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奥数试题平均数问题 全国通用

温柔似野鬼°
523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18: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栀子花开豆瓣-新教师发言稿


平均数问题

题1:小明、小军、小丁、小珍身高分别为141厘米,143 厘米,142厘米,
150厘米。四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解: (141+143+142+150)÷4
=576÷4
=144(cm)
答:四人的平均身高是144厘米。
例题2:把40千克苹果和80千克 梨装在6个筐内(可以混装),使每个筐装的
重量一样。每筐应该装多少千克?
解: (40+80)÷6
=120÷6
=20(千克)
答:每筐应该装20千克。
例题3:吴蓓在四年级期末考试中,语文、数学 、英语三科平均成绩是96分,
已知语文89分,英语100分,那么数学是多少分?
解: 96×3-89-100
=288-89-100
=199-100
=99(分)
答:数学是99分。
例题4:第三小队11位少先队员参加跳绳比赛,他们每 分钟跳绳的个数分别是
92,86,92,87,90,94,91,88,89,92,89,求每个 人平均每分钟跳绳多少个?
解: (92+86+92+87+90+94+91+88+89+92+89)÷11
第1页共5页


=(90×11-4-3-2-1-1+1+2+2+4+2)÷11
=990÷11
=90(个)
答:每个人平均每分钟跳绳90个。
例题5:已知七个连续偶数的和是84,求这七个连续偶数。
解: 84÷7=12
七个连续偶数是 6、8、10、12、14、16、18
例题6:有两块小麦试验地,第一 块5亩共收小麦2170千克,第二块3亩平均
亩产450千克,两块地平均亩产多少千克?
解: (2170+3×450)÷(5+3)
=3520÷8
=440(千克)
答:两块地平均亩产440千克。
例题7:用每千克22元奶糖3千克,每千克17元的夹心 糖2千克,每千克14
元的椰子糖1千克,拌合成什锦糖,每千克什锦糖应售多少元?
解: (22×3+17×2+14×1)÷(3+2+1)
=114÷6
=19(元)
答:每千克什锦糖应售19元。
例题 8:某次数学考试,甲、乙的成绩和是186分,乙、丙的成绩和是184分,
甲、丙的成绩和是188 分,甲、乙、丙数学成绩各是多少分?
解: (186+184+188)÷2
=558÷2
第2页共5页


=279(分)
甲:279-186=93(分)
乙:279-184=95(分)
丙:279-188=91(分)
答:甲、乙、丙的数学成绩分别是93、95、91分。
例题9:有七个数,这些数的平均数 是49,其中前四个数的平均数是28,后四
个数的平均数是60,那么第四个数是多少?
解: 28×4+60×4-49×7
=112+240-343
=352-343
=9
答:第四个数是9。
练习题
1.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 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
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 是相
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 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
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 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 和
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
解词汇,如一次我 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
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 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
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
第3页共5页


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 ,我抓住时
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
说大 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
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 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
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 征见景生情,
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
用。我 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
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 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
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 儿能够生
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一台拖拉机,第一天耕地78亩,第二天上午耕地
49亩,下 午耕地31亩,第三天耕地82亩,平均每天耕地多少亩?
2.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 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
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 师资也”。这
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
“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
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 ”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
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 明确的职责。某
个车间制造机器零件,第一组9个人,一天一共做零件180个,第二组6个
人 ,平均每人每天做15个零件。两个小组平均每人每天做多少个零件?
3. 有两块柑桔田,平均亩产 量是185千克。已知一块田是5亩,平均亩产量是
203千克,另一块田的亩产量是170千克,这块 田是几亩?
4. 一次数学测验,甲、乙、丙、丁、戊5个同学的平均分要比丙、丁、戊3人
的平均分少4分,甲、乙两人的平均分是84分。求5个同学的平均分数。
第4页共5页


5. 6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20,求这6个连续奇数。
6. 唐宋或更早之 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
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 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
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 均原为
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
者;而后者 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 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
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 代,
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
员。至此,无论 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
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某次数学考试, 甲、乙的成绩和是184分,乙、丙
的成绩和是187分,丙、丁的成绩和是188分,甲比丁多1分, 求甲、乙、
丙、丁各多少分?
7. 新星服装厂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生产服装750套,第二季 度生产的是第一季度
生产的2倍多66套,下半年平均每月生产1200套,新星服装厂一年的月平均产量是多少套?
8. 6个学生的年龄正好是连续偶数,他们的年龄之和与小玲的爸爸的年龄相 同,
这样七个人的年龄一共是132岁,那么6个学生的年龄各多少岁?
第5页共5页

通知书怎么写-心得体会网


反问句改陈述句练习-初中英语教研组计划


树人大学-沈梦辰资料


快干衣-读书名人名言大全


中国人事考试网-反腐倡廉演讲稿


关于赵州桥的资料-教师节感想


提供的英文-关于环保的演讲稿


二建法规-个人发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