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18诊断考试

巡山小妖精
942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14:4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青龙瀑布-2015浙江高考理综


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诊断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卷共6页,25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限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 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并认真核
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和姓名,在答题卡 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3.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 色墨水签字笔,
按照题目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和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要
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
(26分,1—7题每小题3分,第8题5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恻隐(câ) 邂逅(xiâ) 震悚(shǒng) 哽咽(yâ) 百无聊赖(nài)
.....
B.豁免(huó) 累赘(zhui) 冗杂(rǒng) 埋怨(mán) 杳无音信(yǎo)
.....
C.忐忑(tǎn) 绽放(zhàn) 憧憬(chòng) 木塞(sāi) 惟妙惟肖(xiāo)
.....
D.诘责(jiã) 杀戮(lù) 吮吸(shǔn) 殷红(yīn) 万恶不赦(shâ)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筹划 聆听 怜悯 倾诉 鞠躬尽瘁
B.咒诅 孕育 诺大 惬意 情有可源
C.溺爱 解骋 凛然 衷爱 莫名其妙
D.吞噬 拘谨 娴熟 执着 妄自匪薄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如今,微信朋友圈投票除了令人不胜其扰,还日渐变成了一种“烧钱游戏”, 有泄露
私人信息的危险。因此,家长们应摆正 ,摆脱投票活动的名利 ,给孩子解释清
楚参赛的意义,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被“烧钱游戏” 住。
A.并且 心态 诱导 迷惑 B.而且 态度 诱导 迷惘
C.甚至 心态 诱惑 迷惑 D.况且 态度 诱惑 迷惘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孩子应该干、可以干的事,要让他们自己去干,父母不要越俎代庖。
....
B.雨过天晴,我们站在上崖边欣赏着高山流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
....
C.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
D.比赛结束好长时间,同学们还在津津乐道地谈论起球员们的表现。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7年10月 1日晚,随着东航两架从加勒比海地区转移受灾同胞的包机先后降落在上
海虹桥国际机场,使近400名 受灾同胞安全转移。
B.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之所以能够获得“蜗牛小专家”的美誉,是因为其能够 发展能力,
提高综合素养,进而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知识。
C.《中学生阅读》的读者,主要是面向广大中学生、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9 页)


D.我们既要绿水青山 ,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
6.请将下列句子排序,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 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②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③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④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
色都不相同。⑤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 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
A.③②①⑤④ B.⑤③④①② C.③⑤④①② D.⑤④①②③
7.下列各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们常用“唐诗、宋词、 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
的文学形式。
B.“而立”代称三 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
惑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C.《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便选
自这 一著作。
D.“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其中“风”原指我国最早的一< br>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骚”原指《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就是出自这部作品。
8.古诗词默写填空
⑴ ,鲸鲵唐突留余迹。(李白《赤壁歌送别》)
⑵曾是洛阳花下客, 。(欧阳修《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
⑶ ,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⑷ 虽然我这次考试失败了,但我不会丧失信心,我坚信“ ,
。”(用李白《行路难》中诗句填写)
⑸《饮酒》诗中,写出了作者恬淡闲适、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的诗句是:
, 。
二、现代文阅读
(28分)
(一)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9、12题各2分,其余每小题3分)
两个人的电影
迟子建
①母亲在那个春天血压居高不下,我怀疑是故乡的寒 冷气候使然,便劝她来哈尔滨住上
一段,换换水土,她来了。说也怪,她到后的第二天,血压就降了下来 ,恢复正常。我眼见
着她的气色一天天好看起来,指甲透出粉色的光泽。她在春光中恢复了健康,心境自 然好了
起来。她爱打扮了,喜欢吃了,爱玩了,甚至偶尔还会哼哼歌。每天她跟我出去散步,看待
每一株花的眼神都是怜惜的。按理说,哈尔滨的水质和空气都不如故乡的好,可她却如获新
生。看来温 暖是最好的良药啊。
②白天,我看书的时候,母亲也会看书。她从我的书架上选了一摞书,《红楼梦》 《慈禧
与我》等,摆在她的床头柜上。受父亲影响,她读《红楼梦》不止一遍,熟知哪个丫鬟是哪
一府的,哪个小厮的主子又是谁。大约一周后.她把《红楼梦》放回去,对我说,后两卷她
看得不细。 母亲说《红楼梦》好看的还是前两卷,写的都是吃呀喝呀玩呀的事情,耐看。而
且,宝玉和黛玉那时还天 真,哥哥妹妹斗嘴斗气是讨人喜欢的。到了后来,宝玉和宝钗一结
婚,小说就不好看了。母亲对高鹗的续 文尤其不能容忍,说写的人不懂趣味,硬写,把人都
搞得那么惨,读来冷飕飕的。她对《红楼梦》的理解 令我吃惊,起码,她强调了小说趣味性
的重要。
③母亲对历史的理解也是直观朴素的。那段时问,我正看关于康有为的一些书籍,有天
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9 页)


