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猫头鹰
描写桂花的作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成绩查询
鲁迅与猫头鹰
内容摘要:
鲁迅对猫头鹰的钟爱,是一种理性的、
有选择的爱:一方面,猫头鹰身上主要特征有利于
投射其重要思想,另一方面,这也是有意识的将被颠倒
的价值观念重新颠倒过来,暗合着尼采提
出的“重估一切价值”思想。
关键词:
鲁迅、猫头鹰、尼采、重估一切价值
在《苏鲁支语录》一书中,苏鲁支把鹰与蛇看作他的爱物
,称为“我的禽畜”,在《前言》
的末章,尼采以抒情的笔调写道:“看呵!一只鹰在空中作大盘旋,系
了一条长蛇,却不同于攫
获品,蛇曲绕于其颈项,如同一位女友。‘这皆是我的禽畜!’苏鲁支说,心内
非常欣豫。‘太阳
下最骄傲的飞禽,与太阳下最聪明的动物——渠门出来探望。„„愿我的禽畜引导我前
行!”
[1]
蛇曲绕于鹰的颈项,这样的形象使人联想到尼采的“永恒轮回”。有意思的是,我
们在鲁迅笔下
也发现了这样联系着某些重要思想的爱物形象,那就是猫头鹰。
鲁迅在浙江两级
师范学堂教书时的一本笔记本上,有一幅亲手绘制的高1.4cm宽1cm的猫
头鹰图案,这是我们今天
能见到的鲁迅与猫头鹰相联系的最早的历史资料。此后,鲁迅在写于
1924年的《我的失恋——拟古的
新打油诗》中有这样几句诗:“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
头鹰。”“爱人赠我双燕图;回她什么:
冰糖葫芦。”“爱人赠我金表索;回她什么:发汗药。”“爱
人赠我玫瑰花;回她什么:赤练蛇。”对于
这首“新打油诗”,许寿裳回忆说,鲁迅的回赠物并不
是信口胡诌,正如冰糖葫芦是鲁迅爱吃的,发汗药
是鲁迅常用的,赤练蛇是鲁迅爱看的一样,“猫
[2]
头鹰本是他自己所钟爱的”。鲁迅为何会
钟爱猫头鹰呢?我们知道,猫头鹰形容不雅,面目狰狞,
昼伏夜叫,而且叫声格外凄厉,民间把它看作厄
运与死亡的象征,称其为“夜猫子”、“报丧鸟”,
民谚说:“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不怕夜猫子
叫,就怕夜猫子笑”。不管从审美直观角度看,
还是从文化传统角度看,人们一般不会自然而然地喜欢猫
头鹰。因此,本文以为,鲁迅对猫头鹰
的钟爱是一种理性的、有选择的爱:一方面,鲁迅意识到猫头鹰身
上主要特征有利于投射其重要
思想,可以作为他某些重要思想的象征物。正如一些研究者所发现,从鲁迅
笔下的猫头鹰身上,
我们仿佛可以看到鲁迅的身影。
[3]
另一方面,这是响应尼采提出的“重估一切价值”思想,有意
识的将被颠倒的价值观念重新颠倒过来。
我们首先谈鲁迅笔下的猫头鹰形象与鲁迅思想的联系。众所周知,猫头鹰的叫声格外凄厉,
夜晚
听来使人毛骨悚然,但鲁迅在文章中却多次表示对猫头鹰叫声的欣赏。他在杂文《“音乐”?》
中称猫头
鹰的叫声是“真的恶声”,他说:“只要一叫而人们大抵震悚的怪鸱的真的恶声在哪里!?”
