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玛丽莲梦兔
816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13:1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综合素质作文范文20篇-工厂实习报告


近年来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孔婧


摘要:1919年发生 的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于中国的意义,无论从政治、思想、文化抑 或社会等领域,都有着极其重大而
深远的影响。五四运动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一直是 学术界热
点研究问题,有许多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从五四运动精神的解读、五四运动与
社会风 俗的变迁、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化以及五四运动的意义与历史作用四个方
面,对近年来五四运动研究进行 综述。
关键词:五四运动;精神;社会风俗;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 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它将近代中国
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推向了新的阶段,五四运动所表 现出来的反帝彻底性,是
以前数次爱国反帝运动所不具备的。在此以前,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曾掀起
过太平天国运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但在发展过程 中,这些革命斗争都存在着某种幼稚病,要么将主要目标集中于反
对封建势力,对帝国主义则抱有一定程 度的幻想,缺乏明确的反帝目标和坚决的
反帝决心。五四运动则不然。五四时期的人们,民族意识高涨。 巴黎和会上中国
收回山东权益的合理要求被否定,使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五四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内惩国贼、外争国权”口号,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
向近代中国的两大敌人—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意义非凡的大事,对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民主< br>主义革命和民族思想解放有重要意义。
一、 五四运动精神的解读
爱国主义 是五四精神的泉源,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
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 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
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 都是为了振兴中
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


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总之,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
由的,平 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
社会幸福的统一体。五四运动孕育 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成为
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 懈奋斗的宝贵精神
财富。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五四运动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
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
步的重要力量源泉。
倪邦文的文章指出五四运动彰显了青年青春的主题,体现了青年一代强烈的
社会担当精神。五四 精神具有开创性、求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征,这些特
征对几十年来的青年运动有着明确的引导力和 影响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
五四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深刻挖掘五四精神的时代内涵,并将之转 化为当代
青年发展的精神力量。” 〔1〕
田克勤写道:“在对五四精神众多的解读中,爱国 主义是最重要的一种,可
以说是五四精神灵魂。五四爱国主义精神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彻底的反帝反封
建,有了科学与民主的内容,同时注入马克思主义因素。一代代中国人对五四运
动的探索与反思 ,使其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得以传承和超越”。〔2〕
张静芳认为五四精神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从 反日到反帝到彻底的不妥协的爱
国主义精神,从个性解放到人类解放到进步创新的革命精神,从学习西方 到反思
传统到科学民主精神。而五四精神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即开放性、创新性、理
性批判。 在新的阶段,我们要牢牢把握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高扬科学和民主精
神,把五四精神和现代化建设结合 起来,推进社会进步。〔3〕
刘俊梅指出五四运动既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更是一场彻底的反帝 反
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所体现的精神内涵是“进步、积极、和平、平等、创造、自
由、美与善, 它昭示给人们的精神内涵,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彻底地、不妥协
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奋 斗、敢于牺牲、勇于献身的战斗精神;追
求进步和光明的民主科学精神。”〔4〕
二、思想解放和社会风俗变迁
1、五四与思想解放
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伟大的群众 性的爱国主义运动,而且还是近代中国一场


