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考数学压轴题大集合
珍惜时间的谚语-黑板报
近年来中考数学压轴题大集合
【一】函数与几何综合的压轴题 <
br>1.〔2004安徽芜湖〕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B
、
CD
都垂直于
x
轴,垂足分别为
B
、
D
且
AD
与
B
相交于
E
点.:
A
(-2,-6),
C
(1,-3)
(1)
求证:
E
点在
y
轴上;
(2)
假如有一抛物线通过
A
,
E
,
C
三点,求此抛物线方程.
(3)
假如
AB
位置不变,再
将
DC
水平向右移动
k
(
k
>0)个单位,如今
A
D
与
BC
相交于
E
′点,
如图②,求△
AE
′
C
的面积
S
关于
k
的函数解析式.
图①
〔本小题介绍二种方法,供参考〕
[解]
〔1〕
方法一:过
E
作
EO
′⊥
x
轴,垂足
O
′∴
AB
∥
EO
′∥
DC
∴
EO
DO
EO
BO
,
ABDBC
DDB
又∵
DO
′+
BO
′=
DB
∴
EO
EO
1
ABDC
∵
AB
=6,
DC
=3,∴
EO
′=2
又∵
DO
EO
,∴
EO
2
DO
DB31
DBABAB6
∴
DO
′=
DO
,即
O
′与
O
重合,
E在
y
轴上
方法二:由
D
〔1,0〕,
A
〔-
2,-6〕,得
DA
直线方程:
y
=2
x
-2①
再由
B
〔-2,0〕,
C
〔1,-3〕,得BC直线方程:
y
=-
x
-2②
联立①②得
x0
y2
∴
E
点坐标〔0,-2〕,即
E
点在
y
轴上 〔2〕设抛物线的方程
y
=
ax
2
+
bx
+<
br>c
(
a
≠0)过
A
〔-2,-6〕,
C
〔1
,-3〕
E
〔0,-2〕三点,得方程组
4a2bc6
abc3
c2
解得
a=-1,
b
=0,
c
=-2
∴抛物线方程
y
=-
x
2
-2
〔3〕〔本小题给出三种方法,供参考〕
由〔1〕当
DC
水平向右平移k
后,过
AD
与
BC
的交点
E
′作
E
′
F
⊥
x
轴垂足为
F
。
同〔1〕可得:
E
F
得:
E
′
F
=2
E
F
1
ABDC
方法一:又∵
E
′
F
∥
AB
E
FDF
,∴
1
DFDB
ABDB3
S
△<
br>AE
′
C
=
S
△
ADC
-
S
△
E
′
DC
=
1
112
DCDB
DCDFDCDB
2223
=
1
3
DCDB
=DB
=3+
k
S=3+k为所求函数解析式
方法二:∵
BA
∥
DC
,∴
S
△
BCA
=
S
△
B
DA
∴
S
△
AE
′
C
=
S△
BDE
′
11
BDE
F
3k
23k
22
∴
S
=3+
k
为所求函数解析式.
证法三:
S
△
DE
′
C
∶
S
△
AE
′
C
=
DE
′∶
AE<
br>′=
DC
∶
AB
=1∶2
22
同理:
S<
br>△
DE
′
C
∶
S
△
DE
′
B
=1∶2,又∵
S
△
DE
′
C
∶
S△
ABE
′
=
DC
∶
AB
=1∶4
∴
S
AE
C
221
S
梯
形ABCD
ABCD
BD3k
992∴
S
=3+
k
为所求函数解析式.
2.〔2004广东茂名〕
:如图,在直线坐标系中,以点M〔1,0〕为圆心、直径AC为
22
的
圆与y轴交于
A、D两点.
〔1〕求点A的坐标;
〔2〕设过点A的直线y=x+b与x轴交于点B.探
究:直线AB是否⊙M的切线?并对你的结
论加以证明;
〔3〕连接BC,记△ABC的外接
圆面积为S
1
、⊙M面积为S
2
,假设
S
1
h,抛物线
S
2
4
y=ax+bx+c通过B、M两点,且它
的顶点到
x
轴的距离为
h
.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
[解]
〔1〕解:由AM=
2
,OM=1,
在Rt△AOM中,AO=
AM
2
OM
2
1
,
∴
点A的坐标为A〔0,1〕
〔2〕证:∵直线y=x+b过点A〔0,1〕∴1=0+b即b=1∴y=x+1
令y=0那么x=-1∴B〔—1,0〕,
AB=
BO
2
AO<
br>2
1
2
1
2
2
在△ABM中,AB=
2
,AM=
2
,BM=2
AB
2
AM
2
(2)
2(2)
2
4BM
2
∴△ABM是直角三角形,∠BAM=90°
∴
直线AB是⊙M的切线
〔3〕解法一:由⑵得∠BAC=90°,AB=
2
,AC=2
2
,
∴BC=
AB
2
AC
2
(2)
2
(
22)
2
10
y
A
M
·
D
C
∵∠BAC=90°∴△ABC的外接圆的直径为BC,
BC
2
10
2
5
∴
S
1
()
()
222
而
S
2
(
AC
2
22
2
)
(
)
2
22
B
x
5
h
S
1
h
2
h5
,<
br>即 ,
2
4
S
2
4
设通过点B
〔—1,0〕、M〔1,0〕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
y=a〔+1〕〔x-1〕,〔a≠0〕即y=ax-a,∴-a=±5,∴a=±5
22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5x-5或y=-5x+5
解法二:〔接上〕求得∴h=5
由所求抛物线通过点B〔—1,0〕、M〔1、0〕,那么抛
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由题意得抛物
线的顶点坐标为〔0,±5〕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0〕
2
±5
又B〔-1,0〕、M〔1,0〕在抛物线上,∴a±5=0,a=±5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5x
2
-5或y=-5x
2
+5
解法三:〔接上〕求得∴h=5
因为抛物线的方程为y=ax
2
+bx+c〔a≠0〕
由得
abc0
a=-5
a5
abc0 解得
b0 或
b
0
4acb
2
c5
c5
5
4a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5x
2
-5或y=-5x
2
+5.
