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
详细个人自传-辞职报告范文下载
大垛庄小学
音 乐 教 案
1
(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北国之声
第一课时
《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
.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
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2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驯鹿》《冬猎》《鸿雁》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三首作品,了解月琴
、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
的生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三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 ×× × × │ × ×× 0× × │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4.欣赏《冬猎》 《鸿雁》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5.将这三首作品连起来欣赏,请学生谈谈这三首作品有何异同,并比较月琴与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教师<
br>总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长城放鸽》
教学目标:
1.
能够依据《长城放鸽》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 充分运用多听多唱的方法强化学生的音准概念。3.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课时安排:1课时
3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以聆听前奏导入 学生聆听歌曲前奏
2、播放歌曲录音范唱
学生聆听歌曲录音范唱
3、教师提问: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4、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二、歌曲教学
1、出示曲谱 2、听琴试唱歌谱。 3、有感情的读歌词。
4、学唱歌曲。 5、完整演唱。
6、用竖笛吹奏。 7、师生小结
三、下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明亮的声音、欢快的情绪学唱歌
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用多种艺术形式体验冬天在雪地里
锻炼的欢乐情景.
2
.在听赏与跟唱歌曲<<踏雪寻梅>时.体验歌曲所表现的冬天的情景,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
感.
教学重点:学会快乐演唱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教学难点:感受与理解音乐,大胆地进行演唱与表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冬之景
1. 师生律动《铃儿响叮当》
师:欢快的音乐中,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的四十分钟吧!
2. 名言: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源泉。 ——冼星海
3. 生 猜
谜 语: 小小白花天上栽,千变万化六个瓣。
一夜北风花盛开,飘呀飘呀落下来。
师:大家猜猜,这是哪个小天使? 生:小雪花
4. 欣赏视频《雪花的快乐》
师:雪花蕴含着我们的热情与渴望,浓缩着人类艺术的精华。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诗人——
徐志摩的音乐诗
歌《雪花的快乐》吧!
4
5. 板书《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师:片片雪花从天而降,它像银色的马车从天上
来啦,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师板书)
(二)、冬之礼——学唱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1、听赏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师:想一想冬爷爷给大家带来什么礼物?歌曲的情绪怎样?
2、朗诵歌词
师:你们喜欢冬爷
爷送的礼物吗?冬爷爷为什么要送礼物给你们呢?他有什么愿望?请大家一起朗诵歌词吧。
3.
师热情范唱
4. 掌握节奏 师:你们发现旋律中,那种节奏用得最多?(学生讨论)
24 X - ︱X X X︱ X X ︱ X_ -‖
师生拍手练习节奏
师:节奏模仿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生:模仿了马车上的铃铛声,表现力小朋友收到冬爷爷的礼物后,高兴的心情。
5.
学生听唱歌曲两遍,自己试着学唱歌曲第一段 师:让我们音乐声中感受一下收到礼物后的快乐心情吧!
6. 师生分析旋律的特点 师;第一段旋律共有两乐句,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生:同头异尾
师:大家发现第二段旋律的音区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旋律有这样变化?要表现什么?请同
学们再唱一遍,然后
回答。
生:音区变高,表现了小朋友勇敢、坚定、不畏严寒的意志,旋律的舒展表现了小朋友洁白无瑕的情怀。
师:太棒了,让我们用坚定的信念和纯洁的情怀去迎接小雪花吧!
7. 学生随琴齐唱歌曲
8. 学生以多种方式表演唱歌曲
师生接唱 小组唱 男女比赛 领唱
学生个人上台展示并演唱......
教师激情鼓励,并评价,让学生之间评价。
师:同学
们不但收到了冬爷爷的礼物,还记住了冬爷爷的叮嘱。老师也被你们的歌声给打动了,让我也和你们
一起
去迎接小雪花吧
9. 师生一起走进儿歌,再次感受歌曲的快乐。
纷纷扬扬小雪花
姿态万千好潇洒。
不辞辛苦为大家,
勇敢锻炼意志发。
(三)、冬之乐——听赏与跟唱〈〈踏雪寻梅〉〉
5
师:冬天是寒冷的,但意志坚强的人却不畏严寒,尽情享受着冬天的美丽
和快乐。让我们随着〈踏雪寻梅〉
的歌声,边听边唱,走出教室,走进冬天,去雪中锻炼意志,共享欢乐
,共度好时光吧!
生听赏与跟唱〈〈踏雪寻梅〉走出教室。
(四)、结束全课。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五十六朵花
第一课时
《吹起羌笛跳锅庄》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们在热爱自己民族的同
时加深对其他民族的认识并能充分感受民族音乐风格的特
点。2. 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3. 学会运用愉快的、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在音乐活动中大胆投入、人人参与、热情表现。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好歌曲的演唱风格特点。2、唱准音高,控制好结尾处的高音。
3、把握好歌曲节奏,并能较好的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师生互相问候
2、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有几个小小的问题想问大家:
(1)、你们知道我们国家共有几个民族吗?(56个)
(2)、你知道你是什么族吗? <
br>(3)、你能说说你自己的民族或你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相关情况吗?(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回答后用多媒体
展示
一些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做拓展)
3、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个民族——羌族,羌族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羌寨。
二、了解羌族、揭示课题
1、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这是一个多民
族聚居区,因此各个民族的文化也就相互
影响,相互渗透。歌曲中的“羌笛”是羌族的民间乐器,但跳的
“锅庄舞”却是藏族的民间歌舞,从中可以看出各
民族文化的融合。羌族也用汉文,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但有自己的语言,他们世世代代以农耕为生。
6
2、多媒体播放歌曲并展示有关羌族的相关民居、服饰、人物、羌笛、跳羌族锅庄舞等的图片并作简单的介绍
。
(加深学生对羌族的了解)
3、羌笛和锅庄舞
(1)羌笛:羌笛历史悠久,早在
汉代就有了。现在的羌笛都是双管,可以吹出七个不同的音,羌笛在羌族人
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每
逢过节、喜庆丰收,羌寨里就处处想起羌笛的声音。
(2)羌族的锅庄舞:锅庄是一种藏族民间歌舞,
羌族人民也经常跳锅庄,在羌寨只要听到哪里在跳锅庄,不
论男女老少都会高兴的去参加,可见羌族人民
对锅庄舞的热爱。锅庄舞的动作主要有甩袖、弓腰、边唱边跳等形式。
4、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他们的音乐和舞蹈都具非常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
好听的羌族歌曲《吹起羌笛
跳锅庄》。
三、学唱歌曲
(一)整体感知
(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说说听后的感受。(体会歌曲的情绪、速度)
(2)集体朗读歌词一遍(体会歌词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
(3)再次听歌曲录音,轻声哼唱并根据歌曲节奏作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二)学习歌曲 <
br>(4)教师分乐句教唱歌曲,并找出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后8小节与前8小节基
本
相同。 (5)准确演唱歌曲,(给学生重点强调歌曲结尾音高和节奏的把握)。
(6)请个别学生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找出容易唱错的乐句,同学互相帮助并唱准易错乐句。
(7)全班完整演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1)歌词挖掘,歌词中有两个词最能表达羌族人民幸福心情的,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唱和互动
同学想一想这首歌我们还能用什么形式来演唱?(分组表现)
四、律动与舞蹈
1、教师根据歌曲节奏教几个锅庄舞的基本手势和动作。
2、播放歌曲,师生一起随音乐做相应的锅庄舞动作。
3、集体边唱边跳。
小结 本
堂课我们共同合作完成了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还学会起了锅庄舞,并用轻快地歌声,优美的舞
姿表达
出民族自豪感热爱民族音乐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了跳锅庄舞带给我们的快乐,也初步了解了羌族,请同学在
课外再收集一些有关羌族的相关资料作进一步的了解。并复习巩固好本堂课所学的内容。
教学反思:
7
第二课时
《瑶族舞曲》《锦鸡出山》
教学目标:
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锦鸡
出山》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
习。
2.能背出《瑶族舞曲》《锦鸡出山》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3.能随《瑶族舞曲》《锦鸡出山》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自备自己能演奏的乐器、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瑶族的服饰非常漂亮,也是一个善于歌舞的民族,我们今天
要欣赏的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就是由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改编而成的。(大屏幕显示:瑶族的
资料。教
师补充:瑶族遍布我国的南方,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都有瑶族的身影,他们
大多住在山区,因
此,被称为山地民族。瑶族虽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不过,他们在与外人
交往时,都使用汉语。瑶族
以农业为主,精于织染和刺绣。他们本民族的节日也很多,瑶族人民特别尊敬
祖先,吃饭前都要念祖先的名字数遍,
表示祖先尝过后子孙才能受用。)让我们来看看瑶族的铜鼓、长鼓
、服饰、 风景(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
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播放音乐,完整感受。
(2)了解瑶族。
大屏幕显示:刘铁山,1951年到中南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后写成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1955年
茅沅根据此曲改编成管弦组曲。
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富有浓郁的民族特
色,旋律优美动听。教师介绍:《瑶族舞曲》
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乐曲
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
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现在我
们先来学唱主题A。
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3)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大屏幕显示第一部分旋律)
A、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生答)
师:这一部分先有一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
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
主题B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
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 B、随琴唱。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4)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A、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生答)
8
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
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
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B、随录音哼唱。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教师可用微小的指挥动作提示这是三拍子的轻柔舞曲。)
(5)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A、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生交流,简短回答)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
现歌舞达
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B、随琴唱。
(6)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教师可用指挥提示音乐情绪的转换,也允许学生在欣赏时身体有所反应,甚至轻声哼唱。
3.用主题A作声势练习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跺脚、△捻指、×拍手、摇手。
(2)先随音乐练前8小节,只用跺脚(左脚)和拍手两个动作。
(3)再练后8小节。前4
小节,学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铃套(需在课前准备好)摇手,使手铃发出清脆的响
声。最后一小节是
最难的,摇手、捻指与跺脚三个动作同时出现,其中摇手要持续两拍的时间,但只要稍加练习,
也就不难
做到了。
(4)将整个练习连起来做几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组或个人做。
4.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
(1)再将主题A背唱几遍,在此基础上,学习演奏,注意调高要
改成l=C。如用口琴演奏可使用手震音的技法。
(2)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指挥,全体学生
齐奏,力求节奏整齐、音色优美,使学生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
乐声中。
(3)加入课堂打击乐器。
(4)部分学生演奏,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做声势,气氛一定很热闹。
5.
