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1

余年寄山水
910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19:4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埃及金字塔资料-外交学院本科招生网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轴对称
教学内容:
教材P2---4的例1、例2及练习题。
学习目标:
1、 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掌握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2、 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一起来观察图形的对称美,《轴对称图形》。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 信心实现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 第2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
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P2-3页的例1、例2,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
思考: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是什么?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 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 做一做:
过渡 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师:我
先让一个同学说说 他画的重点是什么?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
测题
检测题:将例2补充完整
要求:看谁画得又好又快!
3、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1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 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
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台订正,订正时用不 同颜色的粉笔。
2、 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大家肯动脑,帮助更正,很好!下面,我 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
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你认为这两个同学谁画的对?为什么?
追问2:若对让学生说说画的方法?
追问3: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小结画图的方法:
(1)、找关键点
(2)、数格
(3)、描对称点
(4)、连线
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轴对称的特征:沿对称轴对折,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都重合。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拓展练习:
《学习与巩固》提高与创新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一 1、2题
选做题:《学习与巩固》配套题
八、板书设计
关键点,选关键,
点轴距离数格算。
细心找准对称点,
有序连点图形线。

2




旋转
教学内容:
教材P5--6的例3、例4及练习题。
学习目标:
1、 了解旋转的方向,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三要素,掌握图形旋转的特征和特性。
2、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玩过风车吗?风车的转动属于什么现象?(生:旋转) ,这节课
咱们一起来学习《旋转》。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5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帮助咱们自学吧 。请看自学
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5页的例3、例4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
1、 看例3,思考: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有什么变化?
2、 看例4,思考:怎样画旋转后的图形?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
讲述: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第6页做一做:
要求:
1、认真审题,细心做题。

3




2、坐姿端正,仔细检查。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 答案,可
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大家肯动脑,帮助更正,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 到底哪种结果是对
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你认为这两个同学谁画的对?为什么?
追问2:若对让学生说说画的方法?
追问3: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小结:
(1)、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角度。
(2)、图形旋转的特征: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3)、总结方法:
图形旋转位置变,
形状大小如从前,
对应点、线随图转,
对应角度永不变。
追问4:谁能说说你的例3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这样填?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拓展练习:
选择
(1) 、下面的游戏属于旋转的是( )
A 、踢毽子 B、玩碰碰车 C、荡秋千 D、捉迷藏
(2)、从3时15分到3时45分这段时间里,钟表的分针( )
A、旋转了120度 B、旋转了180度 C、旋转了30度 D、旋转了360度
(3)、下列现象中既有平移又有旋转的是( )
A、正在工作中的电扇叶片 B、行驶中的汽车的车轮 C、扔出去的铅球 D、放飞的风筝
六、全课总结:

4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一 4、5、6题
选做题:《学习与巩固》配套习题
八、板书设计
点: 旋转中心
方向:顺时针、逆时针
角度
巧计:
图形旋转位置变,
形状大小如从前,
对应点线随图转,
对应角度永不变。
欣赏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7页的欣赏设计
学习目标:
能用对称、平移或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欣赏图形变化所创造出的美。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设计一副美丽的图案,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学习《欣
赏设计》。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 信心实现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 第7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
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P7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

5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问题?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 :(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
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 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第10页第7题
思考:你设计美丽图案的方法是什么?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 答案,可
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大家肯动脑,帮助更正,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 到底哪种结果是对
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小结:
设计的步骤:
(1)、确定设计内容。
(2)、确定运用哪一种变换的方法。
(3)、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拓展练习:
利用菱形的平移自己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6




必做题:《学习与巩固》配套习题
八、板书设计
(1)、确定设计内容。
(2)、确定运用哪一种变换的方法。
(3)、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因数与倍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14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不同方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对新朋友《因数和倍数》。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这个目标能
当堂达到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2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 目标。请看自
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P12-14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 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及“注意”部分,
完成下面问题:
1、什么叫因数和倍数?举例说明。
2、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各有什么特点?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 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7




