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导学案三
孔雀石产地-护士求职简历范文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预习导读】
1.作者简介
雨果(
1802~1885),举世闻名的法国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政论家和文艺理
论家,19世
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
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
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
、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
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笔
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1832
年)奠定了雨果著名小说家的地位。他的不朽名著还有
小说《悲惨世界》、《九三年》、《海上
劳工》、《笑面人》,歌剧《欧那尼》(1830年),诗歌《
秋叶》、《静观》、《光与影》、《街道与
园林之歌》等。1827年,雨果为自己的剧本《克伦威尔》
写了长篇序言,被视为浪漫主义
文艺宣言的标志。他在序言中提出了坚持不要公式化地而要具体地表现情
节的文学主张,还
特别宣扬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照原则。
1885年5月22日,雨果去世
,法国政府和人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来自法国和世
界各地的200万人为他送葬。
2.背景探寻
(1)《巴黎圣母院》这部长篇小说,初版于1831年,它的创作时期,正当
雨果在政治上
逐渐脱离保守派而倾向自由民主、文艺上逐渐脱离伪古典主义而提倡浪漫主义之际。在这部
小说里,雨果用他擅长的诗歌和戏剧的文笔,把400年前法国国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历史
真
实、艺术地再现于读者的眼前。
(2)《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小说以15世纪
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
黎为背景,表现了反封建的现实主题。
(3)巴黎圣母院坐落于巴黎市中
心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
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
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之所以闻名于世,
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
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基础梳理】
1.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笞刑( ) ②粗糙( )
③镂刻( ) ④砌成( )
.....
⑤菲薄( )
⑥伽西莫多( ) ⑦牛虻( ) ⑧赤裸( )
....
⑨刽子手( ) ⑩蜷缩( ) ⑪抽搐( )
⑫垂头耷脑( )
....
⑬黝
黑( ) ⑭轧轧( )
⑮创伤( ) ⑯怜悯( )
....
⑰扫帚
( )
⑱诅咒( ) ⑲虫豸( ) ⑳恫吓( )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笞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款待: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③菲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草拟: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⑤听之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哄笑: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⑦蜷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黝黑: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⑨不可思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出人意料: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文本互动】
一、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简析“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含义。
二、深层探究
2.1~5自然段写行刑前格雷沃广场的刑台和围观者的心理,有什么作用?
3.阅读6~16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部分可分为两层,请分别概括层意。
(2)伽西莫多在刑台上毫不反抗,他的心理如何?
4.17~23自然段写的是伽西莫多受刑,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5.阅读24~47自然段,回答问题。
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当初收
养相貌丑陋的伽西莫多,说明他还是有同情心的,现在他
见到伽西莫多受刑,为什么急忙转身走开了?
6.阅读48自然段至文章结尾,回答下列问题。
(1)伽西莫多三次“给水喝!”的呼唤,其情状如何?在情节发展上有什么作用?
(2)在伽西莫多受刑和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喂水的两个场面中,围
观的人群表现是不
一样的,这是否矛盾?
7.简析爱斯梅拉达、伽西莫多和克洛德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基础梳理】
1.①chī ②cū cāo ③lòu ④qì
⑤fěi ⑥ɡā ⑦ménɡ ⑧luǒ ⑨ɡu