欣赏《锦鸡出山》
6.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
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
学们的脑海之中。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阿喽喽》《木鼓歌》
9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 2.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
3.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4. 欣赏《木鼓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舞蹈参与歌曲的表现,用演奏参与音乐欣赏。
难点:
在读谱教学中学习《阿喽喽》的歌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这节课,我们要到贵州的彝乡去走一走了!
贵州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彝族
人民有不少居住在山区,那里有不少的梯田,过去都是靠人力挑水或用水车来浇
灌梯田,现在呢?大家看
一看《阿喽喽》的歌词,“流水上山坡”!流水为什么会上山坡呢?(学生回答:用抽水机将
低处的水抽
上来或是电力灌溉)。同学们说得很好,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建起了好多中小型的水电站,山乡有了
电
,就能引水上山了。今天我们要学唱的歌曲《阿喽喽》就是从儿童们的角度歌唱这一山乡巨变的。
2.学唱歌曲《阿喽喽》
(1)听赏范唱录音数遍,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
(2)讨论歌词,理解歌词,特别要理解歌词中“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中“我”字的含义,这个“我”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整个彝乡的人民。
(3)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跟
着伴奏带放声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热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声音,防止喊唱。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
指挥
来提示速度和强弱。
3.学唱歌谱
这是课本上的要求,在已经唱会歌词的基础上学习歌谱是
不难的,教师既可用琴声带领,也可采用教师大声唱
谱学生轻声唱谱的方式,不论用何种方法,都应要求
学生边唱谱边挥拍(或击拍),以增加唱谱时理性的成分。
这首歌曲的歌谱中有四处用了3/4拍,课
本中已经提示,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如边唱边挥拍,这四个小节
应用四三拍子的图式挥拍。
4.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这首歌曲活泼风趣,曲调也有丰富的变化和对比,这就为设计多种演
唱形式提供了可能,例如可将领唱(包括
男声或女声领唱)、女齐、男齐、齐唱穿插起来演唱。下面是方
案之一,供参考,教师应启发学生设计出多种方案,
通过对比演唱,确定最佳方案。
(齐)阿喽喽,阿喽喽,流水上山坡喽阿喽哩喽。
(女齐)它是谁指路哎?它听谁的话哎?
(男领)哎,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男齐)你见过没有?你信不信?
10
(女齐)你信不信?(男领)哎!
(齐)你哟信不信啰?唱第二段歌词时,将男领改为女领,男齐与女齐对调,就会
有一种新鲜感了。
5.欣赏《木鼓歌》。
6.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又学会了一首非常
好听的贵州彝族儿歌,希望课后同学们能够自己了解欣赏跟多的
民族歌曲。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唱大戏
第一课时
《看大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聆听、感受、模唱的音乐活动中,体会歌曲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并在歌
曲演
唱中初步表现豫剧唱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了解豫剧的唱腔、流派、地方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感受和体验戏曲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通过歌声表现歌曲中豫剧的风格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师表演戏歌《唱脸谱》。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演唱的是什么艺术种类? 生:戏曲。
师:刚才的歌词中,你们都听到了哪些戏曲人物呢?(学生自由回答)
师:接下来,老师带领
大家一起认识这些脸谱。(师出示课件图片)课上到现在,同学们会觉得奇怪,以往的
课都是唱歌呢,今
天怎么唱戏了呢?今天呀,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戏曲大世界,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名字叫《看
大戏》
。(出示课件)
首先,大家来欣赏一遍,你听这首歌曲中有什么跟别的歌曲不同的地方呢?
二、新课教学
1.学生听音频范唱。 2.学生看视频第二次聆听。
师:谁听到《看大戏》这首歌曲跟以往的歌曲有什么不同呢? 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问题。
11
3.师一句一句教生跟唱。
4.师增加句子长度教生跟唱。5. 师完整大声唱,让生小声跟唱。 6.师伴奏,生唱。
三、拓展延伸
1.师:在刚才的戏曲中,同学们都听到了哪些打击乐器的声音呢?
师再次播放歌曲,让生分辨。
师出示课件,带领生认识锣、鼓、钹等民族打击乐器。
2.师带领生了解经典豫剧曲目。
师:同学们,你们都了解哪些豫剧曲目呢?咱们河南台有一
个很经典的戏曲节目,是什么呢?(生自由回答)
师:对,《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朝阳沟》等都是很有名的豫剧。
3.师带领生欣赏豫剧视频。
4.师带领生简单学几句《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师:同学们唱过之后,有没有发现豫剧有什么特色?(生自由答)
师:豫剧比较粗矿豪爽,曲谱中经常有上滑音和下滑音,那你们觉得这跟什么有关呢?
5.模仿说河南话,感受河南方言同豫剧唱腔之间的联系。
师:大家听一听“刘大哥讲话,理
太偏”这一句的旋律,它和河南话的音调有什么联系呢?(生聆听思考)
四、小结
师:大家
真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戏迷。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首具有戏曲音乐风格的歌曲,它是根据豫剧的
唱腔
风格创作出来的,让我们感到了它那活泼、欢快和风趣的情绪,我想大家一定感受到了,戏曲音乐是音乐与语言最完美的结合。在今后的音乐课上,老师还会为大家介绍其他的戏曲歌曲,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最
后,
就让我们用“河南话”说声“再见”吧!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花木兰》《故乡是北京》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花木兰》《
故乡是北京》,对传统戏曲有初步了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
文化。
2.通过欣赏乐曲《花木兰》《故乡是北京》,能够分辨乐曲结构,感受乐曲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
欣赏乐曲《花木兰》《故乡是北京》,感受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看大戏》
教师播放歌曲《看大戏》伴奏,学生进行复习演唱。
师: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看大戏》,这是一首
具有河南豫剧风格的创作歌曲。今天我们首先要欣赏民乐与
12
管弦乐合奏的器乐曲——《花木兰》。
二、欣赏乐曲《花木兰》
1.简介花木兰。
2.完整聆听乐曲。
教师播放乐曲《花木兰》音频,在聆听前提出问题:
(1)乐曲分成几个部分?(三个部分:A B
A′。)
(2)乐曲的那几个部分的情绪分别是怎样的?(A段昂扬有力、B段抒情优美、A′欢快热烈。)
聆听以后,教师请学生谈谈初步感受。
3.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A,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E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昂扬、有力,表现了木兰决心替父从军的决心及在战场英勇杀敌的飒爽英姿……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A伴奏。 (4)再次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主题A是由哪件民族乐器与管弦乐队演奏的?
