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滁州一中-初一自我介绍作文
总第二十三 课时
9、 阿长与《山海经》
学习目标:
1.
了解鲁迅及《山海经》的有关文学常识。
2.
体会文中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及欲扬先抑的写法。
3.
感受鲁迅先生对一位普通劳动妇女的尊敬、感激与怀念之情。
重点难点:
1.
学习作者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做到人物刻
画的入木三分。
2.
体会作者叙事中蕴含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深入了解阿长的人物形
象。
学法指导:
1. 熟读课文,从梳理文章思路入手,感悟人物形象及作者感情的变化。
2.
设计语文活动,分组合作交流,培养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
三 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指导
(一)字词积累:
1. 查字典、知字音字形。
憎恶(zēng)(wù) 絮说(xù) 福橘(jú)
惶急(huáng)
.....
骇(hài) 掳去(lǔ)
针灸(jiǔ) 疮疤(chuāng)(bā)
....
惧惮(dàn)
诘 问(jié) 震悚(sǒng) 粗拙(zhuō)
....
画舫(fǎng)
.
2. 读课文、理解词义。
切切察察:模拟细碎的说话声。
精选文库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辟头:开头。
惶急:惊慌、急切。 烦琐:繁杂琐碎。
掳:抢去。
惧惮:害怕 诘问:追问、责问。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粗拙:粗糙拙劣。 渴慕:非常羡慕。
(二)走近作者。
作者
字
社会地
位
代表作
品
写作背
景
鲁 迅
豫 才
原名:周树人 生卒年:1881—1936
籍贯:浙江绍
兴
曾用名: 周樟寿
作者画像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等。
《山海经》:中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共18卷,记述中国古代
物产、地理、神话、巫术、学教等。其神话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
长妈妈:作者儿时家里的长工。
(三)整体感知:
1.
速读课文,思考文章选取了哪些材料来写阿长?并试着以此为提纲复述
文章。
温馨提示:阿长
称呼的来历,外貌特点;长妈妈一些坏毛病(切切察察:
睡相不好,喜欢告状等);长妈妈的一些令人厌
烦的规矩(吃福橘等);长妈妈给
我讲长毛的故事;长妈妈给我买来《山海经》。
2.
孰读课文,填空:
阿长是一个
的人。
(温馨提示: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全方位感知人物,
可以从外貌、
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四、课堂小结
—
2
精选文库
阿长本是一个不识字、没文化的卑微之人,怎么与《山海经》扯上联
系?
必有悬疑,从而埋下伏笔;“我”对长妈妈感情的变化,正是因为长妈妈给“我”
买到了梦
寐以求的《山海经》,因此阿长与《山海经》有着不可分割的微妙关系。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二
六、课后反思
—
3
精选文库
总第二十四 课时
6、《阿长与<山海经>》(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鲁迅及《山海经》的有关文学常识。
2.
体会文中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及欲扬先抑的写法。
3.
感受鲁迅先生对一位普通劳动妇女的尊敬、感激与怀念之情。
重点难点:
1.
学习作者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做到人物刻
画的入木三分。
2.
体会作者叙事中蕴含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深入了解阿长的人物形
象。
学法指导:
1. 熟读课文,从梳理文章思路入手,感悟人物形象及作者感情的变化。
2.
设计语文活动,分组合作交流,培养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研读探究
1. 文章围绕
“阿长”这个人物写了哪几件事?哪些是略写?哪些是详写?
为什么详写?这些事件又是按什么顺序安排
的?
2. 文章提到的这些事件表现了长妈妈怎样的品格风貌?
3.
你从这些事件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4.
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时,用了一种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文中事例
简要分析。
温馨解读:
无名无姓 切切察察 ——饶舌多事 ——不大佩服( 抑 )
日常粗俗 睡成“大”字 ——不拘小节 ——不耐烦 ( 抑 )
元旦礼节 规矩繁琐 ——渴望平安 ——不大理解 ( 抑 )
“长毛”故事 伟大神力 ——淳朴善良 ——产生敬意 ( 扬 )
—
4
精选文库
买《山海经》 确有神力(详写)
——体贴热情 ——新的敬意( 扬 )
青年守寡 辞世三十年
——遭遇不幸 ——怀念祝福( 扬 )
(主要事件)
(品格风貌)(感情变化)(写作手法)
(二)合作交流:
1.
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阿长为何无名无姓?
称“阿长”蕴含作者之前憎恶的感情,与之
后对长妈妈的敬意形成巨大反
差,也体现出儿童天真的性情;阿长无名无姓,正说明她地位低下,身份卑
微。
2. 题目中“与”表示前后两者有并列关系,作者用意何在?
阿长本是一个不识字、
没文化的卑微之人,怎么与《山海经》扯上联系?
必有悬疑,从而埋下伏笔;“我”对长妈妈感情的变化
,正是因为长妈妈给“我”
买到了梦寐以求的《山海经》,因此阿长与《山海经》有着不可分割的微妙关
系。
3.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如何抓住“阿长”富有特征的外貌、动作、语
言来刻画“
阿长”这个人物形象的,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三)拓展体验:
1. 文章写阿长买《山
海经》的笔墨并不多,请想象一下她是怎样到处打听,
怎样跑书店书摊,费了哪些周折才买到这本书的?