晚饭同她聊起康有为,她说:“这个人不好啊 ,他撺掇光绪帝闹变法。变法失败了,他跑了。
要不是他,光绪帝能被幽禁吗?”为了证明她的判断是正 确的,她拿来《慈禧与我》,说那里
面有件事涉及康有为,证明了他的不仁义。母亲翻来翻去,找不见那 页了,她撇下书,对我
说:“不管怎么着,连累了别人的人,不是好人啊。”康有为就这样被她定了性。
④我除了带她到商场购物,去饭店享受美食,去植物园看牡丹和郁金香外,还带她进剧
场。我陪 她看了一场京剧,是省京剧院在五月份推出的“京剧现代戏经典剧目回顾展”,母亲
看得直摇头,有时干 脆堵起了耳朵。好不容易捱到戏散,她得救般地对我说:“还是些老戏是
好东西啊!”
⑤刘老 根大舞台最近落户哈尔滨的工人文化宫,每晚都有演出,场面很火爆。我约母亲
一同去看,半途中,母亲 终于忍不住了,她几乎是用命令的口气大声对我说:“咱走吧!”我
也没有料到演出是那么低俗,赶紧跟 着她出来了。
⑥有一天黄昏,我和母亲散步时路过文化宫,看见王全安导演的《图雅的婚事》在上映,
立刻买了两张票。我知道这部电影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拿了奖。按照票上的时间,它应该
开演 五分钟了,我正为不能看到开头而懊恼呢,谁知到了小放映厅门口,却吃了闭门羹。原
来,这场电影只卖 出这两张票,放映厅还没开呢。我找来放映员,他说坐飞机要是一个乘客,
人家都得给飞,电影票呢,哪 怕只卖出一张,他也会给放的。放映员打开门,为我和母亲放
了“专场”电影。当银幕上出现了蒙古包、 羊群和纯朴的牧民时,母亲慨叹了一句:“这是真
景啊!”母亲看过两部流行大片,对里面电脑制作的假 景很反感,所以这真实的场景让她觉得
亲切。故事很简单,一个女人征婚,要带着“无用”的丈夫嫁人。 而这个丈夫之所以“废”
了,是因为打井所致。这背后透视出的是草原缺水的严峻现实。虽然它与多年前 轰动一时的
《老井》有似曾相识之处,但影片拍得朴素、自然、苍凉而又温暖,我和母亲被吸引住了,< br>完整地把它看完了。出了影厅,只见大剧场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正在高潮,演员在台上热闹
地和观 众做着互动,掌声如湖。
⑦我和母亲有些怅然地在夜色中归家,慨叹着好电影没人看。快到家的时候, 母亲忽然
叹息了一声对我说:“我明白了,你写的那些书,就跟咱俩看的电影似的,没多少人看啊。那< br>些花里胡哨的书,就跟那个刘老根大舞台一样,看的人多啊。”
⑧母亲的话,让我感动,又让我 难过。我没有想到,这场两个人的电影,会给她那么大
的触动。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 母亲在,我生命中的电影,就永远不会是
一个人的啊。 (注:迟子建,当代著名女作家)
9.文章前三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下文有什么联系?(2分)

10.文章第①段中划线的“温暖”一词包含哪两个方面?作者为什么说“看来温暖是最好的良
药啊”?(3分)

11.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文 章主要表现了母亲质朴、本色的性格特点。反映在以下生活小事中:读《红楼梦》、
评康有为、评样板戏 、进刘老根大舞台看演出、看电影《图雅的婚事》。
B.“母亲翻来翻去,找不见那页了,她撇下书, 对我说:‘不管怎么着,连累了别人的人,
....
不是好人啊。’”句中加点词语运用动作描 写,表现母亲急切地想找到证明康有为不仁义的文
字证据。
C.本文以《两个人的电影》为题 ,主要是要突出“我”和母亲两个人一起看“专场”电
影这个特别的情节,表现对人们不愿意看电影现状 的不满。
D.文中详写电影内容,突出电影“朴素、自然、苍凉而又温暖”特点,表现母亲不俗的文化品位。
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9 页)


12.怎样理解第⑧段中“母亲的话,让我感动,又让我难过。”这句话?(2分)

13.文章标题是“两个人的电影”,但作者却花一定的笔墨写陪母亲进剧场看京剧、进刘老根
大舞台看戏,这是否离题?为什么?

14.文章结尾句中“我生命中的电影”该怎样理解?“有母亲在,我生命中的电影,就永远
不 会是一个人的。”这句话有何含意?(3分)

