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近年来国内环境污染问题的剖析
关于母亲节的图片-中国科技大学招生网
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近年来国内环境污染问题的剖析
摘要:环境污染和保护是一个世界性
的话题,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出发,举出因不良的生产方
式而导致环境污染的案例,对其进行分析,充分体
现出环境与经济之间不容忽视的连接,并
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污染;资源;经济学;发展
1、提出我国目前的十大热点问题从而提出社会对环境的关注程度
1)社会十大热点问题 <
br>从社会热点问题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近期国人所关注的问题的集中所在,可以更明
确的了解社
会近况。以下是社会十大热点问题的概括:
(一)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民增收是解决三
农问题的重要环节,随着
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今年还将会有大量相关政策出台,以破解农民持续增
收难题。
(二)证券市场走势:证券市场无论熊、牛,都将是公众最关切的热点之一。国九
条和保险资金入市等政策的落实,将对股市产生积极影响。而治本性措施能否出台,将会
吸引市场更大的
注意力。
(三)协调资源、环保与发展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以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片面追求高速度的粗放增长方式将付诸更多的行动。资源、环保与发展之间关系的协调
将成为重
点课题。
(四)宏观调控力度与方式:宏观调控如何深化和改善,如何形成伴随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将是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关注焦点。能否通过有效调控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也是人们
十分关心
的问题。
(五)安全生产:2004年特大事故不断,2005年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安全生产已
成
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治理上必出重典。
(六)深化国企改革和防止国资流失:国
企改革将在高管问责、维护职工权益等方面有
所突破,国有资产在流动中防止流失、保值增值将有更加有
效的举措。
(七)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各级政府将在产业导向、扶持政策等方面为扩大就<
br>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使收入分配更趋合理,并加大对城市贫困人口和农民工
的社会
保障力度。
(八)房地产走势:利率、土地政策的调整,价格的涨落,供给量的变化,泡沫说
的争论,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奋,房地产市场仍将是2005年开发商、购房者、政府的
共同舞台
。
(九)税制改革: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分税制等税制方面的改革事关千家万户和
各类企业,相关方案的出台都将备受关注。
(十)金融改革: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 、利率逐步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日
益完善、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等都可能成为金融改革的亮点。
2)社会热点问题之协调资源、环保与发展关系
从中我们可看到,第三个热点问题是协调资源 、环保与发展关系,可见社会对环境的重
视是不容小视的,人们重视经济环保的生产方式,因为近年来中 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相当的
严重,以危害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
2、近年来在中国备受关注的几大环境污染事件
1)松花江水体污染
2005年的 松花江“水难”着实令全国人民经历了一次考验,谁料上次的阴霾还未散尽,
新的污染就又来了。
2006年8月21日,吉林市环保局举报中心接到群众举报,牤牛河附近发生化工污
染。经吉林市环保局工作人员现场勘察,发现部分水质呈红色,并伴有少量泡沫。初步检测
污染物主要是 二甲基苯胺,造成的污染带长约5公里。
事故发生后,吉林市政府立即启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在距牛河入松花江口8
公里处筑起一道拦截坝和两道活性炭吸附坝。目前,污染带经吸附坝吸附后已进 入松花江,
坝下水质呈无色,未检出特征污染物。据了解,事故污染系吉林长白山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向< br>牛河中人为排放化工废水所致, 随后责任单位法人代表和肇事者被拘审。
国务院事故及事件调 查组认定: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和松
花江水污染事件是一起特大生产安 全责任事故和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污染事件的主要
原因:一是吉化分公司及双苯厂对可能发生的事 故会引发松花江水污染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研
