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方法指导

温柔似野鬼°
925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15:3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写小伙伴的作文-三人相声剧本


文学作品阅读方法指导

文学作品考纲
(一)能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二)能初步领会文学作品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三)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四)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五)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 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
人生的有益启示。
(六)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一)

能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考点一: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1.概括文章内容,领悟文章主旨
包括概括全文的 大意、事件的主要内容以及指定的有关内容和中心等。考查的要求一般
为能从文中直接提取文中的统领句 、中心句、关键句、主旨句,或者在感知相关内容的基
础上,用自己的语句概括表达。尤其要注意的是近 两年出现的有关标题的品析分析和拟标题
的题型。【标题是文章的眼镜和窗口,有的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 括,有的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有的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有的运用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等】;好 的标题应该具体、
贴切、简洁、新颖。品析标题和拟标题都要紧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理清行文思路
这部分内容包括找出行文线索、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故事的情节。分析段落 、层次的
依据可以是时间的转变,空间的转换,人物、情景的变化,选材内容或角度的变化等。分析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线索(如物线、事线、人线、地线、时间线、感情线)有助于准确地概
括故事情节 。
情节结构的把握
大致包括五种题型:


用一句话 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例如:第一次月考《老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
述所选文段的主要内容。答 :老王在病重时给“我”送来香油和鸡蛋。】
答题方法:何人+何时+何事+何结果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概括;【例:《背影》围绕“背影”,文章 着重写了哪几
件事?答:回乡奔丧,浦口送别,别后思念。】
答题方法:概括段落大意,合并同类项。


用填空的形式概括文 章的部分内容,用填空的形式找出(概括)事件或主人公(作者)
的情感变化。【例:第三次月考《情在 高处》请概括出本文的故事情节,并找出面对两


代鹰所演绎的动人一幕,作者的心理产生 了一系列的变化。请依次找出文中表示作者情
感变化的词句。情节:发现岩鹰—看岩鹰喂食—下山回家; 心理:兴奋激动→(懊悔)
→(震撼感动)】
答题方法:情节(明确指事件,什么人做什么事 ):根据给出的提示,概括段落大意,合
并同类项。心理变化:根据相应情节、中心事件找出主人公相应 的心理描写或神态描写的
词句,尽量用原文的词,原文含蓄时,自己概括)
④关于线索。线索可以是某一事物;可以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还可以是中心事件;
【例《台阶》的线索的“台阶”;《老王》的线索是 “我”与老王的交往;《阿长与山海
经》的线索是我对阿长思想感情的变化。】
答题方法:1 、注意文章题目和在文中多次反复出现的词语(尤其是重点段落),2、线索
必须符合能把全文所叙述的 事情贯穿起来的作用。
⑤关于记叙顺序以及作用;常见的记叙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顺叙中 有明显的
时间词语,其好处是使文章的内容层次清晰;倒叙中有“那是九岁时的事了”之类的标志性句< br>子,其好处是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插叙部分使之前和之后的语句读起来相当紧密,其好处
是使文 章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人物更丰满,主题更充实。
【例:《羚羊木雕》从记叙的顺序看,这几段文字在 全文中属于什么顺序?有什么作用?插
叙,交代了“我”和万芳的友谊十分深厚,使情节更紧凑。 解题策略;厚练习册:《半截儿钱》“宁可生时无房,不可死时五方(棺材)”作者插叙“老
人们常 满脸严肃地对后生小子们”这句“叮嘱”有什么用意?答:寿方对老人意义重大,也
与父亲卖寿方的行为 形成对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插叙的作用答题方法:1、概括插叙选段的内容,2、分析其在上下 文的作用(是解了上文的
悬念,还是为下文某内容作铺垫,或是与行文构成什么关系),3、使文章结构 更完整。
6、分析标题的含义:【第三次月考《情在高处》标题“情在高处”的含义是?答:表面指< br>小岩鹰喂食老岩鹰的故事发生在高处;深层指:两代岩鹰的深厚情感】
解题策略:含义共分两层,一层表面指文章主要情节,一层深层指文章中心
7、品析标题的妙 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镜和窗口,有的是高度概括文章内容,有的揭
示了文章的中心,有的是贯穿全 文的线索,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或象征手法,形象生动、一语
双关,有的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等。
【例:去年八年级期末考试卷《背影》标题“背影”有何妙处?结合选文进行分析。】
解题策略:根据具体文章判断标题具有上述哪些作用,根据题目要求答题
8、拟标题:方法: 可以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也可以是文章中心的揭示;总之,加标题
应紧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二)能初步领会文学作品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写作技巧一——环境描写的作用
在考试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例:《芦花荡》第一自然段是 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答:自然环境描写,交代社会背景,
人物活动的场所,又为人物出场作铺垫。“ 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
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这里 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答:衬托老
头子智斗日本鬼子,替受伤女孩报仇,讨回自尊后轻松愉快的心情。】
解题策略(自己结合上下文判断分析)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③烘托人物 心境,表现人物 性格。④渲染 气氛。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 作铺垫,打基础。
写作技巧二:首尾.过渡.照应.
常见的开头方法:交待事件的基本要素 ;开门见山,点明题旨;描写景物,渲染气氛;提
示内容,引人注意;引用名言、警句、诗歌,突出中心 ;交待动机,唤起共鸣。
常见的结尾方法:自然交待结果;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翻出新意 ;创造气氛,
激励感情,引人深思,深化主题。
过渡与照应:过渡犹如桥梁,把文章前后内容 连接起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照应是指
文章后面对前面内容作必要的回应。文章过渡、照应得好,才 能使文章前后连贯、首尾一
致。
题型及解题策略
?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先判断所问句在文中的位置,再对症下药)
开头:开启下文(引出下文)、总领全文、设置悬念
?