1
[4]
由猫头鹰之“恶声”的“震悚”作用,我们有理由联想到“铁屋中的呐喊“这个
著名的隐喻。
在《<呐喊>自序》中,鲁迅把自己的写作看作是“呐喊”,认为这“呐喊”也许可以惊醒
几个“铁
屋”中昏睡将死的国民,从而获得些许打破“铁屋”的希望。而在散文诗《希望》中,鲁迅把“
猫
头鹰的不祥之言”看作是“身外的青春”,是一种希望,其原因也许就在于“猫头鹰的不祥之言”是“真的恶声”,是先知先觉者的“呐喊”,它有着可以惊醒昏睡的国民的“震悚”作用吧。在《<
呐喊>自序》中,鲁迅还认为,“呐喊”不仅有“震悚”作用,还可以“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
的勇士
,使他不惮于前驱”。对于猫头鹰的“恶声”,我们发现它同样具有这种“助威”作用。在
散文诗《秋夜
》中有这样一些描写,当秋夜的天空对“我”的后园的小花草进行“无声的大僇”
时,当枣树与这“奇怪
而高”的天空进行艰苦鏖战时,“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这“夜
游的恶鸟”该是猫头鹰吧,它
率先以一声呐喊打破了夜的死寂,为战斗着的枣树助威。
我们注意到,鲁迅不仅肯定了猫头鹰的“恶声
”是“呐喊”,具有“震悚”和“助威”作用,
还认为这“恶声”是“真声”。鲁迅所谓的“真声”有两
层含义:其一,“真声”是指说出了事实
的真相,具有真理性。据民间传说,猫头鹰在哪里叫,哪里就有
人要死,人们据此认为不祥的猫
头鹰会带来厄运与死亡,事实上,猫头鹰不过是对将死的病人体内发出的
气味(腐尸胺)非常敏
感,并有强烈的趋向性,而它的叫声不过是先知先觉者不由自主地说出真话而已。
这说真话的猫
头鹰形象,鲁迅也曾经描写过。在小说《铸剑》中,当眉间尺身临危险而不察觉时,“黑色
的人”
出现了:“‘走罢,眉间尺!国王在捉你了!’他说,声音好像鸱枭。”在这里,正是猫头鹰的“
真
的恶声”说出了事情的真相,解救了眉间尺的危险。有人指出,这“声音好像鸱枭”的“黑色的
人”就是鲁迅本人,因为他的衣着、他的精神与鲁迅非常相似,而且他的名字也是鲁迅曾经用过
的笔名
。其二,“真声”是指不媚俗的“精神界的战士”的叛逆之声。鲁迅早在写于1907年的《摩
罗诗力说
》中就曾经指出,“精神界的战士”“大都不为顺世和乐之音,动吭一呼,闻者兴起,争
天拒俗,而精神
复深感后世人心,绵延至于无已。”
[5]
我想,鲁迅一直把他所欣赏的猫头鹰的叫声
称为“恶声”、“不祥之言”,就是间接地对猫头鹰“不为顺世和乐之音”的肯定吧。
对于猫头鹰的叫
声,鲁迅虽然仅仅写过寥寥几笔,但我们从中已经足以窥见鲁迅思想的投
影。除了叫声,猫头鹰惯于夜间
活动与独居等重要特征,也往往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鲁迅的一些
重要思想。如对“黑暗”的重视,对孤独
的深刻体验等。在鲁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受
难的孤独者形象:小说中有狂人、夏瑜、魏连芟等
,散文诗中有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等。在这些
先知先觉的孤独者身上,我们几乎随处可以看到鲁迅的身影
。
我们接下来讨论鲁迅钟爱猫头鹰与尼采提出的“重估一切价值”思想间的联系。在《快乐
的
知识》一书第三卷,尼采第一次明确提出“重估一切价值”思想,但事实上,这个重要思想几
乎贯穿于尼
采思想活动始终。所谓重估一切价值就是把被颠倒的价值观念重新颠倒过来,而不是
2
盲目地重估。尼采还认为,“庸众”的价值观念往往是“以善为恶”,所以,重估一切价值在方法
上还必须有意识的“以恶为善”,这样可以更为突出地警醒世人。比如,蛇在基督教思想观念中
是恶的
化身,尼采却让苏鲁支选择蛇作为智慧的象征物。我们看到,鲁迅许多新锐的思想往往是
出于对事物价值
的重估,比如,在《失掉的好地狱》中提出魔鬼比人更好,在《狗的驳诘》居然
论证出狗比人好,而在杂
文《夏三虫》中认为,苍蝇与跳蚤、蚊子相比,是最不好的,但在某些
方面倒是比人好。鲁迅对猫头鹰的
钟爱,尤其表现出他对事物真正价值的独到认识。众所周知,
中国民间对猫头鹰的评价完全黑白颠倒,猫
头鹰不仅不是不祥之物,而且是大大有功于人类的益
鸟,科学调查发现,一只普通田鼠,一个夏天要损坏
至少1千克粮食,而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能
吃掉1000多只田鼠。事实上,中国上古、中古时代的人们
也不像后世那样看待猫头鹰:在仰韶
文化遗物中,人们发现了枭鼎;从商朝甲骨文、铭文中,人们发现猫
头鹰在当时人心目中非常受
尊崇,考古人员还在殷墟中发现了黑陶枭樽和白石枭樽;直到西汉时,人们依
然很尊崇猫头鹰,
皇家为表彰武将的勇猛和雄健,还设置了“枭骑都尉”、“枭将”等官职和称号。很显
然,鲁迅对
猫头鹰的钟爱,是暗中有意识地将被颠倒的价值观念重新颠倒过来。
注释:
[1]尼采.《苏鲁支语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7-18.
[2]许
寿裳.《鲁迅的游戏文章》[A].《我所认识的鲁迅》[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111.
[3]可以参考《鲁迅–猫头鹰》(《特区展望》1995年第3期)、《鲁迅手绘“猫头鹰”图析》(
《宁夏社会科
学》2000年第3期)、《鲁迅笔下的猫头鹰及其他》(《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第
3期)等文章。
[4]鲁迅.《“音乐”?》[A].《鲁迅全集》第七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1981.54.
[5]鲁迅.《摩罗诗力说》[A].《鲁迅全集》第一卷[C].北京:人
民文学出版社,1981.6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