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七下 课内现代文 阅读理解
助理政工师工作总结-卓文萱图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
《说和做》阅读练习
1文章开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有何作用?
答:①引用,②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
,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结构),
③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更能突出表现先
生的品质。具有总
领全文的作用(内容)
2、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做了哪些事?
答:写了三本书:《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3、作为革命家方面的闻一多先生做了哪些事,来表现“言”“行”完全一致的?
答:做了三件事:起稿政治传单、参加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4、如何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句话?
答:比喻,将“我们
衰微的民族”比喻为一个病人,闻一多先生想从古典文学中
寻找到振兴中华民族的途径,表达闻一多先生
对我们民族的热爱之情。
5、“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
射到
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找准关键词)
准确地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的投入研究,执著追求的精神,用上这些动词使
6、文章最后的“他,口的巨人;他,行的高标”, 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答:“口的巨人”是指闻先
生为正义、民主、自由大声疾呼;“行的高标”是指
他勇于行动,不畏牺牲。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言行一
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作用:结构上照应开头。内容上总结全文,突出中心,
《最后一课》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散学了—你们走吧”
1、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和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答:环境描写;钟声
宣告最后一节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民族
的屈辱历史即将开始,用这些声音烘托了韩麦
尔先生内心的痛苦和悲愤。
2、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1
在最后一节法语课中,小弗朗士理解了韩麦尔先生,并被韩麦尔先生强烈
的民族
自尊心和爱国热情所感动,他心中的爱国热情已经觉醒,所以,在他心目中,韩
麦尔先生
的形象显得特别高大。表现了他对韩麦尔先生的热爱,崇敬之情。
3、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神态描写,表达了他内
心的悲痛,因国家的沦亡和被占领的残酷现实而陷入加大
痛苦中。突出表现韩麦尔先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和爱国热情,。
4.
“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
你们走吧。”
运用了(动作、神态)的描写方法,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因为最后一节法语课的结
束而感到万分悲痛,突
出表现韩麦尔先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5、赏析“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句话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语言比作钥匙,把侵略者的统治比喻成监狱;
形象的告诉人们:
只要牢记本民族的语言,就能增强人们的民族自尊心,激发他
们的爱国热情,号召人民团结起来,努力奋
斗,争取民族的解放。
6.“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这句话
是对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他对敌人禁学法语卑劣行为的讽刺、轻
蔑、憎恨和反抗,对祖国语言的
热爱,说明了小弗郎士的爱国热情已经觉醒。
阿长与《山海经》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阿长来问《山海经》, “我
”也只淡淡地回答,表现了“我”对阿长的(轻
视),这些都为下文(阿长买来《山海经》送给我)设下
了伏笔和悬念。
2.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说明了什么?
说明阿长对“我”真诚的关心和伟大的爱心,表明她的善良、朴实。
3.如何理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
答:比喻(夸张)、心理活动
描写,把我心中的震惊比喻成霹雳,写出了阿长给
我买来《山海经》,给我内心带来的震动,表现了阿长
对我的真诚的关心和伟大
的爱心,也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之情。
4.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
确有伟大的神力.
2
答:这句话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因为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体现出阿长
对我的真诚的关
心和伟大的爱心,也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之情。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样说?
答:这四本书虽然很粗
拙,但却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给了“我”
非常大的震动:因为它满足了我儿时的好奇
心,激发了我的求知欲望,体现出阿
长对我的真诚的关心和伟大的爱心,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所以,是
“最为心爱的宝书”。
《老王》阅读理解
阅读“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老王为什么在去世前送给“我”香油和鸡蛋?体现了老王怎样的性格特点?
因为我们经常
照顾老王的生意,送鱼肝油给他,关心他,他感到人情不还过意不
去,所以上门谢恩。体现老王(知恩图
报、心地善良。)性格
2、老王说“我不是要钱”,为什么最后还是收了钱呢?
