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关范仲淹思想的研究综述

玛丽莲梦兔
822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12:1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济南九中-大班毕业典礼主持稿


宋史研究期末论文
近年来有关范仲淹思想的研究综述
摘要:
北宋著 名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范仲淹及其庆历新政,历来是宋史研究学界
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学界对范 仲淹及其庆历新政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领
域也得以遍及范仲淹的方方面面,并有向深度和广度扩 展的趋势。其中具体到范仲淹
思想的研究,学界前人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从范仲
淹民本思想、改革思想、儒学思想三个角度,对范仲淹思想略作综述,并谈谈自己的
看 法和思考,以期有所收获。
关键词:
民本思想;改革思想;儒学思想;研究综述;自我思考
正文:
范仲淹是我国北宋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其领导实
施的庆历 新政对北宋历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范仲淹的研究,具体到其
思想研究,学术界历来十分关注,仅公开 发表的学术论文就有一百余篇,
可见其研究成果的丰硕。本文主要从范仲淹民本思想、改革思想、儒学思
想三个角度来展开对范仲淹的思想综述。
一、 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 发展史上源远流长,原意是指中国古代的明
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其基本思 想主要表现
为重民、贵民、安民等。随着时代的进步,民本思想也得以不断充实新的
内容,寓于 新的精神实质。范仲淹在在《岳阳楼记》中提到的“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思想,被目 前几乎所有的著述研究都看作
是其“以民为本”思想的阐述。
张念书在《范仲淹对民本思想的 实践》中,指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人生格言,充分体现了范仲淹的民本思想 。他
身体力行,一生以人民、国家利益为重,用实际行动去实践“先忧后乐”
的光辉[1]。文 畅平在《论范仲淹的忧患意识》中客观指出,要推行新政,
仅有忧患意识是不够的,范仲淹未能摆脱士大 夫阶层的局限,还印有浓重
的阶级烙印。但他的确做到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郭文佳《范仲淹爱民活动浅论》认为,“范仲淹作为北宋大
儒,是儒家孝悌和民本 思想的坚决执行者。”[3]在肯定范仲淹颇为丰富的
思想体系中包含民本思想的主流人群中,也有少数 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代表性的文章如《范仲淹的“先天下观”是一种民本思想吗?》,作者认为,范仲淹所说的“天下”其实是“君天下”而不是“民天下”,范仲淹的“先
天下”观是一种“君本” 思想,是为他所代表阶级服务的,因而我们要有
分析、有批判地去宣传和接受他的“先天下”思想[4] 。对此本文不去妄自
1


宋史研究期末论文
评判争论的谁是谁非。 但值得关注的是,在2009年第3期的《黄河科技大
学学报》上,一些学者撰写了一组论文,有任伟鹏 和李秀月的《寸怀如春
风,思与天下芳———范仲淹的忧乐观》[5],杨德堂的《范仲淹在邓州践行民本思想考》[6],杨国宜的《简论范仲淹的民本思想》[7],还有穆朝
庆的《范仲淹民本思 想探微》,他们从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的角度,重点
解析范仲淹民本思想的渊源、内涵与实质,借以评述 范仲淹民本思想的时
代特征与历史高度[8]。论证范仲淹承袭了传统儒家的民为邦本思想,是个
毋庸置疑的民本主义者,其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民本思想,以求对其精神发扬 光大。
我认为,不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思想属于哪
一体系,对其的研 究都有助于我们理解范仲淹其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理想
人格,这种高尚的思想尤其应该古为今用,大力提 倡现代官员学习思考借
鉴,以减少官僚主义、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 改革思想
范仲淹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治政、治军的显著成效,赢得了正直的士大
夫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和信服。 在北宋庆历三至四年,他领导了一场政
治改革即“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了,他的主张未能实现,但对后 世影响
深远,对其改革思想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这场变革。目前,总体性介
绍改革思想及其 历程的文章有《范仲淹变革思想论———兼论与王安石变
革之异同》,该文指出,范仲淹的变革思想,从 朦胧到清晰,从大概到具
体。最能体现“庆历新政”前期政治变革思想演变过程的是《奏上时务书》和《上执政书》。《上执政书》的提出表明“庆历新政”的大致构思在这
里已经形成。后范仲淹在《 答手诏条陈十事》中条陈十事,全篇文字简洁
凝练,重在实用。至此,范仲淹完成了从“怎么想”到“怎 么做”的转变。
范仲淹的变革思想就沿着这条线索演变[9]。
1、教育方面:董平的《伟大 的教育家范仲淹》是对范仲淹研究的丛书
之一,记述了范仲淹的教育实践,阐发了范仲淹的教育理论,展 现了范仲
淹重视教育、进行教育改革所产生的良好社会效益[10]。《略论范仲淹在
应天府书 院实施的教育模式及其历史作用》认为,在主讲该书院的过程中
确立了培养“以天下为己任”之士大夫的 新型人才培育模式;后来又通过
“庆历兴学”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推动了北宋书院的发展,明确了学术、
大师在书院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11]。
2、经济方面:经济改革没有专门的著作,只能参 见范仲淹关于经济问
题的言论,都具有极大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范仲淹的经济思想》一文
2


