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档案管理工作-宿舍管理员工作总结
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成都市2018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全卷分为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
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
br>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
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1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
A.阻遏(è)
胚芽(pi) 孜孜不倦(z)
B.汲取(jí) 稚嫩(nèn)
养精蓄锐(xù)
C.蓬蒿(go) 羁绊(bàn) 装模作样(mú)
D.震悚(sng) 归省(xng) 眼花缭乱(liáo)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D )
A.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它把岩石融化成沙砾,把峻
岭劈成深渊。
B.四乡立即传升他的丑闻,老信客声辨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刀直
扎自己的手。
C.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历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成《唐
诗杂论》的硕果。
D.垂柳全乱了线条,抛举在空中,刹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
像麻团一般。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A.第54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半决赛淘汰了瑞典队的中国队卷土重来,
成功卫冕。
B.在这片劫后重生的土地上,人人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满怀信心创造幸
福美满的生活。
C.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可以让历史背景不同的亚欧各国息息相
通,共同繁荣。
D.《经典咏流传》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容置
疑的作用。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川航机组突遇险情,成功备降,强烈地震撼着网友的心,纷纷为他们的专
业素养点赞。
B.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规划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市民“看得见山水,
记得住乡愁”。
C.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
和环保意识。
D.本期“文翁大讲堂”的听众,除成都教师外,还有资阳、攀枝花等外地教
师也参与其中。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
答,此乐何极!登斯搂也,则有心旷神
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
暮而归,四
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丙
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
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
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
为晴雪所洗,娟
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麦田浅鬣寸许。
5.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A.而或长烟一空 空:空中
B.野芳发而幽香 发:开放
C.而乐亦无穷也 穷:穷尽
D.于时冰皮始解 解:融化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其喜洋洋者矣
其真无马耶
B.朝而往 面山而居
C.若脱笼之鹄
何陋之有
D.山峦为晴雪所洗 不足为外人道也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D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A.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
散了,烟云归来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
(这)由昏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B.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花朵开放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
(这)由昏
暗变得明亮的景象,就是山间的甲晨和晚上。
C.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问的花朵开放了,烟云归来而
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
(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D.像那
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
(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缘,就是山间
的早晨和晚上。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
.三段短文都围绕春天而写。甲文描绘生机盎然的湖上春色,乙文描绘山
水相映的山间春景,丙文描绘万
物复苏的田野春光。
B.三段短文都通过人的活动表现景色之美。甲文的渔歌互答,乙文的朝往<
br>暮归,丙文的如鹄出笼,都侧面写出景色的美好。
C.三段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愉悦。
甲文抒发心旷神怡的喜悦,乙文表
现乐意无穷的欢愉,丙文则有自由舒畅的兴奋。
D.三
段短文都用词精妙。甲文用“浮”“跃”,写出月下湖面的动态;乙文
用“开”“暝”,写出早晚景象的
变化;丙文用“微”“始”等,写出大地初醒的
状态。
第11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
前两句判分)(2分)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2)请在吴均的《山中杂诗》和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中
任选一首,在答
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也说颜值
过去,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风度潇
洒,喜欢用“一表人才”。现在,
网友们又发明了一个热词:颜值。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
正确看待
“颜值”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从未被大家忘记,“貌比潘安”的赞誉流
传至今。
但潘安被称赞并不单单因为他的相貌,他的德行、他的才华、他对妻子的专情才
是他被
后人记住的关键所在。所以,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
够的。
颜值高,
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真的难以彻
底剔除人性中的“爱美”基因。放眼当
今世界,相貌甚至被当成了一种商品或一
个消费符号。在职场、社交场以及婚恋场上,颇值高的人都比颜
值低的人更加如
鱼得水;而那些颜值不高的人,却不太容易在第一时间得到别人的垂青。于是,
很多人吐槽说:对这个看脸的世界失望了!