老王怕“我”真的托人给他送钱,怕给“我“添麻烦。体现了老王朴实、善良。
3、文中反复
写老王“直僵僵”的,又说他“面如死灰”,像“僵尸”“骷髅”,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老王
当时处境怎么样?
答:对老王进行了外貌、神态的描写。突出老王步履艰难、身体僵直的形象。
表明老王已经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突出其境遇的悲惨,为他的死作铺垫。
4、“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的镶嵌在门框里”句中的“镶嵌”一词的表达效果
“镶嵌”本义是
指将一物嵌入另一物,在这里是指老王直僵僵站在门框里的情景,
一句运用了夸张、拟物的修辞手法,突
出老王身体僵直的形象,表明老王已经表
明老王已经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突出其境遇的悲惨,为他的
死作铺垫。
4、老王送的鸡蛋真的“多得数不完”吗?如何理解这句话?
生活贫困,身体极度虚弱的老王不可能送“多得数不完”的鸡蛋。
作者认为:鸡蛋凝聚了老王真挚的谢意,体现了他善良的性情,这种情义是无法
计量的。
5、文中“我强笑说……”,这里的“强”应怎样解释?“强笑”表达了“我”怎
样的心情?
强是勉强,看到老王病成那样,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
感动。
3
6、 以善良去体察善良。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
br>作者的善良表现在:照顾老王的生意;付给他应得的报酬;女儿送给他鱼肝油;
三轮改平板三轮,
作者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也要给钱等。
7、 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 老王的善良表现在:“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
钱;受了人家好处,
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还拿着香油鸡蛋来看望我们等。
8、对课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
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
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
的关爱还很
不够,没能从根本上帮助老王,所以感到“愧怍”。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文章开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是指什么?
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时恰在除夕夜
,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倒传来不幸的消息,
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美好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明确: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2)第四自然段:礼送客人
(3)第五自然段:复信致歉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
么?(用书上的原话
回答)
明确:“写话”,一旦写的不像“话”,就坚决改。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
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4、叶圣陶先生在“总的用语方面”是怎样律己严的?
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语文,努力追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这是常人难
以达到的。
4
《驿路梨花》阅读理解
1、文中的解放
军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场,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写出他们的
行动。这运用了什么写人方法?本篇运
用这种写人方法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答:本篇对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运用了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
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把作品的现在时间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插叙过去的事件,
大大节省了篇
幅,构成了曲折生动、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表达作品的主
题。
2、理解句子:这天夜
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
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
花丛中歌唱……
答:写梦境中的梨花,着意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和小姑娘梨花
相映生辉
3、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
路梨花处处开。” 答:洁白美丽的梨花和乐于助人的哈尼小姑娘,都是值得赞美的,“驿路梨花处
处开”语意双关,实
际上赞颂的是世代相传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
4、课题“驿路梨花”该如何理解?
“驿路
梨花”是由结尾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演化而来的,它是一语双关,
表层含义是指驿路上的梨花,洁
白、美丽,深层含义则象征处处洋溢着助人为乐
的雷锋精神,
4、课题“驿路梨花”的作用是什么?
化用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也是全文的线索,一语双关,揭
示文章的主题。
5、结尾引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有什么作用?
①结构上,照应题目和开头
②内容上,以花喻人,喻雷锋精神,“处处开”表现雷锋精神的发扬光大,深化
文章中心。
5
《紫藤萝瀑布》阅读理解
1.题目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题目用了比喻,给紫藤萝以动感,使它形象生动,吸引读者,同时也暗含了中心.
2、文章开头写道“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既写
动作,又写心情,惊讶中带着震撼。是什么让“我”竟至如此?突如
其来,造成悬念。为下文描写紫藤萝
花的繁茂作铺垫,
3.揣摩语句,谈谈你的理解.(注意修辞的运用和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不见其发端,
也不见其终极.
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比喻,表现了紫藤
萝花的繁密茂盛的特点.
表现作者的惊讶与喜悦之情
(2).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拟人,表现花的勃勃生机和烂漫情趣.表现作者的惊讶与喜悦之情
4.看着紫藤萝花,为什么带走了作者的焦虑和悲痛?
