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正在日益加重

温柔似野鬼°
899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12:5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知识就是力量是谁说的-港大内地招生网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正在日益加重,主要形式表现为抢劫、盗窃、故意伤害、强奸、
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故意杀人等等。虽然具体的犯罪形式有所不同,但各种青少年犯罪都
有着共同的 特点。

1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具体来看,目前青少年犯罪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1 犯罪年龄低龄化
青少 年犯罪成员从年龄上看日益低龄化,18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不断上升,在受到刑
事处罚的未成年人中已 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数逐渐增多,而因不满14岁不负刑事责任的
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有些青少 年从10—13岁就开始走上犯罪道路。
1.2 犯罪类型多样化
目前,青少 年犯罪已几乎涉及整个犯罪领域,其中主要集中在盗窃、抢劫、寻衅滋事等
方面,但凶杀、强奸、敲诈、 吸贩毒案件的比例也有所上升。
1.3 犯罪人员低文化
从某市少年犯管教所 近几年来对青少年文化程度调查显示,犯罪青少年的文化较低,小
学文化水平占40.2%,初中文化水 平占47.5%,可见少年犯中具有小学、初中文化水平者最
多。而在事实上,他们的实际文化程度还不 及于此,这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1.4 犯罪团伙化突出
团伙犯罪是我国青 少年犯罪的主要类型之一,是共同犯罪的一种形式。一些青少年由于
过早辍学,无所事事、浪迹街头,于 是就三五成群、拉帮结派。由于他们缺乏对行为后果的
判断能力,法制观念淡薄,又受到“哥们义气”、 “为朋友两肋插刀”等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
易在团伙犯罪中冒险、冲动,酿成大案或是恶性案件。
1.5 犯罪形式智能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世界已进入高科技迅速发 展的时代,青少年把聪明才智
运用到犯罪手段的更新上,不断搜集、吸收影视文艺作品中描写的犯罪方式 、作案手段以及
反侦查的方式,并加以模仿,使犯罪手段、方式更加趋向智能化、成人化。
1.6 犯罪手段成人化
十几岁的孩子作案前精心策划,作案后伪造现场,一些从报刊影视上学 到的侦查手段被
频频使用,使得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了明显的成人化特点。

2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任何现象的产生和存在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和条件。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 象,未成年人
犯罪也不例外。制约和决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因此为了探究未成年
人犯罪的原因,有必要运用多种学科作为工具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
2.1 外部原因
2.1.1 社会原因
社会上的事物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真善美、 假恶丑掺杂在一起,难以分辨,随时在影
响着人们的思想,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我国在改革开放大力发展 经济的同时,社会的软环境
也无可避免地出现着变化,这种变化给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的社会化带来了 许多不利的影
响。首先,随着改革开放层次和程度的深入,大量青少年劳动力盲目无序地流动,造成了大
范围的失业和失范现象,一些人因此陷入生计困境,也就容易滋长各种违法犯罪。其次,社
会文 化的污浊和媒介的误导造成青少年道德滑坡。青少年由于受不良影视和网络文化的影
响,长期浸淫于这种 不良文化氛围中,就会过多摄入其中传递的错误信息,引起社会化的偏
向,使他们的行为失去准则,从而 导致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发生。最后,社会控制体系的虚弱


