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运吉祥物看动物词汇的东西文化内涵
满月酒短信-庖丁解牛读后感
从奥运吉祥物看动物词汇的东西文化内涵
戴水姣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外语系,湖南长沙410002)
摘要:动物词汇是东西方各民族语言
的重要组成部分,载有明确的民族文化信息,
隐含着深层的民族文化内涵。历届奥运会的吉祥物多数为动
物,以奥运吉祥物为
代表的动物词汇的东西文化内涵具有人文性、不等值现象具有普遍性、超语言信息的获得具有特殊性,各民族的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赋予词汇特定的、不断发展
变化的文化内涵意义
。
一、引言
奥运会吉祥物(Olymp icMascot)一词,
源于法国普罗旺斯语Mascotto,直到
19世纪末才被正式以Mascotte的拼写收入法文词
典。英文Mascot由此衍变而来,
意为能带来好运的人、动物或东西。[ 1 ]
吉祥物
不是现代奥运会一开始就有的。第一个奥运吉祥物始于1968年格勒诺
布尔第10届冬季奥运会。当时
正值美、苏冷战矛盾的尖锐时期,为了缓解世界日
益严峻的动荡局面,举办方创造性地提出了奥运吉祥物
这一新名词,并设计了半
人半物被称为“雪士”( SCHUSS)的卡通型滑雪小人儿。它是个有着夸
张的硕大
脑袋、细巧而坚硬的身体和坚强意志的小精灵,原意是“高速滑雪”,这一形象立
刻获
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极大地加强了东道主与参赛国之间的沟通。通常我
们所熟悉的奥运会吉祥物始于
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当时联邦德国的艺术家们
精心设计了一只被称为“瓦尔迪”(WALD
I)的栩栩如生的德国纯种小猎狗形象。
以下是1972年—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一览表。[ 2
]
年代 届次 国家 城市 吉祥物名称
1972 20 西德 慕尼黑
WALDI(德国猎犬)
1976 21 加拿大 蒙特利尔 AMIK(海狸)
1984
23 美国 洛杉矶 SAM (鹰与山姆大叔的结合)
1988 24 韩国 汉城
HODORI(小老虎)
1992 25 西班牙 巴塞罗那 COBI(卡通狗)
1996 26 美国 亚特兰大 IZZY(卡通动物)
2000 27 澳大利亚 悉尼
SYG、OLLIE、MILL
2004 28 希腊 雅典
ATHENA、PHEVOS(神话娃娃)
2008 29 中国 北京 FUWA (福娃)
二、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人文性
胡文仲先生说:“就语言要素与文化的关系而言,
语音与文化的关系最不密切,
语法次之,而关系最密切反映最直接的是词汇⋯⋯词汇本身载有明确的民族
文化信
息,并且隐含着深层的民族文化内涵意义⋯⋯英国学者GeoffreyLeech在《语义学》
( Semantics)一书中指出词义可以分为七种类型,即概念意义、内涵意义、风格
意
义、情感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及主题意义。词的概念意义亦可称为认知
意义,是词语交际中表达的
最基本含义。没有概念意义无法进行词语交际。内涵
意义是附加在概念意义之上的意义,它可以因人而异
,因年龄而异,也可以因不同
的社会、国家或时代而异。”[ 3 ]申小龙先生认为:“人类各民族的
语言都不仅
是一个符号系统或交际工具,而是该民族认识、阐述世界的一个意义体系和价值
体系,因而语言都具有人文性⋯⋯即不把语言看作是一个客观、静止、孤立、冷峻
在形式上自
足的对象,而把语言看作一个人参与其中的、与人文环境至为关照的、
动态的、内容上自足的表达与阐述
的过程”。[ 4 ]动物词汇是构成东西方各民
族语言的重要材料,其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人文性。
纵观1972年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吉祥物“瓦尔迪”(WALDI)到2008年北京奥
运
会吉祥物“福娃”(
FUWA)诞生的奥运吉祥物历史,除了1996年第26届亚特兰大
奥运会吉祥物“伊兹”( IZZ
Y)是用电脑制作出的一个幻想出来的生物,以及2004
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吉祥物是根据古希腊陶
土雕塑玩偶“达伊达拉”为原型设计
的两个被命名为“雅典娜”(ATHENA)和“费沃斯”( PH
EVOS)的娃娃外,10届中就
有8届选用了动物造型做吉祥物。这些作为吉祥物的动物,都不是单纯
的、死板的
指某一生物物种,而是都有人参与其中、与人文环境紧密联系、借某种动物特征
来表
达人的情感。它们成了东西方各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充当着全人类情感交流
的高级使者。在奥运文化中,
这些作为吉祥物的动物,都打上了人文性的烙印,蕴