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通过爱国主义的宣传 、爱国运动的普遍开展、爱国精神
的空前传播,广泛而深入地唤醒了民族意识、民族觉醒,唤醒了国民对 国家的责
任和爱国情怀,而知识分子也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转变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思想。
宋惠昌从个性解放的角度解读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当时先进的思想
家认为个性解放就是 “把被磨平了个性的人培养成个性鲜明的人,重新焕发出人
的创造性”,作为近代彻底的反封建启蒙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专制文化
进行了激烈的批判,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对人的个性的压抑和摧残。傅斯 年、鲁迅、
胡适、李大钊、陈独秀等人都对个性解放与个性自由积极倡导。〔5〕
齐卫平认为 ,五四运动既是一场爱国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一时
期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得到觉醒,知识分 子超越西学的突破,从资产阶级民主主
义思想转变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五四运动所展示的思想解放 的精神,作为
民族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发扬光大。〔6〕
郑师渠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 放有两大取向:一是“对传统求解放”,
一是“对西方求解放”。而长期以来国人对“对西方求解放”关 注甚少,他认为
对“对西方求解放”的新构想有两种范式:“一是呼吁打破对西方的盲从,重新
审视中西文化关系;二是服膺马克思主义和转而‘以俄为师’”。在这场思想解放
运动中“正是‘对传统 求解放’与‘对西方求解放’这二者之间的张力与博击,
构成了不断推进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深入发展的内 驱力”,在今天,理性对待这二
者之间的张力与搏击是促进思想解放,保持思想活力所必需的。〔7〕
2、五四与社会风俗变迁
严昌洪在文章指出,五四运动对批判旧风俗和大力提倡新风尚产生了 深刻的
影响。“中国近代化运动在民国初年出现了强劲势头,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提供了物 质和思想基础,也为社会风俗的演变提供了条件,并提出了要求,即批
判和摈弃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的旧 风俗,从而建设一种新的生活”。“五四运动以
批判旧文化为起点,以创造新文化为目标,以建立新社会 为理想”,先进知识分
子和青年学生把目光下移,向民中宣扬移风易俗,促进了社会风俗的变迁,而白< br>话文和平民文学也为移风易俗思潮的普及提供了条件。以忠孝贞为中心的旧道
德、家族制度与“孝 ”的封建道德、妇女问题都是批判的重点问题。同时文章中


也指出“当时的移风易俗思潮 虽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绝对化的思维方法、过
激的言行与脱离实际的主张,对后来群众性移风易俗活 动产生了消极影响,但它
那种对旧道德、旧礼俗不妥协的彻底清算态度和革命精神,使这场运动在中国社
会风俗演变史上写下了浓浓的一笔。”〔8〕
关于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于彦君和胡化鑫 认为这时妇女解放运动进入
了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使妇女解放有了新的指导思想,中国的妇 女
解放运动与无产阶级革命紧密结合起来,中国妇女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登上历史
舞台,因而五 四时期具有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上的重要价值和转折意义。〔9〕
李钊从妇女与婚姻家庭方面来解读妇 女解放,他认为在五四运动后,妇女作
为主体参与了中国的家庭婚姻变革,并起了特定的历史作用。但是 当时的妇女解
放并不是如一些著作所说的“轰轰烈烈”、“翻天覆地”,就广泛的社会人群而言,
婚姻家庭的变化并不显著,“各种保守、落后的现象,以及与传统没有太多分别
的事件时常发生。”〔 10〕
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在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史上是比较有代表性,有影响
的一次妇女 解放运动。在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统治中,真正自觉地妇女运动是在五
四云顶中揭开的。她们组织爱国团体 ,创办妇女刊物,从行动上、组织上推动了
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她们争取男女教育平等,主张社交公开 ,婚姻自由,经济
独立,从思想上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开创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
的新纪元。妇女的觉醒与争取解放方的斗争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她们猛烈抨击
封建礼教,要求取得自 身解放,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第一块坚定的基石,
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妇女解放 运动。

三、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化
张静如指出“五四时期是变被动社会现代化为 主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
转折期”。她认为五四运动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关系可以表现在以下方面: 在这
一时期,群众的爱国热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升华;五四
运动是以实 现资本主义现代化为目标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为目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介;有 了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新的有效的理论
武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领导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做了各方面 准备;民主与科


