济政策 列宁 布哈林 实质
Talk about the essence of the new economic policy
Zhang Bo
(Chongqing bashu middle school , Chongqing ,Yuzhong, 400013 )
Abstract: The new economic policy is that Lenin leads a great creation in Soviet Union's
socialist practice. This text probes Lenin and who described the essence of new
economic policy from 1921------1929. The essence of the new economic policy is the market and
state capitalism. Know it, can all-sidedly, deep understanding thought of Lenin.
Key Words: the essence of the new economic policy Lenin the essence

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 以后,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从余粮搜集
制过度到粮食税的决议,标志着从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过度到新经济政策。
实行新经济政策,这是苏维埃经济史上的一次重大的转变, 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
践中的一项伟大的创造。由于身体的原因,列宁未能更好的贯彻他的新经济政 策。到1923
年,新经济政策的实践已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苏俄的经济亦出现了新的危机。在这种情 况
下,布哈林同托洛茨基、斯大林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道路的争论。随着斯大林和布哈林的决
裂 ,标志着斯大林的社会主义道路已替代了列宁、布哈林的新经济政策。1929年12月,斯
大林说:“ 必须`揭露 认为新经济政策只是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的那些人的错误。我们需要
的不是城乡之间的任何 一种联系。我们需要的是保证社会主义胜利的那种联系。我们所以采
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他为社会主 义服务。当他不在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
把他抛开。列宁说过,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认真而 长期的。但他从来没有说过,新经济政策
的实施是永久的。”[1]至此,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从实际到理 论全被放弃了。由于新经济政策
在国内和国际上的重大意义,历来对新经济政策的方方面面探讨的文章很 多。对于其实质的
认识:有的认为,这只是一种退却,或对农民让步的权益之计;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他 是一
项实施逐步过度和迂回进攻的长期政策;也有直接一列宁的的“工农联盟”的巩固作为其实
质的。其实,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据笔者来看是在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要过
度到社会主义 社会,无产阶级国家必须利用包括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在内的资本主义来发展
和提高社会生产力,同时利 用国家资本主义,控制国家经济命脉,保证社会主义的性质。简
言之,就是市场和国家资本主义。这不仅 在列宁等领导人的论述中可以概括出来,而且更充
分的体现在新经济政策的产生和实施之中。

一、 1921??1929年列宁、布哈林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的论述
(一)列宁的论述
1921??1923年初,列宁的许多论著,从《论粮食税》到《论合作社》都涉及这一 问
题。但有关的论述并不都是一样的。下面,就列宁的三次实质的论述作简要的分析。[2]
1921年10月17日,在全俄政治教育局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首次提出了新经济政策的
实质:“ 我们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正在于我们在这上面遭受了严重的 失败,开始作战略上的