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的吉祥物“瓦尔迪”, (WALDI)猎狗的灵活、忍耐和
坚韧的
特性,把奥运会的拼搏进取、促进世界和平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头
尾对称地涂着浅蓝、深蓝、深绿
、嫩绿、黄、褐诸色,以此象征德意志大地和天
空的色彩,这种暖色还表达了一种热闹和谐的气氛,至今
它们仍然留在世人的记
忆深处。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的吉祥物为一只周身黝黑的名叫“亚米克”(
AM IK)
的海狸。设计者刻意突出它那强壮的身体和明亮的眼睛,让它看起来就像一名积
蓄
了无穷力量随时等待发令枪响的参赛运动员。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吉祥物为
活泼可爱的俄罗斯棕熊
“米莎”(M ISHA) 。它那白色的嘴唇向上弯曲露出天真
活泼友好的微笑,圆圆的、慈祥的眼睛
虔诚地祈祷着世界的和平。在开幕式上,
由3500人组成的“米莎”频频向参赛健儿们挥手致意,让在
场的人们激动不已。
但在闭幕式上,“米莎”却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因为当时的美苏冷战让60多个国家
抵制了莫斯科奥运会。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吉祥物为身着美国传奇人物“山姆
大叔”服装
由迪斯尼公司制作的美国味十足的鹰“山姆”( SAM) ,红白蓝颜色更
是美国的代表色。1988
年韩国汉城奥运会的吉祥物为象征智者和猛侠的小老虎
“虎多里”(HODOR I) ,“虎多里”的
友善形象也代表了韩国人热情好客的传统。
“虎多里”的名字是从2295个由公众提交的名字中挑选出
来的。“Ho”来自于韩
语的虎,而“DOR I”是韩国人称呼小男孩常用的一种爱称。1992 年
西班牙巴塞
罗那奥运会的吉祥物“科比”(COBI)是经过抽象化的比利牛斯山牧羊犬。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的吉祥物为鸭嘴兽“悉德”( SYG) 、笑翠鸟“澳利”(OLL
IE)和针鼹猬“米莉”(M ILL IE)
,是三个澳洲本土动物,分别代表了土地、空气
和水。OLL
IE代表了奥林匹克的博大精深(来自于奥林匹克)
SYD表现了澳洲和
澳洲人民的精神与活力(来自于悉尼) M ILL
IE是一个信息领袖,在它的指尖上
有资料和数据(来自千禧年) 。
2008年中国北京奥
运会的吉祥物是由“鱼、熊猫、奥运圣火、藏羚羊、京燕”
五个被叫做“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
”的中国福娃组成。这组形象可爱、
活泼的吉祥物,以“北京欢迎你”的谐音命名,将北京的祝福、中国
的祝福带给世
界。被称为“贝贝”的吉祥物是一条可爱的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鱼有“吉庆
有余”、“年年有余”的蕴涵。“鱼”和“水”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人
们用“鲤鱼跳龙门”寓意
事业有成和梦想的实现。被取名为“晶晶”的吉祥物是
一只大熊猫。大熊猫作为中国国宝,深得世界人民
的喜爱。看到熊猫就如同看到
中国,无论在哪里,大熊猫都是中国代名词。这只来自广袤
森林的大熊猫,象征着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具有憨厚乐观的个性, 充满力量的内涵。[ 5 ]“
迎迎”
是一只机敏灵活、驰骋如飞的藏羚羊。藏羚羊具有“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
精神。它
从中世纪就生活在地球的第三极青藏高原,称之为高原精灵,体现了奥运
挑战极限的“更高”理念;它四
蹄矫健,毛厚而轻,鼻腔空大,呼吸系统发达,每小
时奔驰100多公里,符合“更快”的精神;它自古
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吉祥物,被视
为中华民族团结、风调雨顺、和谐之年的瑞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具备新文化
产业开发价值、推进环保教育和更新西部经济的深远意义。[ 6 ]“妮妮”是一
只展翅飞翔的燕子。除去“燕”代表“燕京”(古代北京的称谓)之外,燕子在东
方的文化内涵是“春天
”、“喜悦”,被赋予“天真无邪”、“欢快矫捷”的内
涵。
作为奥运吉祥物的动物传给全世
界的信息远远超出了该动物物种本身的概
念意义,被深深地打上了民族、历史和文化烙印,有着丰富的人
文内涵。除了奥运
吉祥物外,还有很多动物既有概念意义又有人文涵义。词的人文涵义往往能折射
出该民族特定时期尖锐的社会矛盾,如妇女的地位和种族歧视等。英语中的动物
类词语用来指女性时,
贬义词多于褒义词或中性词,在美国俚语中就更加突出了。
如“cat”(猫)指“心地恶毒的女人”,
“dog”(狗)指“妓女”,“pig”(猪)指
“荡妇”等等,这些词语的文化内涵的人文性毫不掩
饰地透露出了对女性的鄙视,