(二)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这个社会在严惩不读书的人
①每当有人劝你努力读书,考个好大学,以后找个好工作的时候, 你是不是嗤之以鼻?你
心里是不是在想: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中,大学生毕业连工作都找不到,更不用 说买房买
车、结婚生子了;在这个万众创业、人人有机会改变自身阶层的时代中,大学生大多会把脑子读坏,连交际能力都堪忧,能有啥出息?
②总之,你已经将读书无用奉为圭臬,将赚钱至上视为 信条。网络上流传着各式各样的
读书无用论段子。有一个段子说:XX初中辍学,他的小伙伴却最终考入 了名牌大学;身为部
门经理的XX,在考虑到底要不要录用他名牌大学毕业的小伙伴……
③千 万不要拿这样个别的例子去忽悠那些还心智未开的年轻人。因为这样的人只是少数,
大多数不爱学习的孩 子,长大之后就会发现,自己用几年疯狂的青春,换来了一生的卑微!
④记得朋友圈曾疯狂流传过这样 一个帖子:两排名单,第一排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
等9人;第二排也是9人,分别是李渔、洪昇、顾 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
洪秀全、袁世凯。估计大部分人都不熟悉第一排的人,而熟知 第二排的人。帖子最后揭晓:
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第二排全是当时科举的落地者,因此结论是读书无 用。
⑤这可是严重的偷换概念!第一排人你不熟悉,不代表人家当时在社会上没有创造出价
值 ;第二排的人虽然大家现在都熟知,但其中有的人在他们生活的那个社会,并不招人待见。
⑥更重要的 是:比例!成为蒲松龄、金圣叹这样的人,能有几个?还有,如果我列举既
学习好、在当时社会又创造出 价值、广为后世所知的人,会更多!
⑦同样,没有上过大学而自主创业获得成功、赚了大钱的人,在 当下中国确实有,我们
每个人身边都可能有这样的人,或许就有我们的亲戚和朋友。但是,中国没有上个 大学的人
那么多,他们中有成为富豪、老板及在其他方面成功的,不是很正常吗?但是他们当中的成功比例是多少呢?
⑧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人们一样不认为上大学是必须走的一条路。那时 候有没有
学士学位对收入的影响非常低,25至32岁大学毕业的薪资对比高中毕业的薪资,平均年收入
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 9 页)


也就多了9000美元 ;50年后的今天,两个群体收入差别翻了一番,更关键的是岗位占比数,
靠高中文凭能找到工作岗位占 比从之前的72%降到了38%,收入低,岗位少,生活直接崩盘。
⑨出身于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 富豪田北辰,参加了香港本地一档叫做《穷富翁大作
战》的真人秀节目,按节目的要求体验了一把时薪只 有25港币的环卫工的生活。田北辰在体
验了两天清洁工生活、尝尽底层心酸后,一语中的:“这个社会 在极严厉地惩罚不读书的人!”
⑩这句话说得真狠。(选自《启迪与智慧》,有改动)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6. 选出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
A.本文从日常生活 现象入手,引出文章议论的话题。这样能够生动形象地、深入浅出地
抓住读者心理,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
B.从文中可以看出,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生活幸福、事业有成的人群中,低学历的人还
是 少数。
C.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每年的这一天,
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D.文中举香港富豪田北辰的例 子,有力地证明了“这个社会在极严厉地惩罚不读书的人”
这个观点。
17.请分析④—⑦段的论证思路。(3分)

18. 第⑧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3分)

三、古诗文阅读
(16分)
(一)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邹忌修八尺有 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
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 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 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
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 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 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
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 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
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 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
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 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朝服衣冠(早上) 皆朝于齐(朝见)
..
B.吾妻之美我者(助词,无实义) 臣之妻私臣(的)
..
语文试题 第 5 页 (共 9 页)


C.闻寡人之耳者(传到) 不求闻达于诸侯(使„„听到)
..
D.数月之后(几个) 扶苏以数谏故(三次以上)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1.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
迷惑。
B.文中齐威王的形象虽着墨不多,仅应答过程中的一个“善”字的语言描写,便使威 王
的气度、神韵尽现,表明齐王能客观冷静地认识自己。
C.由于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 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邹忌问题时在语气和感情上有明显
差异。妻的回答包含着由衷的偏爱与赞美;妾的回 答包含着拘谨和勉强之意;客的回答包含
着不得已的阿谀奉承。
D.本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 多排比句和夸张句,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
成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无可辩驳之 感。
22.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言不慎便有性命之忧,可见进谏并非易事,而邹忌却能让齐威< br>王欣然纳谏,令人佩服。邹忌的进谏颇有技巧,他是如何向齐威王进谏的?

(二)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老夫聊发少年 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 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23.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词中描写了出猎的 壮阔场面,表现出词人的英雄气概,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
情。
B.词中“鬓微霜, 又何妨”表达了这样的言外之意: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
场,迎击来犯之敌。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拿魏尚自比,雄健豪放地表达了希望朝廷
派人赦免他的罪名, 让他为国建功。
D.从艺术表现力上说,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发、牵、擎、卷、射、挽、望 等,
十分生动形象。
24.“狂”可以说是这首词的“词眼”,请你概括作者的“狂”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作文
(50分)
2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
⑴请以“ 春光”为题作文。
⑵人生是博大丰富的,可享 受的东西无穷之多;生命又是很短暂的,许多有意义的东西
会稍纵即逝。有的人追求物质享受,有的人追 求精神享受。有的人追求享受而身败名裂,有
的人追求享受却青云直上。有人说享受是金,有人说享受是 土„„
请以“享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所写内
容必须在“享受”的范围之内。
语文试题 第 6 页 (共 9 页)