中间:承接上文 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打伏笔
?

结尾:照应前文(开头)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答题格式:句子的作用+表现的内容 ,必须有这两点才能拿满分。【例:期末复习卷(一)
《别踩疼了雪》第7段在文中有何作用:答:结构 作用:引出下文(或“承上启下”,1分),
表现内容:由“看雪”的描绘转入对妈妈的回忆(如答成“ 爱雪原因的记述”也可)(2分)。
或:为后文写她妈妈离世(2分)作铺垫。】
写作技巧三 :人称【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亲切,真实可信;第二人称:置身事外,给
人启发;第三人称:万能写 法,细致描绘】

(三)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考点二:紧扣语境 品味语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 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具体、形象、生动的特点。理解和体味语言是阅读文学作 品的基本要
求。本考点主要考查根据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及作用。要求能结合文章的背景、内容和中心,结合上下文,上下句以及句子本身的内在联系,理解词语和句子
的表层意思 、深层含义、言外之意,并能评价其表情达意的效果。这部分的考查方式主要
有以下几种:


1.

根据文段内容,推敲词句。以辨析为方式的选择题 。要求学生能仔细辨析词语和句子
的细微差别,作出恰当的选择,陈述你喜欢哪个词句的理由 。【 例 :《芦花荡》“那
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换成“钩”字好吗?为什么?
答:不好,因为“找”字更能突出老头子设计陷阱的巧妙,也写出敌人的胆怯和愚蠢;
而“钩” 字没有这种意思。】
2.

对词语或语句进行点评或赏析。1以表述为 方式的解说题,要求学生在透彻理解的基础
上,能准确地解说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以赏析为方式的评价 题,要求学生能把握词语
和句子的呈现特点,对其表达效果作出恰当的评价。3以写作为方式的扩展题, 要求学
生在阅读中准确把握文章、文段的思路,根据语境所提供的结构特点和语义联系,按要
求 在规定的地方仿写、补写合适的内容。
1准确地解说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例:去年八年级期末考试卷 《背影》请分析“我那时真
是聪明过分”,“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两句话的含义及作用。答:含义:父 亲对“我”的
细心照顾,考虑周详,在“我”看来是可笑的迂,是多余的做法。作用:正话反说,表达了
自己对当时不懂父亲的爱的自责、愧疚。《别踩疼了雪》第(16)段划线的句子,有什么
深刻 含义?