学生自由回答:由板胡与管弦乐队演奏。
4.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二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B,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B或A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抒情、优美;表现了木兰及将士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B伴奏。
5.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三部分。
提示学生注意:
(1)这部分音乐与前面哪个部分基本相同?(与第一部分相同,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
现,结束部分情绪更为
热烈。) (2)乐曲第三部分表现了什么?(表现了木兰与将士们在战场英勇杀
敌,得胜后荣归故里,家乡父老热
烈欢迎壮士凯旋的场景。)
6.完整欣赏乐曲《花木兰》,随音乐进行展开想象。
三、欣赏《故乡是北京》
1
.歌曲的体裁导入: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欣赏《故乡是北京》——戏歌。
2.再听一遍: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
设问:为什么
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
(从演唱的体裁“戏歌”及其歌词内容上对家乡的赞美,来表达对故乡的情。)
3.复听歌曲: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
13
设问:歌曲演唱的形式?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独唱——女高音独唱
;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
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更好地表达主人翁对
家乡的情谊)。
4.小结: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
的歌,并把它抄下来,
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西湖美》
教学目标:
1、感受江南文化及越剧音乐的风格特点。 2、学会由越剧填词的歌曲《西湖美》。
教学重点 在越剧欣赏中能学唱越剧调填词歌曲《西湖美》。
教学难点
能用越剧语言演唱歌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练声 连音练习 模唱练习
二、感受西湖
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们说苏杭是哪里呢?学生回答。
2有同学去过杭州西湖吗?请谈一谈对西湖的印象。学生交流
3、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见证一下,观看课件(背景音乐西湖美)
4、感觉怎样?你想说点什么?
5、历代的文人雅士来到西湖禁不住诗兴大发,留下千古名句,让你又
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有关西湖的诗句)
6、配乐朗诵西湖美歌词
三、体验学唱
1、初听范唱 2、复听歌曲 3、听旋律,注意间奏
4 、填词演唱
5、重难点教唱 6、集体演唱
四、越剧欣赏
1、怎样让歌曲唱出越剧的味道呢?同学们了解越剧吗? 2、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
3、学生交流自己品出来越剧味道,师小结简单介绍越剧特点。
4、在歌曲《西湖美》中找一找越剧的影子,从歌词的字数、间奏来体会歌曲的戏曲特点,学生交流。
5、师生运用吴侬软语学唱歌曲,配伴奏音乐 6、学生表演
五、课堂小结
学生谈收获,师小结。
14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影视音乐
第一课时
《映山红》《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欣赏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映山红》《让我们荡起双桨》,感受歌曲优美抒情,
娓婉动听,富有诗情画意
的曲调,品味音乐所表现的孩子们对理想的执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在欣赏中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二声部童声合唱,并能听辨区分歌曲中两个不同声部的旋律。
3、学生在听、看、演、唱等活动中欣赏,在感受中理解乐曲的形象、主题并且初步学会演唱歌曲主旋律。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映山红》《让我们荡起双桨》,感
受歌曲优美抒情,娓婉动听,富
有诗情画意的曲调,品味音乐所表现的孩子们对理想的执着,对美好未来
的憧憬。
2、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理解二声部童声合唱,并能听辨两个声部的不同旋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活动
1、师生共同回忆过去所学的关于美好童年、憧憬美好未来的歌曲。 2、复习相关歌曲。
二、欣赏《映山红》
三、师小结:同学们这些歌曲都表达了我们少年儿童美好的童年生活,也
歌唱了我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老师
也从你们的歌声中感悟到了你们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心。其
实听了你们的演唱,老师也想起我童年的时候
流传着一首歌曲,也是我十分喜欢的一首歌曲叫《让我们荡
起双桨》
四、引入新课
导入新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板书课题)
五、新课教学
1.这么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再来听一遍,请你闭上眼睛用心感受一下歌曲的速度
、拍子以及强弱规律是怎
样的呢?(歌曲速度不是很快,2|4拍,强、弱)
15
2.接下来老师也想演唱一遍歌曲,请你听一听老师是
用什么样的感情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的?(饱含着热
情,优美亲切的声音)
3.跟琴用“la”模唱歌曲旋律。(提示:身体坐直了,保持好唱歌的姿势)
4
.设问:同学们刚才在演唱时,有没有觉得某个地方有点抓不住?(生答),解决弱起的演唱难点,并思
考弱起给歌曲带来了怎样的美感?
5.跟琴用唱名演唱歌曲的歌谱。(提示换气符号,四分休止符)感
受休止符这种“停、走”对音乐产生了
怎样的作用?生答。(荡漾的、起伏的、流动的)
6.
休止符让音乐产生了起伏的感觉,歌曲的名字叫什么?《让我们荡起双桨》,你明白”荡”的意思吗?(荡
漾的、起伏的、流动的)休止符就让这首歌曲荡了起来。旋律中除了休止符还有哪些音符也有这种荡漾的感觉?
(附点音符、前倚音)
7.大屏幕出示附点音符和前倚音。师带领学生分别演唱附点音符和前倚音的乐句并进行比较。
8.完整演唱歌曲的歌谱,请同学们把歌曲旋律荡漾的感觉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出来。
9.填词演唱,用优美又带着热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师弹伴奏,生唱词)
10.第一次唱词
就唱的这么好,老师觉得非常满意。最后一句“迎面吹来凉爽的风”有的同学吹到了,有的
同学还没有吹
到,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师范唱这句)
11.大屏幕出示歌谱,提示反复记号和段落跳跃记号。
12. 跟琴演唱第2、3段歌词,解决一音多字的难点。
13.跟琴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14.聆听第二部分合唱部分,并说说有什么感受?生答,师总结。
15.跟琴唱第二声部歌谱,师生合作。(师唱第二声部,生唱第一声部并进行交替)
16.
一首歌曲我们不光可以用歌声来表现歌曲也可以用动作来表现,师带领学生边唱边做动作。全体起立(师
放歌曲伴奏).
六.总结: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把电影里的景色烘托的更加美丽
(白塔高耸,绿树红墙
更坚挺的屹立在湖边),使影片更加逼真感人,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请同学们再次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让这优美的歌声传遍我们校园的每个角落。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迎春》《纸风车》
16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2.欣赏电视剧《大宅门》音乐选段《迎春》、《纸风车》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进一步提高学生演唱的能力。
2.通过讲解让同学们初步了解影视音乐的意义和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复习
师:上一课老师带大家一起学唱了影视作品里的插曲,大家
还记得是哪部影视作品啊?生:(《祖国的花朵》)
师:那我们现在学唱的是其中哪首插曲呢?
生:(《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那跟着录音把这首歌在复习一遍(播放音乐)。
生:(学生跟着录音唱)
师:大家还记得,《让我们荡起双桨》属于影视作品里的哪一类音乐的?(片
头曲、插曲还是片尾曲呢?)
生:(插曲)
二:新课导入
师:对!今天老师又给
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影视作品的插曲,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大家仔细听!想想和我们上节
课听到的插曲有什
么不同?(播放音乐《迎春》)
师:听完音乐,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呢? 生:(没有歌词)
师:那大家感觉旋律又有什么感受? 生:(优美)
师:那同学们有没有听出这段音乐中主要演奏的乐器是什么吗? 生:(琵琶)
师:同学们是怎么听出来的呢? 生:(听出了琵琶的轮奏)
师:琵琶是我国民族乐器
之一,琵琶最大的特点就是手指的轮奏,而古筝更多的是刮奏。这段音乐出自电视剧
《大宅门》,《大宅
门》讲述的是自清光绪年间北方一家药铺的兴衰史及医药世家白府三代人的坎坷命运,恩恩怨怨。
题目是
《迎春》,是一首情景配乐。
师:提到迎春,同学们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情景呢?
生:(冬天过去春天来到的情景)
师:乐曲《迎春》呢!正是体现了冬天过去春天来到的情景
!在影片中,它更多的是体现了人物内心的一种等
待与希望。书上截取其中一段,现在老师带你起来唱一
唱,同学们感受一下这段音乐在旋律上有什么特点呢?先听
老师唱一遍。(用“啦”带同学们唱)
生:(学生跟琴唱)
师:大家看看乐谱,有哪些音符之间大距离比较大呢?
生:(每小节第一个小节)
师:那同学们看看乐谱,旋律的起伏又是怎样的呢?是大还是小呢?
生:(大)
师:所以,旋律就像北方人性格一样,大大咧咧,大起大落,这正是北方民族音乐的特点!
