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阿长与《山海经》 优秀教案

别妄想泡我
650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14:2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夜雨寄北原文-酒厂实习报告


9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3.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刻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人性美。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刻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课文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从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美女蛇的故事吗?正是这个惊险的故
事为“我”儿时的“百草园”罩上了一层神秘 的色彩。而讲给“我”这个故事的人
是长妈妈,她对作者的儿时产生过重要影响,以致时隔多年之后,作 者仍然写了一
篇回忆她的文章,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阿长与<山海经>》。
【课堂环节导航】
一、出示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3.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刻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人性美。
二、资料链接
1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
无产阶级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堪称现代中国的“民
族魂”。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 ”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1


《狂人日记》, 1921年完成著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 《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
《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2.背景透视: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
府通缉,不 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但又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
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 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本
文就是其中一篇,回忆了童年时期自己与阿长相处的一 段生活。
3.文体知识:
(1)叙事散文:叙事性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带有一定的 抒情成分。这
类散文记叙人物时以人物为中心,但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与小说不同,不追求人物性
格的完整,也不要求全面细致地描写人物命运,而是通过描写富有特征的细节、人
生片段或性格的某一方 面来寄情写意。
(2)吃福橘的习俗:福橘是福建产的橘子。福橘为我国橘类中的上品,呈扁圆
形,鲜红美观,皮薄汁多,甜酸适口,久负盛名。福橘上市时间在农历春节前后,
由于色泽艳红、果香 汁甜,又与“福、吉”谐音,寓纳福招吉、福寿吉祥之意,备
受群众喜爱,成为春节活动的重要角色。福 州风俗,正月初一,大家都会在大门外
放几个大福橘,任小孩拣去,象征开门大吉。家中晚辈要向长辈拜 年,表示敬长尊
老。长辈则赠以福橘和压岁钱答谢。福州民间谚语有:“拜年拜年,掏橘掏钱。”
三、预习反馈
1.读一读字音,注意读准字音。
2.写一写字形,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3.记一记词义。
四、初读感知
(一)带着问题读课文。
2



(二)听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
章的风格。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三)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2):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名字,暗示阿长的社会地位卑微。
第二部分(3 -18):从童年视角出发,围绕“我”的感受记叙阿长的言行举动,为
“欲扬先抑”中的“抑”。 < br>第三部分(19-29):写阿长给“我”买《山海经》及对“我”的影响,为“欲扬
先抑”中的 “扬”。
第四部分(30、31):补叙阿长悲苦的身世,抒发了“我”对长妈妈深深的感激和
怀念之情。
五、精读品味
1.文章介绍了阿长名称由来的目的是什么?
3


【答案】 “阿长”姓什么叫什么,竟没人知道,甚至连“阿长”这一称呼也 是
借用在她之前的一个女工的称呼。作者花这么多的笔墨介绍“阿长”名称的由来,
是为了告诉 我们“长妈妈”是一个出身低微,平凡普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不幸
的劳动妇女。同时以写名称的由来 开头,还能使读者对阿长有个总的印象,从而很
自然地引出下文。
2.赏析“一到夏天,睡觉 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
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 烤得那么热”
【答案】这一处是对阿长睡姿的细节描写,一个“大”字,把阿长伸手伸脚的
睡 姿写得生动传神。通过“伸”“摆”“挤”,以及对“大”字的特写,可以看出
阿长的粗俗、不拘小节, 也可以看出“我”对阿长的厌烦,既照应前面的“我实在
不大佩服她”,又为下文“我”发生“敬意”作 铺垫。
3.作者为什么“实在不佩服”阿长?这些细节体现出阿长什么性格特点?
【答案】 作者“实在不大佩服”阿长是因为:她喜欢“切切察察”,饶舌多事;
对“我”管束很严;睡相不好。阿 长的这些表现体现出阿长没有文化、行为粗俗、
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特点,也折射出阿长的朴实和平凡 。
重点品析第19-29段
4.文中在阿长问起《山海经》之前,为什么先用大段文字写远房叔祖?是否离题?
【答案】 不离题。因为“我”对《山海经》的渴慕正是从远房叔祖那里引起的,
详写“我”与远房叔祖的交往,以 及远房叔祖的藏书,也就交代了“我”渴慕《山
海经》的原因,为后文阿长体谅“我”的心思,买《山海 经》送“我”作铺垫。
5.阅读方法解密:内容是否离题分析法。
判断某个内容是否离题, 首先要明白所判断的主要内容,其次要明白全文的主
旨是什么,最后还要明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 还是矛盾的。所有的内容安排
都是为中心服务的,如果发现这一内容可以表现、突出文章主旨,就是切合 题意;
4