人生有再大的不幸(或“困难”、“磨难”,扣“夜黑”。1分),只要我们拥有纯洁 的
心灵(扣“雪白”。1分),我们就能乐观面对,就能战胜不幸(扣住“压”。1分)】
解 题策略:含义:确定选句中哪些词语是含蓄的,回到该段,结合上下文的内容、中心化
“含蓄”为“直白 ”;作用:分析该句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思想感情。
2以赏析为方式的评价题:品味语言:手法(词 性、修辞、人物描写方法等)+对象+特点+
情感态度(即中心)
题型:
1、指定 一、两句话或词,分析其表达效果(精彩之处、妙处、语言的表现力)答题格式:
所用修辞+(该修辞的 作用词)描写了物、人的 特点+体现了(表达了)物、人 ( 该
段、该文的中心)
【例:《阿长与山海经》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身都震悚起来 。”这句话运用了什
么修辞?有何表达效果?答:运用比喻,形象表达“我”听到这个消息是震悚的情态 ,强化
了“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别踩疼了雪》揣摩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小心,不要弄脏
了孩子的世 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答:①动词,生动形象表现出父亲对女儿梦想的呵
护,对女儿的爱。】
2、自选一、两句话,分析其表达效果
3、本句加点词好在哪里?请解释其含义。【例:《芦 花荡》“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
中的“飘”字用得好,试说说好在哪里?既说明划船技术娴熟,小 船行驶速度快,又说明白
洋淀的抗日英雄积极、乐观、战斗热情高。例:《老王》“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 的大一倍,
冰价相等。”加点词“前任”好在哪里?答:既简练之至,又大词小用,很风趣。】
4、本句中的加点词换成别个词,好不好?为什么?【例:《蜡烛》“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
唯一真爱的 东西”一句中,“唯一”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因为“唯一”强调了“珍爱”
的独一无二,如果删去, 则无法表现蜡烛的珍贵性。】
附:常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 拟人 夸张 对偶 排比 反复 引用 顶真 通感 ……..
?

(1)比喻:形象生动地突出事物特征、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
生动的效果 。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内容分析。
3以写作为 方式的扩展题,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准确把握文章、文段的思路,根据语境所提供
的结构特点和语义联系, 按要求在规定的地方仿写、补写合适的内容。
揣摩心理活动、补写:【例:去年八年级期末考卷《背影 》最后一题;第一次月考《芦花荡》
最后一题。】
解题策略:运用第一人称,结合上下文内容,把自己当成文中人来补写,语言要与文章内
容相符
(二)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考点三:把握形象 赏析技巧
这部分的考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分析人物形象,指出人物的个性,或者点评你所喜欢的人物。
例:《斑羚飞渡》选文讴歌了“ 斑羚”怎样的精神?请简要概括。答:团队精神和自我牺牲
的奉献精神。 若题目要求结合文中选段 分析人物性格,答题格式:总括性格+分析(“从„„
中看出人物什么性格”,或选取相应语句) 【例 :期末复习综合卷(一)《芦花荡》本文
对人物有很多精彩的描写,试结合选段,分析老头子的性格特点 ?
示例:选句: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
固的 老玉米一样。 分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人物进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老
头子痛打日本鬼子 的精彩场面,表现了老头子爱憎分明、智勇双全的性格特点,以及强烈的
爱国主义精神。(答题要点:必 须在选文中选择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句子,再对该句进行
“三句话”的分析)】描写的种类及作用:外貌 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场景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塑造 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记叙文中人物的描写
?

动作 语言 外貌 肖像 心理 神态
【例:去年八年级期末考试卷《背影》分析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
果?】
所分析的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叠词等)答题格式:该词词性+生动形象写出了物、人 的
特点,表达了 (该段、该文的中心)


所分析的语句:运用 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写出了人 的现状特点,表达了该人的 心
理、性格品质,或主人公 思想感情。(与上下文,中心相联系)
2.

品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 先抑后扬、托物言
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指出运用这些表现手法的优点
细节描写的作用:
?

一、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
?

二、典型的细节可以突出中心、深化主题。
?

三、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
?

四、典型的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表现手法的作用:
象征手法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对比手法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 特点、性格、思想、
感情等。可分为正衬与反衬这两种。
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 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
的感人效果。
《义 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根据文学作品的形象性、抒情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
学生对形象的感受 。”阅读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要有自己的体验。要了解
作品中几种常见的描写方法,理 解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及作用。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
记叙文中的抒 情是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这种感情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
间;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 接抒发。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
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
议。作用:引发 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 抒情和议论有时在开头和结尾出现,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中心;有时穿
插在记叙的中间,或渲染气 氛,或揭示事物的意义。
3.