如果仔细研究人类发展史,颜值不高的人,对这个世界
大可不必失望。就长
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貌因德而美。外表
是皮囊,德行才是核心,若非如此,再好的相貌也没有价
值。汪精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可谓“颜值高
”,但这样一位相貌出众的热血
青年后来却做了汉奸,至今仍遭到中国人的唾弃。德不配颜,徒有“颜值
”之虚
名,其“高颜值”反倒成了一个笑话。
才补颜不足。颜值低是一种
“先天不足”,才华却是弥补这种“不足”的营
养剂。英国人戈登在他的著述中对晚清大臣曾国藩有如此
描述:个子中等,身材
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
br>斑的油迹。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外貌并不“漂亮”,可谓“颜值不高”,但他却在
大风大浪中凭借
过人才华,成就一番事业,名留青史,令人敬仰。
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也有流行语“
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
于才华,终于人品”。无论是一个人如何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值得祢道的
只
有两样——德行和才华,然后才可能说,这个人还有“颜值”。(有删改)
10.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3分)
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中占得先机
中心论
点: (1)
貌因德而美 (3)
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
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2)
11.第自然段引用英国人戈登在著述中的文字后,原稿还引用了如下资料,<
br>但作者修改文章时将其删除,请分析删除理由。(3分)
曾国藩自己也说:“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
12.如果要给
这篇文章换一个更生动并更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下面哪一
个选项最为恰当?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4分)
A.有“值”不在“颜”高 B.德才兼备,无“颜”何妨 C.“颜”外之意
五、作文
13.试卷上,我们填写答案: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寻求答案。答案有正误之
分,有好坏之别,
有时又不止一个。有些人,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有些时候,获取答案
的过程比答案本
身更有价值……
请以“答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要有真情实
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和地名。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五代词,完成1-2题。
南乡子
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幕。
1.烟、雨、落花、鹧鸪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
用?请简要作答。(2分)
答:
2.下面哪一个选项的诗句最能表达词中“远
客”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简
要分析。(2分)
A.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
漫。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
舟。
答: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扬雄,宇子云
,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
思。清静亡为,少耆欲,家产不过十金,乏
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
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雄尝好辞
赋。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
常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
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
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
遇不遇,命也。何必
湛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
br>离骚》。
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
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
哀帝之初,又与董贤