如果与主旨冲突,就是离题。需要注意的是,此类试题的 答案一般是不离题。“我”
和叔祖的交往有利于塑造阿长的形象,突出主题,所以不离题。
6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
“我”的什么心理? < br>【答案】“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
不识字,没文化,既 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
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 慕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
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7.当阿长说:“哥儿, 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
映?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答案】当 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
体都震悚起来”,说明“我”听到以后 很震惊,很激动,也因此对她“发生新的敬
意了”。
8.“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 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答案】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
有阿长那样热心;别人 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谁能像阿长这么
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 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
力”。
9.“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答案】这四本书虽 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
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惊,让“我”产生 感激和“新的敬意”。
10.重难点小结
这段文字写阿长给我买《山海经》的经过,以及对我的影响。这是欲扬先抑中
5
< /p>


的“扬”,与前文写阿长一些烦琐的事形成鲜明的对比。当时,人们大多敷衍我,
没有肯真诚地帮我,“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突出了我极想得到
这本书的强烈愿望。虽 然如此,当阿长来问我时,我对她心存隔膜,甚至对她很轻
视,然而后来阿长却真的给我买来了,彻底改 变了我对阿长的看法。这段文字是课
文的重点段落,详略得当。
11.课文结尾补写阿长的悲苦身世,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补叙长 妈妈悲苦的身世。与开头“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照应,再
次强调阿长的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过了 这么久,“我”依然把长妈妈记在心中,
说明“我”对她的感情之深。表达了“我”对她的内疚、同情、 思念。
六、研读探究
1.【难点探究】本文的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作者为什么用 “阿长”,
不用“长妈妈”?
【答案】文章第1-18段先用“抑”笔,侧重从“缺点”上展 示阿长的形象,与
此对应,“我”的情感态度是“不大佩服”“讨厌”“不耐烦”“觉得非常麻烦”,< br>如果用“长妈妈”,不合常理,用“阿长”更合适。再则,将“阿长”与《山海经》
连接,看似矛 盾:一个连姓氏都没有的地位低下的文盲妇女与一部古典名著是怎样
联系在一起的?这样的疑问将极大地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还有,标题用的是作者
46岁写作时候的口吻,用“阿长”有亲切之感。
2.【难点探究】文章为什么要详写阿长买《山海经》前后的内容,而略写阿长买
《山海经》的经过?
【答案】 略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经过,就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想
象她怎样到处打 听,想象她怎样跑书店书摊,想象她操了多少心,在想象中让读者
觉得阿长真有一种“伟大的神力”。在 阿长问起《山海经》之前,先用大段文字写
远房叔祖,为的是说明“我”是怎样接触书籍的,“我”又怎 么会渴慕《山海经》,
6


接着写为什么求之而不可得,又是怎样念 念不忘,写了这些,才能说明阿长为什么
使“我”大吃一惊,而且感到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了。在阿长 买来《山海经》之
后,写“我”的震悚和如获至宝的心情,写此后搜集的图书,写了这些,才能说明阿长怎样令人尊敬而又令人感激,才能说明阿长的热心对“我”的成长有怎样的意
义。
七、归纳总结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回忆童年时代长妈妈的一些生活片段,真实地刻画了一位处于社会底< br>层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寄托了“我”对这位没有文化、粗俗而又心地善良、热
心助人的劳动妇 女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3.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1)欲扬先抑,真实感人。
开篇先写“我”对阿长的厌恶和不大佩服,后文写不识字的阿长为“我”买来
《山海经》,令“我”震 悚,欲扬先抑的写法,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真实。
(2)围绕人物精心选材,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 br>文章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等,
详写了为“我”买 《山海经》一事等,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
她却能够做成功”,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 看,也让我们体会到“我”对长妈妈的敬
佩和感激之情。
鲁迅名言: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②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7


③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④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⑤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⑥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⑦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
⑧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八、拓展延伸
国学经典诵读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道德经》
【译文】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就有了恶这个概念;都知道善之所以
为善,就有了不善 这个概念。
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道德
经》
【译文】居住之地要选择自然祥和的地方,心地要像深潭一样澄澈平静,与人
相处要仁爱,对人讲话要讲 信用,为政公平而正义善于治理国家,立身处世要能发
挥自己的才能,采取行动要把握好机会。
九、课后作业布置
作业: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8











9

汽车维修论文-黔西南中考分数查询


南华大学教务-感恩节的来历


蚌埠公务员考试-大众传媒


创文明城市标语-宜宾招生网


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国家司法考试报名入口


刀刀狗语录-秋思教学反思


丝瓜的营养价值-圣诞元旦祝福语


四级英语作文万能句子-春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