要求:
①择题目⑴的请选择一个动词,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选择题 目⑵的另拟题目作文。
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除诗歌、戏剧外,不限文体。④不少于65 0字。⑤文
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诊断考试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
(26分,1—7题每小题3分,第8题5分)
1.B 2. A 3. C.4. A. 5.D 6. A.7. B
8. ⑴君去沧江望澄碧⑵欲夸风物向君羞⑶ 从今若许闲乘月 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
济沧海。⑸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每小题1分,每 错漏一字扣0.5分)
二、现代文阅读
(28分)(所以主观题答案,只要满足题目要求即可)
(一)(16分,9、12题各2分,其余每小题3分)
9.(2分)前三段写母亲精神世界 很丰富,爱读书、有见识、朴实直率(1分)。与下文
母亲看戏、看电影后慨叹好电影和好书没人看相映 衬,突出母亲的现象和特点(1分)。
10.(3分)“ 温暖”一方面指哈尔滨的天气温暖(1分),另一方面指女儿接母亲到身边而
让母亲感受到的亲人间的温 暖(1分)。正是这自然界的温暖气候和亲人间的温暖亲情使母亲心
境变好,恢复了健康,如获新生,所 以说“温暖”是最好的“良药”(1分)。
11.(3分)C
12.(2分)“我”为母亲 理解自己,为母亲对自己作品的肯定,为有这样一个有见识、有
品位、与自己精神相通的母亲陪伴而感到 幸运和感动(1分);为众人冷落高雅文化、追求庸
俗文化而难过(1分)。
13.(3分) 不离题(1分)。母亲看现代京剧以及看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感到的是矫揉做
作、低俗嬉闹,这与后来看 电影得到的朴素自然的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正是这种不
同的感受,引发了母亲对女儿作品的评 价,表现了母亲质朴的艺术观以及对女儿的理解。这
样写不但不离题,反而更能表现文章标题“两个人的 电影”所传达出来的母女相知,母女情
深的温情,细腻感人(1分)。
14.(3分)“我生 命中的电影”是指“我”的生命历程,它既包含人生之路,也包含艺术
之路。(1分)母亲不但给“我” 亲人的温暖关怀,同时母亲也是“我”的艺术上的知音,无论
是现实生活还是艺术创作,有了母亲,我就 不会孤独。(2分)
(二)(12分,每小题3分)
15.(3分)不读书的人的处境会越 来越差,难以很好地发展。(这个社会在严惩不读书的
人,给2分,意对即可)。
16.(3分)A
17.(3分)第④段列举朋友圈里的一个帖子,得出“读书无用”的结论 (1分);接着,
第⑤⑥段指出帖子中的内容存在偷换概念的问题,指出列举出的名人是少数,比例不大 ,批
语文试题 第 7 页 (共 9 页)


驳“读书无用”的 观点(1分);第⑦段内容紧承第⑥段,通过列举当下中国没上过大学而获
得成功的人只是少数,不能代 表所有没上过大学的人这一实例,进一步证明第⑥段中帖子内
容存在“比例”问题,进一步驳斥“读书无 用”的观点(1分)。
18.(3分)对比论证(1分)。通过美国50年前和50年后拥有学士学位 的人和没有学士
学位的人在薪资、岗位上的对比,有力地证明了读书的重要性(读书对人发展的主要影响 )(2
分)。
三、古诗文阅读
(16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19. B 20.答案略。注意“期”“虽”“者”的翻译 21. D
22.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喻国家大事,以小见大,自己及君,
含蓄委婉。启发国君意识到自己受了蒙蔽,从而达到了进谏的目的。(3分。围绕“设喻
说理;类比推理 ;设喻;讽喻”中任意一点展开回答。意思对即可)
(二)(4分,每小题2分)
23. C 24.示例:(1)狂在动作上,如“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2)狂在外
表上,如 “牵黄”“擎苍”“锦帽貂裘”;(3)狂在神态上,如“酒酣胸胆尚开张”;(4)狂在
志向上,如“ 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2分,概括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结论0.5
分,例句0.5分)
四、作文
(50分)
25.评分标准
类 别
一 类
分 数
45-50分
评 分 标 准
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有 真情实感;语言生动得体,简洁流畅;结构
完整,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中心明确,内容具体 ,有真情实感;语言较生动得体,语句通顺;结
构完整,条理较清楚,有一定详略。
中心较明 确,内容较具体,有一定真情实感;语言较得体,语句较通
顺;结构较完整,条理较清楚,详略不够得当 。
中心不明确,内容较具体,缺少真情实感;语言较得体,语句较通顺;
结构不够完整,条理 不够清楚。
内容不具体,没有真情实感;语言不得体,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楚,
结构不完整。
二 类 40-44分
三 类 35-39分
四 类 30-34分
29分
以下
五 类
补充说明:
⑴符合出题意图,达到基本 字数标准,建议作文起评分在36分。评分时不求全责备,要充分
考虑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允许有瑕疵 。要确保20%的学生作文分进入一类标准,确保5‟
的学生作文能拿满分。
⑵对下列情形要 酌情加分:①符合生活的真实;②符合该年龄段特征,有独立的思考;③展
示考生的阅读积累;④个性化 的语言;⑤书写工整美观,加2-3分。
语文试题 第 8 页 (共 9 页)


⑶对下列情形要酌情扣分:①思想不健康,主题偏激;②编造苦难生活经历;③情感虚假,< br>无病呻吟。
⑷几种特殊情况的评分:①严重抄袭直接归入五类文;②缺少标题的扣2分;③未完 成全篇,
350字以上,每少50字扣3分;④350字以下直接列入五类文。



语文试题第 9 页 (共 9 页)