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
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徒官。及莽篡位,谈说
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
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
於
时,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桓谭曰:“今杨子之书文意至深,
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明
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选自《汉书•扬雄传》,有删改)
【
注】耆:通“嗜”,嗜好。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湛:通“沉”,使沉
没。符命:古代指天赐吉
祥给人君的凭证,即祥瑞之物。耆老:年寿高。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清静亡为 通“无”,没有
B.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 奇:对……到惊奇
C.而雄三世不徙官
徙:迁移
D.而论不诡于圣人 论:观点
4.将文中画线句了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3分)
译文:
(2)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3分)
译文:
5.扬雄作为大儒,备受推崇。《陋室铭》和本文都推崇他的什么
品德?本文
中扬雄还有什么突出之处受人推崇?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下面有关《伊索寓言》的评论,有一处错误,请找出并指出错在哪里。
(2分)
《伊索寓言》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告诫人们
对恶人不能心慈手软,《驴和狼》警示大家不要相信坏人的甜言蜜语,《乌龟和老
鹰》告诉我们应对困难
要有充分准备。
答:
7.鲁迅小说《故乡》中的“杨二嫂”最
有可能是根据《朝花夕拾》中的哪
位女性塑造的?理由是什么?(2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自行车之歌
苏童
我父亲的那辆自行车是六十年代出产的永久牌,黑色车身,造型憨厚坚
固。从我记事到八十年代离家求学,我父亲一直骑着它早出晚归。星期天的早晨,
我总是能看见父亲在院
子里用纱线擦拭他的自行车。现在我是以感恩的心情想起
了那辆自行车,因为它曾经维系着我的生命。
童年多病,许多早晨和黄昏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来往于去医院的路
上。曾经有一次我
父亲用自行车带着我骑了二十里路,去乡村寻找一个握有家传
秘方的赤脚医生。我难以忘记这二十里路,
大约十里是苏州城内的那种石子路、
青石板路,另外十里就是乡村地带如海浪般起伏的泥路了。我像一只
小舢板一样
在父亲身后颠簸,而我父亲就像一个熟悉水情的水手,也尽量让自行车的航行保
持通
畅。
多少中国人对父亲的自行车怀有异样的亲情!多少孩子在星期天骑上父
亲的自行
车偷偷地出了门!去干什么?不干什么,就是去骑车!我记得我第一次
骑车在苏州城漫游的经历。我去了
市中心的小广场,小广场四周有三家电影院,
一家商场。等我从商场出来,突然感到十分恐慌:我发现广
场空地上早巳成一片
自行车的海洋,每辆自行车看上去都像我们家的那一辆。我拿着钥匙在自行车堆里走过来走过去,头脑中一片晕眩,我觉得许多半新不旧的“永久”自行车的坐
垫和书包架上,都散
发出我父亲和我自己身上的气息。
1980年我中学毕业前夕,父亲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他
说:你假如考
不上大学,这车就给你上班用。但我考上了。我父母又说:车放在家里,等你大
学
毕业了,回家工作后再用。后来我大学毕业了,却没有回家乡工作。于是我父
母脸上流露出一种失望的表
情,说:那就只好把车托运到南京去了,反正还是给
你用。
一个初秋的下午,我从南
京西站的货仓里找到了从苏州托运来的那辆自
行车。车子的三角杠都用布条细致地包缠着,是为了避免装
卸工的野蛮装卸弄坏
了车子。我摸了一下轮胎,鼓鼓的,托运之前一定刚打了气,这么周到而细致的事情一定是我父母合作的结晶。 。因为我知道,从这一天起,生活
将有所改变,我有了
自行车,就像听到了奔向新生活的发令枪,我必须出发了。
那辆自行车我用了五年,是一辆黑
色的凤凰牌自行车,与我父亲的那辆
“永久”何其相似。自行车国度的父母,总是为他们的孩子挑选一辆
结实耐用的
自行车,他们以为它会陪伴孩子们的大半个人生。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
五
年以后我的自行车被一个偷车人骑走了。我几乎是怀着一种卸却负担的轻松心
情,跑到自行车商店里,挑
选了一辆当时流行的十速跑车,是蓝色的,是我孩提
时代无法想象的一辆漂亮的威风凛凛的自行车。
这世界变化快——包括我们的自行车,我们的人生。许多年以后我仍然
喜欢骑着自行车出门,我仍然喜欢打量年轻人的如同时装般新颖美丽的自行车,
有时我能从车流中发现一
辆老“永久”或者老“风凰”,它们就像老人的写满沧
桑的脸,让我想起一些行将失传的自行车的故事。
我曾经跟在这么一辆老“凤凰”后面骑了很长时间,车的主人是一个五
十来岁的男人,
他的身边是一个同样骑车的背书包的女孩,女孩骑的是一辆目前
非常流行的橘红色山地车,很明显那是父
女俩。两辆自行车在并驾齐驱的时候仿
佛也在交谈——
黑色的老“凤凰”说:你走慢一点,想想过去!
橘红色的山地车却说:你走快一点,想想未来!
