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玛丽莲梦兔
854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13:5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证明书怎么写-招商引资工作计划


人教版《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4、理解重要词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刻画人物的方法。
3、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
4、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的特点,尊重认知规律,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
为主体的课堂地位。可采用“导读法 ”;也可采用“整体感
知一重点的研读一揣摩迁移”三步走的模块式;也或采用学
生在教师指导 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
2、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第 1 页


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了解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
拾》,因为在初一时 ,我们已经学习了从中选出的一篇优美
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今天,我们再学一篇选自
《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阿长与〈山
海经〉》。
二、解题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革命
家、文学家、思想家。《阿长与〈山 海经〉》是一篇情思隽永、
蕴涵深刻的佳作。在这篇文章里,鲁迅通过对幼时保姆长妈
妈以及她 为我寻找《山海经》一书的有关情景的追忆细腻而
饶有风趣地表现了“我”对长妈妈的认识过程,赞颂了 劳动
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⑴初读课文。
要求:
①边读边给生字、生词作记号。
②给段落标上序号。
③用符号标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④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人物、思路、所写的事情等。
⑵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具体研习:
第 2 页


⑴明确目标。细读课文化,研习以下几个问题。
①文章选取了长妈妈哪些事情作为写作材料,这些材料
表现了长妈妈怎样的品格风貌?
②这些材料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⑵学生研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研习,可以 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要求将讨
论的要点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并与原文相结合作评、点、
批、注。教师通过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注意研习情
况的信息反馈。
⑶研习效果反馈。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板书重点内容。)
①问题①: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这样几件事:
A、交待“阿长”的来历;
B、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态;
C、她懂得许多规矩;
D、讲“长毛”的故事;
E、给“我”买《山海经》。
②问题②(点拨提示内容) :作者在安排材料时,是以
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其变化过
程是“不 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这种“层层剥笋”的方式,使长妈妈的形象在先抑后扬 、对
比映衬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第 3 页


③问题③(点拨提 示):文章围绕长妈妈选择了5个方
面的事情,又以感情变化为线索安排,使长妈妈的品格风貌
表现得非常突出。开头的第1、2段,作者以深厚的感情和
简练的笔法介绍了长妈妈的身份、地位、名字 的来历,旨在
说明她是一个没有社会甚至连真实姓名也不为人们所知的
平凡劳动妇女。接着第3 ~5段,从“我不大佩服”的感情
角度,写了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和夏天在床间摆成一个
“ 大”字的睡态,刻画了她质朴而唠叨、略带粗野的性格。
第6~12段,着重从“我”的“不耐烦”去写 长妈妈懂得
许多规矩,如说人死为“老掉了”,不能进死了人和生了孩
子的屋子等,文章述说这 些“琐碎之至”的规矩,意在说明
长妈妈有着跟千百万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普通劳动者一样
的特 点:质朴的品质和迷信的缺点。第13~18段:随着
感情的变化,作者又从“我”对长妈妈产生的“空 前的敬
意”,来写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从而提示了愚昧的一
面。第19~29段:文笔一 转,写了“我”对长妈妈产生
“新的敬意”的原因,是长妈妈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给“我”
买回了 “我”渴望已久的带画的《山海经》,展示了她的“伟
大的神力”──“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 却能够做
成功”,从而突出了她对“我”的关心和体现出来的热情、
仁慈、乐于助人的品质。而 长妈妈高洁的灵魂也就在这“剥
笋”式描写里,在由表及里、浅而深的认识过程中得以完整
第 4 页


而清晰的展现:她是沾染封建迷信而又质朴、善良、慈爱的
劳动妇女。 作者在充分展现了长妈妈的品格风貌之后,在文
章的结尾以深厚的感情抒发了自己对她的怀念之情。
四、课堂小结
解说:这一环节主要是对学生在研习中的表现进行总
结,好的 现象进行表扬,给予鼓励,对不良现象要明确指出,
并要求改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 。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根据习题三,析读课文中买《山
海经》的部分。
2、课外阅读(朝花夕拾)。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情况
二、研习课文
1、研习目标:
⑴指导学生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
⑵品味本文的语言。
2、具体研习:
教师出示目标后,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对相 关文字进
行评、点、批、注,要求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还想互相提
问,排除相互干扰,遇到问 题举左手,由教师帮助解决。教
师巡回辅导的同时注意收集各种信息,使教师对学生的发言
第 5 页


进行点拨提示,具有针对性。
3、研习反馈:
学生发言,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提示。
目标①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
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
形象生动、鲜明。
⑴描写法:
如写长妈妈是个普通劳动妇女,作者除简介她的身份、
地位、名字的来历外,着重选择了两 个生动的细节:一是她
在“向人低声絮说些什么事”的时候,还要“竖直第二个手
指”,在空中 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
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长妈妈质朴、略带粗野的性格在这些细节中刻
画得栩栩如生,收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 艺术效果。
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别具特色。如元旦
时,她教“我”说恭喜 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作者通过“伸
出……按住……惶急……”“摇……笑……塞……”这些
动 作的“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充满
欢欣和热情的语言写出了真诚的祈求,表现了她 善良而迷信
的一面。
心理描写,突出中心。如当长妈妈买回了《山海经》后
“我 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个心理活
第 6 页


动,写出了 “我”的吃惊。正是这种吃惊,引起了另一心理
活动──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从而揭示了文章 的
主旨。
⑵对比、映衬法:
本文中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 了长妈妈
对“我”的热情和关心,《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进行
对比映衬,突出“宝”的特 殊意义──视“长妈妈”给
“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
“宝”。
目标②品味本文的语言。
本文的语言有的含义深刻,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感情浓
烈,细细品味,妙趣无穷。
如:“ 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
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 伟
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物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
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 那当然是情有可原了,倒
应该我退让。”这是“我”听了长妈妈给“我”讲了长毛的
故事之后的 心理反应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儿童的心理来认
识长妈妈的“伟大神力”,实际上是对长妈妈的愚昧迷信 以
一种苦笑进行讽刺。整段文字寓庄于谐,增添了幽默风趣之
感。
再如,当长妈妈给我买回了《山海经》之后,这又使我
第 7 页


产生了新的 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
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怨恨,从此完全 消
灭了”。这段文字中“发生新的敬意”。是对长妈妈能做成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 “伟大神力”──中华民
族“最值的宝贵的民魂”:对青少年的关心爱护和脚踏实地
的“实干” 精神的歌颂。
又如:“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
的兽;九头的蛇;一 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
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这段
文字里对刑天“执干戚而舞”再次描写,既前后照应,又表
现了我的思想感情。刑天在故事中是富有判 逆精神的神,他
蔑视天帝,死而不屈,表现了极强的反抗精神,而“我”酷
爱刑天,正曲折地表 现了鲁迅不屈服于20年代围攻他的黑
暗社会势力的斗争决心,使文章具有了“自叙传”的色彩,
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战斗力。
三、课堂总结
1、对两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2、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总结。
3、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四、拓展迁移,布置作业
对看课后练习四,写一个你所熟悉的人。
第 8 页

河南省会计证-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商品导购-酒店蔬菜


盘锦事业单位招聘-湖北中医药高专


山东大学分数线-安全员职责


板报图片-学生请假条


我不再怕-体育专业毕业论文


李敖北大演讲-河南二本大学最新排名


狐狸分饼-电子商务专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