体会结构特色,如烘托铺垫、前后呼应 、伏笔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承上启下、
起承转合等,指出这些表达技巧的作用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悬念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
手法 。
伏笔: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
兀怀疑之感。
(三)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
人生的有益启示。
考点四:延伸探究 体验感悟
《义务 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根
据文学作品的形象性 、抒情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的情感的体验。”因此,内容探究、
作品感受、情感体验、观点评价 、阅读感悟等内容成了文学作品考查的重头戏,而且此类题
目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能多角度、多方位地 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
赏析体验感悟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个性化的见解,适合学生 展现独特个性和特长。因此这类
题目的量在逐年增多。这部分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感悟(想)题,谈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 验,或谈由选文引
发的思考,获得的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答题格式:主旨+举例子+作总结+怎么样
2.

想像创新题,补写文章相关内容,描绘动人画面,续写文章结尾。
写文中人的心理描写答题要求:使用第一人称,结合上下文,结合文中人的态度,思想,
性格等 方面。【例:《芦花荡》假如你是文中的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会有哪些
想法?试写出来。】
3.

探究说理题,阅读文学作品,能多角度的理解,在阅读中自主地探 究发现,有自己独
特的体验感受,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做出评价。
作品主题的挖掘
考试常见题型是:
①找出体现文章主题的句子(文中的议论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 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一
点体会);
③结 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或问题)的理解或看法。【例:《记》为作者被贬之
后所作,作者此时心 情应抑郁猜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描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
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 看待?结合实际谈谈。
答:作者当时心情虽抑郁,但都是苦中作乐,用娱情于景来排遣抑郁。这种作法 是值得称赞
的,因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们也许会遇到考试的失利、工作的不顺心、等等,< br>但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多么抑郁,都应学会苦中作乐,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尽可能给
自己一 个快乐的心情。因为即使痛苦也于事无补。】
解题策略:1、表态,2、举生活中的例子,3、对例子进行总结性评价。
④结合上下文,补充一段议论性的话语



文学作品阅读方法指导

文学作品考纲
(一)能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二)能初步领会文学作品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三)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四)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五)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 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
人生的有益启示。
(六)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一)

能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考点一: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1.概括文章内容,领悟文章主旨
包括概括全文的 大意、事件的主要内容以及指定的有关内容和中心等。考查的要求一般
为能从文中直接提取文中的统领句 、中心句、关键句、主旨句,或者在感知相关内容的基
础上,用自己的语句概括表达。尤其要注意的是近 两年出现的有关标题的品析分析和拟标题
的题型。【标题是文章的眼镜和窗口,有的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 括,有的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有的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有的运用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等】;好 的标题应该具体、
贴切、简洁、新颖。品析标题和拟标题都要紧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理清行文思路
这部分内容包括找出行文线索、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故事的情节。分析段落 、层次的
依据可以是时间的转变,空间的转换,人物、情景的变化,选材内容或角度的变化等。分析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线索(如物线、事线、人线、地线、时间线、感情线)有助于准确地概
括故事情节 。
情节结构的把握
大致包括五种题型:


用一句话 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例如:第一次月考《老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
述所选文段的主要内容。答 :老王在病重时给“我”送来香油和鸡蛋。】
答题方法:何人+何时+何事+何结果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概括;【例:《背影》围绕“背影”,文章 着重写了哪几
件事?答:回乡奔丧,浦口送别,别后思念。】
答题方法:概括段落大意,合并同类项。