听老师再弹两遍,
17
我们在完整的听一遍,听听书上的这段音乐在整个乐曲中出现了多少次?(播放音乐)
生:(两次)
师:所以我们就把这段音乐称为《迎春》的主题,作曲家为了能更好的突出主题,所以将
这段旋律中出现了第
二次。这段乐曲就是由我国著名的电影作曲家赵季平所写,现在老师再给大家欣赏一
段音乐,同样出自《大宅门》。
(播放音乐)
师:大家回想一下和前一段音乐有什么不同感受? 生:(欢快)
师:大家看看乐谱,听老师弹一遍,同学们可以跟在后面哼唱。 生:(学生跟琴哼唱)
师:这段音乐题目叫做《纸风车》,大家见过纸风车吗? 生:(见过)
师:大家觉得这段乐句像是在玩纸风车吗? 生:(像)
师:这段音乐有没有相同的乐句呢?
生:(第一句和第二句一样、第三句和第四句一样) <
br>师:作曲家为了能让听众更好记住音乐,感受影视作品,在作曲时通常会使用相同的乐句,这在音乐被称为
旋
律重复,同样也是影视音乐的一大特点。
师:大家玩过纸风车吗? 生:(玩过)
师:有谁能告诉老师纸风车是怎么转的呢? 生:(学生比划)
师:
那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转一转。(播放音乐) 生:(学生跟着做)
师:同学们做得真好,那同学们听出了这段音乐中有哪些乐器呢? 生:(笛子、京二胡)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两首同样是他为《大宅门》所写的,大家来听一听!(播放音乐《啼春细雨》、《戏台》
)。
在《大宅门》中还有一首好听的主题曲,我没问你来听一听(播放视频)
师:下节课,老师将带大家去欣赏另一个影视片段的音乐!去感受影视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无穷魅力!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送别》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 2.基本发声方法在歌曲《送别》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单独或自由组合同伴上台演唱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正确发声在《送别》中的运用 2.歌曲情感的把握
3.“外”“涯”“角”几个开口音高音吐字的口腔位置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的气息支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8
1、发声复习:
① 火车传递游戏(母音:U) ② 吐丝训练(快吐、慢吐)
③ 回声练习(Ma、La、Ha)
2、练声曲
①哼鸣练习:
5 4 3 2 | 1 - || 恩(Nu)
②连音练习
1 2 3 4 | 5 4 3 2 | 1 - || Mi Ma
练习提示:
练习一: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鸣的形成
练习二:注意口腔打开,母音在腔体内变化,感受气息的支点作用。
二、讲授新课:
1、新歌教学
①欣赏示范曲,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多媒体播放音乐,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②母音跟唱,熟悉曲调(哼鸣,U)
③朗读歌词,将歌词带入,咬字正确。
深入学
唱歌词,从中找出发音上存在困难的母音,通过有效的练习加以解决。(“外”“涯”“角”几个开口音高音吐<
br>字的口腔位置,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④完整演唱歌曲
⑤加强发声歌唱的流畅性,感受声乐作品的艺术性
1.演唱提示:
1、用缓吸缓呼的换气方式,控制气息的过渡流失。
2、“道”“拂”“浊”“声”“之”“涯”“角”“余”高音用相应的母音逐一解决。
3、高音乐句“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体会高位置与深呼吸的对抗作用。
4、表达出歌曲婉转,抒情的情感。
2、拓展训练
①小组成员分别演唱《送别》 ②演唱者和小组成员分别指出演唱的不足及解决方法
③教师做评价总结,并归纳解决方案。
训练提示:
1、要求学生单独或自由组合同伴上台演唱。
2、开展互评时,可再次聆听示范曲,找差距,建立好的声音回响。
3、歌曲综合练习
①《故乡的小路》 ②《半屏山》 ③《我有玩具大家玩》 ④《小篱笆》
进行儿歌表演。
19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巩固练习了气息、哼鸣、连音等几种基本的发声方法,并且运用这
几种发声方法演唱了歌曲《送别》,
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发声方法的同时体会歌曲的内涵,提高音乐审美
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再唱一次《送别》。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古韵新声
第一课时
《梅花》
教学目标:
1.深情的背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性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性格并用歌声加以表现。 2.使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有进一步了解,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难点: 1.深情的背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
特性象征着坚
强不屈的性格并用歌声加以表现。
2.十六分音符切分的节奏及演唱时旋律的音准。 3.结合古诗的韵律表现歌曲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听歌曲,感受意境。
配乐读诗导入:看图: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梅花)
你们谁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梅花呢?
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
激励,所以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梅、颂梅者极多,无数
的诗句,或咏梅言志,或借梅寄情,比如: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2.
聆听歌曲,有感情朗读诗句。
(二)歌曲教学
1.看曲谱听旋律,学习歌谱。
导
言:刚才的背景音乐就是我们要学习歌曲的旋律,我们一起看着曲谱聆听一遍歌曲的旋律。(默唱一遍旋
律——试识乐谱)
2.解决难点:
导言:同学们,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冬天非常寒冷,一阵
风吹过,有两朵梅花随风飘落,我们一起来听老师
20
弹奏的旋律,听一听梅花落到哪个音上了?
指导:两个音的音高不一样,给我们带来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唱一唱)
3.唱曲谱:
导言:这段旋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带着自己对旋律的感受再来演唱一遍曲谱。
4.加词演唱:
导言:这样好听的曲子加上这样有韵律的诗,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我们来唱一唱。
5.演唱歌曲(演唱第一乐段)
学生看曲谱演唱,听完后看到问题解决。
①
注意咬字清晰,每一个字的归韵
如“墙”字的ang,“寒”字的an...
老师演唱第一、二乐句,学生模仿演唱。
导言:诗已经唱完了,我们听听作曲者是如何表现的?
② 完整听歌曲,为歌曲划分乐段 导言: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为什么?
(同学们展开议论)
导言:大家认为谁的表述最准确?教师总结。
③ 自己学习第二乐段
导言:同学们自己来把第二乐段唱一唱。
6.对比旋律线:
①
分析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旋律线,进行旋律线对比,体会情绪不同。
②
从旋律线中感受音乐情感,唱出感情。
指导:气息的连贯、语气的亲切,特别注意高音的气息支持,把声音送出去,再送回来的感觉。
③
找出最能表现梅花坚强性格的一句?
“凌寒独自开” 读这一句诗并演唱。指导:在唱“凌寒
”时不要把声音冒出去,而要借“数枝梅”的音高
唱出,这句主要是抒发出情感,唱出赞美之情。
7.介绍曲作者:
导言:听了同学们的演唱,然我感受到了,你们都像一个一个古代的小诗
人,你们想知道这么动听的曲子是
由谁来作曲的吗? 介绍曲作者——郑秋枫
结合我们
刚刚学过的歌曲,我们来说一说郑秋凤作曲家作曲的风格是亲切,自然,真实的反应艺术作品,仿佛
在我
们的眼前出现了冬天美丽的画面,在雪白的雪中出现了好多鲜艳的梅花......
(三)拓展 【阶段目标】有感情的朗诵学过的梅花的诗词,在学习梅花坚强的品质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
的喜爱。
师:正是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坚强性格,使得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
加,和梅花有关的艺术作
品更是数不胜数,下面让我们在欣赏梅花绘画作品的同时,朗读一首我们曾经学
过的描写梅花的诗词。有很多诗歌
21
都是赞美梅花的,我们来欣赏一首由毛主席谱写的诗词《卜算子 咏梅》
1.同学配乐朗诵
2.同学小结从梅花身上学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通过唱梅、颂梅你们从梅花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
预设: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坚强不屈,这也正是同学们所要学习的品质。
结束语:同学们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和文化,古诗新唱正是对我们民族音乐和文化的传承,在以后
的音乐课中
我们还会学习到更多好听的古诗歌曲,最后让我们再来演唱一遍《梅花》来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梅花三弄》《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
1、欣赏古曲《梅花三弄》 2、使学生了解古琴音乐的特点、风格等知识。
3、
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审美能力。
5、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
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
思维。
教学重点
1、
欣赏古曲《梅花三弄》,了解相关文化。
2、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难点:听辨音乐的结构及音乐表现的意境、内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让学生听辨乐器音色。
2、提问:中国的民族乐器有哪些?导入课题。
3、介绍有关古琴的知识引入新课
古琴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
已盛行的乐
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本世纪初为区
别西方乐器才在“琴”
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22
二、欣赏古曲《梅花三弄》
(1)播放《梅花三弄》音乐,让学生欣赏一组有关梅花的视频。
(2)听录音,让学生说说古琴音色有什么特点?曲调有什么特点?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意境?