2.
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知道了鲁迅这篇文章及其内容,会对鲁迅说什
么?结合人物特征来说说。
3. 寻找“生活中的阿长”,鲁迅笔下的“阿长”像我们身边的谁?为什么?
(四)、反馈练习
1. 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B )
A. 惧惮(dàn) 孤孀(shuāng) 疮疤(chuāng) 切切察察
.....
B. 掳去(nǔ) 憎恨(zèng) 惊骇(hài)
相形见拙
....
C. 絮说(xù) 诘问(jié) 渴慕(mù)
言简意赅
....
D. 粗拙(zhuō) 烦琐(suǒ) 霹雳(pī)
炙手可热
.....
2. 指出下列各句分别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A.
她生得黄胖而矮。 (外貌描写)
—
5
精选文库
B.
她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还竖起第二个手
指,在空中上下摇动(动作描写)
C.“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语言描写)
D.
我惊慌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神态描写)
五、教学反思
—
6
精选文库
总第二十五 课时
6、《阿长与<山海经>》(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鲁迅及《山海经》的有关文学常识。
2.
体会文中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及欲扬先抑的写法。
3.
感受鲁迅先生对一位普通劳动妇女的尊敬、感激与怀念之情。
重点难点:
1.
学习作者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做到人物刻
画的入木三分。
2.
体会作者叙事中蕴含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深入了解阿长的人物形
象。
学法指导:
1. 熟读课文,从梳理文章思路入手,感悟人物形象及作者感情的变化。
2.
设计语文活动,分组合作交流,培养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本文回忆了“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哪些生活片段?可以看出长妈妈是
怎样的一个人?
称呼的由来
切切察察
睡相不雅
长妈妈是一个地位低下、粗俗、喜欢搅舌,没有
规矩太多
文化、愚昧无知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的
讲长毛的故事
的劳动妇女,她一生很不幸,又渴望平安。
谋害隐鼠
买《山海经》
在这些生活片段中,作者对阿长的态度有何变化?
①“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大字睡相、元旦
—
7
精选文库
仪式、繁琐道理)
②“然而我有时也对他发生过空前的敬
意”。(讲长毛的故事)“却不料她还
有这样的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夜间伸开手
脚占领全床也
当然是情有可原的”。
③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甚至变得憎恶(谋害隐鼠)
④这又使我发生新
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他却能够做成功,
他却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
失了。(买《山海经》)
2、应该说在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对阿长的态度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那么<
br>真正使作者态度发生变化的是哪件事?(买《山海经》)
下面请同学们听读19—31段(老师
范读),从文中找找哪些片段流露出作
者和阿长之间深深的感情?
①
22段:阿长来问《山海经》的事,我是什么态度?
明确:我认为阿长不识字,没有文化,她不会理解
“我”渴望得到《山海
经》的心情,再说我平时也比较讨厌她,对她的问表示一种不屑。
②2
4-26段:阿长买来《山海经》,“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
.
雳,全体都震悚
起来。”这使我又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
...
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
有伟大的神力。
明确:阿长的行为与“我”的家人和远房的叔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别人
谁也
没有阿长知道“我”的心,谁也没有阿长关心“我”,再说买《山海经》要
跑很多路,打听很多地方,也
没有人像阿长这样操心费事,况且,阿长又没有文
化、不识字,她买《山海经》的艰难过程也就不言而喻
了,在此更加突出我的惊
喜和对阿长的感激。
③阿长买来的《山海经》是十分粗拙的本子,与
后文的好书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为什么在我看来是最为心爱的宝书?
明确:这四本书是长妈妈
费尽心思,跑了很多路买来的,凝聚着长妈妈的
心血,对书的珍爱体现了对长妈妈的深厚感情。
二、探究提升——思想对话
—
8
精选文库
课
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在这些充满贬义
的文字背后,你能感受到作者对
阿长的同情和怀念吗?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两
段,小组讨论,体会作者的感情。
明确:“憎
恶”、“讨厌”是作者儿时的心理,阿长一生不幸,在她去世三十
多年后,鲁迅先生又写了这篇文章来纪
念她,运用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更加突
出对长妈妈的赞美和颂扬。
三、总结评价——自我对话
本文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
妈相处
的生活片段,刻画出了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长妈妈形象。她饶舌多事、愚昧
无知,但
为人诚恳、热情,有着善良淳朴的美德,作为文学大家,鲁迅先生专门
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保姆作传,表
达了他对长妈妈的深情和怀念。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三
板书设计
称呼的由来
切切察察
睡相不雅
长妈妈是一个地位低下、粗俗、喜欢搅舌,没有
规矩太多
文化、愚昧无知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的
讲长毛的故事
的劳动妇女,她一生很不幸,又渴望平安。
谋害隐鼠
买《山海经》
六、课后反思
—
9
精选文库
总第二十六 课时
9、 老王(第一课时)
杨绛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感悟爱的博大。
2、把握老王性格点,了解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3、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重难点:
把握老王性格特点,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字经》的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可见,善良是为人之本。 与
人为善,乐善好施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就要以善良体察善良,
去关注一个普通的善良人——老王。
二、检查预习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愧怍(kuì zuò)滞笨(zhì)
取缔(dì)翳(yì)
骷髅(kū lóu) 攥着(zuàn) 塌败(tā) 伛(yǔ)
三、整体感知
提问: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初读课文,了解人物。
明确:不幸;善良
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些方面?