2、 做一做: < br>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
师就来 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13页做一做和14页做一做
要求:
1、认真审题 细心做题
2、坐姿端正 仔细检查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 答案,可
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你们积极思考真是好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 哪种结果是对的,
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30的因数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的因数是几?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追问3:认为5的倍数写对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4: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几?有最大倍数吗?
小结: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拓展练习:
过渡:下面咱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下面习题,比谁发言最积极。
找出18的因数和倍数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1、2、3题
选做题:4题

8




八、板书设计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18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掌握2、5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
2、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意义,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能很快的找出2、5的倍数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5的
倍数特征》。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 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7到18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 们达到目标。
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P17-18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
1、识记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2、思考:2和5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 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 做一做:
过渡 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
师就来检测一下同 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9




17页的“做一做”和18页的“做一做”
要求:
1、认真审题 细心做题
2、坐姿端正 仔细检查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 答案,可
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你们都是好样的,每个人都争先恐后的发言很好!下面,我们 一起来讨论,看看
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偶数找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最小的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偶数?
小结: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最小的偶数是0,没有最大
偶数 。
追问3:认为奇数找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4:最小的奇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奇数?
小结:在自然数中,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最小的奇数是1,没有最大的奇数。
追问5:认为2的倍数找对的请举手?认为5的倍数找对的请举手?它的特征是什么?
小结:个位上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追问6:认为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找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小结: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拓展练习:
一个四位数是372( )
(1)要使它是2的倍数,这个数可以是:( )
(2)要使它是5的倍数,这个数可以是:( )
(3)使它是既含有因数2.又含有因数5的数:( )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10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三:1、3题
选做题:《学习与巩固》相关练习
八、板书设计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地判断出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 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2、5倍数的特征,那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3的倍 数的特征》。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 ,生齐读),有信心实现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 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9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帮助咱们自学。请看自学指
导(投影出示:师读)。
自学指导:认真看19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思考:
1、 3的倍数的个位上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呢?
2、 识记3的倍数的特征。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11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
就来检 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第19页“做一做”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 答案,可
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你们检查的真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 果是对的,看谁回
答的最精彩。
追问1:认为3的倍数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小结:一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追问2:认为第2题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小结: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120)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拓展练习:
在下面的( )里填上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
18()2 ( )174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三:4、5、题
选做题:练习三:6、7、8题
八、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2




质数和合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24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了解1的特殊性。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再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它们是《质数和合数》。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 信心实现这节
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 第17到18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
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23----24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黄底色布部分的内容:
1.识记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及1的特殊性。
2.圈出100以内的质数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 :(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
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 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23页“做一做”及例1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13
2、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找出100以内的质数,熟记20以内的质数。




师:做完的请举手? (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
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 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看某某同学 更改的多认真呀!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
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质数找对的请举手?合数呢?为什么?
小结:
(1)一个数,如果只 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
是2,没有最大的质数。
(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没
有最大的合数 。
(3)强调: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追问2:100以内的质数有哪些?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巩固练习:
练习四:1题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四:2、3、4题
选做题:练习四:5题
八、板书设计
质数与合数
(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 小的质数
是2,没有最大的质数。
(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 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没
有最大的合数。
(3)强调: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的认识

14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29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并会根据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体是什么图形吗?生 :长方体,那咱们这节课就一
起学习《长方体的认识》。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7到18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 们达到目标。
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书27页—29页,看图看文字并填空,
1.看例1,重点填写表格中的内容。
2.看例2,思考:(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种?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3.识记: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 做一做:
过渡 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
就来检测一下同 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29页做一做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15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 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
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 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某某同学的进步真大,敢写出自己的答案 很好,继续努力呀!下面,我们
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2)追问1:认为这两个同学做对的请举手?
(3)抽一名学生说说例1中表格里填写的内容。
总结1:
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 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
体图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 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总结2: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拓展练习:
判断:
(1)、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立体图形一定是长方体。( )
(2)、一个棱长和是60厘米的长方体,长、宽、高的和是15厘米。( )
(3)、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的面积相等。( )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五:1、4题
选做题:练习五:6、7题
八、板书设计
总结1:
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 的立
体图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总结2:

16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35页的例1、例2及相关习题。
学习目标:
1.掌握表面积的意义。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计算物体的表面积。
教具:
长方体框架或模型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 同学们,你们会计算出这些长方体的表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长
方体的表面积》。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 信心实现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 第33到35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
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33—35页的例1、例2,看图看文字并填空。
1、标明正方体、长方体展开图中的六个面。
2、例1、例2填写在书上。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 :(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
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 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35页做一做