1


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跨的时候,让我们实行退却,重新安排一切并且安排的更牢靠< br>一些吧。”[3]列宁认为,苏俄之所以在经济上,首先是由于忽略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度
时 期(资本主义愈不发达的社会,所需的过度时期就越长)。”[4]因此,“我们上层制订的经
济政策是 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章里却被认为
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 。”[5]实行新经济政策,在列宁认为这是一种“退却”。具体而言,
这里的“退却”又指什么呢?综 观列宁这一时期的思想,笔者认为这里的退却首先是指由发
展大工业直接向社会主义进军退却为优先发展 农业,由农业带动经济的发展,向社会主义缓
慢过度。其次,列宁仍想把商品货币关系及市场看成是退却 。在当时一系列的法令只规定了
工农产品的“产品交换制”但是,这次退却最终失败,因此,列宁在10 月底立即指出,“我
们所作出的退却是不够的,必须再退却,在向后退。”[6]在向社会主义过度时, 还“需要通
过商业这条更加迂回的道路。”[7]因为“商业正是我们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我们居于领导 地
位的共产党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否则“就建不成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8]综上所
述,列宁的论述主要是要求全党在思想上完全从共产主义政策转移到在实践中发展和丰富的
新经济政策 上来,要利用市场退却,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同年12月23??28日,全俄苏维 埃九大会议上,列宁再次论述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在我国经济政策方面,我现在还想强调一下事情的 另一方面。在估量我国经济政策时,人
们对那些也许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注意还不够,当然,新经济政策的 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
联盟,是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9]紧接着,列宁又指出“新经 济政策还有另一
方面,就是学习。新经济政策是我们开始真正学习管理经济的一种形式„„这就是新经济 政
策的意义。”[10]这里列宁提出了工农联盟实质说,这是广为大家所熟知的。这是许多教材
和专著广为引用的论述。这是有待商榷的。首先,有片面引用经典原文之嫌。列宁在这里似
乎强调工农 联盟的实质,但他更强调学习和管理。也就是说,共产党人要学会管理资本主义
的方法,要学习资本主义 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其次,笔者认为,列宁这里提出的工农联盟与
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马恩的工农联盟有 明显的区别。在苏俄和平建设时期,列宁创造的赋予
了工农联盟新的内涵??和平建设时期,工农联盟首 先应该是工农经济联盟。这是列宁多次所
论述了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列宁的这一次论述是紧承上一次论 述的:即先利用市场,利用
市场就要学会管理。这也说明了新经济政策仅仅是一项经济政策的总的原则, 是随着实践的
发展而发展的。因此,认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也是要与时俱进的。
> 列宁最后 一次论述时值1922年11月。他写到:“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
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 产者的贸易自由;第二,无产阶级国家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运用了资
本主义经济学中叫做国家资本主义 的一系列原则。”[11]这是列宁在回答曼彻斯特卫报记者
阿?兰索姆关于俄国“耐普曼”是否成为一 种政治力量,威胁苏俄政权后对新经济政策的实
质的论述。列宁认为“耐普曼”是贸易自由的必然结果, 他不可能形成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
而威胁苏俄政权则是“笑话”。至此,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列宁对新 经济政策的设想。首先
是贸易自由。早在1921年上半年,列宁就认为“贸易自由的口号是不可避免的 ”。[12]贸易
自由必然回繁荣商品经济,也就是市场的发展会越来越充分。其次,是国家资本主义。 这里
的国家资本主义同1918年春提出的国家资本主义相比,已有了创造性的发展,即他不向1918
年春提出的那样,限制和排挤私人资本,在私人企业中逐步增加公有制成分,相反,却采取
了一 系列发展小生产的措施恢复经济。更重要的是,列宁认为国家资本主义不单纯是一种经
济成分,而是包括 苏维埃国家用以调节资本主义的一整套措施。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对于国家资本主义在过度时期的 作用,列宁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
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度,所以作为小生产 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
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他引导 到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上去),作
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途径和方法和方 式。”[13]“在向

2


社会主义过度时,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 社会主义一系列过度阶段。不是直接靠热情,要先
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14]
(二)布哈林的论述
同毛泽东、邓小平理论一样,新经济政策是 苏俄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鉴于他们的
认识对新经济政策的意义,布哈林无疑是“全党最有能力解释新 经济政策的人”。列宁逝世
以后,布哈林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思想,其核心是充分利用市场坚持优先发展 农业。他在《过
度时期经济学》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过度时期的经济路线。1922年,布哈林在共产 国际
第四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纲领问题的报告,全面地从过度时期显得整体上去考虑社会主义
发展同经济政策的关系问题,提出了“长入社会主义理论”。布哈林认为,无产阶级通过革
命掌握政权后 ,要实现过度到社会主义,必须采取列宁所说的“和平的文化组织工作”,[15]
新经济政策就是进行 这种和平的文化组织工作的政策,特别是在经济领域。但着也仅仅是一
种方针,还未完全找到实行这一方 针的运行机制。列宁生前就已看到了发展商业、市场的作
用,号召共产党员要学会做生意。布哈林发展了 列宁的这一思想,明确的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的决定因素是市场关系。他说:“据我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决 定因素是市场关系??在这种程
度上,这是最重要的特征,他规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16]布哈 林完全摆脱了退却、进
攻、迂回等新经济政策时惯用的字眼,而是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市场,打算 借助市场
向社会主义过度。他认为这样把过度时存在的各种经济成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各种成分相互促进,相互繁荣。“新经济政策的最深刻意义在于,我们第一次开辟了各种经济力量,
各种经济 成分相互繁荣的可能性,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达到经济的增长”。[17]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
1、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针对俄国这样的小农国家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过度 ,在直接过度失败
后提出的一项原则式的总方针 。他是始终伴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直到布哈林利 用市
场关系来解释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因此,把某一时期、某个领导人的某段论述来概括新经济
政策的实质是不可取的。
2、无论是列宁的论述,还是布哈林的论述,都可以概括为两方面:即市场和 国家资本主义。
这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发展市场利用市场,就必须先学会如何利用市场,如何管理 市
场,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宏观的指挥棒。笔者这里更强调国家资本主义是经济管理的方法,这
在 前面的论述中已经很详细,此处不再赘述。> 二、 从新经济政策的产生分析
无产阶级在 取得政权之后,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是采取什么办法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从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1 921年,列宁在总结苏维埃俄国所走的道路时指出,这里有两
种办法:一种是直接过度,一种是间接过 度。间接过度,就是采用围攻的办法,通过一系列
渐进的办法逐步过度到社会主义。直接过度,就是用冲 击的办法,用简洁、迅速的办法直接
过度到纯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制度。显然,列宁采取的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就是直接过度。
列宁认为,“因为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旧的俄罗斯经济将直接过度到共产主义 原则进行
的国家生产和分配。”[18]在直接过度失败之后,列宁认为“自1918年提出接受政权的 任务
和布尔什维克向全体人民作了说明以来,在我们的理论文献中就明确的强调,即使从资本主
义社会走向通往共产主义社会的任何一条道路,也必须经历一个实行社会主义的统计和监督
时期,一个漫 长而复杂的过渡时期。”[19]因此,“我们不应该指望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而
必须以农民对个人利 益的关心为基础。”[20]同时,列宁认为,国民经济命脉归无产阶级国
家支配,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发 端和基础。党的十一次代表大会决议指出:“工业和运输方面
的绝大部分生产资料还是掌握在无产阶级国 家手里,同时,土地已归国家所有,这种情况表
明,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21] 由上观之,新经济政策的产生实际就是
当时苏俄走那一条路过度到社会主义的问题。在实行直接过渡失败 之后,才实行新经济政策。
既然如此,新经济政策之实质应该可以从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中比较 得到。