3.(2004湖北荆门)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以点P〔1,-1〕为圆心,2为半径作圆,交x轴于A、B两点,抛物线
yax
2
bxc(a0)
过点A、B,且顶
点C在⊙P上.
(1)求⊙P上劣弧
AB
⌒
的长;
(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D,使线段OC与PD互相平分?
假设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假设不
y
A
O
B
x
·
P(1,-1)
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如图,连结PB,过P作PM⊥x轴,垂足为M.
在Rt△PMB中,PB=2,PM=1,
∴∠MPB=60°,∴∠APB=120°
AB
⌒
的长=
1204
2
1803
y
〔2〕在Rt△PMB中,PB=2,PM=1,那么MB=MA=
3
.
A
又OM=1,∴A〔1-
3
,0〕,B〔1+
3
,0〕,
由抛物线及圆的对称性得知点C在直线PM上,
那么C(1,-3).
点A、B、C在抛物线上,那么
O
M
B
x
·
P(1,-1)
C
0a(13)
2
b(13)c
2
0a(13)b(13)c<
br>
3abc
解之得
a1
b2
c2
抛物线解析式为
yx
2
2x2
〔3〕假设存在点D,使OC与PD互相平分,那么四边形OPCD为平行四边形,且PC∥OD.
又PC∥y轴,∴点D在y轴上,∴OD=2,即D〔0,-2〕.
又点D〔0,-2〕在抛
物线
yx
2
2x2
上,故存在点D〔0,-2〕,
使线段OC与PD互相平分.
4.〔2004湖北襄樊〕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Rt△
ABC
的直角顶点
C
〔0,
3
〕在
y
轴<
br>的正半轴上,
A、B
是
x
轴上是两点,且
OA
∶OB
=3∶1,以
OA、OB
为直径的圆分别交
AC
于
点
E
,交
BC
于点
F
.直线
EF
交
OC
于点
Q
.
〔1〕求过
A、B、C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请猜想:直线
EF
与两圆有怎么样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
3〕在△
AOC
中,设点
M
是
AC
边上的一个动点,过M
作
MN∥AB
交
OC
于点
N
.试问:在x
轴
上是否存在点
P
,使得△
PMN
是一个以
MN
为一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假设存在,求出
P
点坐标;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
由.
y
[解]
(1)在Rt△
ABC
中,
OC
⊥
AB
,
∴△
AOC
≌△
COB
.
∴
OC
2
=
OA
·
OB
.
∵<
br>OA
∶
OB
=3∶1,
C
(0,
3
),
∴
(3)
2
3OBOB.
∴
OB
=1.∴
OA
=3.
∴
A
(-3,0),
B
(1,0).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axbxc.
A
2
E
C
Q
F
x
A
O
1
M
O
E
3
1
2
4
y
O
2
B
C
Q
F
O
2
B
x
O
1
P
O
3
a,
3
9a3bc0,
2
3,
那么
abc0,
解之,得
b
3
c3.
c3.
∴通过
A、B
、C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3
2
2
x3x3.
33
(2)
EF
与⊙
O
1
、⊙
O
2
都相切.
证明:连结
O
1
E
、
OE
、
OF
.
∵∠
ECF
=∠
AEO
=∠
BFO
=90°,
∴四边形
EOFC
为矩形.
∴
QE
=
QO
.
∴∠1=∠2.
∵∠3=∠4,∠2+∠4=90°,
∴
EF
与⊙
O
1
相切.
同理:EF理⊙
O
2
相切.
(3)作
MP
⊥OA
于
P
,设
MN
=
a
,由题意可得
MP
=
MN
=
a
.
∵
MN∥OA
,
∴△
CMN
∽△
CAO
.
MNCN
.
AOCO
a3a
∴
.
3
3
333
解之,得
a.
2
∴
如今,四边形
OPMN
是正方形.
∴
MNOP
∴
P(
333
.
2
333
,0).
2
考虑到四边形
PMNO
如今为正方形,
∴点
P
在原点时仍可满足△
PNN
是以
MN
为一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故
x
轴上存在点
P
使得△
PMN
是一个以
MN<
br>为一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且
P(
或
P(0,0).
