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说词看中国动物类纪录片的探索与进步
对中国免签的国家-宴会祝酒词
龙源期刊网 http:
从解说词看中国动物类纪录片的探索与进步
作者:李莹
来源:《参花(下)》2019年第02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公众对纪录片认知程度的提高和新媒体播出平台的崛起,纪录片的春
天仿佛快要来临
。但我国本土制作的自然类纪录片依然只是一个饭后电视节目,并未引起多大
的文化轰动。本文从解说词
语言风格、解说词类型、解说词与画面关系三个角度,分析2018
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奖作品
《中国珍稀物种》,记录我国本土制作动物类纪录片的现
状,希望中国本土制作的动物类及自然类纪录片
能得到更多关注。
关键词:动物类纪录片 《中国珍稀物种》 解说词
近年来,随着公众对纪录片认知程度的提高和新媒体播出平台的崛起,一大批口碑和收视
俱佳的纪录片走
入大众视野,公众对于纪录片的热情和关注度也与日俱增。但纵观近几年获得
好评的纪录片(包括大银幕
与电视荧屏)我们不难看出,国产纪录片获得较高关注度及较多好
评的多为人文类纪录片,就算是《我在
故宫修文物》《人间世》这类带有一点科普意味的片
子,被人们议论更多的还是其中的工匠精神、医患关
系和人间温情。一旦提到自然纪录片,尤
其是动物类纪录片,国内观众的第一反应还是BBC,仿佛中国
不可能拍出优秀的动物类纪录
片。《中国珍稀物种》的总导演项先尧在制作这部系列片之初也遇到过这种
质疑,甚至在后期
制作时,被一些编导同行以为“在做美国引进的动物片的串编”。但就是这个被认为是
“串编”的
由上海纪实频道派出的编、导、摄、录、美术、后期的摄制组所拍摄的《中国珍稀物种》系列
片,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日本野生动物电视大奖等在内的
各
种奖项。除了被同行称赞的镜头语言,这部系列片的解说词也值得玩味。比起画面,解说词
在这一系列分
集中的微妙变化更能够体现动物类纪录片导演的探索与进步。
一、解说词语言风格:依主题而定
在我们所熟知的纪录片中,几乎是由一个解说员完
成所有分集的解说,例如《舌尖上的中
国》的解说李立宏。但在《中国珍稀物种》的六个分集中,解说员
就出现了四位(宋怀强、夏
磊、甄迪、余自力)。除了人声上的不同,这六个分集的解说词在语言风格上
也因各自的拍摄
主体而有所不同。
以《中国大鲵》为例。中国大鲵有“活化
石”之称,特点是行动缓慢。为配合拍摄对象的特
性,解说的语速为中速,但解说词的語言并不属于沉稳
大气、慢条斯理的风格,反而带有一丝
俏皮。例如在发育成型的幼鲵“冲出”胚胎壁的那组镜头中,对于
不同的“出逃”方式,解说词的
描述是不同的:
“可它却没那么幸运,头倒是先出来了,可是身体却卡在了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