3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1921年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在国 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采取的经济
政策体系的概括。它从1919年夏季开始实施,到1921年春 实行新经济政策为止。对于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陈之骅先生认为:“战时共产主义体系的实质是在 一个落后的小农占
优胜的国家里,企图以建立高度集中的生产、分配和管理体制来实现从资本主义向共产 主义
的直接过渡。”[2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列宁等领导人在革命胜利以后,要按照马克思的经典来建设社会主义。事实证明,由于俄国的特殊国情,战时共产主义
体系必然 崩溃。而战时共产主义体系的崩溃说明了“高度集中的生产、分配和管理”式的“抢
制高点”的做法是不 正确的。问题的关键是俄国的特殊国情,因此,就必须承认市场,光有
市场也不行,还要有强有力的控制 ??而这正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所在。这是列宁对马克思理
论的重大发展。

三、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分析
从整体上而言,1921年春是新经济政策的初期,实行粮食税 、自由流转、产品交换等
推动经济的发展;1921年夏秋,主要是发展商业,利用商业和市场的力量, 直到1929年被
废除。
(一)在农业方面:首先,用粮食税代替了余粮 收集制。这是新经济政策最主要
的内容和开端。这项措施使农民获得了支配余粮的自由。1923年5月 有规定,将农民负担
的各种税收改为“统一农业税”并将其一半由实物税该征货币税。1324年5月则 改为全怔
货币税。国家所需的粮食和农副产品一律通过市场收购。农民经营的土地获得了更大的自由。< br>[23]这些措施进一步刺激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民商品经济的发展。
> 其次,允许农 民自由选择土地的使用方式,并可有限的存在租佃雇佣关系。苏维埃九大
会议上原则同意允许土地出租和 雇佣劳动力,但强调这应从满足农户经济和生活的需要出
发,排除任何奴役他人和任何偏离共和国土地法 的牢固基础及土地国家所有制的可能性。[24]
这正是在农业中允许资本主义因素存在的表现。土地 出租和雇佣劳动力的出现正反映了农村
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九大强调的内容正是国家控制的体现。 以上措施使农业迅速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粮食商品率和工农业的不适应,工农
业产品出 现剪刀差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本应从宏观上大力控制和调节。但由于这些现
象的出现都是新事物, 对之的认识在当时的党内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后,由于斯大
林在政治上取得成功,使得他的政策 得以推行。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决定,“坚决
向富农进攻”,这在本质上是国家控制的表现 ,但是这种控制却偏离了新经济政策的发展轨
道。到1929年,农业实质成为工业发展的附庸,已完全 改变了列宁的政策,至此,新经济
政策在农业中终止。
从农业中实施的一系列措施中 我们可以清晰的找到这样一条线索:农产品的放开,土地
的灵活政策使农业市场扩大,更活跃;同时,国 家对之宏观调控,如对雇佣劳动力的规定,
这正是新经济政策实质的体现。
(二 )在工业方面,是由全部工业国有化,转到将部分工业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各
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并恢复私人小企业,同时进行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其中,租让政
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实施中最 艰难的政策,因此,笔者着重分析租让政策是否体现
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租让制的 问题,早在1918年就提出来了。1920年11月23日颁布《租让制法令》,开
始实施租让政策。 为了正确理解租让制,列宁在一些讲话和文章中,把租让制和布列斯特和
约作类比,列宁认为“租让并不 是同资本主义讲和,而是新领域的斗争。”,是以经济战争来
代替用大炮和坦克的战争,也就是说,列宁 已主张同资本主义的竞争问题了。这就是列宁所
说的“通过资本家??不管这是多么奇怪??来巩固我们 的经济地位”的辨证法。[25]