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诊断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卷共6页,25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限15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并认真核
对条形码上的准考 证号和姓名,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3.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填涂;非选择题 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
按照题目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和在试卷 、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要
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
(26分,1—7题每小题3分,第8题5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恻隐(câ) 邂逅(xiâ) 震悚(shǒng) 哽咽(yâ) 百无聊赖(nài)
.....
B.豁免(huó) 累赘(zhui) 冗杂(rǒng) 埋怨(mán) 杳无音信(yǎo)
.....
C.忐忑(tǎn) 绽放(zhàn) 憧憬(chòng) 木塞(sāi) 惟妙惟肖(xiāo)
.....
D.诘责(jiã) 杀戮(lù) 吮吸(shǔn) 殷红(yīn) 万恶不赦(shâ)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筹划 聆听 怜悯 倾诉 鞠躬尽瘁
B.咒诅 孕育 诺大 惬意 情有可源
C.溺爱 解骋 凛然 衷爱 莫名其妙
D.吞噬 拘谨 娴熟 执着 妄自匪薄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如今,微信朋友圈投票除了令人不胜其扰,还日渐变成了一种“烧钱游戏”, 有泄露
私人信息的危险。因此,家长们应摆正 ,摆脱投票活动的名利 ,给孩子解释清
楚参赛的意义,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被“烧钱游戏” 住。
A.并且 心态 诱导 迷惑 B.而且 态度 诱导 迷惘
C.甚至 心态 诱惑 迷惑 D.况且 态度 诱惑 迷惘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孩子应该干、可以干的事,要让他们自己去干,父母不要越俎代庖。
....
B.雨过天晴,我们站在上崖边欣赏着高山流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
....
C.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
D.比赛结束好长时间,同学们还在津津乐道地谈论起球员们的表现。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7年10月 1日晚,随着东航两架从加勒比海地区转移受灾同胞的包机先后降落在上
海虹桥国际机场,使近400名 受灾同胞安全转移。
B.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之所以能够获得“蜗牛小专家”的美誉,是因为其能够 发展能力,
提高综合素养,进而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知识。
C.《中学生阅读》的读者,主要是面向广大中学生、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9 页)


D.我们既要绿水青山 ,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
6.请将下列句子排序,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 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②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③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④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
色都不相同。⑤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 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
A.③②①⑤④ B.⑤③④①② C.③⑤④①② D.⑤④①②③
7.下列各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们常用“唐诗、宋词、 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
的文学形式。
B.“而立”代称三 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
惑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C.《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便选
自这 一著作。
D.“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其中“风”原指我国最早的一< br>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骚”原指《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就是出自这部作品。
8.古诗词默写填空
⑴ ,鲸鲵唐突留余迹。(李白《赤壁歌送别》)
⑵曾是洛阳花下客, 。(欧阳修《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
⑶ ,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⑷ 虽然我这次考试失败了,但我不会丧失信心,我坚信“ ,
。”(用李白《行路难》中诗句填写)
⑸《饮酒》诗中,写出了作者恬淡闲适、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的诗句是:
, 。
二、现代文阅读
(28分)
(一)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9、12题各2分,其余每小题3分)
两个人的电影
迟子建
①母亲在那个春天血压居高不下,我怀疑是故乡的寒 冷气候使然,便劝她来哈尔滨住上
一段,换换水土,她来了。说也怪,她到后的第二天,血压就降了下来 ,恢复正常。我眼见
着她的气色一天天好看起来,指甲透出粉色的光泽。她在春光中恢复了健康,心境自 然好了
起来。她爱打扮了,喜欢吃了,爱玩了,甚至偶尔还会哼哼歌。每天她跟我出去散步,看待
每一株花的眼神都是怜惜的。按理说,哈尔滨的水质和空气都不如故乡的好,可她却如获新
生。看来温 暖是最好的良药啊。
②白天,我看书的时候,母亲也会看书。她从我的书架上选了一摞书,《红楼梦》 《慈禧
与我》等,摆在她的床头柜上。受父亲影响,她读《红楼梦》不止一遍,熟知哪个丫鬟是哪
一府的,哪个小厮的主子又是谁。大约一周后.她把《红楼梦》放回去,对我说,后两卷她
看得不细。 母亲说《红楼梦》好看的还是前两卷,写的都是吃呀喝呀玩呀的事情,耐看。而
且,宝玉和黛玉那时还天 真,哥哥妹妹斗嘴斗气是讨人喜欢的。到了后来,宝玉和宝钗一结
婚,小说就不好看了。母亲对高鹗的续 文尤其不能容忍,说写的人不懂趣味,硬写,把人都
搞得那么惨,读来冷飕飕的。她对《红楼梦》的理解 令我吃惊,起码,她强调了小说趣味性
的重要。
③母亲对历史的理解也是直观朴素的。那段时问,我正看关于康有为的一些书籍,有天
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9 页)