5
.〔2004湖北宜昌〕如图,点A(0,1)、C(4,3)、E(
15
,
23),P是以AC为对角线的矩
4
8
形ABCD内部(不在各边上)的—个动点,点
D在y轴,抛物线y=
ax
2
+b
x
+1以P为顶点、
(1)说明点A、C、E在一条条直线上;
(2)能否判断抛物线y=
ax
2
+b
x
+1的开口方向?请说明理由;
(3)设抛物线y=
ax
2
+b
x
+1与x轴有交点F、G(F在G的左侧),△GAO与△FAO的
面积差为3,
且这条抛物线与线段AE有两个不同的交点、这时能确定
a
、b的值吗?
假设能,请求出
a
、
333
,0)
2
b的值;假设不能,请确定
a
、b的取值范围、
(此题图形仅供分析参考用)
〔1〕由题意,A(0,1)、C(4,3)确定的解析式为:
y=
1
x
+1.
[解]
2
Y
D
A
B
O
X
C
P
将点E的坐标E(
15,
23
)代入y=
1
x
+1中,左边=
23
,
4
8
2
8
右边=
1
×
15
+1=
23
,
24
8
∵左边=右边,∴点E在直线y=
1
x
+1上,即点A、C、E
2
在一条直线上.
〔2〕解法一
:由于动点P在矩形ABCD内部,∴点P的纵坐标大于点A的纵坐标,而点A
与点P都在抛物线上,且
P为顶点,∴这条抛物线有最高点,抛物线的开口向下
解法二:∵抛物线y=
ax
+
b
x
+c的顶点P的纵坐标为
4a—b
2
,且P在矩形ABCD内部
,∴1
4a
2
<
4a—b
2
<3,由1<1—
b<
br>2
得—
b
2
>0,∴
a
<0,∴抛物线的开口向下.
4a
4a4a
〔3〕连接GA、FA,∵S
△GAO
—S
△
FAO
=3∴
1
GO·AO—
1
FO·AO=3∵OA=1,∴GO
—FO=6.设F〔
x
1
,0〕、
2
2
2
G〔x
2
,0〕,那么
x
1
、
x
2
为方程
ax
+b
x
+c=0的两个根,且
x
1
<
x
2
,又∵
a
<0,∴
x
1
·
x
2
=
1
<0,∴
x
1
<0<
x
2
,
a
Y
D
A
C
P
E
B
F
O
G
X
∴GO=
x
2
,FO=—
x
1
,∴
x
2
—〔—
x
1<
br>〕=6,
即
x
2
+
x
1
=6,∵
x
2
+
x
1
=—
b
∴—
b
=6,
aa
∴b=—6
a
,
∴抛物线解析式为:y=
ax
2
—6
ax
+1,其顶点P的坐标为
〔3,1—9
a
〕,
∵顶点P在矩形ABCD内部,
∴1<1—9
a
<3,∴—
2
<
a
<0.
9
y=ax—6ax+1
1
1
=6+
由方程组
得:ax
2
—(6a+)x=0
1
∴
x
=0或
x
=.
6a
x+1 <
br>1
2
y=
2
2
2a
a
2
当
x
=0时,即抛物线与线段AE交于点A,而这条抛物线与线段AE有两个不同的交
点,那么
有:0<6+
1
≤
15
,解得:—
2
≤a<—
1<
br>
412
2a9
综合得:—
2
<<
br>a
<—
1
∵b=—6
a
,∴
1
<b<
4
122
93
6.〔2004湖南长沙〕两点O(0,0)、B(0,2
),⊙A过点B且与
x
轴分别相交于点O、C,⊙A
被
y
轴分成段两
圆弧,其弧长之比为3∶1,直线
l
与⊙A切于点O,抛物线的顶点在直线
l
上运动.
〔1〕求⊙A的半径;
〔2〕假设抛物线通过O、C两点,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过
l
上一点P的直线与⊙A交于C、E两点,且PC=CE,求点E的坐标;
〔4〕假设抛物线与
x
轴分别相交于C、F两点,其顶点P的横坐标为
m,求△PEC的面积关
于
m
的函数解析式.