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四、精读探究
—
10
精选文库
1
、文章中写了老王很多事,但有详有略,其中最感动你的是哪件事?
老王送鸡蛋、香油。
2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片断。(齐读第8段;分角色朗读9至14段;齐
读第15段)然后,用下面
的句式说话:
“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 ,因为
。”
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发言:
①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动作描写。“直僵僵”表现老王最后一次登门时的身体虚弱,四肢不能灵活
活动的样子。 “镶
嵌”突出老王像是门框上嵌入的一个器物一般瘦弱无力,身
体僵直的形态,表明他病已经很严重了,完全
失去了力量和活气,行动已经不方
便了。
②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肖像描写。翳(yì
):眼角膜上所生障蔽视线的白斑。形象而贴切地写出老
王的眼病已经很严重了,可他还要登门给“我”
送物品,令人感动。
③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
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肖像描写。骷髅,没有皮肉毛发的尸体。老王当时瘦得就像骷髅
上绷着一
层枯黄的干皮。运用比喻手法形象而贴切地写出了老王因病痛的折磨而变得外表
干瘦、
恐怖的特点。老王自己是穷人是病人,而且长期营养不良,病已经很严重,
可有香油和鸡蛋自己不吃,却
送给作者一家人吃,可以看出老王对作者一家人的
关心爱护,想着报恩,真的令人感动。
④他“唔”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
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动作描写。“直”字用得好,表现老王的行动之苦,然而,行动如此艰难的
老王,还要登“我”
的门给“我”送物品,表现了老王的人性光芒。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
11
精选文库
总二十七课时
9、 老王(第二课时)
杨绛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感悟爱的博大。
2、把握老王性格点,了解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3、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重难点:
把握老王性格特点,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
一、继续分析课文
⑤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
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
“我不是要钱。”
语言描写。“我不吃。”“我不是要钱。”老王发自内心的语言。两句简短的
语言描写,以自己仅有的一
点东西送给值得信赖的朋友,表现老王对好心人的真
情和敬重。说明老王对我这个好人一直是知恩图报。
“赶忙止住”是出于老王真
心,可以看出老王是一个极为老实、坦诚的人。
⑥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动作描写:“攥”字写出老王拿钱时紧张的
心情。滞笨,呆滞笨拙。滞笨地。
描绘出了老王离开时的情形。可以看出当时老王的病已经很严重,叫人
为他的身
体、生活担忧,也为第二天老王去世埋下伏笔。
⑦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 动作描写。强调老王临终前的形象,表明他行动已经不方便了,病已经很
严重了。强调老王临终前的
形象,表现他生活上的苦境,表现他人性上的善良。
教师总结:
—
12
精选文库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人时,要从动作、神态、语言等多个方
面入
手,把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事件详写,这样就能做到人物鲜明,重点突出。
3、善良而
又不幸的老王就这样去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那么,深受老
王恩惠的我们一家心情如何呢?为何会感到
愧怍?
小组讨论明确:愧怍:惭愧,心里不安。老王是这样一个临近死亡的苦人
儿,直着脚,
给作者动香油鸡蛋,对于一个生活艰苦的贫困者来说,这是弥足珍
贵的。然而当时的“我”却豪无感觉,
没有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没有及时向他表
达谢意,没有领受他情意,为老王做得太少,心中的悲伤难以抹
去,几年下来,
才深悟到自己的麻木,对社会底层的劳动者采取了居高临下的态度,没有与他平
等相待,为自己做的还不够感到愧怍。
4、老王死后我深感做的不够,到底做没做,做了什么?
A、 照顾老王生意,坐他车;
B、女儿送鱼肝油,治好老王夜盲症;
C、关心老王的生活;
D、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E、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5、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人?(善良)
6、但是作者同时也是一个不幸的人(
引入背景介绍)(文章作于1984
年,回忆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
威”,下放
到干校劳动,但是任何歪风邪气没有对老王产生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照顾作者
夫妇
,因此,作者与老王的交往就深深地刻在了脑海之中)更见其善良。
五、归纳主旨
明确:本
文写老王与我的交往,描写了老王的勤劳、善良,表达了作者人
要平等,要互相关心、爱护的人道主义精
神,呼吁社会以善良体察善良,以善良
回报善良。
六、拓展延伸
1、老王是社会众多平凡人物的一个代表,正是这样的一个平凡的穷苦人,
—
13
精选文库
却有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现在,像老王一样善良的人还很多很多。
请同学们看
屏幕。(弱势群体组图)
2、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呢?