究,有关应急预案有重大缺失。二是吉林市事故应急救援指挥 部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
够,未提出防控措施和要求。三是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和股份公司对环保保 护工作重视不够,
对吉化公司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失察,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能及时督促 采取
措施。四是吉林市环保局没有及时向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建议采取措施。五是吉林省环保局
对水污染问题重视不够,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全面、准确地报告水污染程度。六是国家环保总
局在事件初期 对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及时提出妥善处置意见。
据此,给予12名事故责任 人做出党纪、政纪处理。其中:吉林市环保局局长吴扬,对
事件负有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吉林 省环保局局长、党组书记王立英对事件负有重
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记大过、党内警告处
分。污染事件发生后,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
解振华乔辞去职务。
2)甘肃徽县铅污染、湖南岳阳砷污染
今年4月7日发现甘肃省徽县水阳乡一名儿童血铅超
标以来,截至9月7日,共发现
368人血铅超标(100μgL以上),其中列入诊断观察对象以上的
7人,诊断轻度中毒以上
的1人。截至9月11日,住院人数共179人,其中儿童171人,成人8人
。环保总局工作
组赶赴现场协助地方政府进行了处理,控制了事态。目前,造成污染的徽县有色金属冶炼
公
司已被地方政府彻底取缔。
今年9月8日,湖南省岳阳县城饮用水源地新墙河发生水污染事
件,砷超标10倍左右,
8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和影响。国家环保总局接报后,迅即派出工作组
赶赴现场,
与省政府密切配合进行防控,采取消防车运水措施解决居民吃水问题。按照通常防控方法,<
br>从上游大量调水即可进行稀释降解,但在两日内,新墙河水源取水口砷浓度仍居高不下。经
进一步
核查,发现上游大量调水冲刷后,将新墙河河床底泥中存积多年的砷污染物释放出来,
直至9月13日1
0时,新墙河水源取水口砷浓度仍超标2.3倍。
3)四川沱江特大水污染
2 004年2
—4月,四川川化股份有限公司将工业废水排入沱江干流水域,造成特大水污
染事故,给成都、资阳等5
市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经济损失。经农
业部长江中上游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评
估,仅天然渔业资源损失就达1569万余元。
9月9日,成都市锦江区法院分别对涉及沱江水污染
事故的被告人何立光、吴贵鑫、李
俭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案和被告人宋世英、张明、张山等环境监管失职
案做出一审判决。相
关责任人最高获刑5年,处罚金人民币4万元。
3、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剖析
1)提出其不正确的生产方式的原因
从经济学的
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环境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经济学的研究表明,
市场机制可以有效率地配置资
源,但要有一系列严格的条件。只有当这些条件都成立的情况
下,亚当·斯密所描绘的神奇的“看不见的
手”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如果不具备或不完全具
备这些条件时,就出现市场失灵。所谓市场失灵,就是市
场机制的某些缺陷造成资源配置缺乏
效率,使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公共资源。
2)市场失灵的表现
(1)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
环境既包括生物
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环境实物资源,也包括环境容量、
生态平衡和调节、空气质量等环
境质量资源。其中一些资源可以被所有人共用,一些资源被
一部分人共用,还有一些资源被私人利用。这
就涉及到环境的物品属性分析。经济学根据物
品是否具有排他性和消费的竞争性,把物品分为私人物品、
公共物品。私人物品是既具有排
他性又具有竞争性的物品,公共物品是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共
有资源是具有竞争
性而无排他性的物品。将物品属性分析引入环境领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环境质量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
像清新空气就是最纯粹的公共物品,既无消费的竞争性和也
无排他性。即一个人的消费
不会影响其他人对同一环境物品消费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一个人不论付费与
否,都不能从这
一环境物品的消费中被排除出去,即环境质量作为公共物品,使得无法、很难或不必对其
进行
收费,私人企业赚不到利润,市场机制就无法激励其减少空气中污染物的排放来提供清新空
气这一公共物品。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机制是失灵的,必须政府干预,由政府来提供公共物品。
b、环境资源的共有资源属性
像森林、地下水、野生动物等就是典型的共有资源,有竞争性而