[解]
(1)由弧长之比为3∶1,可得∠BAO=90º
再由AB=AO=r,且OB=2,得r=2
(2)⊙A的切线
l
过原点
,可设
l
为
y
=
kx
任取
l
上
一点(
b
,
kb
),由
l
与
y
轴夹角为4
5º可得:
b
=-
kb
或
b
=
kb
,得
k
=-1或
k
=1,
∴直线
l
的解析式为
y
=-
x
或
y
=
x
又由r=
2
,易得C(2,0)或C(-2,0)
y
0
x
由此可设抛物线解析式为
y
=
ax
(
x
-2)或
y
=
ax
(
x
+2)
再把顶点坐标代入
l
的解析式中得
a
=1
22
∴
抛物线为
y
=
x
-2
x
或
y
=
x
+2
x
……6分
(3)当
l
的解析式为
y=-
x
时,由P在
l
上,可设P(m,-m)(m>0)
过P
作PP′⊥
x
轴于P′,∴OP′=|m|,PP′=|-m|,∴OP=2m
2,
又由切割线定理可得:OP
2
=PC·PE,且PC=CE,得PC=PE=
m=PP′7分
∴C与P′为同一点,即PE⊥
x
轴于C,∴m=-2,E(-2,2)…8分
同理,当
l
的解析式为y=x时,m=-2,E(-2,2)
(4)假设C
(2,0),如今
l
为
y
=-
x
,∵P与点O、点C不重合
,∴m≠0且m≠2,
当m<0时,FC=2(2-m),高为|y
p
|即为-m,
∴S=
2(2m)(m)
2
∴S=
m2m
2
同理当0<m<2时,S=-m
2
+2m;当m>2时,S=m
2-2m;
m
2
2m(m0或m2)
2
m2m(0m2)
又假设C(-2,0),
如今
l
为
y
=
x
,同理可得;S=
m
2
2m
(m2或m0)
2
m2m(2m0)
7.〔2006江苏连云港〕如图,直线
ykx4
与函数
点,且与
x<
br>、
y
轴分别交于
C
、
D
两点、
的图像交于
A
、
B
两
m
y(x0,m0)
x
〔1〕假设
COD
的面积是
AOB
的面积的2
倍,求
k
与
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在〔1〕 的条件下,是否存在
k
和
m
,使得以
AB
为直径的圆通过点
P(2,0)
、假设存
在,求出
k
和
m
的值;假设 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CA
[解]
〔1〕设
A(x
1
,y
1
)
,
B(x
2
,y
2
)
(其中
x
1
x
2
,y
1
y
2
),
由
S
COD
2S
AOB
,得
S
C OD
2(S
AOD
S
BOD
)
B
OD
∴
1
·
OC
·
OD2
(
1
·
OD
·
y
1
·
OD
·
y
) ,
OC2(yy
P
)
,
12
12
22
2
又
OC4
,∴
(yy)
2
8
,即
(yy)
2
4yy8
,
12
1212
由
m
可得
m
,代入
ykx4
可得
y
2
4ykm0
①
y
x
x
y
∴
y y4
,
yykm
,
1212
∴
164km8
,即
2
、
k< br>m
CA
B
又方程①的判别式
164km80
, < br>∴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为
OM
P
ND
k
2
(m0 )
、
m
〔2〕假设存在
k
,
m
,使得 以
AB
为直径的圆通过点
P(2,0)
、
那么
APBP
,过
A
、
B
分别作
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M
、
N
、
∵
MAP
与
BPN
都与
APM
互余,∴
MAP
BPN
、
∴Rt
MAP
∽Rt
NPB
,∴
AMMP
、
PNNB
∴,
y
1
2x
1
,∴(x
1
2)(x
2
2)y
1
y
2
0
,∴
mm
(2)(2)y
1
y
2
0
x
2
2y
2
y
1
y
2
即m
2
2m(yy)4yy(yy)
2
0
②
121212
由〔1〕知
yy4
,
y
y2
,代入②得
m
2
8m120
,
1212<
br>∴
m2
或
6
,又
2
,∴
m2
或
m6
,
k
1
m
k1
k
3
∴存在
k
,
m
,使得以
AB
为直径的圆通过点
P(2,0),且
m2
或
m6
、
<
br>1
k1
k
3
8.
〔2004江苏镇江〕抛物线
ymx
2
(m5)x5(m0)
与<
br>x
轴交于两点
A(x,0)
、
1
B(x
2
,
0)
(x
1
x
2
)
,与
y
轴交于点C
,且
AB
=6.
〔1〕求抛物线和直线
BC
的解析式.
〔2〕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画抛物线和直线
BC
.
〔3〕假设
P
过
A
、
B
、
C
三点,求
P
的半
径.
〔4〕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
M
,过点
M
作
MNx<
br>轴于点
N
,使
MBN
被直线
BC
分成面积比
为
13
的两部分?假设存在,请求出点
M
的坐标;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
由.
[解]
〔1〕由题意得:
m55
x
1
x2
,x
1
x
2
,x
2
x
1<
br>6.
mm
2
m5
20
(x
1
x
2
)
2
4x
1
x
2
3
6,
36,
mm
解得
5
m
1
1,m
2
.
7
y
x
2
4x5.
y
经检验
m
=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O x
或:由
mx
2
(m5)x50
得,
x1
或
5
x
m
m>0,
5
16,m1.
m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x
2
4x5.
由
x
2
4x50
得
x5,x1.
12
∴
A
〔-5,0〕,
B
〔1
,0〕,
C
〔0,-5〕.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
ykxb,
那么
b5,
b5,
kb0.
k5.
∴直线BC的解析式为
y5x5.
(2)图象略.
〔3〕法一:在
RtDAOC
中,
OAOC5
,OAC45.
BPC90
.
又
∴
B
COB
2
OC
2
26,
P
的半径
2
PB2613.
2
法二:
由题意,圆心
P
在
AB
的中垂线上,即在抛物线
yx
2
4x5
的对
称轴直线
x2
上,设
P
〔-2,-
h
〕〔
h<
br>>0〕,
连结PB、PC,那么
PB
2
(12)
2h
2
,PC
2
(5h)
2
2
2
,
由
PB
2
PC
2
,即
(12)
2
h
2
(5h)
2
2
2
,解得
h
=2.
P(2,2),P
的半径
PB(12)
22
2
13
.
法三:
延长
CP
交
P
于点
F
.
CF
为
P
的直径,
CAFCOB90.
又
ABCAFC,DACF~DOCB.
CFACACBC
,CF.
BCOCOC
又
A
C5
2
5
2
52,
CO5,BC5
2
1
2
26,
5226
CF213.
5
P
的半径为
13.