学口号的提出,为实现中国现代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培养了各个领域的带 头人,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大批人才;这一时期所倡导的现代化意识,为中国社会现代
化实现开 辟了广阔的前景。〔11〕
周建超在文章中写道:“五四运动既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又是一场新的文
化运动,它无情地冲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对中国现代化的阻碍,有力地推动
了中国政治民主 化的进程,促使了现代化发展道路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从而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领导核心的诞 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五四
运动后,工人阶级的力量,马克思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民 主革命与中国
社会现代化结合在一起,都标志这中国社会现代化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1 2〕
王娟从思想意识层面解读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她认为五四新文化
运动是一场思 想革命,它以民主、科学和新文学为武器“向传统文化和封建礼教
发起猛烈的攻击,把国人从封建礼教的 缧绁中解救出来,唤醒民众的民主自由意
识、近代科学行为观念和思想方式,开启人们思想解放之蒙,为 国人思想意识和
思维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基础,为国人的‘现代化’创造了条件,从而客观上推动
了中华民族的现代化”。〔13〕
四、五四运动的意义与历史作用
赵曜认为五四运动有三大 优良传统,即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反帝反封建的
爱国运动,对社会主义的郑重选择。五四运动弘扬民主 和科学精神,并高举爱国
主义的旗帜,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总的来说,五四运动使资产阶级
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华民族走向
复兴的历史起点 ,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14〕
庞学光解读五四一代教育家的角色转换对当代教育工作者的角 色意识和角
色特征意义。五四一代的教育家区别于传统教育家的根本,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及
西方 民主科学思想的熏陶他们的角色和身份发生了转变,就是充分的个性化和充
分社会化的高度统一。个性的 独立和主体意识的觉醒使他们对现实社会和现实教
育产生不满,他们大都能充分真实的表达对教育的认识 以及对教育的美好向往,
不怕失去地位、荣誉,不怕失去生活条件,他们强烈的参与意识使教育的社会效
应空前增强。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教育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


挑战,中国的教育该怎么办?素质教育如何才能切实实现?这些问题仍然没有明
确的答案,五四一代教育 家的独角色意识和独特个性对于当代教育工作者有很大
意义。〔15〕
沙健孙认为五四运动对 中国近现代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首先是促进了先
进分子思想的根本转变,先进分子进过对各种社会思 潮的比较研究逐步转向马克
思主义;其次中国先进分子考虑到了创建新的革命政党的问题;再次促使了马 克
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五四运动是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 开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它所体现的爱国主
义精神,所提供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继 承和发扬。〔16〕
徐天春通过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的分析,阐述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
史上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认为它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
义,揭开了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序幕,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是中国现代
思想文化史上一次难能可贵的启蒙运动,是爱国 主义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完美
结合。〔17〕
总之,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 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民主革
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掀开了近代中国争取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伟大斗 争的
序幕。五四运动昭示人们,反帝反封建是民族救亡的必由之路;爱国、进步、民
主和科学, 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标志着国家发展的方向。这就是五四 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五四运动已经载
入了中华民族的光辉 史册,那一代青年早已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新一代
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五四光荣传 统,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
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倪邦文.五四精神与青年发展[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03
〔2〕田克勤.五四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09,11
〔3〕张静芳 .五四精神的现代解读[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02
〔4〕刘俊梅.五四运用及传承五四精神的再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10,07
〔5〕宋惠昌.五四运动及个性解放[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05
〔6〕齐卫平.五四运动在思想解放层面上显示的的意义----- 纪念五四运动90周
年[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03
〔7〕郑师渠.完整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内涵[J].河北学刊,2009,
01
〔8〕严昌洪.五四运动与社会风俗变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 09,02
〔9〕于彦君 胡化鑫.浅析“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 纪念五四
运动90周年[J].改革开放,2009,07
〔10〕李钊.试论五四运动后中 国的女性与婚姻家庭[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3,05
〔1 1〕张静如.“五四”与中国社会现代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2
〔12〕周建超.论五四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J].扬州大学学报(人
文社会 科学版),1999,03
〔13〕王娟.试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推动作用[J]. 青海师范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14〕赵曜.“五四运动”的优良传统和历史地位[J].科学社会主义,2009,02
〔15〕庞学光.五四一代教育家的角色转换及其当代意义[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8,03
〔16〕沙健孙.五四运动及其意义[J].思想理论导刊,2009,03
〔17〕徐天春 .伟大的运动,光辉的旗帜[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
01

甘肃省公务员职位表-师德师风总结


贝勒医学院-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学术研讨会主持词-政教处工作计划


重庆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2013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


成都中医药大学招生-赣南师院网


广州警官学院-陈伟联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考新政


基层政法干警-关于困难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