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论试题库和答案

萌到你眼炸
838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08:2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我家在哪里-中国护照免签国家


(2)

















第 五 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
C.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党的十二大上

C.党的十三大上

D.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3.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发展生产,不断增加社会财富 B.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4.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改革 B.开放 C.发展 D.稳定
5.既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又是每个国 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
可缺少的飞轮的是:
A.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 B.改革和开放
C.经济力和军事力 D.动员力和号召力
6.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7.在改革中,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归根到底只能根据:
A.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来确定


B.前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来确定
C.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实际要求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实际进程来确定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社会目标来确定
8.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
A.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B.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C.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
A.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
D.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3.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其中有:
A.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B.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C.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思想
D.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三、判断题

三、判断题(全部错误)
1.1957年2月,毛泽东作 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
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 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
2.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发 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
强调生产关系的重要性。
3.195 3年,新中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毛泽东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并代表 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
4.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 和共同富裕,维护公有
制和共同富裕的主体地位,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
5.党的十 五大以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作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这个判断深化了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6.科教兴国就是要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
7.“发展才是硬道理”,只要经济发展了,其他问题都可以解决。




















第 六 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个长期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
A.100年 B.150年 C.200年 D.300年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A.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坚持喝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C.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D.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
A.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
C.

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D.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6.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7.第一次全面系统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的:
A.十一届六中全会 B. 十二大 C. 十三大 D. 十五大
8.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是在:
A.十四大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五大
9.把邓小平“三步走”的 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
体分“三步走”是在党的:
A. 十四大 B. 十二大 C. 十三大 D.十五大
10.根据邓小平关 于分阶段.有步骤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战略构想,把“三步走”战
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并且提出了三个 阶段性目标的是在:
A. 十四大 B. 十二大 C .十三大 D.十五大




二、判断题(全部错误)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3.改革开放是中国近 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对党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所作出的科学
概括,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4.四项基本原则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社会主义中国
的强国之 路。
5.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
水平。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是高水平的、全面的、发展平衡的小康。

三、多项选择题
1.党的十六大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是:
A.低水平的小康
B.不全面的小康
C.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D.全面的小康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A.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
B.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
C.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
D.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3.曾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和概括的党的代表大会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十三大 C.十五大 D. 十七大

三、判断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3.改革开放是中国近 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对党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所


作出的科学概括,是我们的立国 之本;
4.四项基本原则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社
会主 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5.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开< br>始达到小康水平。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是高水平的、全面的、发展平衡的小康。
6. 社会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因为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所以两者在社会性
质上没有区别。
7.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
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这个 矛盾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将长期是
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 七 章
一、选择题
1.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是:
A.非对抗性 B.仍然是对抗性的
C.有时是非对抗性的,有时是对抗性的,但以非对抗性为主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

2.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
A.
武装斗争
B.
统一战线
C.改革
开放
D.
党的建设


3.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C.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一场阶级革命
4.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在: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三大 D.南方谈话
5
.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前提 D.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6.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基础是:
A .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B.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
D. 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7.“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
A.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
8.“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它与“第一次革命”相同的地方是:
A. 革命的性质 B. 革命的条件 C. 革命的内容和对象 D .革命的形式和手段
9.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是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的一个世界
组织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联合国 C.世界银行 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 0.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由此加快了全面
改革进程是在党的:
A .十二大 B.. 十三大 C. 十四大 D. 十五大


二、判断题(全部正确)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2.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但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3.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4.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
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
5.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
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它也会使国
家的经济安 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以及环境与生态安全等受到挑战和威胁。


三、多项选择题
1.实行改革开放是:
A.社会主义的强国之路
B.决定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决策
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D.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表现


2.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地 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三个有利于”的
标准是:
A.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D.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3.到了20世纪中后期,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趋势更为明显,其
主要表现为:
A .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不断深化和加强
B. 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C .资本在国际领域流动速度不断加快
D. 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三、判断题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
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但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
命。
3.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4.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逐步形成了全
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
5.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
进资本、 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发
展机遇,但它也会使国家的经济安 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以及环境与生态安全
等受到挑战和威胁。
6.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 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是在原有
经济体制基础上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不是对原有 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7.改革与开放紧密相连,我们可以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都 叫
改革,但是不能把改革政策都称为开放政策。