(3)聆听《梅花三弄》的主题音乐,想象一弄、二弄、三弄所表现梅花的形象。
(4)唱一唱《梅花三弄》音乐主题,让《梅花三弄》主题音乐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
(5)讨论:“三弄”指什么?
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
(6)分段欣赏《梅花三弄》,引导学生想象各乐段表现的意境。
(7)全曲欣赏,感受乐曲表达的意境,内涵。
三、欣赏古曲《渔舟唱晚》
(一)
理解乐曲:
(1) 纯听音乐,初步感受,充分想象。 (2)反馈、讨论
(3)板书课题,分析,介绍题目来源、作者及背景 (4)前部分欣赏,细节分析。
(二) 小结: 结构、音色、指套
(三)开端部分讲解 :
(1)体会古筝技巧:滑音、颤音、刮奏,分别让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弹奏,出示投影片,边听乐曲边分辨技巧并体会技巧的意境。
(3)讨论速度、力度、旋律
(四)师总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静夜思》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学习四四拍的指挥手势。 2、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创造能力。
3、使学生体会歌曲思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及学会打四四拍指挥手势。
教学难点: 了解八分休止符、全音符、装饰音,并演唱准确。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到了晚上看到圆圆的月亮时,
会想些什么?古代有一位诗人,在月圆之夜,不仅思念自己的亲人
23
故乡,而且还写了一首诗——《静夜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根据李白的
《静夜思》而谱曲的同名歌曲《静夜
思》。板书课题
二、 初听歌曲,整体感知。
1、 放录音,听歌曲《静夜思》。 2、师:听了这首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
配乐朗诵,体会感情。
四、 教授歌曲,学习指挥。
1、 师范唱,生小声跟唱。
(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速度—较慢、节奏—舒展、声音—柔和、力度较弱,并使学生了解44拍)
2、 师教唱歌曲。师一句,生一句。
师适时讲解八分休止符,全音符,装饰音,并多加练习巩固。
3、
生随师琴声唱,师弹一句,生唱一句。
区分第二乐句的最后一个音和第三乐句的第一个音的不同,及表现感情的
4、
集体唱,师弹琴伴奏。
5、 指名唱。
6、 分组唱,并分组用乐器伴奏。
7、
学习四四拍的指挥手势。
(1)
(2)
(3)
师示范,生模仿。
师带着边指挥,边唱歌。
指名指挥,两边的学生乐器伴奏,老师弹琴伴奏。共同表演唱歌曲《静夜思》。
五、结束 <
br>同学们,唱得真好,可以当小歌星。“每逢佳节倍思亲”希望你们回去把这首歌唱给你的爸爸妈妈和远方的
亲
人朋友,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和思念。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小小音乐剧
《东郭先生与狼》
教学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分段落模唱歌曲,为创作《东郭先生》的角色表演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音乐剧的主题音调,为演唱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
24
创编对话、选配音乐、表演。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请学生讲《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
二、范听歌曲:
在欣赏完乐曲之后,我并
没有像以往那样组织孩子进行角色分析为表演做准备,而是请学生总结了这个寓言故
事的道理:不要被畜
生的花言巧语所蒙骗。
三、反思质疑:
问:为什么东郭先生会被郎的花言巧语所蒙骗,而农夫却没有上狼的当呢?
孩子们对提到的问
题很感兴趣,因为《东郭先生与狼》这篇课文他们在三年级就学过,只是没有人问这样的问
题。孩子们的
回答千奇百怪:
如:因为农夫知道不能相信畜生的话。
如:因为农夫知道狼是吃肉的。
如:因为东郭先生太仁慈了,心地太善良了。等等……
学生回答这个答案时,我接受了这个意
见,但同时提出疑问:你说东郭先生仁慈,很善良,难道农夫不善良吗?
农夫还救过蛇呢,只是在被蛇反
咬一口,经历这个血淋淋惨痛的事实教训之后,农夫再也不相信畜生的花言巧语了。
还打了这样的一个比
方:一只蚊子落在东郭先生的胳膊上拼命的吸血,东郭先生发现了:哪怕这只蚊子长得很漂亮,
哪怕这只
蚊子也会人言,哪怕这只蚊子也是苦苦哀求,你们说东郭先生会不会放过这只蚊子?(学生纷纷发笑,说
肯定会打死蚊子)
师问:那这个时候东郭先生为什么会狠心地打死蚊子呢?他不是很善良,很仁慈吗?
四、此时又结合音乐剧,边问一边模仿东郭的书呆子气,让学生领悟……
问1:东郭心肠软
,赶紧跪下地,说一句,别客气,把那老狼呀嘛忙扶起,藏进书袋里。东郭先生还跟狼客气……
问2:
他自己做的决定,救了一个畜生,那么他就得自己承担后果。可东郭先生尽管两腿抖得急,认为好心没
好
报,说老狼不仗义,实在没教育。说狼没教育……
问3:如果你在生死关头碰到人了,你第一反应是什么?
而东郭先生呢,他是咋做的?——拉
着农夫评理。在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的时候,他还在想着要评出个是
非曲直来,(摇头)真是愚顽不灵
……提醒学生:遇到了危险我们该怎么办?
死读书,读死书,不晓得联系实际,不晓得灵活变
通、活学活用,典型的“高分低能”儿。任何知识都是来源
于生活的,数学亦是,语文亦是,就连唱歌跳
舞都是……(举例证明:做一个舞蹈动作——它是插秧;做一个双手
25
大垛庄小学
音 乐 教
案
1
(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北国之声
第一课时
《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
.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
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2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驯鹿》《冬猎》《鸿雁》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三首作品,了解月琴
、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
的生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三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 ×× × × │ × ×× 0× × │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4.欣赏《冬猎》 《鸿雁》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5.将这三首作品连起来欣赏,请学生谈谈这三首作品有何异同,并比较月琴与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教师<
br>总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长城放鸽》
教学目标:
1.
能够依据《长城放鸽》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 充分运用多听多唱的方法强化学生的音准概念。3.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课时安排:1课时
3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以聆听前奏导入 学生聆听歌曲前奏
2、播放歌曲录音范唱
学生聆听歌曲录音范唱
3、教师提问: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4、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二、歌曲教学
1、出示曲谱 2、听琴试唱歌谱。 3、有感情的读歌词。
4、学唱歌曲。 5、完整演唱。
6、用竖笛吹奏。 7、师生小结
三、下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明亮的声音、欢快的情绪学唱歌
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用多种艺术形式体验冬天在雪地里
锻炼的欢乐情景.
2
.在听赏与跟唱歌曲<<踏雪寻梅>时.体验歌曲所表现的冬天的情景,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
感.
教学重点:学会快乐演唱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教学难点:感受与理解音乐,大胆地进行演唱与表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冬之景
1. 师生律动《铃儿响叮当》
师:欢快的音乐中,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的四十分钟吧!
2. 名言: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源泉。 ——冼星海
3. 生 猜
谜 语: 小小白花天上栽,千变万化六个瓣。
一夜北风花盛开,飘呀飘呀落下来。
师:大家猜猜,这是哪个小天使? 生:小雪花
4. 欣赏视频《雪花的快乐》
师:雪花蕴含着我们的热情与渴望,浓缩着人类艺术的精华。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诗人——
徐志摩的音乐诗
歌《雪花的快乐》吧!
4
5. 板书《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师:片片雪花从天而降,它像银色的马车从天上
来啦,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师板书)
(二)、冬之礼——学唱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1、听赏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师:想一想冬爷爷给大家带来什么礼物?歌曲的情绪怎样?
2、朗诵歌词
师:你们喜欢冬爷
爷送的礼物吗?冬爷爷为什么要送礼物给你们呢?他有什么愿望?请大家一起朗诵歌词吧。
3.
师热情范唱
4. 掌握节奏 师:你们发现旋律中,那种节奏用得最多?(学生讨论)
24 X - ︱X X X︱ X X ︱ X_ -‖
师生拍手练习节奏
师:节奏模仿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生:模仿了马车上的铃铛声,表现力小朋友收到冬爷爷的礼物后,高兴的心情。
5.
学生听唱歌曲两遍,自己试着学唱歌曲第一段 师:让我们音乐声中感受一下收到礼物后的快乐心情吧!
6. 师生分析旋律的特点 师;第一段旋律共有两乐句,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生:同头异尾
师:大家发现第二段旋律的音区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旋律有这样变化?要表现什么?请同
学们再唱一遍,然后
回答。
生:音区变高,表现了小朋友勇敢、坚定、不畏严寒的意志,旋律的舒展表现了小朋友洁白无瑕的情怀。
师:太棒了,让我们用坚定的信念和纯洁的情怀去迎接小雪花吧!