无排他性。由于共用资
源产权不明以及不能或很难向使用共用资源的人收费,即人人都可以自由取用而不
负担成本,
必然导致环境资源消费过程中的“搭便车”行为,滥用环境资源。以我国的草场为例,由于草
场属于共有资源,任何牧民都可以随时到牧场免费使用牧草,牧民们为了从牧场上获取最大
收益
,竞相增加畜牧数量,结果导致出现过度放牧现象,导致草场退化,甚至毁灭性破坏,这就
是“公地的悲
剧”。经济学分析认为,当今社会,资源的枯竭、生态的恶化,与共有资源的非排
他性有密切关系。
(2)环境污染的外部性
环境污染是指经济活动的污染物或污染因素排入环境,超过环境容量
和环境的自净能力,
使环境质量恶化。“外部性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利
益。”经
济学认为,“市场之所以能有效率的运作,是因为价格向生产者和消费者双向传递了信息。然<
br>而,有时市场价格并不反映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当一种生产或消费活动对其他生产或消
费活动
产生不反映到市场价格中的效应时,就存在外部性。”外部性的内涵包括以下主要内
容:
(一
)当企业或个人的行为不是通过影响价格而影响另一个企业或个人的环境时,便有了
外部性存在;(二)
私人成本或收益与社会成本或收益不一致。由于外部性的存在,价值规律无
法发挥作用,
导致资源不能得到有效配置。这种非市场性的影响,对社会有利的称为正外部性,
对社会不利的称为负外
部性。
将外部性理论引入环境领域,实质是把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放到环境-经济复合系
统中考察,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环境污染是一种典型的负外部性,产生了不能全部反映到市
场交易价格
中去的额外社会成本。如上游化工厂向河流中倒入废酸液,使下游的游乐场所不
能用于游泳或钓鱼。由于
无须向任何人赔偿损失,从而导致外部不经济的产生。由于环境污
染并不构成私人生产成本,必然出现企
业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差异。这一差异被转嫁给社
会和公众,外部性成本的顺利转嫁,必然导致这种带
有负外部效应的物品的过度供给行为,使
资源配置扭曲,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社会福利损失。
4、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综合利用资源
(1)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有的国家发展以节能、节材、节水、节约资本等重效益、
重品种、重质量的工业生产技
术和制度;有的国家调整工业内部结构,由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向深加工、精
加工的“朝阳工业”
转变,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
(2)重视二次资源的开发利用
很多国家提倡废物资源化,把再生资源称为“第二次物料革命
”,或“第二矿产资源”。
例如,巴西、意大利每年所消耗的贵金属几乎全部来自再生,其他废旧金属的
80%~90%均被
回收利用,变废为宝。为减少水资源消耗,有些国家工业用水的回用率已接近100
%。
(3)对资源内涵的认识愈来愈丰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注重物质投入的
外延正在向注重资源内涵扩大的方向转变。
如回收利用垃圾也能创造新的价值,日本对垃圾回收利用率高
达90%,法国每年从垃圾中回
收废纸占造纸工业原料的40%。现在世界各大国正在进一步对回收垃圾
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利
用,以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荷兰正设计用“雨”(利用雨水下降冲击力)发电。此外
,将还有更
多的替代资源、人造用品面世。
2)树立生态技术观
每当新科技成
果向经济建设转化时,总会带来生产的大发展,产生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
和质变效应。然而,进一步深思
,又发现另一种倾向,大多数技术的应用,如果是以单一目的性
——经济效益为前提,那么技术越尖端,
单一目的性越明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也就越大。
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技术究
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这主要取决于人类自己,而
非技术本身。
21世纪的技术
观应当是生态技术观。生态技术观的含义为:1、科技发明的指导思想,要
坚持技术的单一性目的与多元
性目的的统一,即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双重目的,或以经济
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多重目的;
2、科技成果的应用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内在承受性
和外部承受性,如资源再生循环技术、环境无害技术
,都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
5、总结
面对现在的环境现况,正确的厂商经营模式的建
立是必然趋势,经济的发展必须考虑到
环境的因素,形成资源有效利用、合理利用并实现安全生产。实现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近年来逐渐增多的和环境污染事件来看,资源的不合理运用造成了人均资源日趋
匮乏,
污染物不合理排放造成了人员事故。自此我们已经深刻的体会到了,先发展后治理的经济发
展方式已经过去,环境与经济的双方结合才是发展之道,正确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