(有删改)
8.作者满怀深情回忆
有关“自行车”的往事,原因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分点
概括作答。(4分)
答:
9.文章第段空缺处原有一段描写,下面给出的哪一个选项更适合填入?请结合
文章内容,作出
判断并简述理由。(4分)
A.我骑上我的第一辆自行车离开了车站的货仓,初秋的阳光洒在
南京
的马路上,仍然热辣辣的,我的心也是热的。
B.我骑上我的第一辆自行车离开
了车站的货仓,初秋的清风拂过我的
脸颊,轻轻地踩着踏板,我的心也是轻松的。
答:
10.如何理解第段画线句“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请结合文章内容,
简要说明。(
4分)
答:
11.文末用三个段落写一对陌生父女,这样结尾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
(6分)
答: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12.经典著作是
经岁月淘洗的精神食粮,阅读经典不可或缺。请根据要求,完成
相关题目。(12分)
(1)
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
功能。(每点不超过六个字)(
4分)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
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对经
典之美的体悟,融入在我们的基因里。更何况,
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
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
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
br>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
和受濡染比较少的
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
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答:
(2)阅读下面方框内“如何阅读名著”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
写完整,注意语意连
贯。(4分)
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下列方法供参考:
一、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这样就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
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
了解,犹如 。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
容: 。二者结合,收获更多。
三、
。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写心得等,养成“不
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此外,在阔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
来 。
答:
(3)“回目”是中国传统小说常见的标题形式,常常采用对仗的方式,方面概括章节内容,另一方面暗示结构主题。下面是以“回目”的形式为两篇经典文章拟
写的标题,请参照下
面的示例,补充出空缺之处。(4分)
示例:《智取生辰纲》——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唐雌不辱使命》:唐雎口口口而使命不辱,秦王藏祸心却口口口口
《孔乙己》:小酒店大世界,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尝尽人生
酸辛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参考答案】C
2.【参考答案】D
3.【参考答案】A
4.【参考答案】B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5.【参考答案】A
6.【参考答案】B
7.【参考答案】D
8.【参考答案】A
三、默写(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参考答案】(1)择其善者而从之 举杯消愁愁更愁 东篱把酒
黄昏后
(2)《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10.【参考答案】欣赏一个人首先是德行和才
华,其次才是颜值。(提出如何正确
看“颜值”)
才补颜不足;总结中心论点 11.【参考答案】(1)曾国藩自己也说:“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
不能终一行。
”这句话的意思是:性格特点是反应缓慢,行动拘执,读书速度慢。
自己性格鲁钝,别人
一目二三行,自己怎么快也不能看完一行。 (2)原稿
引用这一资料,证明曾国藩性格特点是反应缓
慢,行动拘执,读书速度慢,判断
比一般人要慢。(3)文段的分论点是:“才补颜不足”。如果引用这
一资料,则不
能证明分论点。因此应该删去。
12.【参考答案】A。理由:(1)A项:有
“值”不在“颜”高,表明“值”最重
要,处首位,“颜高”处次要地位。符合本文的主要内容:对人的
判断首先是德
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故选A
B项:德才兼备,无“颜”何妨。突
出了德才兼备的内容,认为没有“颜”
也没关系。不符合文章主要内容——欣赏一个人首先是德行和才华
,其次才是颜
值。
C项:“颜”外之意。突出了“颜”的深层含义,缺少“德才”的
阿容。
不符合文章主要内容——欣赏一个人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
五、作文
13.【评分参考】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略)
一等(40-36)
二等(35-30) 三等(29-20) 四等(19-0)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
基
内容具体
内容较具体 内容不够具体 当
础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内容单薄
等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感情虚假
级
语言流畅
语言较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条理不够清楚
40
书写整洁清楚 字迹清楚
己写不够整洁、清楚 语病多
分
符合文体要求 较符合文体要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字迹难辩
标点符号使用求 标点符号使用不够规不符合文体要求
规范 标点符号使用范
标点符号使用不规
较为规范 范
能在下列四个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做得较为突出即可评分
发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展
较能透过现象见解较新颖,材料
等
深入本质
有一定新意,有一
词语较生动,句式较
级
较能揭示问题材料较丰富 定独到之处
灵活
20
产生的原因 形象较丰满 联想和想象较合
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分
观点具有一定理,表达有一定个
的启发作用 性色彩
【说明】
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
指符合考生根
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要求。
发展等级评分,依据评分点,不要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
至满分。
缺题目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
每个错别字扣1分,相同错别字不重复扣分
,扣满3分为止;书写潦草、
卷面不整洁扣1~2分(最高扣2分)。
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偏后评分,“发展等级”不
给分。
B卷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五代词,完成1-2题。
1.
