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及近年来的变化趋势

别妄想泡我
845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12:1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江西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文言文请假条




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及近来的变化趋势
重视和强化农业面源污染 治理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村环境品质,建设美丽乡村的
重要举措。面对日益严峻的农业污染成 为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加快治理农业
污染步伐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 问题。
一、农业污染的根源及危害程度
一般来说,农业污染分为天然和次生的。天 然的是指一些地区土壤中本身就含有带毒的
重金属元素;次生的是指健康的土壤被人为伤害而造成的。
1、来自农药的污染
据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提供的资料称,我国每年生产的农药品种有2 500多个,加工制
剂500多个,年产量40多万吨,居世界第二位。由于农民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安全 、合理使
用农药,农药喷雾实际附着于作物上的只有50%左右,农药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尚有< br>70%的农药残留于农业环境中。更有甚者,有些农民在农作物收获前还施用农药,结果一部
分直 接污染粮食、水果、和蔬菜等,另一部分则污染土壤、空气和水,引起人和动植物造成
急慢性中毒现象。
2、来自化肥的污染
因农民施肥方法不科学,化肥有效利用率低。据有关报道显示,2011 年我国化肥产量达6027
万吨,居世界首位,全国化肥年施用量达4000万吨以上,氮肥利用率仅3 0-40%,磷肥利用
率为10-15%,钾肥利用率为40-60%,流失的很大部分则残留在土壤中 ,造成土壤盐渍化,
使土壤中氮、磷养分富集,致水体富营养化,使农产品和饮用水中有毒成分增加,影 响农产
品质量,危害人体健康。我市总体上看肥料利用率比较低,氮肥利用率为22.8%;磷肥利用< br>率为8.7%;钾肥的利用率为21.3%,与全国、全区相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3、来自地膜的污染
随着地膜种植技术的推广,地膜带来的农田“白色污染”日趋严重,在农 产品产量增加的同
时,农膜污染己成为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农膜年残留量高 达
35万吨,有近半农膜残留在土壤中,给土壤带来了批量污染,使过去零星的易降解的农膜
污 染被批量的难以降解的污染所取代,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2008年全国第一
次污染源普查 显示,我市废旧地膜的残留率高达46.2%,在全区12个盟市中列第一,2014
年残留率仍高达4 0%,每亩农田土壤地膜残留量为3.4kg。
4、来自养殖业方面的污染
养殖业的迅速发 展和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原本用于蓄水用途的水库、山塘开辟为养殖场使用,
有的配套养殖鱼类,有的在 沿河两岸和人口密切生活区旁进行规模养殖。有的养殖场在饲料
中滥用添加剂,还有的在畜禽用药时人药 兽用,畜禽养殖业产生的废水、废渣和恶臭对环境
污染带来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上。如 此养殖业排出的污水、冲洗物、部分
粪便及食物残渣,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重 金属等。这些未经处理
的污水排放后会污染地表水、地下水、河流、水塘,不仅对畜禽质量和人民群众健 康造成很
大影响,更是污染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环境。据环保部和农业部公布的数字显示,2010
年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达到1184万吨和65万吨,占全国排放总
量的比例分别为45%和25%,占农业源的95%和79%,养殖业污染成为农业污染的主要源头。
5、来自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染。
由于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不少小城镇在发展过程 中没有配备完善的垃圾处理体系,大
量未经处理的生活垃圾散落在农村周边,污染农田、湖泊、河道、水 塘,加之工业园区未经
处理的废水排放,给农业灌溉带来的污染,使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得不到质量保证。 据我国农