7. 学生随琴齐唱歌曲
8. 学生以多种方式表演唱歌曲
师生接唱 小组唱 男女比赛 领唱
学生个人上台展示并演唱......
教师激情鼓励,并评价,让学生之间评价。
师:同学
们不但收到了冬爷爷的礼物,还记住了冬爷爷的叮嘱。老师也被你们的歌声给打动了,让我也和你们
一起
去迎接小雪花吧
9. 师生一起走进儿歌,再次感受歌曲的快乐。
纷纷扬扬小雪花
姿态万千好潇洒。
不辞辛苦为大家,
勇敢锻炼意志发。
(三)、冬之乐——听赏与跟唱〈〈踏雪寻梅〉〉
5
师:冬天是寒冷的,但意志坚强的人却不畏严寒,尽情享受着冬天的美丽
和快乐。让我们随着〈踏雪寻梅〉
的歌声,边听边唱,走出教室,走进冬天,去雪中锻炼意志,共享欢乐
,共度好时光吧!
生听赏与跟唱〈〈踏雪寻梅〉走出教室。
(四)、结束全课。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五十六朵花
第一课时
《吹起羌笛跳锅庄》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们在热爱自己民族的同
时加深对其他民族的认识并能充分感受民族音乐风格的特
点。2. 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3. 学会运用愉快的、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在音乐活动中大胆投入、人人参与、热情表现。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好歌曲的演唱风格特点。2、唱准音高,控制好结尾处的高音。
3、把握好歌曲节奏,并能较好的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师生互相问候
2、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有几个小小的问题想问大家:
(1)、你们知道我们国家共有几个民族吗?(56个)
(2)、你知道你是什么族吗? <
br>(3)、你能说说你自己的民族或你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相关情况吗?(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回答后用多媒体
展示
一些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做拓展)
3、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个民族——羌族,羌族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羌寨。
二、了解羌族、揭示课题
1、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这是一个多民
族聚居区,因此各个民族的文化也就相互
影响,相互渗透。歌曲中的“羌笛”是羌族的民间乐器,但跳的
“锅庄舞”却是藏族的民间歌舞,从中可以看出各
民族文化的融合。羌族也用汉文,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但有自己的语言,他们世世代代以农耕为生。
6
2、多媒体播放歌曲并展示有关羌族的相关民居、服饰、人物、羌笛、跳羌族锅庄舞等的图片并作简单的介绍
。
(加深学生对羌族的了解)
3、羌笛和锅庄舞
(1)羌笛:羌笛历史悠久,早在
汉代就有了。现在的羌笛都是双管,可以吹出七个不同的音,羌笛在羌族人
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每
逢过节、喜庆丰收,羌寨里就处处想起羌笛的声音。
(2)羌族的锅庄舞:锅庄是一种藏族民间歌舞,
羌族人民也经常跳锅庄,在羌寨只要听到哪里在跳锅庄,不
论男女老少都会高兴的去参加,可见羌族人民
对锅庄舞的热爱。锅庄舞的动作主要有甩袖、弓腰、边唱边跳等形式。
4、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他们的音乐和舞蹈都具非常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
好听的羌族歌曲《吹起羌笛
跳锅庄》。
三、学唱歌曲
(一)整体感知
(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说说听后的感受。(体会歌曲的情绪、速度)
(2)集体朗读歌词一遍(体会歌词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
(3)再次听歌曲录音,轻声哼唱并根据歌曲节奏作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二)学习歌曲 <
br>(4)教师分乐句教唱歌曲,并找出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后8小节与前8小节基
本
相同。 (5)准确演唱歌曲,(给学生重点强调歌曲结尾音高和节奏的把握)。
(6)请个别学生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找出容易唱错的乐句,同学互相帮助并唱准易错乐句。
(7)全班完整演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1)歌词挖掘,歌词中有两个词最能表达羌族人民幸福心情的,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唱和互动
同学想一想这首歌我们还能用什么形式来演唱?(分组表现)
四、律动与舞蹈
1、教师根据歌曲节奏教几个锅庄舞的基本手势和动作。
2、播放歌曲,师生一起随音乐做相应的锅庄舞动作。
3、集体边唱边跳。
小结 本
堂课我们共同合作完成了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还学会起了锅庄舞,并用轻快地歌声,优美的舞
姿表达
出民族自豪感热爱民族音乐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了跳锅庄舞带给我们的快乐,也初步了解了羌族,请同学在
课外再收集一些有关羌族的相关资料作进一步的了解。并复习巩固好本堂课所学的内容。
教学反思:
7
第二课时
《瑶族舞曲》《锦鸡出山》
教学目标:
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锦鸡
出山》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
习。
2.能背出《瑶族舞曲》《锦鸡出山》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3.能随《瑶族舞曲》《锦鸡出山》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自备自己能演奏的乐器、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瑶族的服饰非常漂亮,也是一个善于歌舞的民族,我们今天
要欣赏的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就是由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改编而成的。(大屏幕显示:瑶族的
资料。教
师补充:瑶族遍布我国的南方,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都有瑶族的身影,他们
大多住在山区,因
此,被称为山地民族。瑶族虽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不过,他们在与外人
交往时,都使用汉语。瑶族
以农业为主,精于织染和刺绣。他们本民族的节日也很多,瑶族人民特别尊敬
祖先,吃饭前都要念祖先的名字数遍,
表示祖先尝过后子孙才能受用。)让我们来看看瑶族的铜鼓、长鼓
、服饰、 风景(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
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播放音乐,完整感受。
(2)了解瑶族。
大屏幕显示:刘铁山,1951年到中南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后写成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1955年
茅沅根据此曲改编成管弦组曲。
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富有浓郁的民族特
色,旋律优美动听。教师介绍:《瑶族舞曲》
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乐曲
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
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现在我
们先来学唱主题A。
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3)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大屏幕显示第一部分旋律)
A、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生答)
师:这一部分先有一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
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
主题B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
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 B、随琴唱。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4)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A、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生答)
8
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
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
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B、随录音哼唱。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教师可用微小的指挥动作提示这是三拍子的轻柔舞曲。)
(5)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A、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生交流,简短回答)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
现歌舞达
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B、随琴唱。
(6)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教师可用指挥提示音乐情绪的转换,也允许学生在欣赏时身体有所反应,甚至轻声哼唱。
3.用主题A作声势练习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跺脚、△捻指、×拍手、摇手。
(2)先随音乐练前8小节,只用跺脚(左脚)和拍手两个动作。
(3)再练后8小节。前4
小节,学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铃套(需在课前准备好)摇手,使手铃发出清脆的响
声。最后一小节是
最难的,摇手、捻指与跺脚三个动作同时出现,其中摇手要持续两拍的时间,但只要稍加练习,
也就不难
做到了。
(4)将整个练习连起来做几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组或个人做。
4.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
(1)再将主题A背唱几遍,在此基础上,学习演奏,注意调高要
改成l=C。如用口琴演奏可使用手震音的技法。
(2)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指挥,全体学生
齐奏,力求节奏整齐、音色优美,使学生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
乐声中。
(3)加入课堂打击乐器。
(4)部分学生演奏,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做声势,气氛一定很热闹。
5.
欣赏《锦鸡出山》
6.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
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
学们的脑海之中。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阿喽喽》《木鼓歌》
9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 2.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
3.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4. 欣赏《木鼓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舞蹈参与歌曲的表现,用演奏参与音乐欣赏。
难点:
在读谱教学中学习《阿喽喽》的歌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这节课,我们要到贵州的彝乡去走一走了!
贵州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彝族
人民有不少居住在山区,那里有不少的梯田,过去都是靠人力挑水或用水车来浇
灌梯田,现在呢?大家看
一看《阿喽喽》的歌词,“流水上山坡”!流水为什么会上山坡呢?(学生回答:用抽水机将
低处的水抽
上来或是电力灌溉)。同学们说得很好,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建起了好多中小型的水电站,山乡有了
电
,就能引水上山了。今天我们要学唱的歌曲《阿喽喽》就是从儿童们的角度歌唱这一山乡巨变的。
2.学唱歌曲《阿喽喽》
(1)听赏范唱录音数遍,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
(2)讨论歌词,理解歌词,特别要理解歌词中“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中“我”字的含义,这个“我”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整个彝乡的人民。
(3)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跟
着伴奏带放声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热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声音,防止喊唱。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
指挥
来提示速度和强弱。
3.学唱歌谱
这是课本上的要求,在已经唱会歌词的基础上学习歌谱是
不难的,教师既可用琴声带领,也可采用教师大声唱
谱学生轻声唱谱的方式,不论用何种方法,都应要求
学生边唱谱边挥拍(或击拍),以增加唱谱时理性的成分。
这首歌曲的歌谱中有四处用了3/4拍,课
本中已经提示,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如边唱边挥拍,这四个小节
应用四三拍子的图式挥拍。
4.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这首歌曲活泼风趣,曲调也有丰富的变化和对比,这就为设计多种演
唱形式提供了可能,例如可将领唱(包括
男声或女声领唱)、女齐、男齐、齐唱穿插起来演唱。下面是方
案之一,供参考,教师应启发学生设计出多种方案,
通过对比演唱,确定最佳方案。
(齐)阿喽喽,阿喽喽,流水上山坡喽阿喽哩喽。
(女齐)它是谁指路哎?它听谁的话哎?