晚饭同她聊起康有为,她说:“这个人不好啊 ,他撺掇光绪帝闹变法。变法失败了,他跑了。
要不是他,光绪帝能被幽禁吗?”为了证明她的判断是正 确的,她拿来《慈禧与我》,说那里
面有件事涉及康有为,证明了他的不仁义。母亲翻来翻去,找不见那 页了,她撇下书,对我
说:“不管怎么着,连累了别人的人,不是好人啊。”康有为就这样被她定了性。
④我除了带她到商场购物,去饭店享受美食,去植物园看牡丹和郁金香外,还带她进剧
场。我陪 她看了一场京剧,是省京剧院在五月份推出的“京剧现代戏经典剧目回顾展”,母亲
看得直摇头,有时干 脆堵起了耳朵。好不容易捱到戏散,她得救般地对我说:“还是些老戏是
好东西啊!”
⑤刘老 根大舞台最近落户哈尔滨的工人文化宫,每晚都有演出,场面很火爆。我约母亲
一同去看,半途中,母亲 终于忍不住了,她几乎是用命令的口气大声对我说:“咱走吧!”我
也没有料到演出是那么低俗,赶紧跟 着她出来了。
⑥有一天黄昏,我和母亲散步时路过文化宫,看见王全安导演的《图雅的婚事》在上映,
立刻买了两张票。我知道这部电影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拿了奖。按照票上的时间,它应该
开演 五分钟了,我正为不能看到开头而懊恼呢,谁知到了小放映厅门口,却吃了闭门羹。原
来,这场电影只卖 出这两张票,放映厅还没开呢。我找来放映员,他说坐飞机要是一个乘客,
人家都得给飞,电影票呢,哪 怕只卖出一张,他也会给放的。放映员打开门,为我和母亲放
了“专场”电影。当银幕上出现了蒙古包、 羊群和纯朴的牧民时,母亲慨叹了一句:“这是真
景啊!”母亲看过两部流行大片,对里面电脑制作的假 景很反感,所以这真实的场景让她觉得
亲切。故事很简单,一个女人征婚,要带着“无用”的丈夫嫁人。 而这个丈夫之所以“废”
了,是因为打井所致。这背后透视出的是草原缺水的严峻现实。虽然它与多年前 轰动一时的
《老井》有似曾相识之处,但影片拍得朴素、自然、苍凉而又温暖,我和母亲被吸引住了,< br>完整地把它看完了。出了影厅,只见大剧场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正在高潮,演员在台上热闹
地和观 众做着互动,掌声如湖。
⑦我和母亲有些怅然地在夜色中归家,慨叹着好电影没人看。快到家的时候, 母亲忽然
叹息了一声对我说:“我明白了,你写的那些书,就跟咱俩看的电影似的,没多少人看啊。那< br>些花里胡哨的书,就跟那个刘老根大舞台一样,看的人多啊。”
⑧母亲的话,让我感动,又让我 难过。我没有想到,这场两个人的电影,会给她那么大
的触动。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 母亲在,我生命中的电影,就永远不会是
一个人的啊。 (注:迟子建,当代著名女作家)
9.文章前三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下文有什么联系?(2分)

10.文章第①段中划线的“温暖”一词包含哪两个方面?作者为什么说“看来温暖是最好的良
药啊”?(3分)

11.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文 章主要表现了母亲质朴、本色的性格特点。反映在以下生活小事中:读《红楼梦》、
评康有为、评样板戏 、进刘老根大舞台看演出、看电影《图雅的婚事》。
B.“母亲翻来翻去,找不见那页了,她撇下书, 对我说:‘不管怎么着,连累了别人的人,
....
不是好人啊。’”句中加点词语运用动作描 写,表现母亲急切地想找到证明康有为不仁义的文
字证据。
C.本文以《两个人的电影》为题 ,主要是要突出“我”和母亲两个人一起看“专场”电
影这个特别的情节,表现对人们不愿意看电影现状 的不满。
D.文中详写电影内容,突出电影“朴素、自然、苍凉而又温暖”特点,表现母亲不俗的文化品位。
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9 页)


12.怎样理解第⑧段中“母亲的话,让我感动,又让我难过。”这句话?(2分)

13.文章标题是“两个人的电影”,但作者却花一定的笔墨写陪母亲进剧场看京剧、进刘老根
大舞台看戏,这是否离题?为什么?

14.文章结尾句中“我生命中的电影”该怎样理解?“有母亲在,我生命中的电影,就永远
不 会是一个人的。”这句话有何含意?(3分)

(二)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这个社会在严惩不读书的人
①每当有人劝你努力读书,考个好大学,以后找个好工作的时候, 你是不是嗤之以鼻?你
心里是不是在想: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中,大学生毕业连工作都找不到,更不用 说买房买
车、结婚生子了;在这个万众创业、人人有机会改变自身阶层的时代中,大学生大多会把脑子读坏,连交际能力都堪忧,能有啥出息?
②总之,你已经将读书无用奉为圭臬,将赚钱至上视为 信条。网络上流传着各式各样的
读书无用论段子。有一个段子说:XX初中辍学,他的小伙伴却最终考入 了名牌大学;身为部
门经理的XX,在考虑到底要不要录用他名牌大学毕业的小伙伴……
③千 万不要拿这样个别的例子去忽悠那些还心智未开的年轻人。因为这样的人只是少数,
大多数不爱学习的孩 子,长大之后就会发现,自己用几年疯狂的青春,换来了一生的卑微!
④记得朋友圈曾疯狂流传过这样 一个帖子:两排名单,第一排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
等9人;第二排也是9人,分别是李渔、洪昇、顾 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
洪秀全、袁世凯。估计大部分人都不熟悉第一排的人,而熟知 第二排的人。帖子最后揭晓:
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第二排全是当时科举的落地者,因此结论是读书无 用。
⑤这可是严重的偷换概念!第一排人你不熟悉,不代表人家当时在社会上没有创造出价
值 ;第二排的人虽然大家现在都熟知,但其中有的人在他们生活的那个社会,并不招人待见。
⑥更重要的 是:比例!成为蒲松龄、金圣叹这样的人,能有几个?还有,如果我列举既
学习好、在当时社会又创造出 价值、广为后世所知的人,会更多!
⑦同样,没有上过大学而自主创业获得成功、赚了大钱的人,在 当下中国确实有,我们
每个人身边都可能有这样的人,或许就有我们的亲戚和朋友。但是,中国没有上个 大学的人
那么多,他们中有成为富豪、老板及在其他方面成功的,不是很正常吗?但是他们当中的成功比例是多少呢?
⑧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人们一样不认为上大学是必须走的一条路。那时 候有没有
学士学位对收入的影响非常低,25至32岁大学毕业的薪资对比高中毕业的薪资,平均年收入
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 9 页)