〔4〕设MN
交直线
BC
于点
E
,点
M
的坐标为
(t,t
2
4t5),
那么点
E
的坐标为
(t,5t
5).
假设
S
DMEB
:S
DENB
1:3
,
那么
ME:EN1:3.
2
4
EN:M
N3:4,t4t5(5t5).
3
解得
t1
〔不合题意舍去
〕,
1
5
540
t
2
,
M
,
.
3
39
假设
S
DMEB
:S
DENB
3:1,
那么
M
E:EN3:1.
EN:MN1:4,t
2
4t54(5t5).
解得
t1
〔不合题意舍去〕,
t15,
M
15,280
.
34
存在点
M
,点
M
的坐标为
540
或〔15,280〕.
,
39
9.如图,⊙
M
与
x
轴交于
A
、
B
两点,其坐标分别为
A(3,0)
、
B(1,0)
,直径
CD
⊥
x
轴于
N
,
直线
CE
切⊙
M
于点
C
,直线
FG切⊙
M
于点
F
,交
CE
于
G
,点G
的横坐标为3.
(1)
假设抛物线
yx
2<
br>2xm
通过
A
、
B
、
D
三点,求
m
的值及点
D
的坐标.
(2)
求直线
DF
的解析式.
(3)
是否存在过点
G
的直线,使它与〔1〕中抛物线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之和等于4?假
设存在,请求出满足条件的
直线的解析式;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抛物线过
A
、
B
两点,
∴
y
D
F
m
,
m
=3.
(3)1
1
M
N
A
C
(第9题图)
G
O
E
x
∴抛物线为
yx
2
2x3
.
又抛物线过点
D
,由圆的对称性知点
D
为
抛物线的顶点.
∴
D
点坐标为
(1,4)
.
(2)由题意知:
AB
=4.
∵
CD
⊥
x
轴,∴
NA
=
NB
=2.∴
ON
=1.
由相交
弦定理得:
NA
·
NB
=
ND
·
NC
,
∴
NC
×4=2×2.∴
NC
=1.
∴
C
点坐标为
(1,1)
.
设直线
DF交
CE
于
P
,连结
CF
,那么∠
CFP
=90°.
∴∠2+∠3=∠1+∠4=90°.
∵
GC
、
GF
是切线,
∴
GC
=
GF
.∴∠3=∠4.
∴∠1=∠2.
∴
GF
=
GP
.
∴
GC
=
GP
.
可得
CP
=8.
∴
P
点坐标为
(7,1)
设直线
DF
的解析式为
ykxb
那么
kb4
解得
k
5
8
7kb1
b
27
8
∴直线
DF
的解析式为:
A
y
D
M
N
4
F
3 2
O
1
x
G
P
E
C
527
yx
88
(3)假设存在过点
G
的直线为
ykxb<
br>,
11
那么
3kb1
,∴
b3k1
.
1111
由方程组
ykx3k1
得
x
2
(
2k)x43k0
11
11
2
<
br>yx2x3
由题意得
2k4
,∴
k6
.
11
当
k6
时,
400
,
1
∴方程无实数根,方程组无实数解.
∴满足条件的直线不存在.
10.
〔2004山西〕二次函数的图象通过点A〔-3,6〕,并与x轴交于点B
1
2
y
xbxc
2
〔-1,0〕和点C,顶点为P.
〔1〕求那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在下面的坐标系中画出该二次函数的图象;
〔2〕设D为线段OC上的一点,满足∠DPC=∠BAC,求点D的坐标;
〔3〕在x轴上
是否存在一点M,使以M为圆心的圆与AC、PC所在的直线及y轴都相切?
假如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
标;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解:∵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A〔-3,6〕,B〔-1,0〕
1
2
yxbxc
2
得
<
br>9
3bc6
2
1
bc0
2
解得
b1
3
c
2
y
∴那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1
2
3
yxx
22
O
x
由解析式可求P〔1,-2〕,C〔3,0〕
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
〔2〕解法一:易证:∠ACB=∠PCD=45°
又:∠DPC=∠BAC∴△DPC∽△BAC
∴
DCPC
易求
AC62,PC22,BC4
<
br>BCAC
4
∴
45
∴
5
DCOD3
D
,0
333
3<
br>
∴
解法二:过A作AE⊥x轴,垂足为E.
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F.
亦可证△AEB∽△PFD、
∴
PEEB
.易求:AE=6,EB=2,PF=2
PFFD<
br>∴
2
∴
25
∴
5
F
DOD1
D
,0
333
3
〔3〕存在.
〔1°〕过M作MH⊥AC,MG⊥PC垂足分别为H、G,设AC交y轴于
S,CP的延长线交y
轴于T
∵△SCT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是△SCT的内切圆圆心,
∴MG=MH=OM
又∵
MC
∴
∴
2OM
且OM+MC=OC
2OMOM3,得OM323
M323,0
〔2°〕在x轴的负半轴上,存在一点M′
同理OM′+OC=M′C,
OM
OC2OM
得
OM
323
∴M′
323,0
即在x轴上存在满足条件的两个点.
y
6
5
4
3
2
M′
1
E
B
-3
-2 -1 0
-1
-2
T
H
C
F
M
1
D
2 3
G
P
x
S
11.〔2004浙江绍兴〕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0〕,B〔3,0〕.