说说你的看法。
3、每位同学都表示要多帮助弱势群体,请仿照下面例句说出你的心愿。
例句:“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不幸的人送去温暖 ,照亮一片黑暗”。
假如我是一朵花,
就为不幸的人送去 , ;
假如我是一颗星, 就为不幸的人送去
, ;
假如我是一片云, 就为不幸的人送去 , ;
假如我是一棵树,就为不幸的人送去 , ;
假如我是一泓清泉,就为不幸的人送去 , 。
七、课堂小结:
看来,要想很好的阅读一篇文章,先抓住关键句,然后再细细感知,会
比较顺利。这个方法看来
同学们有所掌握。
板书设计:
9、老王
苦:靠三轮谋生;双眼有疾
常坐车,坚持给
钱;:善
孤苦伶仃;居住艰苦
我 关心生计;送鱼肝油
善:送冰;送医院;
送香油鸡蛋
感到抱歉,死后愧怍
教学反思:
—
14
精选文库
总第二十八 课时
11、台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积累部分词语。
2、能谈谈父亲形象的含义。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 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内容和人物情感。
2、理解作品围绕台阶选材、安排详略等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
心态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
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和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法与学法
教法:
1、读法:每一
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认真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
而丰富的思想内涵,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课下已安排了朗读,课堂上在阅读
中诵读,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
拔的毅
力。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及背景音乐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研讨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自主
学习的同时合作探究,分享合作的
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
15
精选文库
4、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形象、更
直观,
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法: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
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
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父
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
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但卑微者未必脆弱,
在
你跌倒时,父亲会教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父亲鼓励你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
折。在人生的
风雨面前,父亲的坚韧可能是你无法想象的强大,他用行动教育孩
子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今天,我
们就来接触一位生活中平凡普通的小人物
——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来领略老一辈农民特有的坚韧与
谦卑。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一样未开
台先叫座
,此导语旨在配合着课件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和欲望,调动学生情绪与本文合
拍,自然引入本课。)
二、复述
因为课文比较长,所以课下已经安排了预习,相信同学们
已经扫除了文字
障碍,熟悉了课文。为了能对文章有更明晰的认识,我给大家提供了三个要点,
作为复述这篇文章的提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用几句较完整的话,包括这
三个要点,来概括、复述
本文。
—
16
精选文库
(通过复述,学生再次熟悉了
课文,同时也对文中的主人公父亲形象有了
初步的感知,而且通过课下、课上两次不同要求的读,特别是
在复述过程中抓住
重点的读,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问题研讨——读懂人物
通过复述,我们再次熟悉了课文,同时也对文中的主人公父亲形象
有了初
步的感知,接下来的问题研讨环节中,希望同学们能从中让父亲的形象逐渐丰满
起来。
1、 台阶在父亲心中意味着什么?能从文中找到一句话来回答吗?
明确:地位,受人尊重
延展:为什么父亲造的台阶是九级,而不是其他数字呢?
[明确:从中国传统的建筑物的文化底蕴角度看: “阴阳八卦”的传统文化
认为:一、三、五
、七、九是阴中的级别的象征,而一级是最低级别的象征,九
级是最高级别的象征。所以民间百姓的门槛
一般是三个台阶以图吉利而且也是地
位级别的写照。再如“紫禁城”的建筑物有9999座,标志着最高
皇权的象征。所
以,我们可以知道:父亲把我家的台阶从三级升到九级的目的就是要自立于受人
尊重的行列。]
(引入中国传统建筑的习俗,开阔视野。)
2、 明确了这个问题,找到了
这句话,我们也就抓住了本文的“文眼”,
这对我们理解文章内容和任务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大家
对抓关键句理解全
文这个方法有更深的体会,我们将全文分成几个小问题来研讨,在研讨中体会文
章的情感。
①、父亲为什么觉得我家的台阶低?
[明确:因为家乡有个说法,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从这一点,你能勾勒出父亲的什么形象?
[明确:自尊、不甘人后、上进……]
—
17
精选文库
②、为了实现这个愿望,父亲付出了哪些努力来准备
?请找到文中具体句
子流畅的读出来,如果可能,请同时谈谈由此感知的父亲形象。以下几个问题要求相同。
[明确:节俭、勤劳、有远大目标、吃苦耐劳、用劳动兴家立业、坚忍不拔、
辛苦]
③、艰苦的准备后,新屋开工了,父亲无疑是兴奋的、幸福的,尤其对于
造台阶,文中如何描写的?父亲
是什么形象?
[明确:描写略。为梦想而努力,不怕吃苦,谦卑]
④、造好高台阶,父亲心愿达成,父亲坐在上面什么感受?为什么?
[明确:描写略。极不自在:长期无地位,不受重视,形成的自卑心理,难
以消除]
小结: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梳理,相信刚才模糊的父亲形象在你心目中,
应该已经是清晰、生动、立体了
起来,谁能用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来总结一下父
亲的形象?