也就多了9000美元 ;50年后的今天,两个群体收入差别翻了一番,更关键的是岗位占比数,
靠高中文凭能找到工作岗位占 比从之前的72%降到了38%,收入低,岗位少,生活直接崩盘。
⑨出身于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 富豪田北辰,参加了香港本地一档叫做《穷富翁大作
战》的真人秀节目,按节目的要求体验了一把时薪只 有25港币的环卫工的生活。田北辰在体
验了两天清洁工生活、尝尽底层心酸后,一语中的:“这个社会 在极严厉地惩罚不读书的人!”
⑩这句话说得真狠。(选自《启迪与智慧》,有改动)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6. 选出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
A.本文从日常生活 现象入手,引出文章议论的话题。这样能够生动形象地、深入浅出地
抓住读者心理,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
B.从文中可以看出,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生活幸福、事业有成的人群中,低学历的人还
是 少数。
C.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每年的这一天,
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D.文中举香港富豪田北辰的例 子,有力地证明了“这个社会在极严厉地惩罚不读书的人”
这个观点。
17.请分析④—⑦段的论证思路。(3分)

18. 第⑧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3分)

三、古诗文阅读
(16分)
(一)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邹忌修八尺有 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
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 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 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
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 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 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
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 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
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 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
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 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朝服衣冠(早上) 皆朝于齐(朝见)
..
B.吾妻之美我者(助词,无实义) 臣之妻私臣(的)
..
语文试题 第 5 页 (共 9 页)


C.闻寡人之耳者(传到) 不求闻达于诸侯(使„„听到)
..
D.数月之后(几个) 扶苏以数谏故(三次以上)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1.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
迷惑。
B.文中齐威王的形象虽着墨不多,仅应答过程中的一个“善”字的语言描写,便使威 王
的气度、神韵尽现,表明齐王能客观冷静地认识自己。
C.由于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 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邹忌问题时在语气和感情上有明显
差异。妻的回答包含着由衷的偏爱与赞美;妾的回 答包含着拘谨和勉强之意;客的回答包含
着不得已的阿谀奉承。
D.本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 多排比句和夸张句,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
成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无可辩驳之 感。
22.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言不慎便有性命之忧,可见进谏并非易事,而邹忌却能让齐威< br>王欣然纳谏,令人佩服。邹忌的进谏颇有技巧,他是如何向齐威王进谏的?

(二)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老夫聊发少年 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 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23.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词中描写了出猎的 壮阔场面,表现出词人的英雄气概,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
情。
B.词中“鬓微霜, 又何妨”表达了这样的言外之意: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
场,迎击来犯之敌。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拿魏尚自比,雄健豪放地表达了希望朝廷
派人赦免他的罪名, 让他为国建功。
D.从艺术表现力上说,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发、牵、擎、卷、射、挽、望 等,
十分生动形象。
24.“狂”可以说是这首词的“词眼”,请你概括作者的“狂”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作文
(50分)
2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
⑴请以“ 春光”为题作文。
⑵人生是博大丰富的,可享 受的东西无穷之多;生命又是很短暂的,许多有意义的东西
会稍纵即逝。有的人追求物质享受,有的人追 求精神享受。有的人追求享受而身败名裂,有
的人追求享受却青云直上。有人说享受是金,有人说享受是 土„„
请以“享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所写内
容必须在“享受”的范围之内。
语文试题 第 6 页 (共 9 页)


