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诸葛亮诫子书-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等词语。
2.了解并识记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3.领会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
思想感情。
4.领会作者围绕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合作探究,完成课文的整体感知。
2.学习过程中在朗读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合作探究
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
美。
2.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理解身边人对自己
的爱。
【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难点: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
突出的
写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讲授法相结合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我们曾经和鲁迅先生一起游玩过百草园,也曾和他一起雪
地捕鸟,还
曾和他一起聆听过“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长。对
于鲁迅,阿
长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鲁迅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过她,在鲁
迅45岁的时候还专们写了这篇文章。那么
,阿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她对少年鲁迅产生过怎样的影响呢?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个人物的?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来探个究竟。
二、预习检测:
①关于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_____,字_____,我国伟大的____家、____ 家、
____家,代表作:小说集 《______》,散文集 《____》等 。
②关于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骇( ) 掳( )惶急( )疮疤(
)诘问( ) 惧惮( )
粗拙( ) 憎恶( ) 絮说(
)
③理解下列词语: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
三、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1.看文章写了阿长哪些事情?重点写哪些事情?依课文记叙顺序列出。
(从记叙事件的篇幅的长短、情节的具体及表达的中心思想可得知哪些是
重点。
喜欢
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睡觉摆大字。懂得许多规矩如元旦吃福橘,
还教给我很多道理。给我讲长毛的故
事。给我买来《山海经》。其中“给
我买来《山海经》”一事是重点。)
2.依次领会并归纳
每件事情所刻画出的阿长的形象特征,再总结归纳阿
长的形象,再体会这样写真人实事的好处。
(“切切察察”“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
的鼻尖”的神态――饶舌多
事。
摆“大”字等细节描写――不拘小节。活画出她的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
的性格特征。
元旦吃福橘,将福橘“塞在我嘴里”,虽是迷信却是真诚善良的祝福。教
给我的很多道理也是出
于对我的关心爱护。
讲长毛的故事,讲到“脱下裤子”“外面的大炮便放不出来,再要放,就
炸了!”的话,更是让人看到长妈妈的无知和淳朴。
写到买《山海经》时,作者用了相当多的篇幅和非
常具体的细节来写,作
者只是随意地告诉阿长《山海经》的事,她却真的买了回来,而令作者对
她产生了衷心的敬意。体现了这位长妈妈的善良、热心和对孩子的关心、
爱护。
所以她虽然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
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
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淳朴、
善良、仁慈的美德。
点评:作者这样写阿长,
“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是一种
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这样把她的善良
仁慈的美同愚昧落
后的丑相掺杂,沙里淘金似的让她闪烁出美的光辉,将阿长这个人物写得
更加
真实感人。因此本文是写真人实事散文的典范之作。)
3.依照文中事件的次序划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对
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
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作者对她的“喜欢切切察察”和“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是“实
在不大佩服”甚至“最讨厌
”的。对她的烦琐的规矩和很多道理也觉得“非
常麻烦”;
而后对她讲的“长毛故事”却产生
“空前的敬意”,但很明显这并不是真
正崇敬和敬爱的心意,因为“这种敬意”,后来竟“淡薄起来”,
甚至“完
全消失”。
最后她买来《山海经》时,作者产生了“新的敬意”,这才是真正的崇敬
和敬爱,才是发自内心的、深切的、永久的敬意。
这样欲褒先贬,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
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
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这种先抑低后扬起的写法<
br>就叫先抑后扬。)
4.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总观全文,作
者先是“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
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
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
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淳朴热情、善良仁慈、关爱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怀念。)
四、师小结:
长妈妈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纯朴、善良、仁慈的
美德。
文章自始至终一直在刻画她对孩子的关心爱护的品质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速度课文,在思考中回顾旧知识,在思考中导入新内容的学习:
1.上节课我们分析了阿长这个人物形象,谁能够口头表述出她的形象特
征?
2.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
3.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属于
“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属于“扬”
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
4.如果要在课文中将这些事件划分开来怎么划?可以将课文划成几个部
分?
二、精读研讨,重点突破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
种想
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
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
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
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
么说“她
确有伟大的神力”?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5.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6.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7.分析“哥儿,有画儿的
‘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
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小组合作探究,代表发言,老师补充
1.明确问题一:“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
都对她说了。”
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
说而已。
2.明确问题二:“我似乎
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
过来,打开纸包。”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表现
了我极度惊喜、
兴奋的心情。
3.明确问题三:为我买来《山海经》,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别
人不肯做,
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4.明确问题四: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
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我
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
意”
5.明确问题五: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6.明确问题六:“
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我给你买来了!”外貌
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穿着新
的蓝布衫”写一人普通
妇女的打扮。“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写她对我的关切、爱护之情。
“高兴”写为我买来了而高兴,可见长妈妈的仁慈、善良。“哥儿,有画
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写出了一个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阿
长。
7.明确问题七:“哥儿”的称呼,有地方特
色,但更透着阿长对我的亲
热、疼爱之情。“三哼经”的说法非常传神地展现了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妇女形象。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识字的人竟给我买到了《山海经》,所以当听
了这话时,“似乎遇着了一
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就显得真实自然,
毫不夸张了。因此这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展现了阿长虽
然不识字没文化
但却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形象特征,非常吻合人物的特点。
三、写作特色品析:
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
明。你能分析一下吗?
A、传神的描写: ①细节描写: ②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
写别具特色。
③心理描写,突出中心。
B、对比、映衬法: 本文中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长
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进行对比映衬,
突出
“宝”的特殊意义。
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
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
C、先抑
后扬法: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
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
明突出。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
层次,形成跌宕。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从整体说来,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切
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
,吃福橘时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等,
读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
回《山海经》
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色彩
的变化,
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
2、课外阅读《朝花夕拾》,把你喜欢的文章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