(男领)哎,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男齐)你见过没有?你信不信?
10
(女齐)你信不信?(男领)哎!
(齐)你哟信不信啰?唱第二段歌词时,将男领改为女领,男齐与女齐对调,就会
有一种新鲜感了。
5.欣赏《木鼓歌》。
6.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又学会了一首非常
好听的贵州彝族儿歌,希望课后同学们能够自己了解欣赏跟多的
民族歌曲。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唱大戏
第一课时
《看大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聆听、感受、模唱的音乐活动中,体会歌曲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并在歌
曲演
唱中初步表现豫剧唱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了解豫剧的唱腔、流派、地方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感受和体验戏曲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通过歌声表现歌曲中豫剧的风格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师表演戏歌《唱脸谱》。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演唱的是什么艺术种类? 生:戏曲。
师:刚才的歌词中,你们都听到了哪些戏曲人物呢?(学生自由回答)
师:接下来,老师带领
大家一起认识这些脸谱。(师出示课件图片)课上到现在,同学们会觉得奇怪,以往的
课都是唱歌呢,今
天怎么唱戏了呢?今天呀,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戏曲大世界,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名字叫《看
大戏》
。(出示课件)
首先,大家来欣赏一遍,你听这首歌曲中有什么跟别的歌曲不同的地方呢?
二、新课教学
1.学生听音频范唱。 2.学生看视频第二次聆听。
师:谁听到《看大戏》这首歌曲跟以往的歌曲有什么不同呢? 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问题。
11
3.师一句一句教生跟唱。
4.师增加句子长度教生跟唱。5. 师完整大声唱,让生小声跟唱。 6.师伴奏,生唱。
三、拓展延伸
1.师:在刚才的戏曲中,同学们都听到了哪些打击乐器的声音呢?
师再次播放歌曲,让生分辨。
师出示课件,带领生认识锣、鼓、钹等民族打击乐器。
2.师带领生了解经典豫剧曲目。
师:同学们,你们都了解哪些豫剧曲目呢?咱们河南台有一
个很经典的戏曲节目,是什么呢?(生自由回答)
师:对,《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朝阳沟》等都是很有名的豫剧。
3.师带领生欣赏豫剧视频。
4.师带领生简单学几句《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师:同学们唱过之后,有没有发现豫剧有什么特色?(生自由答)
师:豫剧比较粗矿豪爽,曲谱中经常有上滑音和下滑音,那你们觉得这跟什么有关呢?
5.模仿说河南话,感受河南方言同豫剧唱腔之间的联系。
师:大家听一听“刘大哥讲话,理
太偏”这一句的旋律,它和河南话的音调有什么联系呢?(生聆听思考)
四、小结
师:大家
真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戏迷。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首具有戏曲音乐风格的歌曲,它是根据豫剧的
唱腔
风格创作出来的,让我们感到了它那活泼、欢快和风趣的情绪,我想大家一定感受到了,戏曲音乐是音乐与语言最完美的结合。在今后的音乐课上,老师还会为大家介绍其他的戏曲歌曲,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最
后,
就让我们用“河南话”说声“再见”吧!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花木兰》《故乡是北京》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花木兰》《
故乡是北京》,对传统戏曲有初步了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
文化。
2.通过欣赏乐曲《花木兰》《故乡是北京》,能够分辨乐曲结构,感受乐曲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
欣赏乐曲《花木兰》《故乡是北京》,感受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看大戏》
教师播放歌曲《看大戏》伴奏,学生进行复习演唱。
师: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看大戏》,这是一首
具有河南豫剧风格的创作歌曲。今天我们首先要欣赏民乐与
12
管弦乐合奏的器乐曲——《花木兰》。
二、欣赏乐曲《花木兰》
1.简介花木兰。
2.完整聆听乐曲。
教师播放乐曲《花木兰》音频,在聆听前提出问题:
(1)乐曲分成几个部分?(三个部分:A B
A′。)
(2)乐曲的那几个部分的情绪分别是怎样的?(A段昂扬有力、B段抒情优美、A′欢快热烈。)
聆听以后,教师请学生谈谈初步感受。
3.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A,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E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昂扬、有力,表现了木兰决心替父从军的决心及在战场英勇杀敌的飒爽英姿……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A伴奏。 (4)再次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主题A是由哪件民族乐器与管弦乐队演奏的?
学生自由回答:由板胡与管弦乐队演奏。
4.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二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B,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B或A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抒情、优美;表现了木兰及将士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B伴奏。
5.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三部分。
提示学生注意:
(1)这部分音乐与前面哪个部分基本相同?(与第一部分相同,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
现,结束部分情绪更为
热烈。) (2)乐曲第三部分表现了什么?(表现了木兰与将士们在战场英勇杀
敌,得胜后荣归故里,家乡父老热
烈欢迎壮士凯旋的场景。)
6.完整欣赏乐曲《花木兰》,随音乐进行展开想象。
三、欣赏《故乡是北京》
1
.歌曲的体裁导入: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欣赏《故乡是北京》——戏歌。
2.再听一遍: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
设问:为什么
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
(从演唱的体裁“戏歌”及其歌词内容上对家乡的赞美,来表达对故乡的情。)
3.复听歌曲: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
13
设问:歌曲演唱的形式?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独唱——女高音独唱
;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
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更好地表达主人翁对
家乡的情谊)。
4.小结: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
的歌,并把它抄下来,
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西湖美》
教学目标:
1、感受江南文化及越剧音乐的风格特点。 2、学会由越剧填词的歌曲《西湖美》。
教学重点 在越剧欣赏中能学唱越剧调填词歌曲《西湖美》。
教学难点
能用越剧语言演唱歌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练声 连音练习 模唱练习
二、感受西湖
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们说苏杭是哪里呢?学生回答。
2有同学去过杭州西湖吗?请谈一谈对西湖的印象。学生交流
3、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见证一下,观看课件(背景音乐西湖美)
4、感觉怎样?你想说点什么?
5、历代的文人雅士来到西湖禁不住诗兴大发,留下千古名句,让你又
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有关西湖的诗句)
6、配乐朗诵西湖美歌词
三、体验学唱
1、初听范唱 2、复听歌曲 3、听旋律,注意间奏
4 、填词演唱
5、重难点教唱 6、集体演唱
四、越剧欣赏
1、怎样让歌曲唱出越剧的味道呢?同学们了解越剧吗? 2、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
3、学生交流自己品出来越剧味道,师小结简单介绍越剧特点。
4、在歌曲《西湖美》中找一找越剧的影子,从歌词的字数、间奏来体会歌曲的戏曲特点,学生交流。
5、师生运用吴侬软语学唱歌曲,配伴奏音乐 6、学生表演
五、课堂小结
学生谈收获,师小结。
14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影视音乐
第一课时
《映山红》《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欣赏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映山红》《让我们荡起双桨》,感受歌曲优美抒情,
娓婉动听,富有诗情画意
的曲调,品味音乐所表现的孩子们对理想的执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在欣赏中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二声部童声合唱,并能听辨区分歌曲中两个不同声部的旋律。
3、学生在听、看、演、唱等活动中欣赏,在感受中理解乐曲的形象、主题并且初步学会演唱歌曲主旋律。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映山红》《让我们荡起双桨》,感
受歌曲优美抒情,娓婉动听,富
有诗情画意的曲调,品味音乐所表现的孩子们对理想的执着,对美好未来
的憧憬。
2、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理解二声部童声合唱,并能听辨两个声部的不同旋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活动
1、师生共同回忆过去所学的关于美好童年、憧憬美好未来的歌曲。 2、复习相关歌曲。
二、欣赏《映山红》
三、师小结:同学们这些歌曲都表达了我们少年儿童美好的童年生活,也
歌唱了我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老师
也从你们的歌声中感悟到了你们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心。其
实听了你们的演唱,老师也想起我童年的时候
流传着一首歌曲,也是我十分喜欢的一首歌曲叫《让我们荡
起双桨》
四、引入新课
导入新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板书课题)
五、新课教学
1.这么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再来听一遍,请你闭上眼睛用心感受一下歌曲的速度
、拍子以及强弱规律是怎
样的呢?(歌曲速度不是很快,2|4拍,强、弱)
15
2.接下来老师也想演唱一遍歌曲,请你听一听老师是
用什么样的感情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的?(饱含着热
情,优美亲切的声音)
3.跟琴用“la”模唱歌曲旋律。(提示:身体坐直了,保持好唱歌的姿势)
4
.设问:同学们刚才在演唱时,有没有觉得某个地方有点抓不住?(生答),解决弱起的演唱难点,并思
考弱起给歌曲带来了怎样的美感?