ì
⑩quán
⑪chù ⑫dā ⑬yǒu ⑭yà ⑮chuānɡ ⑯mǐn ⑰zhou
⑱zǔ ⑲zhì ⑳dònɡ
hè
2.①笞刑 苔藓 骀荡 ②踢球 警惕 剔透
③锁链 琐碎 唢呐 ④爵位 咬文
嚼字 ⑤稚嫩 雏形 ⑥蜷曲 疲倦
3.①用鞭、杖或竹
板子抽打人的刑罚。②亲切优厚地招待。③微薄(指数量少、质量次);
瞧不起。④起草;初步设计。⑤
听凭事情自然发展而不加过问。⑥形容许多人的大笑声或喧
哗声。⑦蜷曲而收缩。⑧黑得发亮。⑨不可想
像,不可理解,原指佛教用语,含有神秘莫测
之义。⑩超出想像,指没有想到。
【文本互动】
1.“一滴眼泪”具有以下含义。①感激之泪:对爱斯梅拉达在他极其口渴时喂水给他喝,
充满
了无限感激。②自责之泪:伽西莫多原以为爱斯梅拉达上刑台也是来报复他的,但是他
错了,他为自己误
解爱斯梅拉达而流下了自责之泪。③悔恨之泪:伽西莫多不辨好坏,听信
克洛德·孚罗洛的话,劫持爱斯
梅拉达。他为自己的荒唐行径感到悔恨。④开心之泪:对爱
斯梅拉达在被他劫持后,自己受鞭刑的时候,
能帮助自己,觉得异常的开心。⑤觉醒之泪:
伽西莫多从爱斯梅拉达身上看到了希望,他既然知道劫持爱
斯梅拉达不对,那么他也应该会
想到克洛德·孚罗洛行为的不当。
而“一滴水”在此具有很深
刻的象征意义,这“一滴水”是来自曾被侵害过的人的手,
是施予曾做出伤害送水者的行为的人,这符合
“以德报怨”的善的最高境界。在本文中,吉
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不仅美丽动人,而且善良纯洁,她送水
给外表丑陋的敲钟人伽西莫多时,
自然从容、毫不犹豫,完全出自内心善良的天性,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
人,让肉体刚刚受过
官府酷刑和内心刚刚受过众人伤害的伽西莫多流出了眼泪,这是真、善、美的力量。
2.既展示了后面情节发展的环境,也是一幅社会风俗画的描绘,表现了群众的无聊和
庸俗。“
群众有等候观赏公开行刑的习惯,所以并没有表现出十分不耐烦的样子,他们用观
看刑台——一个十法尺
高的中空的水泥台子——来消磨时间。”所以一旦看见军警站在刑台
的四角,便很快聚拢来,并且挤得厉
害。接下来,作者介绍了刑台的构造及作用,并重点用
“没有”开头的排比句式,介绍了刑台的极其简陋
,意在表明并没有什么看头,以此来突出
群众的无聊和庸俗。第5自然段用议论的方式对这种人的心态进
行了讽刺。
3.(1)第一层(6~11自然段):写伽西莫多被绑到刑场,受人摆布,丝毫也不反抗。
第二层(12~16自然段):写围观群众的态度。
(2)“他认为一切反抗都是徒然的”,
他甘愿为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承担劫持爱斯梅拉
达的罪名;他可能会觉得自己是有罪的,理应受到这样
的惩罚;他也可能觉得自己是受指使
的,罪并不在他,但那个指使他的人,是他的养父,是他最感激、最
崇敬的人,因此他也觉
得受惩罚的就应该是他。
4.运用细节描写,既写出了比埃拉施行笞刑的具体行动,又写出了伽西莫多受刑时痛
苦、蠢笨的表情
。
5.他曾有过善的追求,希望成为优秀的神甫。他用温情把弟弟抚养大;用怜悯之心收
养了
相貌丑陋的伽西莫多;他勤劳朴素,穿着破旧的衣服用功学习。然而他成了禁欲主义的
牺牲品,灵与肉的
冲突最终让他逃离了上帝,成了魔鬼撒旦的信徒。为了得到爱斯梅拉达,
他用尽了一切卑鄙的手段,甚至
指使伽西莫多拦路劫持。当伽西莫多因此被抓而受刑时,他
却低下眼睛,急忙转身走开,可以看出这时的
他已变得自私无情,不负责任。这里展现的是
在一副可鄙可憎的教职身份下扭曲的灵魂。
6.
(1)第一次“给水喝”的呼唤,是在伽西莫多失望的情况下,愤怒地吼叫。第二次“给
水喝”的呼唤,
其声音令人心碎。第三次“给水喝”的呼唤则已耗尽了全部精力。
三次“给水喝”的呼唤,说明伽西莫
多的处境越来越糟,不但没有引起围观者的同情,
反而引起了他们更无情的侮辱、嘲笑,但同时也引出了
爱斯梅拉达的入场。
(2)围观的人群起先是嘲笑、侮辱伽西莫多,可是在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水喝
的时候,
他们又为这一动人的情景而拍手欢呼。那么这到底是欢呼还是起哄呢?从“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观众也都被感动了”等描述可以肯定,这是发自内心的欢呼,而不是起哄。
在前文
中,作者充分地表现了“中世纪的人民”的无知愚蠢和缺乏怜悯同情之心,并通过议
论表达了自己对他们
的不满和讽刺。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些“中世纪的人民”完全丧失了最基
本的人性。爱斯梅拉达的举动,唤
醒了他们人性中的良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写爱斯梅拉
达给仇人喂水,写民众为之欢呼,正是对人性之
美的呼唤。
7.爱斯梅拉达是小说正面描写的主人公,是一个以卖艺为生,流浪街头,与流民为伍的吉普赛女郎。她诚挚、善良、美丽。她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善良,在她身上时时处处闪耀着
人性的光
辉。
在伽西莫多受鞭刑这件事中,她是受害者,伽西莫多就是因为劫持她才受笞刑的,她本
应
是最感到痛快的人,她应该是最希望对伽西莫多施以惩罚的人,然而她没有,反而在伽西
莫多遭受鞭打后
,因流血和烈日暴晒而口渴难耐之际,毅然走上刑台送水给他喝。她的这种
大度和善良,与众多围观者形
成鲜明的对比,与伽西莫多的养父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形成
鲜明的对比。
伽西莫多是小说中
令人同情的另一个主要人物。他因相貌丑陋而被父母抛弃,副主教克
洛德将其抚养成人,长大后成了巴黎
圣母院的敲钟人。他忠实于自己的恩人并一贯顺从他,
但当他认清“恩人”的丑恶灵魂后,就毅然背叛了
他,救出了美丽纯洁的爱斯梅拉达。伽西
莫多思想性格的变化体现了作者一贯的主张,以“道德感化”为
中心的人道主义思想,这是
雨果长篇小说的基本思想。他力图使人们相信爱情、善良、仁慈等道德力量能
够战胜邪恶,
挽救人类。即伽西莫多是作者根据“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
,
恶与善并存”的美学原则创造的人物形象,外形丑陋,但内心纯真善良。
副主教克洛德,是伽西莫多的监护人,这个人知识渊博,对宗教有着虔诚的信
仰。少年
时就是社会的权威,他以宗教的名义收养了伽西莫多。爱斯梅拉达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心灵的闸门终于挡不住欲望的潮水,最终做出种种兽行。他自私、冷酷、虚伪、
狠毒、道
貌岸然,他是人性恶的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