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邓小平理论本质
中国国家总理-述职述廉报告范文
试论邓小平理论本质
摘要: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
的过程中,反
思了我国过去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逐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命题,从最根
本
的意义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
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
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论述,是对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的新的概括和发展,涵
盖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问题以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
五句
话互相联系,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了被学术界称为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完整
的理论体系
。而第一个层次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改革开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
,是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大的理
论成果之一,它从最高的层次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这个首要的根本问题,既
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切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使
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所下的定义为:“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句话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解放生产力
,
发展生产力”是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是根本途径;“最终达
到共同富裕”
是根本目标。
在我看来作为基础和前提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当然是社会主义这
一本
质定义中的最本质之处了,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巩固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和
基础。只有解放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换句话说,要最终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达
到共同富裕,必须以生产
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
要最终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并不是仅靠短时
期的社会主义暴力革命夺取政
权,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便可毕其功于一役,而必须首先发展生产力。因为
要消灭
剥削和两极分化,就必须消灭私有制。要彻底消灭私有制,就必须消灭私有制存在
的客观
基础。这个客观基础就是在生产的社会化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私
有制在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在不
同程度上存在着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和社会的进步的因素。也就是说要彻底消灭私有制,使私有
制的消灭成为人类社
会进步的必要,那就必须促进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没有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没有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也就不
可能最终彻底消灭
剥削和两极分化。
邓小平在1986年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指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发展生产和共同富裕是统一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人
们只能在生产力发
展所允许的范围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只能在发展生产
的基础上逐步改善生活。发展生产,而不改
善生活,是不对的;同样,不发展生
产,要改善生活,也是不对的,而且是不可能的。”
1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一般现象,各种社会形态的
质的更替都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结果: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封建社
会取代奴隶社会,资本主
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由此可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非社会主义社会
所独有的现象,当然,社会主义对
生产力的解放更为彻底一些。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就在于是
否从生产力的发展中引伸出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被称为
空想,就是因为它仅仅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
层面上来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空想社会主义者把社
会主义看作是凭人们的
主观愿望而可以随时随地建立起来的一种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他们未能从生产<
br>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引伸出社会主义,而是撇开了生产力状况去空谈社会
主义,从而未能揭
示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因而,他们所憧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可
望不可及的海市蜃楼,是脱离实际的一厢
情愿。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是空想的,
是非科学的。
社会主义是取代资本主义而出
现的崭新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是
适应发达的社会大生产建立起来的公有制的生产关系。这种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的发展的需要,使得原来被束缚的生产力获得了解放。尽管这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也有矛盾,但这种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
自觉的调节,来不断
加以克服,从而保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持
续地、正常地发挥作用。邓小平说,通过改革
,“对内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
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能够通过改革来解放生产力
,从而促
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发展。而这正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根据,
是最能
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
邓小平从生产力的高度概括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无疑是抓住了社会主义的
核
心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最终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指出:
“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
这些关系的本质必然随着这些生产力
的改变和发展而改变。”生产力决定一定的
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并且是推动生产关系变革
,实现社会进步的
经济根源。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社会主义也一样。长期以来,我们
并非不懂得生产力的重要意义,但实际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却更多地放在
生产关系上,忽视了生
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归根结底是生产力提
出的要求。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也离不开生
产力水平的提高。
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来认识,既从根本上恢复了马
克思主义的本来思想,又从根本上纠正了我们过去所犯的错误;既反映了中国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迫切需
要,又对当代世界提出的挑战作出了回答。社会主义与
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当然不在生产力,但社会主义
的最大功能、目标和价值,却
在于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好地发展生产力。而且,社会主义能够代替资本主义
的一
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能够将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
成果应用于
社会实践,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第一个特点
是:突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
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上第一次把解放生
产力和发展生
产力同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起来,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到了社会主义本
质
要求的高度,揭示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说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
产力是社会主义最主要的功
能和最根本的任务。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突出强调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
主义功能,纠正了过去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观点。虽然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
是统一的,但是前者是
后者的基础,人们只能在生产力发展所允许的范围内逐步
实现共同富裕。
总之,“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只有解放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
2.