(1)、
生机和生命力让我深受感染.
(2)、
紫藤萝生命力顽强的景象启迪我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催我积极奋进.
5.怎样理解“我沉浸在这繁密
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
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我从
紫藤萝的生机和强大的生命中找到了慰藉,受到了鼓舞,冲淡了焦虑和悲痛,
振作了起来,悟出了生命的
美好.
6.“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这句话中“香气”是从嗅觉上说的,“紫色”是从视觉
上说的,把嗅觉上的“香气”比作视觉上的“紫色”,该怎样理解?
运用通感.使无形的香味
化成有形的颜色,具体表现花香带给作者的飘渺轻柔
的感觉.两种感觉的共同点是给人愉悦之感,浅紫色
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好像是
淡淡的芳香一般.
7文章中写十多年前的紫藤萝有什么意图?
将花的不幸同人的不幸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8、
如何理解“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
向人的心底.”
物我交融,既写出了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了作者愉悦欢畅的心情.
6
9、 “它是万花朵中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蕴涵了怎样的哲理?
紫藤萝的美是由许多紫藤萝花组成的,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
份子,我们要使社
会进步,使社会充满美,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奋斗.
10.请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主旨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
告诉我们:在遭遇不幸的
时候,不要被厄运压倒,不要在悲痛中迷失自己.要保持对
生命的美好信念,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
业中去,开创美好的未来。
11“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我为何加快了脚步?
照应
开头,收束全文.面对紫藤萝,“我”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感悟
到生命的永恒,心情轻松了
,脚步自然会加快.投身于伟大的事业中去。(被紫藤萝
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所鼓舞)
《一颗小桃树》阅读理解
1文中说:“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
表现在哪几方
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委琐,花儿单薄等来表
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被人鄙
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
。
2.句子赏析。①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比喻,将人世
比作大书,自己对人世的认识肤浅比作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表
现了社会的错综复杂,自己的幼稚天真
。流露出作者在奋斗中遭受挫折,而沮丧
灰心的情感。
②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
红的光。 比喻,将花苞比作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光,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
同时也给予作者希
望和信念,表明作者已经从沮丧失落中,重新振作起来,激发
奋斗的勇气。
3.文章多处写到“奶奶”,其作用是什么?
一是突出了小桃树与奶奶的密切关系:奶奶买来
桃子才种下桃树,奶奶打扫卫生
才发现桃树,奶奶的保护才留存桃树。
二是奶奶是作者感恩的对象,表达了作者对奶奶的感激、思念之情。
7
4.作者对人生有着怎样的深切感悟?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
面对挫折
和磨难,不要灰心丧气,要不屈不挠,顽强拼搏,战胜困难,努力为
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定能创造出美好
的未来。
《伟大的悲剧》阅读理解
阅读“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
正在悄悄地走来……但
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选段的大意。
写斯科特上校等三人骄傲的等待死神的到来和英雄们得到安葬,他们的事迹
传遍全世界。
2、
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
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
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联系上下文看,“内心中的海市蜃楼”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心中的海市蜃楼”
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
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现实的严酷
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
人心灵的冲击。 <
br>3、斯科特上校在最后的一篇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愿望,并把“我的妻子”改成为
“我的遗孀”这
是为什么?
斯科特知道自己没有任何生还的希望,已经作好了牺牲的准备,表现斯科特
对
亲人真挚的爱和勇于直面死亡的精神。
4、如何理解“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
自己,但他的心灵
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本文的主旨句,是对斯科特一行人崇高的赞誉,他们在南极探险中虽然失败,
但是他们的
心灵经受了考验,所表现出的勇敢的探索精神、崇高的献身精神和强
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伟大的,是无
比的崇高的,让所有人敬仰。
5、有人认为斯科特的所为并无多大意义,甚至觉得他们是为了“寻找刺
激”,请
谈谈你的看法?
这是一种对科学的献身精神,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人类才走出
封闭的家园,
认识了美丽的地球,使人类走向了进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