〔1〕假设抛物线过A,B两点,且与y轴交于点〔0,-3〕,求此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
2〕如图,小敏发明所有过A,B两点的抛物线假如与y轴负半轴交于点C,M为抛物
线的顶点,那么△
ACM与△ACB的面积比不变,请你求出那个比值;
〔3〕假设对称轴是AB的中垂线l的抛物线与
x轴交于点E,F,与y轴交于点C,过C
作CP∥x轴交l于点P,M为此抛物线的顶点.假设四边形
PEMF是有一个内角为60°的
菱形,求次抛物线的解析式.
y
[解]
〔1〕
yx
2
2x3
,顶点坐标为〔1,-4〕.
〔2〕由题意,设y=a〔x+1〕〔x-3〕,
2
即y=ax-2ax-3a,
∴A〔-1,0〕,B〔3,0〕,C〔0,-3a〕,
M〔1,-4a〕,
∴S
△ACB
=
1
×4×
B
x
A
O
3a
=6
a
,
C
M
2
而a>0,∴S
△ACB
=6A、
作MD⊥x轴于D,
又S
△ACM
=S
△ACO
+S
OCMD
-S
△
AMD
=
1
·1·3a+
1
〔3a+4a〕-
1
·
2·4a=a,
222
∴S
△ACM
:S
△ACB
=1:6.
〔
3〕①当抛物线开口向上时,设y=a〔x-1〕
2
+k,即y=ax
2
-2
ax+a+k,
有菱形可知
∴k=
ak
=
k
,a+k>0,k<0,
a
,
2
∴y=ax
2
-2ax+
a<
br>,∴
EF2
.
2
记l与x轴交点为D,
假设∠PEM=60°,那么∠FEM=30°,MD=DE·tan30°=
6
,
6
∴k=-
6
,a=
6
,
63
126
.
2
y6x6x
336
∴抛物
线的解析式为
假设∠PEM=120°,那么∠FEM=60°,MD=DE·tan60°=
6
,
2
∴k=-
6
,a=
6
,
2
6
.
y6x26x
2
2
∴抛物线的解析
式为
②当抛物线开口向下时,同理可得
126
,
6
.
2
2
y6x6xy6x26x
3362
12.〔2005北京〕:在平
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
抛物线通过O、A两点。
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
〔1〕试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b;
〔2〕设抛物线的顶点为
D,以D为圆心,DA为半径的圆被x轴分为劣弧和优弧两部分。假
设将劣弧沿x轴翻折,翻折后的劣弧
落在⊙D内,它所在的圆恰与OD相切,求⊙D半径的长
及抛物线的解析式;
〔3〕设点B是
满足〔2〕中条件的优弧上的一个动点,抛物线在x轴上方的部分上是否存在
如此的点P,使得?假设存
在,求出点P的坐标;假设不存在,请说明
理由。
[解]
〔1〕解法一:∵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
∴点A的坐标为〔4,0〕
∵抛物线通过O、A两点
解法二:∵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
∴点A的坐标为〔4,0〕
∵抛物线通过O、A两点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2〕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DO=DA
∴点O在⊙D上,且∠DOA=∠DAO
又由〔1〕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点D的坐标为〔〕
①当时,
如图1,设⊙D被x轴分得的劣弧为
OmA
⌒
,它沿x轴翻折后所得劣弧为,显然
在的圆与⊙D关于x轴对称,设它的圆心为D'
∴点D'与点D也关于x轴对称
∵点O在⊙D'上,且⊙D与⊙D'相切
∴点O为切点
∴D'O⊥OD
∴∠DOA=∠D'OA=45°
∴△ADO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点D的纵坐标为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所
②当时,
同理可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综上,⊙D半径的长为,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3〕抛物线在x轴上
方的部分上存在点P,使得
设点P的坐标为〔x,y〕,且y>0
①当点P在抛物线上时〔如图2〕
∵点B是⊙D的优弧上的一点
过点P作PE⊥x轴于点E
由解得:
∴点P的坐标为
②当点P在抛物线上时〔如图3〕
同理可得,
由解得:
或
〔舍去〕
〔舍去〕
∴点P的坐标为
综上,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点P的坐标为
或
13.〔2005北京丰台〕在直角坐标系中,⊙
半轴交于点A、B。
〔1〕如图,过点A作⊙的切线与y轴交于点C,点O到直线AB的距离为
12
通过坐标原点O,分别与x轴正半轴、y轴正
3
,
,sinABC
5
5
y
〔2〕假设⊙通过点M〔2,2〕,设
B
的内切圆的直径为d,试判断d+AB的值是
O
1
否会发生变化,假如不变,求出其值,假
O A x
如变化,求其变化的范围。
于G,
C
[解]
〔1〕如图1,过O作
那么
求直线AC的解析式;
设
〔3,0〕
AB是⊙
切⊙
在
于A,
中
的直径
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
,那么
直线AC的解析式为
〔2〕结论:的值可不能发生变化
设的内切圆分别切OA、OB、AB于点P、Q、T,如图2所示
图2
那么
平分
在x轴上取一点N,使AN=OB,连接OM、BM、AM、MN
的值可不能发生变化,其值为4。
k
14.〔2005福建厦门〕:O是坐标原点,
P〔
m
,
n
〕(
m
>0)是函数
y
=x
(
k
>0)上的点,过点P
作直线PA⊥OP于P,直线PA与
x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
a
,0〕(
a
>
m
).