卡尔·马克思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3.普列汉诺夫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4.李保东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
试论邓小平理论本质
摘要:我
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反
思了我国过去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偏
差,逐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命题,从最根
本的意义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
题。邓小平同志指出: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
br>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论述,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的概括和发展,涵
盖了社会主义的生
产力问题以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五句
话互相联系,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了
被学术界称为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完整
的理论体系。而第一个层次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改革开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
邓小平的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大的理
论成果之一,它从最高的层次上回答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根本问题,既
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切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实际情况,使
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所下的定
义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句话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是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是根本途径;“最终达
到共同富裕”是根本目标。
在我看来作为基础和前提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当然是社会主义
这
一本质定义中的最本质之处了,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巩固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和
基础。只有解
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换句话说,要最终消灭剥削
和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必须以生产
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
要最终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
并不是仅靠短时期的社会主义暴力革命夺取政
权,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便可毕其功于一役,而必须首先发
展生产力。因为要消灭
剥削和两极分化,就必须消灭私有制。要彻底消灭私有制,就必须消灭私有制存在
的客观基础。这个客观基础就是在生产的社会化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私
有制在人类社会
的各个时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和社会的进步的因素。也就是说要彻底消灭
私有制,使私有制的消灭成为人类社
会进步的必要,那就必须促进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而生产社会化的发
展必须建立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没有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没有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也就不
可
能最终彻底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
邓小平在1986年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指出:“社会主义原则,第
一是发展生
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发展生产和共同富裕是统一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人
们
只能在生产力发展所允许的范围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只能在发展生产
的基础上逐步改善生活。发
展生产,而不改善生活,是不对的;同样,不发展生
产,要改善生活,也是不对的,而且是不可能的。”
1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一般现象,各种社会形态
的
质的更替都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结果: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封建社
会取代奴隶社
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由此可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非社
会主义社会所独有的现象,当然,社会主义对
生产力的解放更为彻底一些。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
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
否从生产力的发展中引伸出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之
所以被称为空想,就是因为它仅仅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
层面上来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空想社会
主义者把社会主义看作是凭人们的
主观愿望而可以随时随地建立起来的一种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他们未
能从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引伸出社会主义,而是撇开了生产力状况去空谈社会
主义,
从而未能揭示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因而,他们所憧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可
望不可及的海市蜃楼,是脱离
实际的一厢情愿。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是空想的,
是非科学的。
社会主义是取代资
本主义而出现的崭新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是
适应发达的社会大生产建立起来的公有制的生产
关系。这种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的发展的需要,使得原来被束缚的生产力获得了解放。尽管这种生产关系
和生产
力之间也有矛盾,但这种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
自觉的调
节,来不断加以克服,从而保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持
续地、正常地发挥作用。邓小平说
,通过改革,“对内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
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能够通过改革来
解放生产力,从而促
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发展。而这正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根据,是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
邓小平从生产力的高度概括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无疑是抓住了
社会主义的核
心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最终的决定作用。
马
克思指出:“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
这些关系的本质必然随着
这些生产力的改变和发展而改变。”生产力决定一定的
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并且是推动生
产关系变革,实现社会进步的
经济根源。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社会主义也一样。长期以来,
我们
并非不懂得生产力的重要意义,但实际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却更多地放在
生产关系上
,忽视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归根结底是生产力提
出的要求。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也离不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来认识,既从根本上恢复了
马
克思主义的本来思想,又从根本上纠正了我们过去所犯的错误;既反映了中国社
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迫切需要,又对当代世界提出的挑战作出了回答。社会主义与
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当然不在生产力,
但社会主义的最大功能、目标和价值,却
在于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好地发展生产力。而且,社会主义能够代
替资本主义的一
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能够将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
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
第一个特点是:突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
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上第一
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
产力同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起来,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到了社会主义本
质要求的高度,揭示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说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
产力是社会主义
最主要的功能和最根本的任务。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突出强调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
社会
主义功能,纠正了过去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观点。虽然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
是统一的,
但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人们只能在生产力发展所允许的范围内逐步
实现共同富裕。
总之,“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只有解放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
2.
卡尔·马克思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3.普列汉诺夫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4.李保东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