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阿长《山海经》(人教)

玛丽莲梦兔
779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13:4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六一儿童节目




阿长《山海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鲁迅先生的《阿长 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她是一个粗人,没有文化、粗俗、好事,
是一个很不幸的人。但她又是一个热 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质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
疑难。鲁迅先生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的怀念。 教读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
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了解 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
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从而更深地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 性格中的纯真
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掌握文中出现的陌生字词,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3、学习文章人物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解决文章理解上的疑难,培养学生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深入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建立朴素的阶段意识,热爱劳动人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鲁迅通过人物动作、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写法,即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
【教学难点】



对文章主题的领会。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张中行的资料,有关叶圣陶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习过散文集《朝花夕拾》吗,知道作者是谁吗?对,是鲁迅先生。
2、《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
“朝花夕拾”的含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即“从记忆中 抄出来”的意思。据鲁迅
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 史实的第一
手资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早年鲁迅的完整形象。这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是< br>
3、同学们都记得里面有哪些文章吗?
《从不抽烟的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
同学们,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美女蛇的故事吗?正是这个惊险的故事为“我”
儿时的 “百草园”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而讲给“我”这个故事的人是长妈妈,她对作者
的儿时产生过重要影 响,以致时隔多年之后,作者仍然写了一篇回忆她的文章,也就是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阿长与<山海经> 》。
二、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
料。
1、介绍作者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 阶级文学家、思想
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1918年,第一 次以“鲁



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 日记》,1921年完成著名中篇小
说《阿Q正传》。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 《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2、写作背景 < br>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
大学任 教。但又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
聊以自慰,于是写出 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就是其中一篇,回忆了童年时期自己
与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3、知识链接
叙事性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带有一定的抒情成分。这类散文记叙人物时 以人物
为中心,但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与小说不同,不追求人物性格的完整,也不要求全面细致地描
写人物命运,而是通过描写富有特征的细节、人生片段或性格的某一方面来寄情写意。
《山海经》: 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
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 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
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 、大荒经4篇。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
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 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 寓言故事。
4、吃福橘的习俗
福橘是福建产的橘子。福橘为我国橘类中的上品,呈扁圆形, 鲜红美观,皮薄汁多,甜
酸适口,久负盛名。福橘上市时间在农历春节前后,由于色泽艳红、果香汁甜, 又与“福、
吉”谐音,寓纳福招吉、福寿吉祥之意,备受群众喜爱,成为春节活动的重要角色。福州风< br>俗,正月初一,大家都会在大门外放几个大福橘,任小孩拣去,象征开门大吉。家中晚辈要
向长辈 拜年,表示敬长尊老。长辈则赠以福橘和压岁钱答谢。福州民间谚语有:“拜年拜年,
掏橘掏钱。”
5、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骇( ) 掳( ) 孤孀( )



惶急( ) 诘问( ) 疮疤( )
渴慕( ) 粗拙( ) 霹雳( )
陆玑( ) 惧惮( ) 憎恶( )
懿( ) 辟头( ) 震悚( )
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磨难: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
繁琐:繁杂琐碎。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深不可测: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文中指“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情有可原:按照情理,对出现的某种情况有可以原谅的地方。
渴慕:非常思慕。
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三、认真倾听,体会感情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四、熟读课文,把握内容



同学们,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任务虽然平凡,而且 有弱点,
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本课中的阿长就是这样一个人,请同学们熟读课文,思考:
阿长在曰常生活中有过哪些粗俗率性的行为?
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阿长怎样的感情?
这篇散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试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
3、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点拨:
第一部分(①、②):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名字,暗示阿长的社会地位卑微。
第二部分(③ —18):从童年视角出发,围绕“我”的感受记叙阿长的言行举动,为“欲
扬先抑”中的“抑”。 < br>第三部分(19—29):写阿长给“我”买《山海经》及对“我”的影响,为“欲扬先抑”
中的 “扬”。
第四部分(30、31):补叙阿长悲苦的身世,抒发了“我”对长妈妈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五、揣摩细节 了解人物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用“阿长是一个________的人”说 话,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
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角度说。说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 己概括。
放慢阅读速度,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并画出疑难的地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章介绍了阿长名称由来的目的是什么?
“阿长”姓什么叫什么,竟没人知道,甚至连 “阿长”这一称呼也是借用在她之前的
一个女工的称呼。作者花这么多的笔墨介绍“阿长”名称的由来, 是为了告诉我们“长妈妈”