加重加快社会环境的恶化。社会 控制体系的虚弱导致了社会自力约束和自发发展现象的蔓
延,助长了青少年大胆涉足一些对他们不宜的领 域,一些青少年因此迈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2.1.2 学校原因
学校是提高青 少年文化修养、道德修养的场所,青少年的身心是否能健康成长,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有无良好的教 育环境。优良的教育环境必将对孩子心灵健康成长产生重要
而积极的影响,反之则可能会使学生染上不良 行为习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教育环境仍存
在诸多弊端。
2.1.2.1 学校教学 思路有偏差。虽然素质教育已被提倡许多年,要求学生在德、智、体、
美、劳都全面发展,但迫于升学的 压力,学校偏重应试教育的状况仍没有明显改善,片面地
追求升学率,不顾及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特点,随 意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导致学生的厌学情
绪严重,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只懂得读书而对其它事物一窍不 通的机器。还有就是把学生分
为尖子班和普通班,甚至有的把学习差的学生分在一起,使学生遭受歧视, 导致厌学,不求
上进,逃课,最终到社会上参与一些违法活动,也是造成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低龄化现状 的
主要原因。
2.1.2.2 学校心理教育和青春期性教育的滞后。虽然绝大多数学 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
但实际上许多学校和教师并没有足够重视开设课程的重要性,把其放在边缘的位置 ,讲课时
要么半遮半掩,要么就一带而过。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并没有真正解开,强烈的好奇心理也会促使学生做出一些危险的行为,一旦酿成苦果,后悔莫及。
2.1.2.3 教育方式不得当。一些教师在日常教育中缺乏耐心,恨铁不成钢,对学生使用
不适当的方法。
2.1.2.4 学校管理不善和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的缺失。学校的管理工作不到位,便很难营造出一个良好学校风气;对各方面事务的管理制度如不健全,便不能及时约束个别学生的不
良行为。 此类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与控制,黑恶势力也会迅速在校园里肆意漫延,甚至
会出现有组织的校园黑 社会,校园犯罪会接踵而来,校园犯罪波及面的深度和广度将会进一
步加大。
2.1.3 家庭原因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未成年人一生中经历的第一个场所,是他们社会 化过程的起点。
在未成年人社会化过程中,家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不良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不健全 人
格的形成具有原发性的影响。首先是单亲家庭的影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
是 单亲离异家庭,导致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失衡,未成年人很容易形成孤僻、冷漠、自卑
等不良性格特点 和反叛心理。由于单亲家长对孩子疏于管理和教育,导致未成年人放任自流,
误入歧途。其次是家庭教养 方式不当。一些家长没有遵循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和成长规
律,教育方式不当,有的对子女娇宠溺爱 ,有的对孩子简单粗暴,有的对孩子放任自流。最
后是父母不良行为的影响。父母的言谈举止、态度等对 未成年人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
的父母有赌博、酗酒、盗窃等不良行为,给子女以不良暗示。由于孩 子自身认知水平不高,
缺乏正确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在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的诱导和影响下,很容易 形成犯罪
心理,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2 内部原因
2.2.1 好奇心理的驱使
青少年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这是他们的天性。本应成为求知欲望的资本,促 使成才
的心理保障,但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有时对好坏良莠缺乏全面正确
的判断,在缺乏良性诱导的情况下,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随心所欲,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
深渊。
2.2.2 盲从意识的作祟


在一些团伙共同犯罪案件中,相当一 部分青少年根本没有完全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并
不知道所犯罪行的严重性,而只是盲目跟随其他成员做 事,人云亦云,并没有明确的犯罪动
机。
2.2.3 爱慕虚荣的攀比
近年来,由于深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幼小的心灵
里埋下了爱慕虚荣 的种子。讲排场、讲穿戴、讲吃喝,好逸恶劳,梦想一夜暴富,不劳而获,
这些都极大地助长了犯罪的心 理,一旦瞅准机会,他们就会不择手段地侵犯国家和人民的生
命财产。
2.2.4 逆反心理的促使
从生理角度讲,青少年时期是逆反心理最强烈的时期。对一些家长的“棍棒之下 出孝子”
的落后思想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歧视学困生的做法,许多青少年都“不堪忍受”,有的产< br>生了强烈的对立情绪,严重的甚至会采取暴力手段进行反抗。
2.2.5 蓄意报复的躁动
蓄意报复是青少年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的主要动机之一。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生理 和心理
的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状态不稳定,控制力不强,容易冲动,当遇到别人的挑衅时,
往往表现得格外烦躁,缺乏理性思考。对于挑衅和伤害总想着要“讨个说法”的心理,决不肯
轻易放过 别人,总想着只有一报还一报,心理才平衡,才“不吃亏”,这些造成了青少年违法
犯罪频率的居高不下 。
2.2.6 寻求刺激的诱惑
现代的青少年,生活的主旋律基本上都是家庭 、学校和食堂三点一线。一方面由于极少
接触外界的生活,使得他们的心理极其空虚,总想来点刺激,增 加自己生活的乐趣;另一方
面由于一些腐朽的精神文化产品的腐蚀和诱导,一部分青少年对物质和精神生 活有着畸形的
追求,喜欢寻求一些所谓的刺激,甚至超越了法律和道德的范畴。

3 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建议
从上述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来看,社会、家庭、学校 及个人的心理等各方面不良因素
的影响对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正确了解和掌握了青少年的犯 罪因素,才能针对
具体的每一位青少年施行合适的方法来预防他们的犯罪,从违法犯罪的根源入手,努力 把违
法犯罪扼杀于萌芽状态之中。
为寻找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对策,应努力改善青少 年所处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与社
会环境,营造和谐的氛围,促使青少年能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来茁壮成 长,使之成为对国家
和社会的发展有益的人,这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环境系统改造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各 界及每
位公民的共同关注与支持,包括学校、教师、家长及青少年本人在这一问题上做出检讨与总
结,剔除不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因素,共同创造一个全新环境,并辅以完善的法制体系,构建
多条社会防 线。

薪酬报告-奥运口号


如梦令改写-租房合同


浙江玉环-高二学生评语


劳教所-深圳市国税


加拿大魁北克省-企业年度工作总结


磨练意志-传统文化作文300字


造价师成绩查询-万能检讨书


肯塔基大学-朝花夕拾读后感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