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海南近年来的发展变化
山东医专-东海县教育信息网
我的家乡海南近年来的发展变化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
共和国相对,东濒南
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
来西亚为邻。
它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 、中沙群岛 、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
域,是我国面积最
大的省。全省陆地(主要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
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岛
陆地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
200万平方公里。
以前的海南是一个很落后的
小岛,如今的海南有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
下我将从海南的城市建设、居民收入、旅游业和交通运输
业来谈谈海南近年来的
发展变化。
一、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海南的
交通运输业发展极为缓慢。新中国成立后,海南逐步
修复了被破坏的运输线路,恢复了水陆空运输。作为
发展经济的基础产业,经过
多年的建设,海南交通运输业的规模、质量、技术装备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
化,在海南经济发展大潮中,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公路纵横成网。受地理环境、经济落后、
多年战乱等因素的影响,解放前,
海南公路建设一直相当缓慢,从1919年海南修建第一条公路开始,
至1949年,
全岛可供通车的公路仅有1045公里,而且多是路基狭窄、视线不良、破烂不堪、颠簸不平的等外公路。到2008年,海南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18563公里,公路
网密度达53
.04公里百平方公里,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2倍;高速公路通车
里程达660公里,占全省公路通车
总里程的3.6%。
空路安全快捷。建省以来,海南民航运输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逐步从民航运输事业落后的省份成长为国内民航运输强省之列的光辉发展历程,
成为中国第一个对外开
放第三、四、五航权的省份。海南民航运输业是在解放以
后起步的。1956年,中国民航海口站正式成
立,广州—湛江—海口航线首航成
功,海南的民航运输业正式诞生并得到发展。当时年客运量仅千余人次
至2008
年,完成旅客运输量为1836万人次。
水路四通八达。海南岛四面环海,有15
84.6公里曲折绵长的海岸线,是典
型的岛屿经济。海南岛良好的自然条件为建造良好的港口提供便利
,良好的港口
设施促进水运业的蓬勃发展。海南岛的港口建设始于1936年。解放前夕,修建
于海口、八所、三亚等地的港口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952年开始修复,当
年的港口货物吞吐量仅
有19.3万吨。截止2008年,在海南注册的航运企业有
130多家,船舶461艘,总吨位达到1
40多万吨。
铁路交通便利。海南岛的铁路始建于1940年日本侵琼时期,1942年建成通
车。1992年国家计委立项批准粤海铁路跨海工程, 2001年正式通车,成为中国
第一条跨海铁
路。铁路轮渡使琼州海峡变成了火车的坦途,从此,海南铁路真正
成为全国铁路网的一部分。2007年
,海南铁路西环全线通车投入运营,营业里
程为526公里。同年9月,由铁道部与海南省共同出资建设
的海南东环铁路正式
开工, 2010年12月30日东环铁路正式建成通车,海口到三亚仅需90分钟
。
与此同时,海南省西环快速铁路也在当天举行了奠基仪式,海南交通能力大幅提
升,绕岛一周只需三个多小时。展望未来,经过进一步的建设和发展,随着海南
航天发射中心、博鳌机
场等工程的建成,已在论证、规划的西环快速铁路、跨海
铁路桥等工程的实施,存在问题不断得以解决,
海南交通运输业将会迎来更加灿
烂的明天。
二、旅游业迅猛发展
旅游业迅
速崛起,已成为海南具有深远发展潜力和前景的优势产业。旅游
业作为朝阳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
重要新生力量。海南岛地理、气候条件
得天独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
前景。自1988
年建省以来,海南省比以往更为重视发展旅游业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把
海岛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来大力发展,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服务
质量明显提高,一大批
新的景区、景点相继建成,来琼旅游人数显著增加。2003
年全省接待旅游人数达123.41万人次
,其中旅游饭店接待人数936.65万人次,
比建省前1987年增长11.5倍,年平均增长17.
1%;国际旅游收入7956.95万美
元,比1987年增长5.9倍,年平均增长12.9%。截止
2009年底,海南全省有星
级旅游饭店238家、旅行社248家、旅游从业人员16万人、各类旅游
景区(点)
55家。2009年海南旅游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接待国内外游客2250.33万人次、<
br>旅游总收入211.72亿元。
近年来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逐步进行,海南旅游设施建设
不断完善,公共
设施配套水平也明显提高,道路、交通、机场、港口、电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
施不断完善。
三、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
实行改革开放之前,海南省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生活水平较低。1实行改革
开放以来,特别19
88建省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居民就业
多元化,收入渠道不断拓宽,收入成倍增加
,得到的实惠最多,生活水平迅速提
高。2003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59元,比19
87年增长6.4倍,
年平均增长13.2%。在农村,随着党的各项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农民收入有
了
显著提高。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88元,比1987年增长4.2倍,年平
均
增长10.8%。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大幅度提高,生活质
量明显改善,恩格尔系
数持续下降。居民消费水平从1978年的587元增加到2003
年的3368元,平均每年增长10
.6%。在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消费结构
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03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
数由1987年的59.9%降低到
2003年的44.8%,整体上步入了小康生活水平,向着追求享
受型和发展型的小康
生活转变,从“吃、穿、用”消费转向了“住、行、游”消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87年的61.0%降低到2003年的57.6%,生活质量稳步提高,消费品种
趋向
丰富,由过去的“吃饱穿暖”这种典型的温饱型消费观念向“吃讲营养、穿
讲漂亮、用讲高档、住讲宽敞
”转变。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2003年全
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7.87平方米,比19
87年增加10.47平方米。农村居
民居住条件改善主要表现在住房质量的明显提高。
四、城市建设成就巨大,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解放以来到1987年建省办
经济特区之前,海南城市建设非常落后。1988年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后,随着海南经济快速发展,海
南的城市发展揭开了新篇章,
城市化进程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面貌大大改善。这一时期,城市总人
口占
全省总人口比重由1987年的16.60%上升到2003年的25.9%。城市道路、环保等<
br>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园林绿化和环境整治迈上新台阶,建成了一批公园和景
观带,绿化、美化
了城镇环境,全省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3%。海口市已从
一个边远小城发展成为一个初步现代化的
省会城市,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卫
生城市和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三亚市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
林城市等荣誉
称号,三亚市还荣膺2002年“中国人居环境奖”;涌现出田独镇、凤凰镇、博
鳌镇、灵山镇等一批环境优美的小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