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阿长与山海经

萌到你眼炸
969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14:1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猪婆龙-少先队宣誓词


9 阿长与《山海经》

1.感受文本的情感变化,理清全文情感脉络,提升 快速阅读以及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层次的
能力。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选材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把握细节,多角度、多侧面地把握人物形象,感受文本中刻画人物的幽默笔调。
4.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5.分析关键词语,体会“大词小用”的词语运用之妙。
6.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思念和感激 以及歉疚之情,从而学会关注并尊重生活中的普通人,
使自己成为一个善良、重情义的人。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吗 ?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这故
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 ,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
尚那样的飞蜈蚣。”这段话中的故事是什么故事?说这个故事的人是谁?


对,是“美女蛇”的故事,说这个故事的人是长妈妈。长妈妈是谁?为何她能说出如此
丰富有趣并让小鲁迅担忧一阵子的故事来?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答案就藏在我们今天要
学习的课文中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阿长与〈山海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梳理叙事事件,把握文本内容
1.快速阅读课文,说说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 件事,对于每一件事情,作者对于阿
长的情感态度如何。请简要概述。
明确:①“常喜欢切切 察察”,爱告状,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实在不大佩服);
②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我” 所不耐烦的);③讲长毛攻城的故事(有了空前的敬意);
④谋害“我”的隐鼠(敬意消失);⑤“我” 十分渴慕《山海经》,求而不得时阿长竟为“我”
买来了(新的敬意)。
2.通过上述分析, 你的眼里也一定出现了一个“阿长”的形象,阿长是怎样一个人呢?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可用“阿长是 一个______的人”表述。(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
性格等方面说,可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 自己概括,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各抒己见)
明确:阿长是一个黄胖而矮的人;阿长是一个别人不注 意姓名的人;阿长是一个喜欢切
切察察的人;阿长是一个睡相不好的人;阿长是一个限制“我”行动的人 ;阿长是一个懂得
许多规矩的人;阿长是一个烦琐之至的人;阿长是一个迷信的人;阿长是一个善良的人 ;阿
长是一个朴实的人;阿长是一个热情为“我”着想的人;阿长是一个具有伟大神力的人……


小结:长妈妈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纯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目标导学二:分析叙事特点,领会作者情感
1.文章 虽然围绕长妈妈写了诸多琐事,但并不是详细记述所有事件,而是有详有略,
请同学们说说,课文略写了 哪些内容,详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略写了“切切察察”的毛病、限制“我”的行动 、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等,
详写了她名字的由来、睡相粗俗和为“我”买《山海经》等事。叙事写 人散文,若叙多件事,
必然有详略之分,否则一概详记,不仅可能犯啰唆毛病,也可能导致逻辑上主次颠 倒。本文
略写部分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全面的多角度了解,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且部分略写内容,看似写长妈妈的毛病,实际也有诸多趣味,如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等,读来令
人不禁莞 尔一笑。这些略写事件,它们起着反衬作用,并不能削弱“我”对长妈妈的敬意。
详写阿长的名字来源, 则另有讲究,结合历史背景,这是为了更加突出长妈妈社会底层小人
物的身份,有这一层介绍,略写部分 长妈妈的诸多毛病不仅情有可原,且更让人对时代的缩
影表示同情。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立即将略 写的诸多毛病一律洗去,令人对长妈妈刮
目相看,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也在详略得当之中得以适当 表现。
2.文章所述的事件虽然有详略特点,却仍是诸多琐事,而文章读来完全不显杂乱,似
乎有一条固定的线贯穿在其中,你觉得这条线是什么?
明确:是情感线,文章所述的事件虽然琐碎,但 是由于情感变化穿插在其中,又使文章
结构十分清晰,读来也十分自然。
3.请说说贯穿在文中的情感线主要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纵观全文,作者对 阿长的感情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敬意消
失——新的敬意”。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 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
形象,刻画出了一个纯朴热情、善良仁慈、关心小孩的长 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
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三、板书设计

感情变化
(线索) 主要事例
不大佩服 ①阿长这个称呼的由来


②“切切察察”的毛病
不耐烦 ③摆成“大”字的睡相
深切怀
详略得当 ↓ ④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和礼节

空前敬意 ⑤讲“长毛”的故事

⑥谋害“我”的隐鼠
敬意消失
↓ ⑦为“我”买《山海经》
新的敬意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阿长与〈山 海经〉》是一篇叙事写人散文,叙事上
采取多件琐事并叙,详略得当,以情感变化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 长妈妈的尊敬与怀念之情。
在写人上,也初步把握了长妈妈的形象,我们似乎真看见了一个“切切察察” 的长妈妈,在
床上摆着“大”字的长妈妈,讲很多规矩的长妈妈。然而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都依赖作者高
妙的作文艺术,就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更加深入地把握长妈妈的形象特征。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多角度分析,感受人物形象
1.人物描写是最常见的表现人物形象的方式,请从 人物描写的角度探究作者是如何描
写阿长的。
明确: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如“恭喜恭 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
这几个“恭喜恭喜”中明显藏着长妈妈无尽的喜悦,结合长妈妈前 夜对小主人叮咛的话,可
以看见这个不幸的人既藏有美好的愿望,而愿望又如此容易满足的形象特征。又 如讲“长毛”


