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人教版
我的初中老师-开学必备物品
9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
2.感悟鲁迅对阿长深厚怀念的原因,领会阿长性格中的人性美。
3.感知鲁迅作品中对小人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感悟鲁迅怀念普通保姆的原因,感悟阿长的人性美。
2.感悟作者对弱者的情感。
学情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以平凡人物的生活为主题,主要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弱者的关爱。八
年
级学生具有敏锐的感悟能力,能感悟到“爱”的博大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特殊
的人物。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
亲的文章,却在他四十五岁那年,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以纪念自己
童年时期的一个保姆。
《阿长与<山海经>》,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中出现的几个字词。
憎恶
粗拙 掳 震悚 霹雳 疮疤 渴慕
能不能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文章的内容?(设计意图
: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
学会运用词语,同时也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知。)
今天这堂
课我们主要解决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怀念普通的阿长保姆?”请同学
认真读一读这个问句有没有发
现什么问题?“怀念”、
“普通”,显然这是一个矛盾。既是
普通为何怀念?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这堂课,一起去探索去解决。
一、感知阿长的普通
阿长作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她的普通之处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
称呼不定、其貌不扬、姓名不知、切切察察、睡相不好、多陈规陋习、讲长毛故事、
普通:饶舌多事、粗俗、迷信、无知、淳朴、不幸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的感知阶段,用主问题牵动学生对整篇课文的整体理解,可提高
1 6
学生阅读课文的质量。)
二、体会阿长的真心
1.重点阅读“梦里也记得元旦……恭喜恭喜”语段,请小组自由合作朗读展示。
2.请学生谈谈为什么这样朗读?分别采访阿长和迅哥儿的朗读者的感受。
3.指导全班学生朗读。
(1)分析文段中间“我”与阿长的那两句对话应该怎么读。为了能准确
地把握这两句
对话的语气语调,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当时对话的情境和两个人的心理状态。我们先看这两句
话:“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想一想,我为什么惊异?阿长为什么惶急?
(2)新年祝福的话对于阿长来说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她这一年是否“顺溜”,所以阿长
很惶急。而我呢
,似乎并没有把这件事看得很重要,甚至有些反感,觉得这是一场磨难。两个
人不同的心理,使得后面的
两句对话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下面我们来试着读一读这两句
对话。
(3)大家看“
我”说“阿妈,恭喜……”中间有个逗号,后面是一个省略号,在读的时
候,要把标点符号体现出来,“
阿妈”读完之后,稍微停顿一下,后面的恭喜,声音要拉长一
些。声音应该是慢而且低的。(教师范读)
阿长说的话连用了四个感叹号,而且“恭喜恭喜”
等几个字之间没有逗号,说明语速要快,同时声调要高
亢。(教师范读)(学生再读)
4.引导学生理解“伸出、按住、惶急、摇着、笑、塞”“大家”
等词体会阿长的“渴
望平顺、真心祝福”真诚善良。
(设计意图:从吃福橘的事件中,通
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阿长除了陈规陋习以外还有
一份对孩子的真心。)
三、理解阿长的伟大
阿长她是那么善良,把福橘塞在我的嘴里,希望我的生活也美好顺溜。但这一切在幼时
的鲁
迅眼里是那样的不耐烦。真正发生态度的改变是在哪件事之后?买《山海经》。
1.“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齐读这一句,最能触动你内心情感的是哪几个字?(‘三哼经’)
2.一个文盲,但却能为“我”
买来心爱的书,可见他是很关心“我”,在乎“我”的感
受,正是从这三个字中,可以想象她都遇到了什
么困难? 这一切,我都浑然不知。当我得知后
我的表现是: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
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
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实有伟
大的神力”出示幻灯。
2 6
“霹雳,震悚,敬意,伟大的神力”大词小用?
所谓大词,就是专用在某些庄重场合,用在某些大人物或 特异人物身上,现在却用在
这样一件小事,这
样一个小人物身上,是不是大词小用呢?鲁迅为什么大词小用?
鲁迅的文章很善于蓄势,文章前面
的铺垫是,我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请注意渴慕是一
个分量很重的词语,不是一般的幕,而是渴望到了极
点,是一种迫不及待的爱慕、思慕。这又
是由一位老人引起的。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明
确:爱自然、和小孩亲近、百草园自由空间里的人物。鲁迅在那里看到的世界是三
味书屋强迫阅读的经书
之类应试书里所没有的,唤起他的好奇心和无极的想象。有谁关心我
的内心渴求?有谁满足我生命成长的
需要和欲望?“谁也不肯真实的回答我”,家长不会、不
能。老师不会、不能,学者不会、不能。无权无
势无文化的农妇,不懂教育的理论、不懂我的
好奇心想象力,但她有一条,就打心底里爱迅哥儿,想方设
法满足孩子的需求,简简单单痛痛
快快自自然然地为孩子做了一件事情。
3.“别人不肯
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阿长“伟大
的神力”来源于什么?(善良、
纯朴、关心孩子)
教师小结:这个伟大的神力,表面上是看是阿长做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买
来了
山海经。实际上这个伟大的神力是来源于阿长真诚与善良,这是其他人不具有的。正是这种
善良、纯朴的优秀品质,让制作粗拙的《山海经》成了我最为心爱的宝书,而且影响了我的一
生,让长妈
妈成了“我”最怀念的人。
4.鲁迅用两段文字交代阿长的名字,是否太繁琐?