反映出了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西方民族中,特别是美国存在着严重的种族
歧视,
尤其是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歧视。如“buck”(雄鹿,公羊,公兔)在美国俚语中指
“男人”,尤指“黑人和印第安人”,“seal”(海豹)在美国俚语中是贬义用法,
指“黑人妇女”
、“黑人”。[ 7 ]
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不等值现象的普遍性
胡文仲先生认为, 在从事跨文化交际中不仅要注意词的概念意义, 更重要
的是要随时随地注
意词的内涵意义。在不同语言之间可能出现几种不同的情况
(两种语言分别以A、B代替) : (1)
A、B概念意义相同, 内涵意义相同或大致相
同; (2) A、B概念意义相同,
内涵意义不同;(3) A、B 概念意义相同, A 有内涵
意义, B 无内涵意义。[ 8
]许国璋先生指出, 词汇的文化内涵大体有以下三种
情况: (1)
在本族文化环境中文化内涵小于在外国文化环境中的内涵; ( 2)
在
本族文化环境中内涵大于外国文化中的内涵; (3)
在本族文化环境中内涵有时
大于有时小于外国文化环境中的内涵。[ 9 ]这两位大师用不同的表述方
式清楚
地告诉了我们词的文化内涵是不等值的。以奥运吉祥物为代表的动物词汇在东西
方文化内
涵中不等值的现象具有普遍性。
1、相同动物在不同民族中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内涵
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的吉祥物为小老虎“虎多里”(HODORI) ,象征智慧、
勇猛
、尊贵和权威。中国、日本、韩国都属于中国文化圈内,词汇文化内涵方面
存在着较多的相同成分。且看
《现代汉语词典》对“虎”的解释:
①哺乳动物,
毛黄色,有黑色的斑纹⋯⋯同称老虎。②比喻勇猛威武:虎将虎虎有生气。③ (方)露出凶相:虎起脸。④姓。由此可见,老虎在以中、日、韩为代表的东方各民族中
不仅概念意义相同
,内涵意义也相同或相近。再看看《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对“tiger”的解释: A
large wild animal of the cat family, that has
yellowish
fur with black lines and lives inthe
part ofAsia1用法举例为: She fought
like a tiger to
be a2ble to help her children1
(她勇猛搏斗,以便能保住
她的孩子。) 此例中用“tiger”指“勇猛”和东方文
化内涵相同,但“tiger”
的文化内涵远小于东方文化中的“老虎”, 英语民族常用“狮子”(
lion)表达
和东方民族“老虎”文化内涵有关的词语,如:“虎口拔牙”( beard a
lion in his
den) “狐假虎威”(donkey in a lion’s
hide) “拦路虎”( a lion in the
way) “虎穴”( the
lion’s mouth) “勇猛如虎”( as brave as a lion)
;
“虎头蛇尾”( 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 。
以汉语为代表的东方民族语言与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民族语言,概念意义相
同
、内涵意义也相同的动物还有很多,如:“fox”与“狐狸”、“p ig”与“猪”、
“ass”与
“驴”、“bee”与“蜜蜂”、“snake”与“蛇”、“wolf”与“狼”
等所指概念意义相同
,内涵意义意义也一样。“Fox”与“狐狸”都含有“狡诈”
之意。“Pig”在英语口语中用来指人
时为“猪一般的人(指肮脏、贪吃的人) ”,
相当于中文中骂人的话“猪”或“猪猡”,“ass”与
“驴”都指“傻瓜,蠢人”、
“bee”与“蜜蜂”指“忙碌的人”、“snake”与“蛇”指“冷酷
阴险的人”、
“wolf”与“狼”都可指“色鬼”或“色狼”。
2、相同动物在不同民族中有不同或相反的文化内涵
1972年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吉祥物
“瓦尔迪”(WAL2DI)是一只短腿长身的德
国纯种猎犬,代表了运动员坚韧、坚持和敏捷的特性。
那么,“狗”( dog)这种动物在东西方的文化中具有怎样的内涵呢? 在中国
几千年文化
传统中,和“狗”有关的多为具有贬义色彩的词语,如“狗仗人势”、
“狐朋狗友”、“狗急跳墙”、“
狼心狗肺”等等。但在西方人眼中,狗是忠实
听话的伴侣、最亲密的朋友。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逝世后,
他的宠犬就走在送葬
队伍的最前面。莫扎特死后,也是由他的宠犬守护着灵柩到墓地的。[ 10
]所以
许多与“狗”有关的词语多含褒义,如:“a lucky dog”(幸运儿) “a
gay dog”
(快乐的人) “top dog”(胜利者) “Love me, love