17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 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
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 色粉笔。
2 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你们的字体都有进步,继续加油!下面, 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
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算式列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追问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什么?
小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六:3、5题
选做题:练习五:1、2、4、6题
八、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长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43页的内容及相关题
学习目标:
1、什么是体积。

18




2、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会用正确的体积单位填空
教具:
长方体框架或模型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你们能算出长方体的体积 吗?这
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
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38到40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 们达到目标。
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38页至40页,边看边画出重点。
思考:1.什么叫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有多大?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 :(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师:我先
让一个同学说说他 画的重点是什么?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 答案,可
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19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看某某同学写的过程多清楚呀!下面,我们一起来讨 论,看看到底哪种结
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总结:
体积和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七:1、2、3题
选做题:练习七:4、5题
八、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统一运用
教学内容:
教材第43页的内容及相关题
学习目标:
掌握正方体、长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并灵活运用体积公式解决设计问题。
教具:
长方体框架或模型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咱们能不能用同一个公式来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呢? 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统一运用》。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吗?
三、自学指导:

20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43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 br>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43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红底色部分的内容。
1、 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怎样求呢?
2、 识记正方体、长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 :(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
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 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43页做一做的2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 答案,可
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大家肯动脑,帮助更正,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 论,看看到底哪种结
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列式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认为计算结果对的请举手?
追问3: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总结: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表达式 v=sh
(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3)、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4)、拓展练习
由一个长方体铁块,底面积是32平方厘米,高是4厘米。把它锻造成一个 截面是正方形的
长方体,截面成是4厘米(锻造的过程中没有损耗),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多少厘米?

21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七:8题
选做题:《学习与巩固》练习题
八、板书设计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表达式 v=sh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47页的内容及相关题
学习目标:
1、 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体积的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互化.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间的进率,那么相邻两个体积
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 信心实现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 第46到47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
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46、47例3例4,边看边填写重点看黄底色和粉红底色的内容并填填空
重点完成表格。思考:
1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22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 下,下面老
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47页做一做
48页2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 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
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 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你们能把自己不同的想法写出来,很好! 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
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回答的最精彩。
追问1:认为这两个同学填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总结1:高级单位----低级单位 乘进率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 除以进率
总结2: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单位名称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 米、分米、厘米 10
面积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
体积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000
(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3)、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4)、拓展练习
3.8立方米= ( )立方厘米
70000000立方厘米=( )立方米

23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八:1、5题
选做题:练习八:4、6、7题
八、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高级单位----低级单位 乘进率
低级单位 -----高级单位 除以进率

单位名称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 米、分米、厘米 10
面积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
体积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000
容积和容积单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50-51页的内容及相关题
学习目标:
1.理解容积的含义,认识容积单位,掌握容积单位间的进率。
2.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物体的容积。
3.掌握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会计算老师这个水杯能装多少水 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容
积和容积单位》。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 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24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50到51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 br>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50-P51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红底色和黄底色部分的内容,
1.识记容积的意义和容积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2.思考:怎样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 :(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
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 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52页做一做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 答案,可
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你们真是好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 哪种结果是对的,比
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第1题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2: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小结: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追问3:认为算式列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追问4: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总结: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用排水法,利用有刻度的量杯记录下放入不规则的物体

25




前后水位的刻度,水面上升的那部分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3)、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4)、拓展练习
一个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40厘米的鱼缸中水深25厘米,放入几 条鱼后,水面上升
了3厘米。这几条金鱼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九:7、8题
选做题:练习九:1----5题
八、板书设计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用排水法,利用有刻度的量杯记录下放 入不规则的物体前后水
位的刻度,水面上升的那部分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6

安徽公务员培训-2014年立秋


湖北省高校排名-小学学校工作总结


和领导吃饭祝酒词-新年晚会主持词


南京劳务市场-办公室主任总结


美国高中排名-澳大利亚大选


齐齐哈尔医学院教务处-纪检监察工作计划


盐城人事人才网-黄河科技学院分数线


晋朝皇帝-香港中文大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