鲁迅不是说过文章写成以后至少要看两遍,要将可有可无的东西删去吗?名字一般给
予了美好的期望鲁迅
叫她阿长,长并不是她的姓也不是她的绰号她的名字是前任女工的名
字。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把他人的名
字随意安在自己的头上吗?什么样的人才会被人随意安排?
地位卑微,不被重视。对小人物的同情,可悲
,哀其不幸。名字被人随便安排,在一般人那里难
道不会引起反抗吗?阿长没有,这说明什么?没有自尊
、麻木。怒其不争。特殊情况下为下层
人物所感动,欣其善良。
(设计意图:从买山海经这件事情中引导学生深刻体会阿长的伟大。)
四、感悟作者的深情怀念
作者以儿童的视角真实的描绘了记忆中的阿长,不浮夸,不做作。还生活人物以本貌。
当作
者以成年人的口吻怀念阿长时,写下了两段深情怀念的文字。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
3 6
姓 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
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妈妈和他之间的事.”
大概、终于、仅、大约这些不确定的词语,难道是鲁迅真的记不清了吗?
幻灯片出示: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根手指,在空中上
下摇动,或者点着
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
身。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
孩
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
下,是万不
可钻过去的……。
是真的记不清了吗?不是的,相反记得很清楚。我想三十多年过去,作者对阿长
有了更
多的理解和宽容,比如成年的“我”就会明白,阿长不是故意地把我挤到床的一角,那只是她无法改变的生活习惯罢了。还有呢?
预设:还有“元旦劈头的磨难”,只是阿长对生活一种美
好的愿望“顺顺溜溜”,不是
迷信,只是一种习俗,“吃福橘”,是南方一种习俗,希望来年幸福顺利,
当“我”对阿长说完
“阿妈,恭喜”之后,阿长“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阿长其实更
希望我来
年“顺溜”,可惜当时我没有感觉到。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一方面我们不能苛求阿长<
br>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能更为科学地教育孩子,另一方面他们这样的讲的目的更多是希望
我们能
听话,从她的角度来说都是为了“我”好。
这样多少带有宗教色彩的祈愿文字,即使在鲁迅的文章
里也几乎绝无仅有的。《从百草
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多次提及阿长,可见地位和分量。在鲁迅眼里
,长妈妈又是一位社
会底层被抹杀、被损害的不幸的妇女,鲁迅说过,他的作品所关注的是病态社会的不
幸的人
们。长妈妈和闰土、闰土的父亲、祥林嫂们一起生活在鲁迅的心里。鲁迅的祈祷是深含着他
的爱,对母亲或母亲般的保姆、生命养育着的爱、对社会底层不幸者的爱。
(设计意图:以阿长为例,引导学生理解鲁迅作品中对小人物的情感。)
五、总结:作者为什么会怀念普通的阿长保姆?
1.资料补充:1926年3月18日北
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
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在那
种境况下,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
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
夕拾》。
4 6
2.旧日的美与爱,既可看作是鲁迅思想苦闷时的精
神避难所,也可视为“为现在抗
争”的疲累身心的休憩园。《鲁迅散文解读》
小结
作者为什么会怀念普通的阿长保姆?感恩、愧疚、美好人情呼唤、善良劳动人民的淳朴、
宽厚、善良、热
情的品质赞美、自己心灵的慰藉。这一份故土,故土上的那些人、那些事更
是鲁迅的精神家园!所以在鲁
迅的生命中阿长不止是一个保姆,还是?我相信每个人的人生中
都有一个阿长,课后用你笔把她写下来!
让他们来点缀你的人生,丰富你的人生,感谢生命中
的相遇。
5 6
(设计意图:回归课堂开头的主问题,重新理解阿长人物形象以及作者深刻用意。)
板书设计
“阿长”由来—无名无姓、地位低下
切切察察—饶舌多事
讨厌阿长
睡成“大”家—不拘小节
阿长与《山海经》
元旦塞橘—迷信(隐含爱心) 感激 怀念 敬佩
长毛故事—愚昧(隐含纯朴)
感激阿长—买来《山海经》—真诚热情
直抒胸臆—抒发感情,深化主题
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