设△OPA的面积
n
4
为
s
,且
s
=1+
4
.
〔1〕当
n
=1时,求点A的坐标;
〔2〕假设OP=AP,求
k
的值;
(3)设
n
是小于2
0的整数,且
k
≠
2
,求OP
2
的最小值.
n<
br>4
[解]
过点P作PQ⊥
x
轴于Q,那么PQ=
n
,
OQ=
m
5
(1)
当
n
=1时,
s
=
4
2
s
5
∴
a
=
n
=
2
(2)解1:∵OP=APPA⊥OP
∴△OP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
∴
m
=
n
=
2
n
4
1
∴1+
4
=
2
·
an
即
n
4
-4
n
2
+4=0
∴
k
2
-4
k
+4=0
∴
k
=2
解2:∵OP=APPA⊥OP
∴△OP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m
=
n
设△OPQ的面积为
s
1
s
那么:
s
1
=
2
11
n∴
2
·
mn
=
2
(1+
4
)
即:
n
4
-4
n
2
+4=0
∴
k
2
-4
k
+4=0
∴
k
=2
(3)解1:∵PA⊥OP,PQ⊥OA
∴△OPQ∽△OAP
设:△OPQ的面积为
s
1
,那么
4
s
1
PO
2
s
=
AO
2
1
2
k
即:
n
4
=
2
1+
4
4 (1+
4
)
n
2
化简得:2
n
4
+2
k
2
-
kn
4
-4
k
=0
〔
k
-2〕〔2
k
-
n
4
〕=0
k
2
n
2
+
n
2
n
4
<
br>
n
4
∴
k
=2或
k
=
2
(舍去)
∴当
n
是小于20的整数时,
k
=2.
k
2∵OP
2
=
n
2
+
m
2
=
n
2
+
n
2
又
m
>0,
k
=2,
∴
n
是大于0且小于20的整数
当
n
=1时,OP
2
=5
2
当
n
=2时,OP=5
4485
2
当
n
=3时,OP=3+
3
=9+
9
=
9
22
当
n
是大于3且小于20的整数时,
2
即当
n
=4、5、6、…、19时,OP得值分别是:
4444
222
222
4+
4
、5+
5
、6+
6<
br>、…、19+
19
2
2
444
22
22<
br>∵19+
19
>18+
18
>…>3+
3
2
>5
2
2
∴OP的最小值是5.
k
2
解2:∵OP2
=
n
2
+
m
2
=
n
2+
n
2
2
2
=
n
2
+
n
2
2
=(
n
-
n
)
2
+4 2
当
n
=
n
时,即当
n
=2时,OP
2
最小;
又∵
n
是整数,而当
n
=1时,OP=5;n
=2时,OP=5
∴OP
2
的最小值是5.
解3:∵PA⊥OP,PQ⊥OA
∴△OPQ∽△PAQ
PQOQ
QA
=
PQ
22
m
a
-
m
=
n
化简得:2
n
4
+2
k
2
-
kn
4
-4k
=0
4
〔
k
-2〕〔2
k
-
n
〕=0
n
n
4
∴
k
=2或
k
=
2
(舍
去)
解4:∵PA⊥OP,PQ⊥OA
∴△OPQ∽△PAQ
OQ
2<
br>s
-
s
1
=
PQ
2
s
1
化简得:2
n
4
+2
k
2
-
kn
4
-4
k
=0
〔
k
-2〕〔2
k
-
n
4
〕=0
n
4
∴
k
=2或
k
=
2
(舍去)
解5:∵PA⊥OP,PQ⊥OA
∴△OPQ∽△OAP
OPOQ
∴
OA
=
OP
∴OP
2
=OQ·OA
化简得:2
n
4
+2
k
2
-
kn
4
-4
k
=0
4
〔
k
-2〕〔2
k
-
n
〕=0
n
4
∴
k
=2或
k
=
2
(舍去)
15.〔2005湖北黄冈课改〕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是原点,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
br>〔18,0〕,B〔18,6〕,C〔8,6〕,四边形OABC是梯形,点P、Q同时从原点动身,分别
坐
匀速运动,其中点P沿OA向终点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Q沿OC、CB向终点B
运动,当这两点有一点到达自己的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
〔1〕求出直线OC的解析式及通过O、A、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试在⑴中的抛物线上找一点D,使
y
得以O、A、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
全等,请直截了当写出点D的坐标。
〔3
〕设从动身起,运动了t秒。假如点
Q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试写出点Q
C(8,6)
的坐标,并写出如今t的取值范围。
〔4〕设从动身起,运动了t秒。当P、
QQ两点运动的路程之和恰好等于梯形
OABC的周长的一半,这时,直线PQ能
O
P
否把梯形的面积也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如有可能,请求出t的值;如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B(18,6)
A(18,0)
x
