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下语文3.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
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质量月活动方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2、研读文章重点段落,通过赏析语言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4、体会叙述中的抒情句子的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
1、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
2、欲扬先抑的写法。
学习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的写法。
2、提炼心理变化的词语,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双重眼光。
3、了解文中欲扬先抑的写法。
学习重点: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初一时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一文,其中为百草园增
添神秘情趣的美女蛇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讲故事的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
的一个女工,
用鲁迅自己的话说:“说的阔气点,她是我的保姆”,然而就是这么一位保姆却多次在鲁迅
的
文章中出现,如上面讲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有《狗,猫,鼠》,还有我们今天要学
习的《阿长与山海经》就是一片专门讲长妈妈故事的文章。值得一提的是,鲁迅从未写过文
章纪念他的母
亲,却把这么多的笔墨给了一个保姆,专门写了篇文章纪念她,这个长妈妈究
竟有什么魅力呢?在她身上
发生了那些故事,让鲁迅无法忘怀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阿长与
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
古代地理著作,书中保留了一些广泛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
逐日、大禹治水等等,那么一个目不
识丁的阿长与一本古典名著怎能联系起来了呢?其中又
有怎么耐人寻味的故事呢!
补充资料:
鲁迅及《朝花夕拾》、《山海经》有关知识。
1、《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地理著作,书中保
留了一些流传广泛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
2、《朝花夕拾》又名
“旧事重提”,是鲁迅写的一部回忆性散文,是鲁迅先生在晚年时期回
忆自己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人
和事。
3、关于“谋死隐鼠”:隐鼠是作者幼年时收养的宠物,有一回,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
br>上去,却被她一脚踏死了”。幼时的鲁迅以为阿长是故意谋死隐鼠的,从此对阿长产生了憎
恶感。
《
狗·猫·鼠
》
三、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
阿长写了哪些事情,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
的人?哪件事写的详细呢?
参照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
元旦古怪的习俗,
写了她一肚子繁琐的道理,写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写了她谋害我的隐
鼠,重点写了她给我买《山海经
》。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切渴望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什<
/p>
么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板书:阿长身份及其名称由来——身份地位低微;
切切察察的毛病——饶舌多事;
摆成“大”字的睡相——不拘小节;
元旦吃福橘的习俗——热切渴望平安;
一肚子繁琐的道理——繁文缛节;
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愚昧落后;
给我买《山海经》——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
——欲扬先抑的写法
小结:作者选取了生活中几个典型的事例来表现阿长的性格特征,同时抓住最富有
特征的一
两点来写。
3、课文的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但是在这些充满
贬义的文字背后,
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
参照: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
:一是儿时的眼光,二是写作时的眼光,后一种眼光是含
蓄的,同时也是重要的。“憎恶”“讨厌”是儿
时的心理,鲁迅在具体描写中流露着同情与怀
念。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
的。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心理,
但心却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求,
但求“顺顺溜溜”,
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饱含同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研读文章重点段落,通过赏析语言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文中抒情句子的作用。
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儿时的鲁
迅与长妈妈生活的一些片段,勾勒出一个善良、朴实、
真诚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封建礼节的普通劳动
妇女的形象,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阿长
为我买《山海经》的故事。
重点研读: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什么心理?
参
照:我觉得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不知
道《山海经》是
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不太关心我,因此,她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
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
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2、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参照:我似乎遇着了
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产生新的敬意,别人不肯做,或
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
确有伟大的神力。这是又惊又喜。
对于“伟大的神力”的理解: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
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
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
打听多少地方,
谁能像阿长这么为我操心费力,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
神
力。
3、你能想象一下,阿长是怎么买到《山海经》的吗?
参照:学生自由发挥。“有画的三哼经”可以看出阿长买《山海经》时所遇到的困难。
4、朗读文章第30、31节,体会句子中的深刻含义。
参照:过了三十年,我依然惦念着长
妈妈,说明我对她感情之深,称呼的改变体现了我对阿
长的敬重、感激和怀念。最后一句直抒胸臆,表达
对阿长的尊敬、感激、思念之情,升华主
题。
板书:
小结:在这篇回忆散文里
,鲁迅以饱满深情的笔触集中记叙长妈妈给他留下的儿时印象,把
长妈妈这个人物写的栩栩如生。这一点
,有目共睹,谁都得承认。但是,作为回忆性的艺术
形象,长妈妈不是典型化的产物。鲁迅写她,既没有
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方法,
也没有专用自己的保姆做“模特儿”,去塑造一个劳动妇女典型
。阿长是生活中真实的阿长,
所写全部事实,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尽管“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
”,但绝无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