宋史研究期末论文
认为,宋仁宗统治时期“积贫”、“积弱”的形势已经 形成。针对当时的
经济状况,提出了重视农业,发展生产;抑制奇货,利角工商;厉行节约,
量 入以出等正确的主张。但也指出北宋中期,土地集中、赋役不均,已成
为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他对此 却没有相应的反映,对社会经济问题的
认识就很不够[12]。
3、政治方面:《范仲淹的政 治思想》指出,北宋中期由于各种社会矛
盾的激化,出现了政治危机。正当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阻碍的 时侯,范
仲淹提出了行“变通之道”,主张进行政治改革,限制封建特权,澄清吏
治,广开言路 ,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等。他的这些
思想,后来大部分都在他所主持的“庆历新政 ”中得到了体现[13]。
4、军事方面:可能是范仲淹在政治上、文学上成就太大,而使人们较少论及他在军事上的贡献,但近年来学者们也给予了重视。贾大泉在《作
为军事家的范仲淹》中认为 ,作为一个政治家,范仲淹在陕西防御西夏进
攻中,特别注意争取用和平手段来解决国内的民族战黔,依 靠和团结少数
民族来共同反对国内民族之间的掠夺和残杀[14]。
5、人才思想:范仲淹对 人才问题认识之深刻,论述之透辟,实践之执
著,影响之深远在封建时代的政治家中是少见的。《试论范 仲淹的改革观
点与人才思想》一文认为,改革不仅为后来王安石变法提供了丰富的历史
经验和借 鉴,同时,范仲淹在这场改革中所显露的丰富的人才思想,还为
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15] 。
综上所述,对范仲淹改革思想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庆历新政”这一主
线来展开的,针对范仲 淹在改革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案、言论等,对
其教育、经济、政治、军事、人才五个方面思想进行了 系统的阐述,涉及
了社会矛盾突出之问题的改革,同时我也注意到,对其改革中的社会生活、
文 化等方面的研究少有涉猎,或是杂于其他思想研究中,未能自成体系,
这可能是其改革思想研究的一项不 足之处。
三、 儒学思想
理学是在宋代发展了的儒学,我们常说“宋明理学”,可见理学在 宋
代传播发展极为广泛,成就巨大。范仲淹作为北宋大儒,是儒家亲亲、孝
悌和民本思想的坚决 执行者,他的爱民活动和实践,是儒家思想熏陶和感
染的结果。儒家思想,正是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崇高
追求的思想根基。
学者们从范仲淹和儒学的关系入手,来分析他对后世学 术造成的影响。
徐洪兴《试论范仲淹与北宋理学的兴起》,从对儒学的积极提倡、对传统
3