用填空的形式概括文 章的部分内容,用填空的形式找出(概括)事件或主人公(作者)
的情感变化。【例:第三次月考《情在 高处》请概括出本文的故事情节,并找出面对两


代鹰所演绎的动人一幕,作者的心理产生 了一系列的变化。请依次找出文中表示作者情
感变化的词句。情节:发现岩鹰—看岩鹰喂食—下山回家; 心理:兴奋激动→(懊悔)
→(震撼感动)】
答题方法:情节(明确指事件,什么人做什么事 ):根据给出的提示,概括段落大意,合
并同类项。心理变化:根据相应情节、中心事件找出主人公相应 的心理描写或神态描写的
词句,尽量用原文的词,原文含蓄时,自己概括)
④关于线索。线索可以是某一事物;可以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还可以是中心事件;
【例《台阶》的线索的“台阶”;《老王》的线索是 “我”与老王的交往;《阿长与山海
经》的线索是我对阿长思想感情的变化。】
答题方法:1 、注意文章题目和在文中多次反复出现的词语(尤其是重点段落),2、线索
必须符合能把全文所叙述的 事情贯穿起来的作用。
⑤关于记叙顺序以及作用;常见的记叙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顺叙中 有明显的
时间词语,其好处是使文章的内容层次清晰;倒叙中有“那是九岁时的事了”之类的标志性句< br>子,其好处是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插叙部分使之前和之后的语句读起来相当紧密,其好处
是使文 章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人物更丰满,主题更充实。
【例:《羚羊木雕》从记叙的顺序看,这几段文字在 全文中属于什么顺序?有什么作用?插
叙,交代了“我”和万芳的友谊十分深厚,使情节更紧凑。 解题策略;厚练习册:《半截儿钱》“宁可生时无房,不可死时五方(棺材)”作者插叙“老
人们常 满脸严肃地对后生小子们”这句“叮嘱”有什么用意?答:寿方对老人意义重大,也
与父亲卖寿方的行为 形成对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插叙的作用答题方法:1、概括插叙选段的内容,2、分析其在上下 文的作用(是解了上文的
悬念,还是为下文某内容作铺垫,或是与行文构成什么关系),3、使文章结构 更完整。
6、分析标题的含义:【第三次月考《情在高处》标题“情在高处”的含义是?答:表面指< br>小岩鹰喂食老岩鹰的故事发生在高处;深层指:两代岩鹰的深厚情感】
解题策略:含义共分两层,一层表面指文章主要情节,一层深层指文章中心
7、品析标题的妙 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镜和窗口,有的是高度概括文章内容,有的揭
示了文章的中心,有的是贯穿全 文的线索,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或象征手法,形象生动、一语
双关,有的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等。
【例:去年八年级期末考试卷《背影》标题“背影”有何妙处?结合选文进行分析。】
解题策略:根据具体文章判断标题具有上述哪些作用,根据题目要求答题
8、拟标题:方法: 可以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也可以是文章中心的揭示;总之,加标题
应紧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二)能初步领会文学作品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写作技巧一——环境描写的作用
在考试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例:《芦花荡》第一自然段是 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答:自然环境描写,交代社会背景,
人物活动的场所,又为人物出场作铺垫。“ 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
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这里 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答:衬托老
头子智斗日本鬼子,替受伤女孩报仇,讨回自尊后轻松愉快的心情。】
解题策略(自己结合上下文判断分析)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③烘托人物 心境,表现人物 性格。④渲染 气氛。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 作铺垫,打基础。
写作技巧二:首尾.过渡.照应.
常见的开头方法:交待事件的基本要素 ;开门见山,点明题旨;描写景物,渲染气氛;提
示内容,引人注意;引用名言、警句、诗歌,突出中心 ;交待动机,唤起共鸣。
常见的结尾方法:自然交待结果;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翻出新意 ;创造气氛,
激励感情,引人深思,深化主题。
过渡与照应:过渡犹如桥梁,把文章前后内容 连接起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照应是指
文章后面对前面内容作必要的回应。文章过渡、照应得好,才 能使文章前后连贯、首尾一
致。
题型及解题策略
?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先判断所问句在文中的位置,再对症下药)
开头:开启下文(引出下文)、总领全文、设置悬念
?

中间:承接上文 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打伏笔
?

结尾:照应前文(开头)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答题格式:句子的作用+表现的内容 ,必须有这两点才能拿满分。【例:期末复习卷(一)
《别踩疼了雪》第7段在文中有何作用:答:结构 作用:引出下文(或“承上启下”,1分),
表现内容:由“看雪”的描绘转入对妈妈的回忆(如答成“ 爱雪原因的记述”也可)(2分)。
或:为后文写她妈妈离世(2分)作铺垫。】
写作技巧三 :人称【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亲切,真实可信;第二人称:置身事外,给
人启发;第三人称:万能写 法,细致描绘】

(三)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考点二:紧扣语境 品味语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 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具体、形象、生动的特点。理解和体味语言是阅读文学作 品的基本要
求。本考点主要考查根据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及作用。要求能结合文章的背景、内容和中心,结合上下文,上下句以及句子本身的内在联系,理解词语和句子
的表层意思 、深层含义、言外之意,并能评价其表情达意的效果。这部分的考查方式主要
有以下几种:


1.