[明确: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
民,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
尊重的行列。他有着长远的生活目标,有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
忍不拔的毅力。
父亲老实厚道,吃苦耐劳,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也有着
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
七:作业
附板书设计:
台 阶
李森祥
心愿 准备 建造 熬不住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要强
尊重 坚韧 谦卑
课后反思:
—
18
精选文库
总第二十九 课时
11、台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积累部分词语。
2、能谈谈父亲形象的含义。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 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内容和人物情感。
2、理解作品围绕台阶选材、安排详略等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
心态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
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和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一节内容。
1、 台阶在父亲心中意味着什么?能从文中找到一句话来回答吗?
2、为了实现这个愿望,父亲付出了哪些努力来准备?
二、提问默写生字生词。
撬
磕 门槛 头 颅
言外之意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三、读懂作者
这样一位父亲,作者在他身上倾注了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崇敬、同情]
—
19
精选文库
(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的具体思路,方法要具体。
四、交流——读懂自己
这正是读书
之境界:读懂人物、读懂作者,当然,还应该读出自己。那么,
谁能聊一聊你自己的父亲,或你知道的父
亲的品格或胸怀?
(引导学生回忆讲述自己的父亲或所知道的父亲,要求抓住父亲的特点,
叙
述清楚、生动、突出重点。有人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
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
合在一起,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读出学问
读书还有一境界:读出学问。我们就
从中借鉴本文写作技巧的几个方面,
为了便于大家体会,我们通过分析几个问题来学习。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台阶上费了大段笔墨?
2、为什么造新屋的主体工程写的简略,造台阶反而写的详细?
3、父亲的脚的细节描写与
主题有关吗?文章较详细的写了父亲的脚板的泥
沙以及洗脚一节,似乎与文章的中心无关,可以删除吗?
写作技巧:围绕中心选材、安排详略、巧于铺垫
(学生自发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予以补
充和肯定。此环节使学生对
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
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
机会,并注意对问题分层次整理,给每个学生
机会,以提高其自信心。)
六:作业
同学们总结的好极了!通过李森祥的《台阶》,我们学到了有益的写作技
巧,更认识了一位可敬的父亲
。今天的作业就与父亲有关。
1、在生活中去认识你的父亲,去关怀和爱戴自己的父亲。
2、课外寻找关于“父亲”的文章、诗歌进行自主阅读
(将语文学习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不
让学生有作业的压迫感,巧妙完成
对父亲的深刻解读。同时,通过课外篇目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
七、结束语
—
20
精选文库
今天
文内的父亲形象让我们多少有些沉重,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让
我们心潮难平。是啊,他们的愿望在
我们看来可能并不精彩,但他们活的实实在
在,他们血管中流淌的那份自尊与坚韧,恰恰是构建人生重要
的支柱。让我们在
这一首深情的颂歌中、在内心深处衷心的道一声:辛苦了,我的父辈们,谢谢你
们!
(视频播放歌曲《父亲》)
(继续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感动之中,更深刻的理解父辈
人,为本课画上
一个感性而圆满的句号。)
附板书设计:
台阶
李森祥
心愿 准备 建造 熬不住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要强
尊重 坚韧 谦卑
课后反思
—
21
精选文库
总第 三十 课时
12、《卖油翁》(第一课时)
一、课 题:卖油翁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词汇,理解
词义、句义。掌握实词“矜”、“圃”、
“睨”、“颔”、“释”、“忿”、“徐”、“缱”和虚词“尔
”、“以”、“但”;
2. 过程与方法:
复述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体会作者的写
作意图。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编排课本剧,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使学生认识“熟
能生巧”的道理。
三、学习重点:(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四、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五、教
法:讲授法、串讲法、讨论法、诵读教学法
六、学 法:
1.在准确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学生能顺畅地朗读,
恰当地复述课文。
2,教师以简明的板书理清文章思路,学生根据板书内容的提示,能初步成
诵,
3.准确体会思想内容,基本成诵。
4.课后巩固,达到熟练背诵。
七、课 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导学
1.填空。
—
22
精选文库
《卖油翁》作者是_______,北宋著名______家。唐宋_______之一。
2.给下列汉字注音。
自矜( ) 家圃( )
睨
( )忿然( ) 酌油( ) 颔
(
)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2)但微颔之
( )
(3)无他,但手熟尔( )(4)尔安敢轻吾射( )
4.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所说明的道理。
(二)课堂学习研讨(包括老师和学生活动、小结及板书等)
导入
哪位同学能说出两个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
(“百发百中”,
“百步穿杨”。) “射”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这<
br>“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的技能。这就难怪康肃公陈尧
咨因善射而自我炫
耀了。但“卖油翁”却不以为然,我们来共同学习《卖油翁》
这篇短文,看看这是为什么。(板书课题及
作者)
1.作家作品简介
《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这是欧阳修所著
的别集,共153
卷,附录5卷。《归田录》是其中的一卷。宋英宗治平四年 (1067年),欧阳修
再次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这一卷是在出知毫州时作的。他在《归田录》序里
说:“归田录者
,录以备闲居之览也。”是一部笔 记小说。欧阳修(100-1072),
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溢号文忠。是文坛诗文革新运动领
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
23
精选文库
2.导语