故事时语言的荒诞,体现了长妈妈的无知可笑。
通过动作描写表 现人物形象:如元旦,她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作者通
过“伸出……按住…… 看着…… ”“摇……笑……塞……”这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善良而
又迷信的一面。又如“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 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竖”“摇”“点”三个字,十分生动地表现出一个“切切 察察”的妇女形象。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如“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 大’
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一句中,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小鲁迅的无奈,又从这细节中
见出长妈妈的胖与睡相的粗俗。
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如长妈妈买回了《山海经》后“我似乎遇 着了一个霹雳,
全体都震悚起来”,这个心理活动写出了“我”的吃惊。正是这种吃惊的心理,前文中一 切
反面描写都成了长妈妈伟大品质的反衬,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动——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
意 ”,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2.课文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将长妈妈买来的《山海经》说成是“最为
心爱的宝书”, 突出“宝”的特殊意义——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
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 ”。
目标导学二:品味语言,揣摩其中作用
本文的语言有的含义深刻,有的诙谐幽默,有的 感情浓烈,还有不少词语以“大词小用”


的形式出现,细品味之,妙趣无穷。请找出相关 语句,仔细品味,然后说出你的理解。
明确:含义深刻:“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 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
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这是“我”听了长妈妈给“ 我”讲了
长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应的一段文字,作者以儿童的心理来认识长妈妈的“伟大神力”,实际上是对长妈妈的愚昧迷信以一种苦笑进行讽刺。当长妈妈给“我”买回了《山海经》之
后,“这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
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 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段文字中“发生新的敬意”,是对长妈
妈能做成“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 事”的“伟大神力”——对青少年的关心爱护和脚踏实
地的“实干”精神的歌颂。
诙谐幽默: 本文刻画阿长时常用幽默笔调,如“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
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 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的福橘”。
这里的幽默来自对照强烈的心理描写。“ 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
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我想, 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这里的幽默
来自对人物缺点的夸张表现。除此以外,童言无忌的表述,一本正经 的荒诞,对常识的荒诞
表述,都产生了一定的幽默效果。
感情浓烈:“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 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
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 ,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写作
时的追忆与感慨,这其中是不尽的深情怀念。“仁厚黑暗的地母呵, 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


灵!”这一句,是作者对长妈妈最深情的祝祷。
大词小 用:文本中不乏夸张的语句,如“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
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 叫她阿长”中用到了“憎恶”“谋死”二词,并非真有这二词所表
现的程度,只是为了夸张地体现儿童的 心理,表达“我”对阿长的愤怒与不满;又如“然而
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中“空前”与“ 敬意”二词,所包含的是两种视角的含
义,从儿童视角来看,是“我”那时信以为真的天真;从写作时的 成人视角来看,也流露着
对阿长迷信的调侃。夸张性词语往往不仅有它表面的含义,更有其符合语境的深 刻意义。
目标导学三:回忆性散文特点,“成年的我”与“童年的我”两种叙述角度
在谈及 “大词小用”时,我们说“空前的敬意”一语中包含着两种视角的意义,一种为
儿童视角,一种为写作时 的成人视角。两种视角同时在文中出现是否合理呢?这恰是本文的
特点之一,本文中不仅有“写作时的回 忆”,也有“童年的感受”,请找出相关语句,谈谈
这一特点。
明确:关于“写作时的回忆” ,如“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
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这里“已经说 过”很明显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
的角度来叙述。又如“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 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 不动;叫她呢,
也不闻”。这里就是“童年的我”的叙述角度。
目标导学四:总结提升,学会人性关怀


1.“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 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
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 是青年守寡的孤孀。”时过境迁,
当作者提笔写下“阿长”这一人物时,那个给作者说各种故事的人,那 个让作者又“讨厌”
又崇敬的人,那个给作者买“三哼经”的人却再也不在了。而作者,也仅能徒然长篇 大论那
个带着小人物标签的名字,而对她真实的名字不能着一字,这其中难道真的只有怀念与感慨
吗?是否还有别的情感?
明确:还含有一份愧疚与歉意。
2.在我们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阿长这样的人在呢?
明确:有。比如有的爷爷奶奶,也会给 我们讲“大灰狼”的故事,好像是在吓唬我们,
实际上是在以他们自己的趣味方式爱护着我们;又如农村 地区的爷爷奶奶中也有像阿长一样
迷信的人,他们禁止孩子触犯“神灵”,以“迷信”的方式为孩子祈福 ,但是这背后,都是
对孩子们的爱,应予以理解。
三、板书设计

语言
动作
心理
对比

善良
热情
纯朴
憨厚

人物——阿长


诙谐幽默

感情浓烈

语言



1.能紧扣住文本特点,在疏通文章内容的基础
可取之处
上,合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2.重视个性化阅读,通过跳读、诵读等形式,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作者、人物对话。
在把握人物性格的时候,没有充分调动学生
不足之处 的积极性,教师有“包办”之嫌,个性化阅
读不够到位。


洛阳市东方高级中学-应急救援演练总结


基金协会-全国妇联网


一句话情书-营口市人事人才网


乔布斯的名言-第三季度思想汇报


歇后语大全小学五年级-公务员岗位查询


列夫托尔斯泰名言-大学生实践心得体会


初级会计职称-丽水学院分数线


山东外国语职业-申请书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