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绝世美人儿
995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18:4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槟榔的危害-小饭店管理



六、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认识摩擦力、探究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和生活中的摩擦这三
个小单元组成,其中探究改变摩 擦力大小的方法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教材以研究
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实 验探究,分析总结等教
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教材< br>最后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这之前刚学习了“重力”、“二力平衡”,知道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
测量力 的大小,也知道可以从力的三要素的角度研究某个力。虽然摩擦力的概念
比较抽象,但对于摩擦现象,学 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摩擦力跟重力一样是一种
常见的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除对摩擦力的概念比 较生疏外,已基本具备
自主探究的能力。
【设计理念】
对于摩擦现象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主
要安排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 究,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二个因素;并通过
具体事例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的现象。
2. 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3. 了解产生滑动摩擦的原因。
4. 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5. 会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2. 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
1. 通过探究与交流,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 联系实际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养成勇于探究日
常生活相关现象物理学原理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1.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2. 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难点:
1.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认识摩擦力的存在
1. 提问: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2. 提出问题:
(1) 为什么车辆的轮胎与鞋底上都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2) 用筷子夹菜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
(3) 下雪路滑的时候,车轮上为什么要装防滑链?
学生回答后引入:以上现象都与摩擦力 有关,那么什么是摩擦力?摩擦
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二、 新课讲解
1. 滑动摩擦力
学生活动:将一只手按到课桌上并向前推。体验 并注意体会手相对桌面
的运动方向一极手受到摩擦力的方向。
总结:
(1)一个物 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产生阻碍相对滑动
的现象,叫做滑动摩擦。
(2)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情景回顾:当你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 地面越粗糙,推
起来越费力。看起来,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猜想:
(1) 接触面所受压力
(2)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 可能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因为接触面积越大受到阻碍面就越大。
(4) 可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比如滑滑梯滑得越快屁股越热。
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可能有很多,我们在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作如
下的实验。
( 1)在接触面相同的前提下,改变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压力,观察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变化,比较他们拉力的 大小。
(2)在压力相同的前提下,改变木板与木块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观察
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变化,比较它们拉力的大小。
实验数据:
实验的次数
1
2
3
总结:
(1)摩擦力大小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同一接触面时,压力越大,摩擦力
越大。
(2)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
粗糙,摩擦力越大。
3. 增大有益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 增大有益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
(2) 减小有害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更光滑(加润滑
油等);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4. 静摩擦和滚动摩擦
除了滑动摩擦外,还有静摩擦和滚动摩擦。
(1)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静摩擦。在静摩擦中产生的力
叫静摩擦力。
木块在不同的表面上运动
木块在长木板上匀速运动
木块加钩码在长木板上匀速运动
木块在毛巾上匀速运动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N)




(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
在滚动摩擦中产生的力叫做滚动摩擦力,用滚动代替滑动,摩擦就会明显减小。
小结:学生总结
作业: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1.学生对一些摩擦现象虽然较熟悉,,但有时意识不 到摩擦的存在,所以
教学一开始意识不到摩擦的重要意义。
2.科学探究中猜想阶段发现凭学生的感觉,不合理的猜想还是较多的。
3.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匀速时读数容易把握不准。
4.对于摩擦一些现象和运用学生兴趣不大。

新学期作文-童年趣事作文600字


主管护师报名条件-司机工作总结


奥运会举办城市-日本出国


笑猫日记读后感-委托书


河北工大城市学院-青岛会计网


那天是愚人节-高考快讯


五年级数学题及答案-愚人节祝福


劳动最光荣是谁说的-期末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