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三节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余年寄山水
658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08: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国家体育总局招聘-小学班会记录


专题六 教案
标题:第三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掌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熟练应用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相关理论分
析问题并指导学习。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如何理解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难点:
1、如何把实现个人梦想与实现“中国梦”结合起来。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时 数:2课时 )
第三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导 入】
通过以 前学习,我们知道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并制定了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文
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党制订
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首先,我们看看三步走战略的提出:

【新授】
备 注





















1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
1.“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发展 < br>新中国成立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提出了把我国由农业
国变成工业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构想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曾
提出在20世纪内,分两步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
主义 国家的构想。1964年周恩来所作的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
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宣布:“从第三个五年 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
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
整的工业 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
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 前列”,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开始进一步思考如何从中国具
体国情出发,加快我国的 现代化建设问题。1979年3月,他强调


指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 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
代化道路。”同年10月,他第一次提出要修改原先确定的现代化
的具体目标。1979年12月,邓小平第一次使用了“小康”的概
念。1981年4月,邓小平又提出 了“小康社会”的概念。
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分两步走,到20世纪末分“两步走”实现工
农 业总产值翻两番,实现小康社会的构想。1987年4月,他在会
见西班牙客人时,第一次提出了分“三 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
战略。 同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构想 确定下来。明确提出:“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
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本
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
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
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 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
进。
1997年,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 br>步战略目标后,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
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
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社会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
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快发展, 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
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党最初提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二十多年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
国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
里程碑。
什么是小康社会呢? 早在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与日本
首相大平正方的会谈中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 式
的四个现代化,即使到本世纪末,我们的四个现代化已经达到了
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平均收 入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
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平均收入一千美金,我
们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就算是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
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我只能说,中国 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
态。“小康”一词出自《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指人

2


民生活安康之意。后来《礼记.礼运》描述了大同社会和小康社
会 。大同社会就是“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子;使志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 寡、孤独、废疾者皆
有所养”的理想社会。小康社会则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
子其子,货 、力为己”,人们能维持中等生活水准的社会。近代
康有为等人对“大同”、 “小康”的含义进行了阐 发,在海内外
华人中有广泛影响。在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邓小平古为今用,
赋予“小康”新 的时代内涵。他说:“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
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 要使所
有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
过。更重要的是,那时我 们可以进入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
元以上的国家行列,这样的国家不多。”(《邓小平文选》第3< br>卷,第161-162页)
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含义是什么呢?就是低水平、不全面、
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第一,小康社会是从温饱到现代化之间长
达几十年的发展阶段,小康水平有一个 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我
们刚刚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
现在所 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第二,不全面,是讲我们以往
总体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于物 质文明方面,对
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不够。而
且经济方面也主 要是指解决了衣食无虞的问题,侧重在解决生存
需要。即使是低水平的小康,全国也尚未全面达到。第三 ,发展
不平衡,是讲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城市与农
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 、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党的十六大从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 br>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实际出发,提出大体用20年的时间,全面加
上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 平的小康社会。
低水平: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很低。2000
年,我国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只有854美元 ,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
水平,居世界141位,仅相当于日本人均GDP 的2.3%。而同期世界
中等收入国家人均水平为2039美元,世界平均水平为5199美元,
高收入国家为27443美元。
不全面: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
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有待提高。



































3


精神生活还需丰富,民主法治亟待提高。 恩格尔系数:2001年
城镇37.9%,农村47.7% 由于2011年食品消费类价格大幅上涨,
中国恩格尔系数在波动式下降了30年后,正在重新上涨。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
贫困,在50%-59%为温饱, 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富裕,
30%以下为最富裕。
不平衡:地区之 间、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主要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西部12 个省市
区面积占全国的71%,而GDP却只占18%。2001年广东,GDP超过
1万亿元 ,西藏GDP只有138亿元。
十七大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
期 待,又提出了比十六大更高的要求。
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鲜明旗帜地提出了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
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 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
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
民文 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
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五是资源 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十大之后,习近平 提出和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长远的奋斗目标。
1.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 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
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
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
盼。
2.中国梦的思想内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
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

4


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 创造中华
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从
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 、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
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民幸 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
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 人生出彩的机
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
与进步的机会。中 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
人的梦。
国家富强、民族
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
础和保障。中国近代
以来的屈辱历史已经
证明,民族不独立、
国家不富强,人民的
生存根本得不到保证
,更谈不上人民幸福
。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都要以人民的权利得到保障、
利益得到实现、幸福得到满足为条件,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
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3.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
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br>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
为核 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凝
聚了强大的民族精神,其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 族精神的核心。改
革开放3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铸造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
神。改革是 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每个 人的前途
命运都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相连的。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

5


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努力,涓流汇海,聚沙成搭,中国力量就是
13亿人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
量,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
复兴的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
需要脚 踏实地地依靠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
国人为之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空谈 吴国,实干兴邦,
中国梦表达的不仅社会一种未来的美好前景,而且它又要求现实
的行动。为了 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从我
做起,从今天做起。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教学反思】






