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用的十个贬义动物俗语

巡山小妖精
774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20:5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企业邮箱服务器-海宁人才网


最常用的十个贬义动物俗语

在一些含有贬义的俗语中,常常带有动物的字眼。 人
们对这些词语非常熟知,但对它们的来历往往不甚了了。
今择最常用的十个贬义动物俗语的含 义及其典故作一解
析,与大家共同探讨。

“拍马屁”
行为。

该典故来源于元朝的蒙古文化。一说蒙古族的一般百
姓人家都会拥有几匹马,以解决行路、 运输等问题,牧民
们常以养得骏马为荣。有时人们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
对方马的屁股,摸摸 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
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起初,人们实事求是,好马
说 好,可是相沿很久以后,有的人不管别人的马好坏、强
弱,都一味地只说奉承话,把劣马也说成是好马了 。一说
蒙古是马上得天下的民族,所以元朝的官员大多是武将出
身,马往往是一个将领权力、身 份、地位的象征,下级对
上司最好的赞美,就是拍拍他的马、夸他的马好。逐渐人
们就把对上司 的奉承称为“拍马”。这是因为夸赞的话是
不一样的,而拍马的动作是一样的。这就是“拍马屁”的由来。后蒙古入主中原,建立了元帝国,建起了元大都,
他们的文化也就逐渐渗透到汉文化中,“拍 马屁”一词也
就流传下来。


用于讽刺不顾客观实际,专门谄媚奉承、讨好别人的


“一窝蜂”

人们常把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叫作“一窝
蜂”。

“一窝蜂”最初 是一个人的绰号。我国南宋建炎年间
爆发了农民起义,有一支起义队伍领袖叫张迂,他的绰号
就 叫“一窝蜂”。南末著名诗人陆游在《入蜀记》中就曾
记述道:“建炎中,张迂号‘一窝蜂’,拥兵过庙 下„„”
这个绰号,大有揭竿蜂拥的气势。

到了明朝,人们使用“一窝蜂”来比喻人 多声杂的情
景。吴承恩在《西游记》第二十八回中就曾写道:“那些
小妖,一窝蜂齐齐拥上。” 在现代汉语中,从感情色彩上
说,“一窝蜂”属于贬义词组,而从修辞学的角度看,“一
窝峰” 又是一种比喻手法,多用来比喻人多势众,一拥而
上的情势。

“铁公鸡”

极端吝啬的代名词。刘继兴考证,“铁公鸡”出自明
代袁枚《子不语》,此著作卷
22
的《铁公鸡》却让人过目
难忘。济南一富翁“性悭吝,绰号‘铁公鸡’,言一毛不
拔也 ”。他要纳一妾,条件是“价欲至廉,貌欲至美”。
未几,媒人带来一女,“不索价,但取衣食充足而已 ”。
未料半年以后,富翁“启其所藏,已空矣”。原来女子是
他家一旧房客,该富翁嫌他们“多 费”而将之赶走,现在


她特来报复,偷光了他的钱财,拔光了他所有的羽毛。后
来人们就用“铁公鸡”来比喻一毛不拔的吝啬鬼。

“替罪羊”

这是一个宗 教典故。在基督教的《圣经·旧约》中说,
上帝为了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叫他带着他的独生子以撒到一个指定的地方,并把以撒杀了作燔祭,献给上帝。正
当亚伯拉罕要拿刀杀他的儿子时,有个天使 加以阻止,说:
“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前面林子里有一只羊,
你可用来‘祭献’上帝 。”于是,亚伯拉罕便把小树林中
的那只山羊抓来杀了,代替他的儿子献给燔祭。在《新约》
中 则说,耶稣为救赎世人的罪恶,宁愿钉死在十字架上,
作为“牺牲”(祭品)奉献天主,并嘱咐他的十二 门徒,
在他死后也照样去做。因为这是仿效古犹太人在向主求恩
免罪时,往往杀一只羔羊替代自 己供作“牺牲”,所以教
会通常又称耶稣为赎罪羔羊。后来人们就用“替罪羊”来
比喻代人受过 的人。