四、简答题

四、简答题(10分)
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
大动力,是社 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要
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4分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2分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2分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2分




第 八 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2.我国现阶段所有制机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在所有制中占主体地位 B.在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C. 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限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具体的是指:
A.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 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关系
C.公有资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 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5.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是:
A.个体劳动者个人所得 B.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按股分红收入 D.国有企业职工工资奖金收入
6.下列各项属于民生之本、安国之策的是
A.改革 B.开放 C.扶贫 D.就业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
A.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B.在不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完全自由的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制
C.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D.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8.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是:
A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B.社会主义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存在旧的社会分工
D.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9.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为了弥补所有制过分单一. 忽视市场机制的计划经
济的不足,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陈云 D.周恩来
10.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就要努力寻找能极 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
形式,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应该是:
A.承包制 B.租赁制 C. 股份制 D. 私有化


二、判断题(全部错误)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的本质属性。
2.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没有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分。
3.以公 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政治


制度。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只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不包括
不是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
5.共同富裕就是全体人民在同一时间以同等的速度富裕起来。
6.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就不应该强调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三、多项选择题
1.“三农”问题是指:

A.农业 B.农村 C.农民 D.农民工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包括: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D.非公有制经济
3.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 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
C.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与归宿。
D.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到支配作用。

三、判断题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的本质属性。
2.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没有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
分。
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
项基本政治制度。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只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
济,不包括不是社会 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
5.共同富裕就是全体人民在同一时间以同等的速度富裕起来。
6.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就不应该强调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
位。
7 .邓小平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胡锦涛在邓小平这个思想基
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改革目标,并在党的十四大得到确认。
8.我国现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农业大而不强,工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基础薄
弱。

















第 九 章

一、单项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主党派是:
A.执政党 B.反对党 C.在野党 D.参政党
2.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B.高度自治,繁荣稳定
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3.第一次深刻地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含义,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 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
略,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的会议是: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4.加强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核心是: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B.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
规范化
C.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D.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
A.坚持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8.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
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C.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9.在我国,实现民主.自由和人权的根本途径是:
A.实行普选制 B.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C.社会的进步、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D.精英治国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在:
A.参加国家政权
B.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C.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D.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2.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行使国家立法权
3.
列 宁说:“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
全一样,在民主的这 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每个民族都
会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说:
A.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
B.在不同国家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其本质是不一样的
C.社会主义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必然具有民族特色
D.无产阶级专政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形式

三、判断题 (全部错误)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国体。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3.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4.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5.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人权,人权高于主权。
6.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还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7.民族区域自治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8.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 “三权分立”制度是相同的,国家的立
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是平等的,它们相互制约,维持权力均势 。
9.我国的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第 十 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
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B.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C.弘扬民族精神 D. 弘扬科学精神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
A.民主法制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C.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 D.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4.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
A.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A.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B.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D.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在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四 者之中,核心是:
A.有道德 B.有文化
C.有理想 D. 有纪律
8.经济工作与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
A.思想路线 B.政治路线 C. 思想政治工作 D.群众路
线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当前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有:
A.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D.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及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关于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有:
A.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

B.文化指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

C.文化无优劣之分
D.在中国,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提供:
A.精神动力 B.智力支持 C .思想保证 D.物质基础

三、判断题

三、判断题(全部错误)
1.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社会主义公民,是建设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
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其中,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是对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方 面的要
求;有文化则是对思想道德素质公民的要求。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 的是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
荣辱观。
3.把握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 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现阶段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是军事实力的竞争。
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改 革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重点,
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
6.文明是各种文化的总和。
7.先进文化是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因此,在我国生产力尚 不发达的情况下,不应提
出建设先进文化的目标。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9.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与精神支
柱。






