my dog1”(爱屋及乌)
等。
另一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传说中的动物“龙”(
dragon) 。根据《现代
汉语词典》的解释,“龙”至少有四种内涵: ①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
动物,身体
长,有鳞,有脚,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②封建时代用龙做为帝王的象征,也把
龙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如龙袍、龙床等。③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
如恐龙、翼手龙等。
④姓。__中国人将“龙”奉若神明,顶礼膜拜,将自己国家比
喻成“东方巨龙”,将自己比喻成“龙”
的传人。“龙”是中国的图腾,与“龙”
有关的成语就很多,且多为褒义。如“龙腾虎跃”、“生龙活虎
”、“望子成龙”、
“龙飞凤舞”、“龙凤呈祥”等等。但在英语中“dragon”是遭人厌恶、憎恨
的
怪物。《朗文英汉双解词典》中将“dragon”解释为“an imaginary fire
- breath2
ing animal in children’s stories
(传说中的)龙,可比喻凶恶的人,如: That
old woman’s a real
dragon ! (那老妇人确实是个凶恶的家伙! )
”《圣经》
中把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称作“the great
dragon”。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艰
难时世》中的斯巴塞太太被人看成银行的“毒龙”(Bank
Dragon) 。提起“龙”
炎黄子孙自然想到“凤”( phoenix) ,想到“龙凤呈祥”的
吉祥美景。但在英语
中,“phoenix”源于埃及神话中的“长生鸟”,每500年衔木自焚,又从
灰烬中再
生。因此“phoenix”表示“永生”。Collins COBU IL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
里就有这样一句话:“Religion,
like a phoenix, hasresurrected from the
ashes
of the war1 (宗教就像传说中的凤凰一样,在战争的灰烬中又复活了。)
”
[ 11 ] 这一类词还有“孔雀”(peacock)
,在汉文化中喻“吉祥”,而英语中喻
“骄傲”,“蝙蝠”( bat)在汉语中喻“幸福”,而英语中
喻“凶恶”,西方人视
“蝙蝠”如同中国人视“猫头鹰”(owl)一样。
3、部分动物在非本族语言文化中缺省文化内涵
1976年第21
届蒙特利尔奥运会吉祥物是命名为AM IK的海狸,AM
IK是加拿大
阿尔贡金族印第安人语海狸的意思。“海狸”(
beaver)主要产于北美洲,是一种
活动积极、善于筑巢的动物。因此,英语中人们用“eager
beaver”意指“急于
做成某事而特别卖力的人”。但在东方没有海狸这种动物,人们难以见到这样
的
动物,因此也就不会产生联想,不会赋予自己的文化内涵。[ 12 ]
1984年第23
届洛杉矶奥运会吉祥物是一只名为“Sam”的老鹰,以美国星条
旗为背景,穿着代表美国传奇人物“山
姆大叔”的服装,显示了独特的美国文化内
涵,东方民族很难赋予老鹰和美国国旗、“山姆大叔”的服装
组合在一起的这种
吉祥物任何文化内涵。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中有一只憨态可掬
的被取名为“晶晶”的大熊猫,在西方文化中“pan2da”没有实际内涵。世界各
族人民因
它是中国国宝而喜爱,也就接受了中华民族赋予它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
谐共存、具有憨厚乐观的个性、充
满力量的文化内涵。福娃中还有一只机敏灵活、
驰骋如飞的取名“迎迎”的藏羚羊“TibetanAn
telope”。在西方也没有“Tibetan
Antelope”的文化内涵,一提到藏羚羊,人
们最多只能想到它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保
护动物,想到保护大自然而已,决不会赋予“羊”“祥”的文化内
涵。同样,西方
人士很难赋予“鹤”( crane)“长寿”、“麒麟”( kylin)“祥瑞”的
文化内涵。
部分动物在非本族语言文化中文化内涵缺省是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特定的社会文
化因素
造成的,包括文学、宗教、价值观和政治制度等。要达到顺利交际的目就
得加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沟通与
交流,走进、了解、尊重异族的文化,取其所长补
己所短。
四、超语言信息获得的特殊性
超语言信息指的是任何一种语言的背后都存在着潜在的受民族文
化制约的
附加意义。正因为受民族文化的制约,不同语言的民族所获得的超语言信息就不
同,这
就是超语言信息获得的特殊性。有些词语的文化内涵,由于常年累月的熏陶,