4


在实施过程中,苏俄 政府对签定租让合同非常慎重,全面考察租赁者的政治态度、经济
实力和技术水平,并确定那些项目,在 什么限度内可以租赁,使这不危害共和国的根本利益。
1925??1926年是生效合同累计数达到最 高的经济年度,才只有113个,[26]占申请总数的
5.8%。
从对租让制的分 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实施租让制实质就是要利用资本家来发展经济,活
跃工商品市场,以适应农业市场发 展的需要,实现工农业的平衡发展。由于其特殊的地位,
所以对租让制的控制就显而易见??签约的主动 权在苏联。所以,笔者认为,“市场和国家资
本主义”完全贯彻租让制的始终。
(三)在商业方面,是由国家垄断贸易改为自由贸易,实行各种经济成分举,
同时也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 。
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际废除了商品和货币,现在从正常的商业来说,纯熟恢复和< br>冲子重建。而且随着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的发展和变化,这方面的政策也经历了由商品
交换到 货币交换。1921年12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决定,把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进行社会主义经 济建设作为党的“基本任务”。会议指出“必须从市场的存在出发并考虑市
场的规律,掌握市场,通过有 系统的、深思熟虑的、建立在对市场过程的精确估计之上的经
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27 ]随后,政府取消了商品交换的地区限制,改组了粮
食人民委员部的商业体制,成立了国内贸易人民委员 部,加强对国内贸易进行调整,在商业
中运用了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的原则。这样整个商业走上了正常 的轨道。
不过在商业发展初期,由于苏维埃商业缺乏经验,使私商活跃,并在零售业中局优 势。
日后,由于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特别是发展合作社,才使公私商业成分的对比逐步
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变化。
从商业方面的种种措施来看,笔者认为市场的因素不言而喻,而对之的控制也体现 的
很充分??对私商的引导就是一例。
综上所述,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不管是在工农 业、还是在商业方面的措施,都体现了新
经济政策的实质:一个中心??市场;一个桥梁??国家资本主 义。

四、结束语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说明了资本主义的生产 关系可以超越,但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商
品经济不能超越。我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 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正是如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利 用市场充分发展
市场经济。同时,坚持国家的宏观调控,控制国计民生的部门,掌握经济命脉。从这个意 义
上说,新经济政策才可能有世界意义。正如列宁在1921年底所指出的那样“我们现在解决
的任务,暂时还是一国单独解决,好象只是俄国的任务,其实,这将是提到一切社会主义者
面前的任务。 ”[28]


[参考文献]
[1] 斯大林全集.V12.[Z] .京:人民出版社,1960,151.
[2] 列宁全集索引.上卷.[Z] 京:人民出版社,1963,562
[3][4][5][6][7][8][9][10][11][18][19][20][28] 均同上 44. 44 .44. 73. 79 .90. 143. 143 144. 368.
42. 43 .50. 149.
[12]列宁全集.V32.同上.175.
[13]列宁全集.V4.[Z].京:人民出版社,525.
[15]列宁全集.V43.[Z] .京:人民出版社,1963,367.

5


[16]布哈林文选.下[Z].京:人民出版社,1981,392.> [17]布哈林文选.上.[Z] .京:人民出版社,
1981,357.
[22]陈之骅:苏联史纲.[M] .上.京:人民出版社,1990,167.
[23]苏联社科院:苏联社会经济史.V2.[Z] .莫斯科:1976,39.
[24](苏)埃.鲍.根基娜:列宁的国务活动.[M] .莫斯科:1969,第八章,第三节.
[25] 列宁全集.V32.[Z] .京:人民出版社,1965,298.
[26]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央国家档案馆档案.转引自.[J] .苏联杂志.1959,4,40.
[27]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会议决议汇编.第二分册.[R] . 京:人 民 出
版社,1964,137.

6

安徽高考题-加拿大留学咨询


金融学专业大学排名-老师的名言


面试感谢信-幼儿园教师教育笔记


馒头记-七年级寒假作业答案


写给男朋友的话-金工实习总结


我尝到了幸福的滋味-青岛58中网站


河北联合大学-宁波国税网


中考成绩怎么查-护照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