第 十 一 章

一、单项选择题
1.1824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 验,以“新和谐”命名的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者是:
A.傅立叶 B.欧文 C.魏特林 D.圣西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A.民主政治 B.公平正义 C.诚信友爱 D.社会和谐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B.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D.走共同富裕道路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科学发展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民主法治
5.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
A.发展 B.党的领导 C.制度 D.发展社会事业
6.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 D.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建设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8.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 )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A.教育 B.民生 C.创业 D.改革
9.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 )
A.最低生活保障 B.教育公平 C.考试制度 D.社会保障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正直诚恳、政治坚定
C.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中发表讲
话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在于:
A.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B.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C.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D.大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
A.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C.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
D.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4.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 )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生态良好
D.生态平衡

三、判断题

三、判断题(全部错误)
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虽然存 在着严重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但是可以建立真正意义
上的和谐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但不是
一种治国结果。
3.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有各自的特殊
领域和规律,这四者是之 间是相互独立的、互不联系的。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 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发展生产力。
6.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形态,而不是一种状态。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8..廉租房可租可售,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重要制度
9.商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

四、简答题
简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四、简答题(10分)
1.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
①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2分)
②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2分)
③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2分)
④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2分)
⑤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2分)




第 十 二 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台湾问题的实质是:
A.中国和美国之间的问题 B.中国和英国之间的问题
C.中国和葡萄牙之间的问题 D.中国的内政问题 < br>2.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
其 中“一纲”是:
A.台湾统一于祖国后,除外交上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
委于蒋介石
B.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
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D.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3.“一国两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A.单一制 B.复合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不仅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下带有某些复合制的特点,而且容纳了两种性质不同的经
济、政治 和社会制度
4.“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D.南海问题


5.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
A.反对和遏制“台独”B.推进两岸“三通”C.促进政治谈判D.回到“九二共识”
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
A.一个中国 B.两制并存C.高度自治D.和平统一
7.从1955年8月到1970年,中美大使级会谈历时1 5年,谈了136次,关于奥
台湾问题的核心是( )
A.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B.提出“一纲四目”
C.美国从台湾撤军
D.遣返战俘
8.中国共产 党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
方式解放台湾,是在( )
A.20世纪50年代中期
B.20世纪60年代中期
C.20世纪70年代末期
D.20世纪80年代末期

二、多项选择题
1.台湾问题是
A.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国的内政问题
C.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
D.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2.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两岸统一,就是
A.用武力方式解决
B.通过经济交流的方式解决
C.力争用和平手段来解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通过政治谈判的方式解决
3.香港是被英国殖民主义者通过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而强占的,这 些条约是(ABD)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4.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意见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妥协

三、判断题(全部错误)
1.台湾问题不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而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
题。


2.两制并存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
3.“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运用于解决台湾问题。
4.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对我国国家安全最大、最现实的威胁就是恐怖主义的活动。
5.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推进两岸政治谈判。
6.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 会提出,新世纪的三大任务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完
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任务 中,完成祖国统一是核心。
7.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两岸关系法》, 这部重要法律,将
中央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8.2005年 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这是一部争对台湾人民的法律。 < br>9.叶剑英把我们党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就是
台湾必须统一与中 国。
四、简答题
四、简答题(10分)
1.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
“和平统一、一国 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
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香 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2
分)具体来说,有以下内容:①一个中国,两制 并存,高度自治。(2分)②尽最大努力争
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 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
人民。③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 交流,增进两岸
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3分) ④
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⑤集中力量搞
好 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3分)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分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15分)
参考答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
家的主体坚持社 会主义制度;同时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2
分)
“一国两制 ”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
完全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战 略构想。(1分)
“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一国两制” 构想
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第二,“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
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
家主权的原则 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
成的不良后果。第四,“一 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
的国际与国内环境。第五,“一国两制” 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
路。(5分)
联系实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分析问题条理清晰、言之有理。(1-7分)




























