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 教学设计教研课比赛课公开课优质课省一等奖

别妄想泡我
505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14:0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新春贺词-广东二本分数线



二次备课
与反思
9、《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的含义,把握作者情感变
化的过程;
2、掌握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以及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与尊敬。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与尊敬。
2、学习文章“不虚美不隐恶”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概括归纳法
讨论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鲁迅在哪篇作品中提到“长妈妈”?思考回忆并导入课题。

二、检查预习
文章围绕阿长写的事
1、她的身份、地位和名字的由来;(1-2段)
2、喜欢切切察察
3、限制我的行动,爱打小报告
4、睡觉时睡相不佳;(3—5段)
5、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6-12段)
6、讲长毛攻城时护城的故事;(13-17段)
7、谋害我的隐鼠;(18段)
8、为我买《山海经》。(19-29段)

三、研习文本
1.“我”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请找出体现了作者感情色彩的
词句。
我实在 不大佩服她(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
摇动;限制我的行动,爱告状;睡觉时在床 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我不耐烦,懂得许多规矩(元旦道恭喜、吃福橘;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晒裤子的竹竿地下不可钻过去)
我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当时国人认为大炮都是邪术, 只要一碰见
脏的东西就失灵了。这种迷信不仅她有,当时的统治者也有。第一次鸦片
战争时,清 朝的钦差大臣弈山看见英国人的船坚炮利,认为英国人有邪术,
于是让船装着马桶冲过去,成为殆笑一时 的“马桶战术”。这种迷信不是阿
长发明的,而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


敬意逐渐淡薄、消失(谋害我的隐鼠,且觉得这种“神力”没有什么
好怕的)
我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为“我”买回渴慕已久的《山海经》)

2.赏析《山海经》部分
a.小朋友特别感兴趣,《山海经·海外西经》说,刑天与黄帝争位 、厮
杀,最后被黄帝砍断了头,把他葬在常羊山麓。刑天虽断了头,却仍不泯
志。他以乳头为目 ,以肚脐为口,操盾牌、大斧继续挥舞,与黄帝再决雌
雄。这段传说的神话色彩极浓,反映了中国远古时 代氏族部落之间血腥争
斗的历史。
b.常人的态度:“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提示:这本书他
最初是在哪里看到的?这个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能从文章中找出哪
个词来 概括他的性格?他为什么“寂寞”) 因为这是闲书,别人认为小孩
子不应该读。
c.“大概 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 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
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思考:为什么别人认为小孩子不应该 读的书,阿长却主动过来问呢?
——因为长妈妈对我的关心和爱。
d.当阿长问《山海经》时 ,表现了她对“我”的关心,而“我”确认为
“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当时 什么样的心理?
说明“我”没有把买书的希望寄托在阿长身上,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同时
表现了 “我”对阿长心存芥蒂,还有些轻视。
e.“霹雳”、“震悚”写出了“我” 的震惊、感激之情,“赶紧”写出了
“我”的期待和渴望。
f.“三哼经”点明了阿长的身份 地位,并引发了“我”的思索——为“我”
办这件事的,并非学者,而是连书名都会念错的劳动妇女,这 也是为什么
散文的题目要叫《阿长与<山海经>》的原因了。
g.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
“我”对她根本没抱希望,她却给“我”弄来了最想要而又最难弄的
《山海经》,这在孩童的 眼里,似乎“有伟大的神力”。这句话带有一定的感
激和称颂的意味。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这件事更能表达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 也能表现长妈妈对一个
孩子真诚热情的帮助和关爱。 这怎么能不使作者怀念呢?

四、深入研讨
1.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但在这 些充
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
“憎恶”“讨厌”是儿时的 心理,鲁迅在具体描写中却流露着同情与怀
念。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 。她的管教
很不适合儿童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
没有别的奢 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饱含同情。
欲扬先抑,也叫先抑后扬,是指为肯定某人 、事、物、景,先用曲解或
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
2.作者写这些“抑”的内容,不惜用一些贬义色彩词语,是要表现对长< br>妈妈的不满吗,在这些内容里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那些感情?
作者这样写阿长,“不虚美 ”,“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是一种尊重


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这样把她 的善良仁慈的美同愚昧落后的
丑相掺杂,沙里淘金似的让她闪烁出美的光辉,将阿长这个人物写得更加< br>真实感人。因此本文是写真人实事散文的典范之作。

五、拓展延伸
你的身 边有没有这样看着讨厌,又让你喜欢的人呢?请试着构思可以
如何写一篇与之相关的文章。

六、作业布置
1.请结合身边的任务,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写一段文字。
2.阅读鲁迅其他作品中的小人物,谈谈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不大佩服
憎恶、最讨厌 空前敬意
无法可想 —— 新的敬意
不耐烦、磨难
繁琐、麻烦
先抑(略) 后扬(详)





岗位职责说明书-迎中秋庆国庆文章


实习工作评价-潮州市金山中学


安徽教师资格证报名-同学临别赠言


辽宁卫视元宵晚会-建人高复


诀别诗-济宁市会计信息网


南昌十三中-青岛国税


西班牙留学机构-中国普法网司法考试


医学排名-发挥党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