这将笔记小说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一段小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
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请几个同学翻译课文,讲清重点词语的含义。
(1)以此:因此。尝:曾经。俄之:之,
指陈尧咨射箭。释:放。成语“如释
重负”的“释”,也是放下之义,发:最早的意义是把箭射出去,颔
:注意字典
上有两个义项:下巴颏;点头。这里用第二义。而:表顺接,可不译。其:指代
陈尧
咨。十中八九:十箭射中八九箭。
尔安敢:尔,你。乃:于是。以钱覆其
口:以,用。其:指葫芦。而钱
而,但是。因曰:因,于是。本来的意义是斟
酒,这里扩大为倒(油)。
(2)让学生复述故事。 (复述时不许看书,避免学生搞机械的翻译。教师可以
提示学生作
创造性的复述。复述完毕,教师可作适当的评点。)
3.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
地点:陈尧咨家的空场子上。
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
背景: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因而“自矜”。
4.提问: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
讨论并归纳:“俄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
油翁看陈尧咨射箭,放下担子,斜着眼睛看。看见他射箭十箭中八九箭,
只是微微地对此点头。
5.提问: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
讨论并归纳:卖油翁认为:“无他,但手熟尔。”没有什么,只不过手
熟罢了。
6.提问: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
—
24
精选文库
讨论并归纳:“以我酌油知之”凭我酌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7.提问: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熟能生巧的道理。
8.提问:陈尧咨对卖油翁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讨论并归纳:
(1)当卖油翁对他射箭“但做颔之”时,陈尧咨问道:“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卖油翁的反应对一个自以为了不起的武夫来说,而且是受了侮
辱。因此,用一个疑问句问卖油翁你也懂得
射箭吗?再用一个 反问句,我的射
箭本领不是很高强吗?
(2)当卖油翁又说:“无他,
但手熟尔。”时,陈尧咨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技艺不加赞赏,已使对方出乎意
料;而且还 进一步加以贬议:
“无他,但手熟尔。”一向狂傲的康肃公被贬到这一步,
自然是要“忿然”的。
(3)最后看到卖油翁倒油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 9.思考讨论: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我们干脆把题目《卖油
翁》改成《陈尧咨和
卖油翁》,行吗?
明确:不行。事端是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露出轻视的表情,
陈尧咨就不会发问;又是由他解决的——以酌油技术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
卖油翁的酌油表
演,明显技高一筹,作者是详写;陈尧咨的射技,作者以“发矢
十中八九”一笔带过,是略写。再者,卖
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陈尧咨却因
“善射”而自我炫耀,趾高气扬。我们读这篇文章必须紧紧把握这
一点:卖油翁
在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
四、小结
本文以次要人物
陈尧咨开头和结尾,衬托了主要人物卖油翁。主要内容是写卖油
翁的技艺,突出熟能生巧的道理。所以重
点写卖油翁的酌 油,而对陈尧咨的射
技只是一笔略过。
五、作业
—
25
精选文库
完成课后练习。
总第 三十一 课时
12、《卖油翁》(第二课时)
一、课 题:卖油翁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词汇,理解
词义、句义。掌握实词“矜”、“圃”、
“睨”、“颔”、“释”、“忿”、“徐”、“缱”和虚词“尔
”、“以”、“但”;
2. 过程与方法:
复述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体会作者的写
作意图。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编排课本剧,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使学生认识“熟
能生巧”的道理。
三、学习重点:(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四、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五、教
法:讲授法、串讲法、讨论法、诵读教学法
六、学 法:
1.在准确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学生能顺畅地朗读,
恰当地复述课文。
2,教师以简明的板书理清文章思路,学生根据板书内容的提示,能初步成
诵,
3.准确体会思想内容,基本成诵。
4.课后巩固,达到熟练背诵。
(三)课内训练巩固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
26
精选文库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手?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
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以钱覆
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
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哪句话写出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
2.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3.哪句话表现了卖油翁从容自若的态度?
4.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
(四)课后拓展延伸
延伸拓展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①其足,而置之其坐②。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③。”反④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
1.解释下列的词。
①度________ ②坐________
③度________
④反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的“之”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
C.而忘操之
D.反归取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____
—
27
精选文库
4.“郑人买履”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________的人。
课后反思:
总第 三十二 课时(复习课1)
一、填空题。
1、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汉字。
憎恶( wù )
惧惮( dān ) 粗拙(zhuō ) 哀悼(dào)震悚
( sǒng)
chuāng(疮)疤 孤shuāng( 孀 ) jié( 诘 )
问 pī(
霹 ) 雳 渴mù( 慕 )
2、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
国现代伟大的无
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
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二、题目讲析:阿长是
人名,《山海经》是书名,二者本没有什么关联,可作者
为什么用“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文章的题目
?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回忆,
作者抒发了对阿长怎样的感情?