宋史研究期末论文
经学的立异和不满、对追求理想人格风气的开创和对理学兴 起的实际贡献
四个方面,论述了范仲淹与北宋理学兴起的关系,认为范仲淹称得上是理
学的先驱 之一[16]。另一些学者在研究这方面思想的时候,没有割断其同
民本思想和改革思想的联系,更为全 面、深入地论述了这一思想。比如以
范仲淹的理想人格与儒学发展的关系进行论述的文章有郭学信《范仲 淹人
格与儒家忠道意识》,该文指出,范仲淹是古代中国士人阶层中极具儒者
风范的典型代表。 其人格中所表现出来的“事君有犯无隐,有谏无讪”的
诤谏精神,从忠君思想出发派生出来的诚厚立国、 无欺天下、关心国家兴
亡的精神境界,以及忧民、爱民、为政清廉的仁政思想,无不鲜明体现出
儒家忠道孝义意识中许多具有永恒价值的一面[17]。另一篇文章《略论范
仲淹与理学思潮产生的关系 》认为范仲淹以易学为中心的哲学思想,为理
学的兴起创造了理论条件,复兴儒学的主将范仲淹就是以自 身言行提倡德
的典范[18]。还有些学者从改革与儒学复兴的关系入手,来阐述其儒学思
想。 如《范仲淹与宋代儒学的复兴》认为庆历新政的改革科举、兴办学校,
则使儒学得以复兴,成就了宋元明 时期的新儒学。范仲淹实为宋代复兴儒
学的第一人[19]。
四、自我思考
在我看 来,范仲淹的儒学思想应该是与前两者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
为了改革得以顺利进行,就必须要用儒学 思想来作为思想武器扫清障碍,
同时在改革中不断完善调整自己的改革思想,以保障改革顺利进行,最终
实现其民本思想的目的和构想。因而在研究中,拆分范仲淹思想时,可以
从局部、单个地来分析 他的民本、改革、儒学思想,但绝不能人为地分裂
三者的联系,应该将三者统归于范仲淹其人及其新政这 一范畴来研究。
从整个综述来看,对于范仲淹及其思想的研究是非常浩繁的,成就巨
大,大多 数相关学者都针对史料提出了较详细地分析和看法,对于史料的
运用非常纯熟。但是,随着考古学和文献 学的不断发展,我相信,范仲淹
思想的研究必将突破这三个方面,在一些细枝末节处有更仔细、独到的发
现,这就需要学者更进一步去搜集、研讨、分析、著述,使得其思想精髓
得以古为今用,造福后 人。
最后,衷心地感谢老师本学期对我们的教导!
参考文献:
[1]张念书 范仲淹对民本思想的实践[J]. (山东社会科学院)东岳论丛, 1997, (3).
[2]文畅平 论范仲淹的忧患意识[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 (3)
[3]郭文佳 范仲淹爱民活动浅论[J],殷都学刊, 2002, (4):56, 58.
4


宋史研究期末论文
[4]吕变庭.范仲淹的“先天下观”是一种民本思想吗? [J].党史博采, 2005(6): 16.
[5]任伟鹏,李秀月.寸怀如春风,思与天下芳———范仲淹的忧乐观[J].黄河科技大< br>学学报, 2009, (3).
[6]杨德堂.范仲淹在邓州践行民本思想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
[7]杨国宜.简论范仲淹的民本思想[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
[8]穆朝庆.范仲淹民本思想探微[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 (3): 26. [9]诸葛忆兵.范仲淹变革思想论———兼论与王安石变革之异同[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 会科学版,2008, (3):136.
[10]董平.伟大的教育家范仲淹[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0.
[11] 李劲松.略论范仲淹在应天府书院实施的教育模式及其历史作用[J].江西教育学
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8, (4).
[12]赵继颜.范仲淹的经济思想[J].齐鲁学刊, 1981, (2).
[13]赵继颜.范仲淹的政治思想[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0, (2).
[14]贾大泉.作为军事家的范仲淹[J].文史杂志,1991, (4).
[15]汪长根,沈建洪.试论范仲淹的改革观点与人才思想[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
科学版, 1985, (4).
[16]徐洪兴.试论范仲淹与北宋理学的兴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 (2).
[17]郭学信.论范仲淹的儒家风范[ J].贵州文史丛刊,1997, (3).
[18]郎国华,范立舟.略论范仲淹与理学思潮产生的关系[J].广东社会科学, 2003,
(6).
[19]李存山.范仲淹与宋代儒学的复兴[ J].哲学研究,2003, (10)
5

在我们这个年龄作文-大连外国语学院分数线


沈阳工程学院专科-菜根谭读后感


景德镇陶瓷职业学院-公务员申论范文


养老保险缴费证明-美国留学物品清单


验资报告范文-以寻找为话题的作文


关于代沟的英语作文-党建工作总结


山西招生网-新闻传播学类专业


以老师为话题的作文-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