根据文段内容,推敲词句。以辨析为方式的选择题 。要求学生能仔细辨析词语和句子
的细微差别,作出恰当的选择,陈述你喜欢哪个词句的理由 。【 例 :《芦花荡》“那
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换成“钩”字好吗?为什么?
答:不好,因为“找”字更能突出老头子设计陷阱的巧妙,也写出敌人的胆怯和愚蠢;
而“钩” 字没有这种意思。】
2.

对词语或语句进行点评或赏析。1以表述为 方式的解说题,要求学生在透彻理解的基础
上,能准确地解说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以赏析为方式的评价 题,要求学生能把握词语
和句子的呈现特点,对其表达效果作出恰当的评价。3以写作为方式的扩展题, 要求学
生在阅读中准确把握文章、文段的思路,根据语境所提供的结构特点和语义联系,按要
求 在规定的地方仿写、补写合适的内容。
1准确地解说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例:去年八年级期末考试卷 《背影》请分析“我那时真
是聪明过分”,“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两句话的含义及作用。答:含义:父 亲对“我”的
细心照顾,考虑周详,在“我”看来是可笑的迂,是多余的做法。作用:正话反说,表达了
自己对当时不懂父亲的爱的自责、愧疚。《别踩疼了雪》第(16)段划线的句子,有什么
深刻 含义?

人生有再大的不幸(或“困难”、“磨难”,扣“夜黑”。1分),只要我们拥有纯洁 的
心灵(扣“雪白”。1分),我们就能乐观面对,就能战胜不幸(扣住“压”。1分)】
解 题策略:含义:确定选句中哪些词语是含蓄的,回到该段,结合上下文的内容、中心化
“含蓄”为“直白 ”;作用:分析该句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思想感情。
2以赏析为方式的评价题:品味语言:手法(词 性、修辞、人物描写方法等)+对象+特点+
情感态度(即中心)
题型:
1、指定 一、两句话或词,分析其表达效果(精彩之处、妙处、语言的表现力)答题格式:
所用修辞+(该修辞的 作用词)描写了物、人的 特点+体现了(表达了)物、人 ( 该
段、该文的中心)
【例:《阿长与山海经》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身都震悚起来 。”这句话运用了什
么修辞?有何表达效果?答:运用比喻,形象表达“我”听到这个消息是震悚的情态 ,强化
了“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别踩疼了雪》揣摩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小心,不要弄脏
了孩子的世 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答:①动词,生动形象表现出父亲对女儿梦想的呵
护,对女儿的爱。】
2、自选一、两句话,分析其表达效果
3、本句加点词好在哪里?请解释其含义。【例:《芦 花荡》“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
中的“飘”字用得好,试说说好在哪里?既说明划船技术娴熟,小 船行驶速度快,又说明白
洋淀的抗日英雄积极、乐观、战斗热情高。例:《老王》“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 的大一倍,
冰价相等。”加点词“前任”好在哪里?答:既简练之至,又大词小用,很风趣。】
4、本句中的加点词换成别个词,好不好?为什么?【例:《蜡烛》“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
唯一真爱的 东西”一句中,“唯一”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因为“唯一”强调了“珍爱”
的独一无二,如果删去, 则无法表现蜡烛的珍贵性。】
附:常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 拟人 夸张 对偶 排比 反复 引用 顶真 通感 ……..
?