是一个出身低微,平凡普通,生活在社 会最底层的不幸的劳动妇女。同时以写名称的由来开
头,还能使读者对阿长有个总的印象,从而很自然地 引出下文。
2.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
称呼的由 来、喜欢“切察”的毛病、“大”字的睡相、令人厌烦的规矩、讲“长毛”的
故事、谋害隐鼠是略写;买 《山海经》是详写。
文章的详略是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
3.从这些事件中,你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切切察察的毛病、饶舌多事、粗俗、不拘小节,善良真诚、无知、淳朴,热爱、关心孩
子的人。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
善良、热 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
4.【班级抢答】
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试从课文中标出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词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精读阿长为“我”买《山海经 》部分,体味深情。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什么心理?
“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说明对从她那里得到《 山海经》没抱什么希望,只是
说说而已。
(2)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震惊、感动,从而“发生新的敬意了”。
(3)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却是“我”渴慕已久的,而且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 给“我”
买来的,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爱。
(4)同学们,你从那些与阿长有关的事情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什么变
化?
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深切怀念与祝福。
欲抑先扬
六、剖析课文,难点探究
同学们,读了课文,哪些内容你还理解的不太好提出来,大家共同探究一下。
(1) 文章为什么要详写阿长买《山海经》 前后的内容,而略写阿长买《山海经》的
经过?
略写阿 长买《山海经》的经过,就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想象她怎样到处打听,
想象她怎样跑书店书摊 ,想象她操了多少心,在想象中让读者觉得阿长真有一种“伟大的神
力”。在阿长问起《山海经》之前, 先用大段文字写远房叔祖,为的是说明“我”是怎样接
触书籍的,“我”又怎么会渴慕《山海经》,接着 写为什么求之而不可得,又是怎样念念不
忘,写了这些,才能说明阿长为什么使“我”大吃一惊,而且感 到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了。
在阿长买来《山海经》之后,写“我”的震悚和如获至宝的心情,写此后搜 集的图书,写了
这些,才能说明阿长怎样令人尊敬而又令人感激,才能说明阿长的热心对“我”的成长有 怎
样的意义。
(2)文中“伟大的神力”两次出现各有何含义?
“我一向只以为……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
明确:有调侃的意味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明确:称颂、敬佩
(3)课文结尾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抒情。抒发了作者对阿长真挚的感激、敬爱和深深的怀念之情。寄托了作者对 善良人的
衷心祝愿,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4)本文的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作者为什么用“阿长”,不用“长妈妈”?
文章 第1-18段先用“抑”笔,侧重从“缺点”上展示阿长的形象,与此对应,“我”
的情感态度是“不大 佩服”“讨厌”“不耐烦”“觉得非常麻烦”,如果用“长妈妈”,不
合常理,用“阿长”更合适。再则 ,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看似矛盾:一个连姓氏
都没有的地位低下的文盲妇女与一部古典名著是 怎样联系在一起的?这样的疑问将极大地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还有,标题用的是作者46岁写作时候的 口吻,用“阿长”有亲切之
感。
七、再读课文,分析手法
1.欲扬先抑,真实感人 。 开篇先写“我”对阿长的厌恶和不大佩服,后文写不识字
的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令“我” 震悚,欲扬先抑的写法,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真实。
2.围绕人物精心选材,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文章 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
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等,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 一事等,在作者看来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也让我 们体会
到“我”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八、拓展延伸
鲁迅先生是著名的文学 家,他的文学作品很多,也有很多的名言诗句流传,你都知道哪
些,快点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鲁迅名言: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②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③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④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⑤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⑥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⑦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
⑧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九、课堂小结
《阿长与山海经》本文通过回忆童年时代长妈妈的一些生活片段,真实地刻画了一位处
于社会底层的普通 劳动妇女的形象,寄托了“我”对这位没有文化、粗俗而又心地善良、热
心助人的劳动妇女的感激和怀念 之情。
十、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独立在线完成《阿长与山海经》课后作业,完成后点击提交。
2、学习了本文,你还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称呼的由来
喜欢“切察”的毛病
“大”字的睡相
令人厌烦的规矩 略写
教给“我”许多道理
讲“长毛”的故事
谋害隐鼠
买《山海经》 详写





着装-寒假日记200字


福建考试院-电热水器说明书


山东军校录取分数线-分币价格表


平水韵部-亚洲大学排名榜


大三-祝福语


山东轻工业-推广普通话演讲稿


魔蝎座性格-招生工作总结


中秋节用英语怎么说-日记200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