答: ①阿长是“我”
的保姆,她买来了“我”渴望已久的“最为心爱的宝书”
绘图《山海经》,所以文章以“阿长与《山海经
》”为题,一石三鸟,既交代了重
点的人物也交代了重点的事情,还暗示了长妈妈为“我”买来有画儿的
《山海经》
一事的意义是非同一般的。②作者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同忆,抒发了对长妈
妈的
怀念、感激、祝福、祈祷之情。 阿长与《山海经》 阅读理解 1.阿长是
人名,《山海经》是书名,
二者本没有什么关联,可作者为什么用“阿长与《山
海经》”作为文章的题目?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
回忆,作者抒发了对阿长怎
样的感情?
答:①阿长是“我”的保姆,她买来了“我”渴望
已久的“最为心爱的宝书”绘
图《山海经》,所以文章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一石三鸟,既交代
了重点
的人物也交代了重点的事情,还暗示了长妈妈为“我”买来有画儿的《山海经》
一事的意
义是非同一般的。
②作者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同忆,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
br>赞美阿长的真诚、善良、能干和乐于助人,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怀念、感激、祝福、
祈祷之情。
阿长与《山海经》 阅读理解
1.从选文看,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用意?
答:为了突出阿长为“我”买
《山海经》这件事,赞美阿长的真诚、善良、能干
和乐于助人,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联系全文看,鲁迅笔下的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
平安的劳动妇女,没有文化、粗俗、好事、
烦琐、不拘小节,而又善良、宽厚、仁慈、乐于助人。
3.作者写这些规矩的用
意是什么?
答:意在说明长妈妈有着跟千百万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普通劳动者一样的特点:
麻木与迷信。
4.文中作者“憎恶”、“讨厌”阿长的原因是:
答:(1)我一定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2)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 ;
5.
对阿长产生敬意的原因又是:
答:(1)常常对我讲“长毛”;(2)不料她还有这样(脱下裤子,站在城墙上,
—
28
精选文库
外面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神力;(3
)给我买来《山海经》(别人
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6.写叔祖的“疏懒”,别
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 答:从侧面衬托阿
长。
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
望已久的这
套书。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
7、当阿长问
《山海经》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理?
答:“我”想
“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表现了我对不是学者的阿长的轻视。
8.阿长为
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答:因为她发现作者非常喜爱这
套书,而作者又是她最疼爱、最关心的孩子。反
映了她的善良、热情、乐于助人。
9、阿长为“我”买来“三哼经”时,“我”有何反应?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答:“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太出人意料。表现了“我”当时
接到书时的震惊和感激之情。
或(被阿长的热忱深深打动)或(又惊又喜,感激
不尽)
10.文中的“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
表达效果?
答: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时震惊的情态,强化了“出乎意料”
的表达效果。
11. “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
现?
答:因为他对《山海
经》盼望已久,阿长能买来,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原以为
阿长没有学问,问也无济于事;对眼前发生的
事情感到意外,但又是出乎意料的
惊喜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
12、“我”对阿长产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我”
对阿长的评价是什么?
答:“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她的“神力”在于她愿意
做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在于她愿意使“我
”开心的事,在于她对“我”的
关爱。
13.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这”指代的是:结合全文,写出与“这
又使我发生
新的敬意了”相照应的句子。
答:指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的事。“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
的敬意。”
14.文段最后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
宝书”?
答:这四本
书虽然很粗拙,但是“我”渴慕已久的,最初想得到的,而且是由一
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
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
生感激和“新的敬意”。所以对“我”来说是“最为心爱的宝
书”
15、作者写“我还很记得”阿长带书回来的情形,又反复写书的内容,这有何用
意?
答:写出了当时的情形十分难忘,突出了这书给“我”带来的有益的影
响
16.你认为阿长对少年鲁迅有什么影响?
答:阿长买来的《山海经》,使童年的鲁迅逐步对文学发
生了兴趣,乃至影响了
他一生的文学道路。
17.结尾一句是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
情?
答:抒情抒发了对阿长真挚的感激、敬爱之情。
18.“人面的兽,九
头的蛇,„„果然在内。”这里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答:还有其他各
种稀奇古怪的玩意儿,省略了内容。更从侧面表现了我对《山海
经》的期待、渴望与渴求。
19.文中详写长妈妈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
节,其作用是?
答:表现阿长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同时反映了阿长守旧的一面。
—
29
精选文库
总第 三十三 课时(复习课2)
1、《卖油翁》作者 , 时期文学家, 之一。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公亦以此自矜(自矜: )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担: )
汝亦知射乎(知: )
无他,惟手熟尔(惟: )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的正确意思是(
)
A、见陈尧咨在射箭,微微点着头替他数靶数
B、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只能中八九支,只
不过微微地点头赞许他的射技
C、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不禁点头称赞
D、卖油翁见到陈尧咨射箭很准,点头示意
4、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公亦以此自矜 以我酌油知之
B、射: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C、去:睨之,久而不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自:公亦以此自矜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5、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是( )
A、睨之,久而不去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C、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D、无他,但手熟尔
6、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相照应的一句是( )
A、释担而立 B、睨之
C、久而不去 D、但微颔之
7、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 )
A、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
B、为后文写康肃笑而遣之埋伏笔。
C、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作铺垫。
D、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
8、本文所阐述的道理是( )
A、有本领不应自矜自傲。
B、教育他人应以身示范。
C、凡事只要熟,就能巧,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D、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9、课文中的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为什么?