【参考答案】从“思乡”二字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思乡小词。词中写岸边烟雨朦
胧,花瓣伴着雨滴飘落水中
,鹧鸪几声啼叫,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
画面,借景抒情,为下文渲染了离愁别恨的崽乡之情
做铺垫。
2.【参考答案】答:C。《南乡子》表达的远客心境是,身在遥远异乡,内心孤独
凄凉,思归心切,却只能在潮退的日暮春色里,遥寄乡愁。而C中“浊酒一杯家
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也是表达了作者深处边疆之“远”,保家卫国,但功业
未建,只有在杯酒中表达内心的孤独凄凉,寄托
思乡之愁。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3.【参考答案】C。调动官职。
4.【参考答案】
(1)(扬雄)的家产不超过十金,贫困得没有一石两石的储粮,他安之
若素。
(2
)等到王莽篡位的时候,谈论的人用符命赞美(他的)功德而获得
封爵的人很多,扬雄还是未被封侯。
5.【参考答案】都推崇扬雄淡泊名利:如家境贫寒却安之若素:未遇明君、贤知,
才华未显于
天下,但扬雄不戚戚汲汲。本文中扬雄还有年少好学、博学深思;才
华横溢、文赋绝伦;尊崇圣贤、怀悼
屈原等突出之处受人推崇他的才华横溢、文
赋绝伦:王音赞叹他的文章,推荐其任职;其位与王莽等人并
列;受到刘歆、范
逡的敬重;桓谭认为他生逢其时必将超越诸子。
他的尊崇圣贤、怀悼屈原:不是圣贤之书他不喜欢;读《离骚》痛哭流涕,
并作《反离骚》悼念屈原。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参考答案】《乌
龟和老鹰》评论有误,这个故事通过一只乌龟非要让老鹰教
它学飞翔,结果从高空中落下来从而摔死的悲
剧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
规律性,决不可违背这个规律。
7.【参考答案】衍太太。
两者都心术不正、自私自利、爱搬弄是非,是典型的庸
俗、市侩的小市民形象。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8.【参考答案
】(1)童年多病,自行车维系着我的生命。(2)笫一次骑车,自行
车让我感受到异样的亲情。(3)
长大后,自行车开启我的新生活。(4)后来,自
行车令我感伤又欣喜。
9.【参考答案】A
这句话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我从车站提货,看到父母合作精
心包裹的车,感受到父母对我的爱与期待;
下启后文对生活的感受,我骑着父母
的车,仿佛听到向前的“发令枪”响,奔向阳光下的新生活。所以我
的内心情感
应该是“热”而不是“轻松”的,与之相应的环境描写也就是相配的“阳光洒在
南京
的马路上”和“热辣辣”的。
10.【参考答案】这是一个转折句。表而看是五年后我的车被偷令人感
伤,但我
可以买一辆流行而威风漂亮的新车,又感到欣喜。深层是父母寄托在老式自行车
上的爱让孩子感到“负担”,总会有一天卸去,所以感伤,而孩子也总会面向未
来找到自己向往
的新生活,所以欣喜。
11.【参考答案】深化主题,通过父女新旧自行车的对比,暗示了文章时代发
展
与情感传承的主题,用陌生父女的事例作为结尾,体现一种社会普通性;2.升
华情感,通过
父女自行车“仿佛也在交谈”,表达了作者对自行车的深厚情感;3.引
发读者对文章蕴含的情感和主旨
的思考。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12.(1)【参考答案】体悟经典之美继承传统文化经历文化濡染发生气质变化
(2)【参
考答案】犹如登高览景,俯瞰脚下,景点布局,景物搭配,游览路线都
了然于心。精读细节,深刻领悟文
章主旨。摘抄与写作相结合。
(3)【参考答案】护国土、自取其辱;充满世态炎凉、孔乙己屡落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