(1)比喻:形象生动地突出事物特征、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
生动的效果 。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内容分析。
3以写作为 方式的扩展题,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准确把握文章、文段的思路,根据语境所提供
的结构特点和语义联系, 按要求在规定的地方仿写、补写合适的内容。
揣摩心理活动、补写:【例:去年八年级期末考卷《背影 》最后一题;第一次月考《芦花荡》
最后一题。】
解题策略:运用第一人称,结合上下文内容,把自己当成文中人来补写,语言要与文章内
容相符
(二)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考点三:把握形象 赏析技巧
这部分的考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分析人物形象,指出人物的个性,或者点评你所喜欢的人物。
例:《斑羚飞渡》选文讴歌了“ 斑羚”怎样的精神?请简要概括。答:团队精神和自我牺牲
的奉献精神。 若题目要求结合文中选段 分析人物性格,答题格式:总括性格+分析(“从„„
中看出人物什么性格”,或选取相应语句) 【例 :期末复习综合卷(一)《芦花荡》本文
对人物有很多精彩的描写,试结合选段,分析老头子的性格特点 ?
示例:选句: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
固的 老玉米一样。 分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人物进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老
头子痛打日本鬼子 的精彩场面,表现了老头子爱憎分明、智勇双全的性格特点,以及强烈的
爱国主义精神。(答题要点:必 须在选文中选择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句子,再对该句进行
“三句话”的分析)】描写的种类及作用:外貌 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场景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塑造 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记叙文中人物的描写
?

动作 语言 外貌 肖像 心理 神态
【例:去年八年级期末考试卷《背影》分析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
果?】
所分析的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叠词等)答题格式:该词词性+生动形象写出了物、人 的
特点,表达了 (该段、该文的中心)


所分析的语句:运用 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写出了人 的现状特点,表达了该人的 心
理、性格品质,或主人公 思想感情。(与上下文,中心相联系)
2.

品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 先抑后扬、托物言
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指出运用这些表现手法的优点
细节描写的作用:
?

一、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
?

二、典型的细节可以突出中心、深化主题。
?

三、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
?

四、典型的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表现手法的作用:
象征手法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对比手法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 特点、性格、思想、
感情等。可分为正衬与反衬这两种。
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 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
的感人效果。
《义 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根据文学作品的形象性、抒情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
学生对形象的感受 。”阅读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要有自己的体验。要了解
作品中几种常见的描写方法,理 解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及作用。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
记叙文中的抒 情是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这种感情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
间;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 接抒发。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
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
议。作用:引发 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 抒情和议论有时在开头和结尾出现,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中心;有时穿
插在记叙的中间,或渲染气 氛,或揭示事物的意义。
3.

体会结构特色,如烘托铺垫、前后呼应 、伏笔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承上启下、
起承转合等,指出这些表达技巧的作用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悬念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
手法 。
伏笔: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
兀怀疑之感。
(三)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
人生的有益启示。
考点四:延伸探究 体验感悟
《义务 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根
据文学作品的形象性 、抒情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的情感的体验。”因此,内容探究、
作品感受、情感体验、观点评价 、阅读感悟等内容成了文学作品考查的重头戏,而且此类题
目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能多角度、多方位地 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
赏析体验感悟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个性化的见解,适合学生 展现独特个性和特长。因此这类
题目的量在逐年增多。这部分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感悟(想)题,谈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 验,或谈由选文引
发的思考,获得的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答题格式:主旨+举例子+作总结+怎么样
2.

想像创新题,补写文章相关内容,描绘动人画面,续写文章结尾。
写文中人的心理描写答题要求:使用第一人称,结合上下文,结合文中人的态度,思想,
性格等 方面。【例:《芦花荡》假如你是文中的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会有哪些
想法?试写出来。】
3.

探究说理题,阅读文学作品,能多角度的理解,在阅读中自主地探 究发现,有自己独
特的体验感受,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做出评价。
作品主题的挖掘
考试常见题型是:
①找出体现文章主题的句子(文中的议论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 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一
点体会);
③结 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或问题)的理解或看法。【例:《记》为作者被贬之
后所作,作者此时心 情应抑郁猜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描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
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 看待?结合实际谈谈。
答:作者当时心情虽抑郁,但都是苦中作乐,用娱情于景来排遣抑郁。这种作法 是值得称赞
的,因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们也许会遇到考试的失利、工作的不顺心、等等,< br>但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多么抑郁,都应学会苦中作乐,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尽可能给
自己一 个快乐的心情。因为即使痛苦也于事无补。】
解题策略:1、表态,2、举生活中的例子,3、对例子进行总结性评价。
④结合上下文,补充一段议论性的话语


行测答题技巧-郭台铭语录


改变自己作文-陕西省大专院校排名


中学生礼仪-希望的种子


北京工商大学地址-北京考试人事网


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优秀共产党员


端午由来-美国留学常见问题


思念你-行测模拟题


高考前注意事项-吃粽子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