本族人可以领悟、感受、联
想出深藏在背后的东西,没有相应文化背景的外族人
则很难得到相关信息,只照字面理解或死译,就会给
交际造成障碍。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中之一燕子“妮妮”,在东方的文化内涵是“春天”、“喜悦”、“欢快矫捷”,西方民族的人不难理解,但“燕”代
表“燕京”(古代
北京的称谓)却是隐藏其中的超语言信息,只有特别熟悉中华历
史文化的人才能明白。中国人对“龙”情
有独钟,一提到“龙”,往往会想到古代
封建帝王“龙袍加身”的庄严神圣,想到传说中“东海龙王”的
富裕与尊贵,对于
不懂中国古代文化渊源的外国人,是无法获得隐藏在“龙”等字面词义之外的信
息的。“蝴蝶”( butterfly)也隐藏着很深的超语言信息。中国人喜欢用“浪漫”
一词来
形容蝴蝶,这是因为中国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妇孺皆知,梁、祝爱情悲
剧的结果是死后化成了美丽、
恩爱的蝴蝶,因而中国人常把蝴蝶与浪漫的爱情故
事联系在一起。英语民族的人能够像欣赏《罗密欧与朱
丽叶》一样来欣赏《梁山
伯与祝英台》,却不能获得蝴蝶与爱情的相关信息。
英语中也存在许
多含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动物词语,学习英语的外族人必须具
备相应的相异文化修养,准确
地把握这些词语所发出的信息,才能顺利地进行交
际。下面两种动物就隐含有鲜为东方民族所知的超语言
信息。
“black cat”(黑猫) :在古埃及和罗马,猫是受尊敬的动物。家里的猫死了后,所有的家人都很悲伤,还会把它制成木乃伊。自17世纪起猫与巫术联系起来,
其运气也从好运
变成了厄运。在美国,看见黑猫或黑猫从身边走过都会被认为是
坏运气( It is bad to
have a black catwalk by) 。[ 13 ]
“spider”(蜘蛛)
:古埃及人把蜘蛛和未来的财富及幸运联系在一起。中世
纪时,人们还把蜘蛛放到胡桃壳(wal2nu
t shells)做成项链,保护自己不患疾病。
尽管蜘蛛丑陋可怕,英语民族的人认为放在家中可以
保护自己和家人免遭厄运。
(No matter how scary and ugly they
are, however, hav2ing one in your home
was
considered good luck and the sp iderwould p rotect
the house and family
from any
misfortune1)而悬挂在天花板上的蜘蛛则更预示着财运亨通。[ 14 ]
五、结束语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动物是人类的亲密伙伴,是人类
情感的高级使者,动物词汇是东西方各民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十届世界
奥运会就有八届选动物
为吉祥物的事实,有必要探讨以奥运吉祥物为代表的动物
词语的东西文化内涵的人文性、不等值现象的普
遍性及超语言信息获得的特殊性。
胡文仲先生指出:“内涵意义往往是不稳定的,旧的内涵可能消失,新
的内涵意义
可能会产生。”[ 15 ]无论是考察词的人文性、不等值现象还是超语言信息的获
得,都不能离开不同的社会、国家的特定的时代背景,要以海纳百川之心去包容其
文化内涵的差异性,
以欣喜之心去接纳其不断产生的新的内涵意义,提高跨文化
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 1 ] [ 2 ]孙建,李文辉1对奥运吉祥物的若干思考[ J
]1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 1
[ 3 ] [ 8 ] [ 15
]胡文仲1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1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 2004: 64 -
661
[ 4 ]申小龙1 语文的阐释[M ] 1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6041
[ 5 ] [ 10 ] [ 11 ] [ 12
]贾荣香1解读奥运吉祥物:探讨动物在东西文化中的
内涵及动物词语的翻译策略[ J
]1北京大学学报(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教师论文
专刊) , 20061
[ 6
]辛武光1藏羚羊与奥运吉祥物[ J ] 1柴达木开发研究,2005, (1) 1
[ 7
]戴水姣1英汉动物类词语的文化内涵浅析[ J ]1教学与管理, 2001, (2) 1
[
9 ]许国璋1词汇的文化内涵与英语教学[M ]1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8:
93 - 981
[ 13 ] [ 14 ]王晓庆1 英美国家迷信种种[ J ] 1
大学英语,2002, (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