业部全国污灌区调查表明,在约140万公顷的污灌区中,遭受金属污染的土地 面积占污灌区
面积的64.8%,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1200万吨。
二、农业污染的治理及相关措施
农民不合理和不规范使用农药、兽药、化肥、地膜、激素等农业投入品 是造成农产品安全的
直接隐患,使农业生产的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等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污染, 在这种
环境下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很难有安全保证。全国各地一再发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警示
我们,治理农业污染刻不容缓。为此,我市农牧业局积极探索推进农业节能减排工作,大力
推广清洁能 源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生态农业等技术,我市农业面源污染
的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 效果。
1、户用沼气池推广情况
按照养殖场—沼气—农田“三位一体”的模式,依托联户工 程和养殖小区,大力发展循环产
业,集中建设连体沼气池和大中型沼气工程,拓展沼气利用新途径,实现 了农田增产,农牧
民增收。目前,我市户用沼气池保有量5万余座,有30050座户用沼气池能够正常 产气。一
座8--10m3沼气池,每天可处理3-5口猪所排的所有粪便(每口猪每天排粪量一般为2 .5公
斤左右),全年可处理粪便3650公斤。按照使用新型高效沼气池技术,一年可产沼气380 --450
m3,提供的热能能够解决3--5口人的农户5---6个月的生活燃料,可节约煤炭1 吨左右,可
节省燃料费约760元。30050座沼气池全年可节约煤炭3.005万吨煤,折合标煤2 .15万吨,
可节约燃料费2283.8万元。
为了使节能低碳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我市充 分利用电视、报纸、组织培训班以及现场会议
等形式,宣传沼气安全使用常识及发展农村沼气的重要意义 ,特别是对沼气建设在改善生态
环境、改变农村卫生状况以及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牧业产业结构 调整中的作用进行
了广泛宣传。利用村级展示栏对项目户进行统一公示,告知项目建设内容、资金补助标 准,
项目建设任务数。以沼气使用技术为主,组织科技直通车,送科技下乡,现场发放技术挂图、
明白纸等宣传资料,选派技术人员进行不定期检查回访沼气户,最终形成“村村有专人管、
户户有明白 人”的良好局面。
2、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情况
我市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调 查、宣传、推广已有五年时间,由于对国家相关政策
的宣讲及时到位,农牧民对秸秆综合利用意识不断增 强,在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推动和支
持下,某些地区或个人正引进先进水平的秸秆转化设备,促进了我 市农村牧区的过剩秸秆进
行综合有效利用。目前,我市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 br>秸秆饲料化。这是我市秸秆综合化利用最有效、也是利用量最大的一种方式。通过将秸秆青
贮、氨 化、微贮处理,饲喂畜禽,发展畜牧增值增收,转化过剩农作物秸秆。实践证明,充
分利用秸秆养畜,实 行农牧结合,形成环保型农业结构和节粮型畜牧业结构,是一条符合我
市市情的可持续农、畜牧业发展道 路。
秸秆原料化。在农村能源建设中利用秸秆厌氧发酵产出沼气。即通过作物秸秆适配人畜粪便
在厌氧条件下发酵产生出含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气体。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
设,适应了 现代化新农村的发展需求,同时消耗掉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可实现秸秆
处理规模化的方式。 < br>秸秆肥料化。秸秆在微生物菌种、净化剂等的作用下,定向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的CO2、热
量、 抗病孢子、酶、有机和无机养料,进而实现作物高产、优质和有机生产。该技术方便简
单,运行成本低廉 ,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且每亩投入较少,即可达到增产增收、改良土壤培
肥地力、减少秸秆焚烧的目的, 适用于从事温室大棚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的农户应用。
我市在鄂托克旗和达拉特旗建设有日光温室 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增施二氧化碳气肥的
示范点,通过试验示范对照比较,群众认识到此项技术是一 个集生态、环保、经济等效益与


一体的良性循环好技术。
3、新型再生清洁能源的推广
将沼气池建设、三沼综合利用、太阳能灶、太阳能供热取暖系统 、风能利用,秸秆等生物质
能利用等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创新和整合,使综合的节能环保模式广泛的应用于 广大农村牧区。
这正是我市农村目前推广的“农村牧区节能环保模式示范项目”的理念。
由市 农村生态能源环保站站长组建的农村牧区节能环保模式创新团队已成功研发了自动跟
踪太阳能灶和太阳能 取暖自循环系统,且获得了国家专利。围绕太阳能灶、太阳能取暖自循
环系统和“四位一体”沼气建设模 式的推广,我们制定了详实具体、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
的技术方案。在节能环保模式推广的关键时期, 项目组深入项目区蹲点开展政策宣传、技术
指导和农民培训。实行分片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重点 普及推广“一池三改”、“四位
一体”的技术集成化、生产集约化和发展持续化的节能环保模式,充分体 现项目、技术、资
源的“三集成”。目前,项目区已推广太阳能取暖自循环系统3000平方米。
4、节水灌溉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贡献
通过推广应用高标准节水灌溉设施,节约了农业用水量。 2007-2014年,逐步完善规模经营
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共发展喷灌基地148万亩、渠衬基地9 5万亩、管灌基地6万亩、滴灌
基地6万亩。通过采取节水灌溉措施,节约了30%左右的用电量和30 %以上的用水量,平
均每亩地较常规灌溉模式年可节约用水70吨,255万亩基地每年可节水1.8亿 吨。
5、测土配方施肥措施及成效
通过玉米施肥指标体系建立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应用项目 9年的实施,科学施肥技术得到大
面积推广,化肥利用率显著提高。据2006~2014年8个旗区肥 料贡献率的试验研究结果表
明,我市的肥料贡献率由原来的29.2%提高到35.4%。化肥贡献率提 高了6.2%,意味着肥料
资源得到了较好的利用。同时,也平衡了作物营养供给,增强了作物的抗逆性 ,减少了农药
使用,提高了农产品品质。目前,我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了70%,农作物化肥 用
量增幅下降1%以下;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达到50%,农作物秸秆养分直接还田率达到35%,机械施肥达到30%。
6、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近几年,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组织逐步成为蝗虫、草地螟、粘虫、玉米大斑病、马铃
薯晚疫病等 重大病虫应急防控突击队。通过试验示范,防病杀虫效果显著,平均每季减少用
药次数2-3次,减少农 药使用量30%;杀虫灯每年2-10月每盏灯诱虫量9000头左右,大约
可减少农药用量30%,品 质提高了1个等级,并新增经济效益420万元,病虫综合损失率低
于3%,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 效益都很显著。药效持续期比对照增加5天,病虫损失
降低16.7%,增产15%。专业化统防统治与 绿色防控工作的融合推进,在防虫、防病、防草
过程中,使用药量减少30%以上,成本降低,效率提高 ,农药污染减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凤凰卫视电影台-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让生活更美好作文-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上海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病历书写范文


田径项目-我成功了


心情不好的个性签名-会计工作年限证明


重庆单招学校-川农教务处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厕所标语


情人节情书-圣诞英语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