要求:
①择题目⑴的请选择一个动词,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选择题 目⑵的另拟题目作文。
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除诗歌、戏剧外,不限文体。④不少于65 0字。⑤文
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诊断考试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
(26分,1—7题每小题3分,第8题5分)
1.B 2. A 3. C.4. A. 5.D 6. A.7. B
8. ⑴君去沧江望澄碧⑵欲夸风物向君羞⑶ 从今若许闲乘月 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
济沧海。⑸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每小题1分,每 错漏一字扣0.5分)
二、现代文阅读
(28分)(所以主观题答案,只要满足题目要求即可)
(一)(16分,9、12题各2分,其余每小题3分)
9.(2分)前三段写母亲精神世界 很丰富,爱读书、有见识、朴实直率(1分)。与下文
母亲看戏、看电影后慨叹好电影和好书没人看相映 衬,突出母亲的现象和特点(1分)。
10.(3分)“ 温暖”一方面指哈尔滨的天气温暖(1分),另一方面指女儿接母亲到身边而
让母亲感受到的亲人间的温 暖(1分)。正是这自然界的温暖气候和亲人间的温暖亲情使母亲心
境变好,恢复了健康,如获新生,所 以说“温暖”是最好的“良药”(1分)。
11.(3分)C
12.(2分)“我”为母亲 理解自己,为母亲对自己作品的肯定,为有这样一个有见识、有
品位、与自己精神相通的母亲陪伴而感到 幸运和感动(1分);为众人冷落高雅文化、追求庸
俗文化而难过(1分)。
13.(3分) 不离题(1分)。母亲看现代京剧以及看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感到的是矫揉做
作、低俗嬉闹,这与后来看 电影得到的朴素自然的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正是这种不
同的感受,引发了母亲对女儿作品的评 价,表现了母亲质朴的艺术观以及对女儿的理解。这
样写不但不离题,反而更能表现文章标题“两个人的 电影”所传达出来的母女相知,母女情
深的温情,细腻感人(1分)。
14.(3分)“我生 命中的电影”是指“我”的生命历程,它既包含人生之路,也包含艺术
之路。(1分)母亲不但给“我” 亲人的温暖关怀,同时母亲也是“我”的艺术上的知音,无论
是现实生活还是艺术创作,有了母亲,我就 不会孤独。(2分)
(二)(12分,每小题3分)
15.(3分)不读书的人的处境会越 来越差,难以很好地发展。(这个社会在严惩不读书的
人,给2分,意对即可)。
16.(3分)A
17.(3分)第④段列举朋友圈里的一个帖子,得出“读书无用”的结论 (1分);接着,
第⑤⑥段指出帖子中的内容存在偷换概念的问题,指出列举出的名人是少数,比例不大 ,批
语文试题 第 7 页 (共 9 页)


驳“读书无用”的 观点(1分);第⑦段内容紧承第⑥段,通过列举当下中国没上过大学而获
得成功的人只是少数,不能代 表所有没上过大学的人这一实例,进一步证明第⑥段中帖子内
容存在“比例”问题,进一步驳斥“读书无 用”的观点(1分)。
18.(3分)对比论证(1分)。通过美国50年前和50年后拥有学士学位 的人和没有学士
学位的人在薪资、岗位上的对比,有力地证明了读书的重要性(读书对人发展的主要影响 )(2
分)。
三、古诗文阅读
(16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19. B 20.答案略。注意“期”“虽”“者”的翻译 21. D
22.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喻国家大事,以小见大,自己及君,
含蓄委婉。启发国君意识到自己受了蒙蔽,从而达到了进谏的目的。(3分。围绕“设喻
说理;类比推理 ;设喻;讽喻”中任意一点展开回答。意思对即可)
(二)(4分,每小题2分)
23. C 24.示例:(1)狂在动作上,如“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2)狂在外
表上,如 “牵黄”“擎苍”“锦帽貂裘”;(3)狂在神态上,如“酒酣胸胆尚开张”;(4)狂在
志向上,如“ 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2分,概括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结论0.5
分,例句0.5分)
四、作文
(50分)
25.评分标准
类 别
一 类
分 数
45-50分
评 分 标 准
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有 真情实感;语言生动得体,简洁流畅;结构
完整,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中心明确,内容具体 ,有真情实感;语言较生动得体,语句通顺;结
构完整,条理较清楚,有一定详略。
中心较明 确,内容较具体,有一定真情实感;语言较得体,语句较通
顺;结构较完整,条理较清楚,详略不够得当 。
中心不明确,内容较具体,缺少真情实感;语言较得体,语句较通顺;
结构不够完整,条理 不够清楚。
内容不具体,没有真情实感;语言不得体,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楚,
结构不完整。
二 类 40-44分
三 类 35-39分
四 类 30-34分
29分
以下
五 类
补充说明:
⑴符合出题意图,达到基本 字数标准,建议作文起评分在36分。评分时不求全责备,要充分
考虑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允许有瑕疵 。要确保20%的学生作文分进入一类标准,确保5‟
的学生作文能拿满分。
⑵对下列情形要 酌情加分:①符合生活的真实;②符合该年龄段特征,有独立的思考;③展
示考生的阅读积累;④个性化 的语言;⑤书写工整美观,加2-3分。
语文试题 第 8 页 (共 9 页)


⑶对下列情形要酌情扣分:①思想不健康,主题偏激;②编造苦难生活经历;③情感虚假,< br>无病呻吟。
⑷几种特殊情况的评分:①严重抄袭直接归入五类文;②缺少标题的扣2分;③未完 成全篇,
350字以上,每少50字扣3分;④350字以下直接列入五类文。



语文试题第 9 页 (共 9 页)

济南一中升学率-市场营销策划书


春暖花开的句子-生日空间留言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国籍法-广州中招网


攀枝花市七中-公司车辆管理规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分数线-结核病日


教师节日期-婚礼答谢宴主持词


求职自我介绍-入党谈话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