10、“有卖油翁释担而
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
“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
—
30
精选文库
11、能反映陈尧咨“以此自矜”的语言是:
⑴ ⑵
第二部分: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
忿然曰:“尔安敢轻吾
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
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
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
尔。”康肃笑而遣之。
12、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
13、从全文看,写了两个人物,其实写 完全是为了
写 。
14、划线的两句从语气和表达效果分别是 和 。这两句话自然引
出卖油翁“
”的结论和 的行动。
15、解释指定的词语:
而:而钱不湿( )
笑而遣之( ) 释担而立( )
射: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 尔安敢轻吾射( )
尔:但手熟尔( ) 尔安敢轻吾射( )
—
31
精选文库
第三单元
写作抓住细节
1.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揣摩细节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2.感悟细节,鼓励学生交流,评析细节描写。
3.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留心生活,发现
生活中的细节之美,从而激发学生
的写作兴趣,学会热爱生活。
写作——修改——点评
一、导入新课
我们读文学作品时,有时会被其中的一个情节所吸引,读来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
比如《红楼梦》中对凤姐出场的描写,为什么会收到如此神奇的效果呢?因为作
者往往运用了
细节描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细节描写。
写作指导
如何写好细节
1.选用典型
细节。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应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
能反映深刻主题的事。这样才更具有广
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
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2.细致观察事物。要使得描写
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
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2017年七年
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习题(人教版)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习题(人教版)。
3.细节描写要服从表现中心的需要,力求使细节具有深刻意义。
4.细节描写必须真实。所
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
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征。
5.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
至一字传神。
—
32
精选文库
6.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
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7.善用标点符号。
作文一、修改作文
修改上一单元的作文。写作提示:
1.修改时,注意写一些能表现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或心理特点的细节。
2.带上自己的
情感。比如赞赏或厌烦某个人,可以在用词或者语气上有所体现,
也可以直接写自己的评价。
3.将修改后的作文和原文对比着读一下,体会修改后的优点。
作文二、________的那一刻
写作提示:
1.首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冲过终点线”“走上领奖台”等。
2.回忆那一刻的细节或场面,再现当时的情景,要尽量写得具体,还要写出当
时的感觉。
例文欣赏:
接过试卷的那一刻
滴答,滴答……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的思绪仿佛在那一刻永恒地静止了, 一
张试卷,一张
触目惊心的试卷。它仿佛一块千斤重的石头压在我的心头,周围一
切融为一片寂静的白。
那一
刻,我看到试卷,心中如打翻了五味瓶,各种苦涩至难以接受的味道在我身
体中穿行。我手颤抖着接过试
卷,一阵冷风吹过,使我忍不住打了个摆子。我恍
若雷击,呆呆地看着试卷,眼中没有焦距,脑中更无所
想。爱哭如我,都留不下
一滴眼泪,似乎泪水也躲避着不愿见到这试卷。脸上的肌肉似乎也在那一刻罢
工
了,不喜亦不惧,我顶着一张面无表情的脸就这样静静地看着……
—
33
精选文库
而在那一刻,同学们的脸上有的挂着烂漫笑容,似乎考得很棒;有的
嘴角微微上
扬形成优美的弧线,似乎考得也不错。我的心又再一次坠入冰窖,一阵寒风吹过,
似
乎比之前更凉了一些。那一刻,好冷。
那一刻,我想抬起头,却着实不敢。与其说不敢,倒不如说心虚
。我怕抬头撞上
老师的目光,怕抬头看见同 学们的笑脸。我双手紧握,指甲在掌心留下一道道
白痕,冰凉的身体又似乎在出汗,每改变一下动作都要用尽全力。
那一刻,我听见窗外的鸟儿在欢呼雀
跃,心中的凄凉又莫名地多了一分;湛蓝的
天空不知何时又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纱;树叶在秋风中不那么
绿了;花儿也收起
了灿烂的笑容。万物归于沉寂。
一阵秋风吹过,把我的思绪带回。再看了眼
分数,便把试卷折叠了一下,刚好可
以握住那刺眼的分数,心思回到课堂,神色平静地听老师上课。 <
br>未来的路还长,那片刻被我铭记于心,在我每一次想放弃的时候,那一刻又浮现
在眼前,或许那一
刻的痛并非一个悲剧吧。
【点评】本文回忆了接到试卷的那一刻的复杂感受。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神
态
描写、心理描写,极力表现“我”在那一刻的痛苦、难受。环境也起到了烘托气
氛的作用。结
尾点明主旨:那一刻给“我”鞭策,让“我”奋发。
—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