“露马脚”

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

出处 :朱元璋建立明朝当上皇帝后,封妻马氏为皇后。
马皇后长得虽不漂亮,但却温柔端庄,举止大方。美中 不
足的是,她长了一双没有缠过的“天足”。在以小脚为美
的时代,女人脚大是一缺陷。当上皇 后的马氏越发为自己
的一双大脚感到不安。因而,在大庭广众中,总是遮遮掩


掩 ,尽量避免将脚露出裙外。有一天,马皇后游兴大发,
乘轿招摇过市,浏览古都风景。百姓见皇后的舆轿 过市,
都翘首张望,想一睹皇后的风采。不料,一阵大风吹过,
轿帘被掀起一角,马皇后的一双 大脚赫然展现在百姓面前。
人们惊讶不已,没想到当今皇后竟有这样一双脚!人们争
相传言,全 城立刻轰动了。“露马脚”一词就这么流传开
了。

“白眼狼”

形容人无情无义,心地凶狠,是忘恩负义的代名词。

狼以生性凶狠著称,而在狼群中 尤以长着“吊”白眼的
狼最凶狠。吊白眼是指外眼角上吊(疑似丹凤眼),眼球
黑少白多,望之 凶光炯炯。中山狼指恩将仇报的人,白眼
狼指的是无论你对他怎么好,他都一直是要害你的人,比
中山狼尤坏。

“变色龙”

比喻反复无常的人。

变色 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能够根据四周物
体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其它动物的侵害。

出处:《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在这篇著名的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 术手法,塑造了一个
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沙皇专制制度走狗的典
型形象,小说的内 容富有喜剧性。一只小狗咬了金银匠的
手指,巡官走来断案。在断案过程中,他根据狗是或不是


将军家的这一基点而不断改变自己的面孔。作者通过这样
一个滑稽的故事,有力地揭露了 反动政权爪牙们的无耻和
丑恶。后来人们就用“变色龙”来比喻言而无信、反复无
常的小人。< br>
“应声虫”


比喻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

出处:

唐·刘束《隋唐嘉话》:“有患应声病者,问
医官苏澄,„„过 至他药,复应如初。澄因为处方,以此
药为主,其病自除。”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摘抄》卷四:“已无特见,一一
随人之声而和之,譬之应声虫焉。”

“笑面虎”

表面和善,其实和老虎一样凶猛。比喻外貌和善而内
心严厉凶狠的人。

出处:宋代庞元英《谈薮》:“先墓在会稽西山,为
掌墓人奚泗所发,公衮诉之郡,杖之而已,公衮愤甚 。奚
泗受杖,诣公衮谢罪,公衮呼前劳以酒,拔剑斩之,持其
首诣郡„„公衮性甚和平,居常若 嬉笑,人谓之笑面虎。”

“狗腿子”

走狗,为恶势力效劳帮凶的人。



出处:传说从前有个富人的腿 断了,一个奴才为讨好主
人欢心,主动要求截下自己的腿为主人接上。主人问:“你
自己的腿怎 么办呢?”奴才说:“我可以接上一条狗


腿。”“那狗的腿又怎么办呢?”“ 给狗用泥巴捏上一
条。”所以,狗在撒尿时,总要把后边一条腿翘起来,是
怕那条用泥巴捏的腿 让尿给冲掉了。这就是“狗腿子”的
来历。

高考跳楼-四川省教育考试院


国家外汇管理局汇率查询-舟山市教育局


比利时首都-考试作弊检讨


长征的诗歌-英语国庆节手抄报


刘晓虎-思想动态分析报告


公务员铁饭碗-新学期的感受


学习雷锋好人好事-樱知叶留学


辽宁会计网官网-南京邮电大学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