6


专题六 教案
标题:第三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掌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熟练应用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相关理论分
析问题并指导学习。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如何理解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难点:
1、如何把实现个人梦想与实现“中国梦”结合起来。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时 数:2课时 )
第三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导 入】
通过以 前学习,我们知道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并制定了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文
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党制订
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首先,我们看看三步走战略的提出:

【新授】
备 注





















1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
1.“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发展 < br>新中国成立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提出了把我国由农业
国变成工业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构想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曾
提出在20世纪内,分两步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
主义 国家的构想。1964年周恩来所作的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
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宣布:“从第三个五年 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
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
整的工业 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
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 前列”,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开始进一步思考如何从中国具
体国情出发,加快我国的 现代化建设问题。1979年3月,他强调


指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 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
代化道路。”同年10月,他第一次提出要修改原先确定的现代化
的具体目标。1979年12月,邓小平第一次使用了“小康”的概
念。1981年4月,邓小平又提出 了“小康社会”的概念。
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分两步走,到20世纪末分“两步走”实现工
农 业总产值翻两番,实现小康社会的构想。1987年4月,他在会
见西班牙客人时,第一次提出了分“三 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
战略。 同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构想 确定下来。明确提出:“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
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本
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
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
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 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
进。
1997年,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 br>步战略目标后,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
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
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社会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
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快发展, 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
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党最初提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二十多年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
国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
里程碑。
什么是小康社会呢? 早在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与日本
首相大平正方的会谈中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 式
的四个现代化,即使到本世纪末,我们的四个现代化已经达到了
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平均收 入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
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平均收入一千美金,我
们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就算是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
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我只能说,中国 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
态。“小康”一词出自《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指人

2


民生活安康之意。后来《礼记.礼运》描述了大同社会和小康社
会 。大同社会就是“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子;使志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 寡、孤独、废疾者皆
有所养”的理想社会。小康社会则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
子其子,货 、力为己”,人们能维持中等生活水准的社会。近代
康有为等人对“大同”、 “小康”的含义进行了阐 发,在海内外
华人中有广泛影响。在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邓小平古为今用,
赋予“小康”新 的时代内涵。他说:“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
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 要使所
有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
过。更重要的是,那时我 们可以进入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
元以上的国家行列,这样的国家不多。”(《邓小平文选》第3< br>卷,第161-162页)
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含义是什么呢?就是低水平、不全面、
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第一,小康社会是从温饱到现代化之间长
达几十年的发展阶段,小康水平有一个 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我
们刚刚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
现在所 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第二,不全面,是讲我们以往
总体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于物 质文明方面,对
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不够。而
且经济方面也主 要是指解决了衣食无虞的问题,侧重在解决生存
需要。即使是低水平的小康,全国也尚未全面达到。第三 ,发展
不平衡,是讲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城市与农
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 、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党的十六大从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 br>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实际出发,提出大体用20年的时间,全面加
上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 平的小康社会。
低水平: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很低。2000
年,我国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只有854美元 ,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
水平,居世界141位,仅相当于日本人均GDP 的2.3%。而同期世界
中等收入国家人均水平为2039美元,世界平均水平为5199美元,
高收入国家为27443美元。
不全面: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
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有待提高。



































3


精神生活还需丰富,民主法治亟待提高。 恩格尔系数:2001年
城镇37.9%,农村47.7% 由于2011年食品消费类价格大幅上涨,
中国恩格尔系数在波动式下降了30年后,正在重新上涨。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
贫困,在50%-59%为温饱, 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富裕,
30%以下为最富裕。
不平衡:地区之 间、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主要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西部12 个省市
区面积占全国的71%,而GDP却只占18%。2001年广东,GDP超过
1万亿元 ,西藏GDP只有138亿元。
十七大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
期 待,又提出了比十六大更高的要求。
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鲜明旗帜地提出了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
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 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
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
民文 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
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五是资源 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十大之后,习近平 提出和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长远的奋斗目标。
1.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 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
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
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
盼。
2.中国梦的思想内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
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

4


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 创造中华
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从
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 、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
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民幸 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
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 人生出彩的机
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
与进步的机会。中 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
人的梦。
国家富强、民族
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
础和保障。中国近代
以来的屈辱历史已经
证明,民族不独立、
国家不富强,人民的
生存根本得不到保证
,更谈不上人民幸福
。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都要以人民的权利得到保障、
利益得到实现、幸福得到满足为条件,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
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3.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
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br>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
为核 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凝
聚了强大的民族精神,其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 族精神的核心。改
革开放3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铸造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
神。改革是 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每个 人的前途
命运都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相连的。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

5


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努力,涓流汇海,聚沙成搭,中国力量就是
13亿人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
量,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
复兴的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
需要脚 踏实地地依靠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
国人为之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空谈 吴国,实干兴邦,
中国梦表达的不仅社会一种未来的美好前景,而且它又要求现实
的行动。为了 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从我
做起,从今天做起。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教学反思】






6

清宫图-五年级记叙文


南京金陵学院-晚会节目串词


余光中的诗-父亲节日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描写冬天的优美句子


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给自己的一封信


中秋节的由来150字-上班迟到检讨书


办公场地租赁-青岛国税


杨馥伟-悬浮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