第 十 三 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提出了两个中 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的是:
A.毛泽东B.邓小平C.朱德D.周恩来
2.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是由于:
A.战争与革命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B.人口增长失控,环境恶化
C.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引起的战争时起时伏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3.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A.一极化 B.多极化 C.两极格局 D.三足鼎立
4.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哪个国家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 处的五
项原则?
A.缅甸 B.越南 C.印度 D .泰国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
A.互不侵犯 B.互不干涉内政C.国家主权平等D.平等互利
6.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是:


A.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C.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D.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7.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
A.德国统一 B.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C.北约东扩 D.海湾战争
8.按照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中国属于( )
A.第一世界
B.第二世界
C.第三世界
D.介于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之间
9.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真正的不结盟
C.和谐世界
D.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必须:
A.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和强权政治
B.树立新安全观
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维护世界多样性
2.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三大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到
D.和平共处
3.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
A.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D.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邓小平对中国外交陆续提出一系列的指导意见,
核心是( )
A.冷静观察,沉着应对
B.韬光养晦
C.有所作为
D.决不当头



三、判断题

三、判断题(全部错误)
1.1987年党的十二大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
2.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民族复兴、称霸世界之路。
3.事实证明,以军事联盟为基础 、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有助于保障国际安全,
能营造世界的持久和平。
4.推动建 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理念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
的新方针。和谐世界应该是 民主的世界和自由的世界。
5.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们坚持周边是关键、大国是首要、 多边是基础、
发展中国家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
6.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执行向苏联和人 民民主国家“一边倒”的方针,意味着放弃独
立自主原则。
7.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在国际上的地
位决定的。
8.“另起炉灶”就是指新中国的建立必须清理旧中国残留的对外关系的遗迹。
9.当今时代的主题是民主与法制。

四、简答题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2.简述中国如何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

参考答案: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工作实
践中探索出来的处 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严格按照这一政策准则办事,既有利于维护世界
和平,又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 义建设事业的发展。(2分)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2分)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分)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2分)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2分)







































第 十 四 章

一、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知识分子
2.党的十六大强调,“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
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在“四个尊重”中,核心是:
A.尊重劳动B.尊重知识C.尊重人才D.尊重创造
3.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和睦 D.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4.在党和军队的关系问题上,我军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的是:
A.党指挥枪 B.枪指挥党 C.现代化 D.正规化
5.正在成为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的是:
A.机械化B.信息化C.现代化D.正规化
6.新形势下我军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


A.革命化、现代化 B.革命化、正规化C.打得赢、不变质D.现代化、正规化
7.党确立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重要地位,是在( )
A.50年代初期
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C.70年代初期
D.中共十五大
8.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
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
B.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C.各民族与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D.国外敌对势力的颠覆与破坏

二、多项选择题
1.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范围包括:
A.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B.私营企业主等新的社会阶层 C.知识分子 D.人民军队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
A.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B.坚持民族平等,坚持民族团结
C.坚持反对大民族主义,尤其是大汉族主义
D.各民族共同繁荣
4.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三个提供”分别是( )
A.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B.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C.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D.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提供重要的保证

三、判断题

三、判断题(全部正确)
1.中国工人阶级是 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
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 br>2.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目的
在于最广 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3.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领导的统 一战线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
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 团结。
4.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存在的宗教问题,关键是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充分认识宗教
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


5.我国国防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巩固国防,抵御外敌入侵,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6.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
平等、民族 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7.新时期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 要求还不相
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8.新的社 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9.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简答题
1.简述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15分)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参考答案: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
者、社会主义事 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3分)
新时期 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
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 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3分)
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 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
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 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构成
一个整体,体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4分)



雷锋的钉子精神-名古屋学院大学


新疆高考分数线-会飞汽车


隐晦-广东公安出入境


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教科室工作总结


幸福的味道作文-英文小说读后感


学校安全教育内容-厦门财政网


快速缓解痛经的小妙招-本人求职意愿


沉香的功效与作用-我喜欢的一则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