[解]
〔1〕∵O、C两点
的坐标分别为O
0,0
,C
8,6
设OC的解析式为
ykxb
,将两点坐标代入得:
3
,
b0
,∴
3
kyx
44∵A,O是
x
轴上两点,故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a
x
0
x18
再将C
8,6
代入得:
3
a
40
∴
3
2
27
yxx
4020
〔2〕D
10,6
〔3〕当Q在OC上运动时,可设Q,依题意有:
2
<
br>3
3
2
2
m,m
m
m
2t
4
4
∴
8
,∴Q
86
,
0t5
mt
t,t
5
55
当Q在CB上时,Q点所走过的路程为
2t<
br>,∵OC=10,∴CQ=
2t10
∴Q点的横坐标为
2t10
82t2
,∴Q
2t2,6
,
5
t10
〔4〕∵梯形OABC的周长为44,当Q点OC上时,P运动的路程为
t
,那么Q运动的路程为
22t
△OPQ中,OP边上的高为:
313
22t
,S
OPQ
t
22t
525<
br>,依题意有:
1
梯形OABC的面积=
1
2
18
10
684
31
t
22t
84
252
整理得:
t
2
22t1400∵△=
22
2
41400
,∴如此的
t
不存在
当Q在BC上时,Q走过的路程为
22t
,∴CQ的长为:
22t10
12t
∴梯形OCQP的面积=
1
2
∴如此的
t
值不存在
6
22t10t
=36≠84×
1
2
综上所述,不存在如此的
t
值,使得P,Q两点同时平分梯形的周长和面积
16.〔2005湖北荆门〕: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
1
223
yxxm
33
交于C点,∠ACB=90°,
〔1〕求m的值及抛物线顶点坐标;
〔2〕过A、B、C的三点的⊙M交y轴于另一点D,连
结DM并延长交⊙M于点E,过E点的⊙
M的切线分别交x轴、y轴于点F、G,求直线FG的解析式;
〔3〕在〔2〕条件下,设P为
CBD
上的动点〔P不与C、D重合〕,连结PA交y
轴于点H,
问是否存在一个常数k,始终满足AH·AP=k,假如存在,请写出求解过程;假如不存在
,
请说明理由.
,且m<0.
[解]
〔1〕由抛物线可知,点C的坐标为
〔0,m〕
设A〔x
1
,0〕,B〔x
2
,0〕.那么有x
1
·x
2
=3m
又OC是Rt△ABC的斜边上的高,∴△AOC∽△COB∴
OAOC
OCOB
∴
x
1
m
mx
2
,即x
1
·x
2
=-m
2
y
D
M
·
E
G
F
B
x
∴-m
2
=3m,解得m=0或m=-3
而m<0,故只能取m=-3
这时,
A
O
C
y
1
2
231<
br>xx3(x3)
2
4
333
故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3
,-4〕
〔2〕解法一:由可得:M〔
3
,0〕,A〔-
3<
br>,0〕,B〔3
3
,0〕,
C〔0,-3〕,D〔0,3〕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
3
,也是⊙M的对称轴,连结CE
∵DE是⊙M的直径,
∴∠DCE=90°,∴直线x=
3
,垂直平分CE,
∴E点的坐标为〔2
3
,-3〕
∵
OAOM3
,∠AOC=∠DOM=90°,
OCOD3
∴∠ACO=∠MDO=30°,∴AC∥DE
∵AC⊥CB,∴CB⊥DE
又FG⊥DE,∴FG∥CB
由B〔3
3
,0〕、C〔0,-3〕两点的坐标易求直线CB的解析式为:
y=
3
-3
x
3
3
+n,把〔2
3
,-3〕代入求得n=-5
x
3
可设直线FG的解析式为y=
故直线FG的解析式为y=
3
-
5
x
3
解法二:令y=0,解
1
2
23
-3=0得
xx
33
x
1
=-
3
,x
2
=3
3
即A〔-
3
,0〕,B〔3
3
,0〕
依照圆的对称性,易知::⊙M半径为2
3
,M〔
3
,0〕
在Rt△BOC中,∠BOC=90°,OB=3
3
,,OC=3
∴∠CBO=30°,同理,∠ODM=30°。
而∠BME=∠DMO,∠DOM=90°,∴DE⊥BC
∵DE⊥FG,∴BC∥FG
∴∠EFM=∠CBO=30°
在Rt△EFM中,∠MEF=90°,ME=2
3
,∠FEM=30°,
∴MF=4
3
,∴OF=OM+MF=5
3
,
∴F点的坐标为〔5
3
,0〕
在Rt△OFG中,OG=OF·tan30
°=5
3
×
∴G点的坐标为〔0,-5〕
∴直线FG的解析式为y=
3
=5
3
3
-5
x
3
〔3〕解法一:
存在常数k=12,满足AH·AP=12
连结CP
由垂径定理可知
ADAC
,
y
D
H
A
O
C
G
M
·
E
P
F
B
x
∴∠P=∠ACH
〔或利用∠P=∠ABC=∠ACO〕
又∵∠CAH=∠PAC,
∴△ACH∽△APC
∴
ACAP
即AC=AH·AP
AHAC
2
在Rt△AOC中,AC
2
=AO
2
+OC<
br>2
=〔
3
〕
2
+3
2
=12
〔或利用AC
2
=AO·AB=
3
×4
3
=12
∴AH·AP=12
解法二:
存在常数k=12,满足AH·AP=12
设AH=x,AP=y
由相交弦定理得HD·HC=AH·HP
即
(3x
2
3)(3x3)x(yx)
化简得:xy=12
即AH·A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