5.跟琴用唱名演唱歌曲的歌谱。(提示换气符号,四分休止符)感
受休止符这种“停、走”对音乐产生了
怎样的作用?生答。(荡漾的、起伏的、流动的)
6.
休止符让音乐产生了起伏的感觉,歌曲的名字叫什么?《让我们荡起双桨》,你明白”荡”的意思吗?(荡
漾的、起伏的、流动的)休止符就让这首歌曲荡了起来。旋律中除了休止符还有哪些音符也有这种荡漾的感觉?
(附点音符、前倚音)
7.大屏幕出示附点音符和前倚音。师带领学生分别演唱附点音符和前倚音的乐句并进行比较。
8.完整演唱歌曲的歌谱,请同学们把歌曲旋律荡漾的感觉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出来。
9.填词演唱,用优美又带着热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师弹伴奏,生唱词)
10.第一次唱词
就唱的这么好,老师觉得非常满意。最后一句“迎面吹来凉爽的风”有的同学吹到了,有的
同学还没有吹
到,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师范唱这句)
11.大屏幕出示歌谱,提示反复记号和段落跳跃记号。
12. 跟琴演唱第2、3段歌词,解决一音多字的难点。
13.跟琴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14.聆听第二部分合唱部分,并说说有什么感受?生答,师总结。
15.跟琴唱第二声部歌谱,师生合作。(师唱第二声部,生唱第一声部并进行交替)
16.
一首歌曲我们不光可以用歌声来表现歌曲也可以用动作来表现,师带领学生边唱边做动作。全体起立(师
放歌曲伴奏).
六.总结: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把电影里的景色烘托的更加美丽
(白塔高耸,绿树红墙
更坚挺的屹立在湖边),使影片更加逼真感人,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请同学们再次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让这优美的歌声传遍我们校园的每个角落。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迎春》《纸风车》
16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2.欣赏电视剧《大宅门》音乐选段《迎春》、《纸风车》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进一步提高学生演唱的能力。
2.通过讲解让同学们初步了解影视音乐的意义和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复习
师:上一课老师带大家一起学唱了影视作品里的插曲,大家
还记得是哪部影视作品啊?生:(《祖国的花朵》)
师:那我们现在学唱的是其中哪首插曲呢?
生:(《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那跟着录音把这首歌在复习一遍(播放音乐)。
生:(学生跟着录音唱)
师:大家还记得,《让我们荡起双桨》属于影视作品里的哪一类音乐的?(片
头曲、插曲还是片尾曲呢?)
生:(插曲)
二:新课导入
师:对!今天老师又给
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影视作品的插曲,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大家仔细听!想想和我们上节
课听到的插曲有什
么不同?(播放音乐《迎春》)
师:听完音乐,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呢? 生:(没有歌词)
师:那大家感觉旋律又有什么感受? 生:(优美)
师:那同学们有没有听出这段音乐中主要演奏的乐器是什么吗? 生:(琵琶)
师:同学们是怎么听出来的呢? 生:(听出了琵琶的轮奏)
师:琵琶是我国民族乐器
之一,琵琶最大的特点就是手指的轮奏,而古筝更多的是刮奏。这段音乐出自电视剧
《大宅门》,《大宅
门》讲述的是自清光绪年间北方一家药铺的兴衰史及医药世家白府三代人的坎坷命运,恩恩怨怨。
题目是
《迎春》,是一首情景配乐。
师:提到迎春,同学们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情景呢?
生:(冬天过去春天来到的情景)
师:乐曲《迎春》呢!正是体现了冬天过去春天来到的情景
!在影片中,它更多的是体现了人物内心的一种等
待与希望。书上截取其中一段,现在老师带你起来唱一
唱,同学们感受一下这段音乐在旋律上有什么特点呢?先听
老师唱一遍。(用“啦”带同学们唱)
生:(学生跟琴唱)
师:大家看看乐谱,有哪些音符之间大距离比较大呢?
生:(每小节第一个小节)
师:那同学们看看乐谱,旋律的起伏又是怎样的呢?是大还是小呢?
生:(大)
师:所以,旋律就像北方人性格一样,大大咧咧,大起大落,这正是北方民族音乐的特点!
听老师再弹两遍,
17
我们在完整的听一遍,听听书上的这段音乐在整个乐曲中出现了多少次?(播放音乐)
生:(两次)
师:所以我们就把这段音乐称为《迎春》的主题,作曲家为了能更好的突出主题,所以将
这段旋律中出现了第
二次。这段乐曲就是由我国著名的电影作曲家赵季平所写,现在老师再给大家欣赏一
段音乐,同样出自《大宅门》。
(播放音乐)
师:大家回想一下和前一段音乐有什么不同感受? 生:(欢快)
师:大家看看乐谱,听老师弹一遍,同学们可以跟在后面哼唱。 生:(学生跟琴哼唱)
师:这段音乐题目叫做《纸风车》,大家见过纸风车吗? 生:(见过)
师:大家觉得这段乐句像是在玩纸风车吗? 生:(像)
师:这段音乐有没有相同的乐句呢?
生:(第一句和第二句一样、第三句和第四句一样) <
br>师:作曲家为了能让听众更好记住音乐,感受影视作品,在作曲时通常会使用相同的乐句,这在音乐被称为
旋
律重复,同样也是影视音乐的一大特点。
师:大家玩过纸风车吗? 生:(玩过)
师:有谁能告诉老师纸风车是怎么转的呢? 生:(学生比划)
师:
那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转一转。(播放音乐) 生:(学生跟着做)
师:同学们做得真好,那同学们听出了这段音乐中有哪些乐器呢? 生:(笛子、京二胡)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两首同样是他为《大宅门》所写的,大家来听一听!(播放音乐《啼春细雨》、《戏台》
)。
在《大宅门》中还有一首好听的主题曲,我没问你来听一听(播放视频)
师:下节课,老师将带大家去欣赏另一个影视片段的音乐!去感受影视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无穷魅力!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送别》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 2.基本发声方法在歌曲《送别》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单独或自由组合同伴上台演唱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正确发声在《送别》中的运用 2.歌曲情感的把握
3.“外”“涯”“角”几个开口音高音吐字的口腔位置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的气息支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8
1、发声复习:
① 火车传递游戏(母音:U) ② 吐丝训练(快吐、慢吐)
③ 回声练习(Ma、La、Ha)
2、练声曲
①哼鸣练习:
5 4 3 2 | 1 - || 恩(Nu)
②连音练习
1 2 3 4 | 5 4 3 2 | 1 - || Mi Ma
练习提示:
练习一: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鸣的形成
练习二:注意口腔打开,母音在腔体内变化,感受气息的支点作用。
二、讲授新课:
1、新歌教学
①欣赏示范曲,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多媒体播放音乐,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②母音跟唱,熟悉曲调(哼鸣,U)
③朗读歌词,将歌词带入,咬字正确。
深入学
唱歌词,从中找出发音上存在困难的母音,通过有效的练习加以解决。(“外”“涯”“角”几个开口音高音吐<
br>字的口腔位置,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④完整演唱歌曲
⑤加强发声歌唱的流畅性,感受声乐作品的艺术性
1.演唱提示:
1、用缓吸缓呼的换气方式,控制气息的过渡流失。
2、“道”“拂”“浊”“声”“之”“涯”“角”“余”高音用相应的母音逐一解决。
3、高音乐句“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体会高位置与深呼吸的对抗作用。
4、表达出歌曲婉转,抒情的情感。
2、拓展训练
①小组成员分别演唱《送别》 ②演唱者和小组成员分别指出演唱的不足及解决方法
③教师做评价总结,并归纳解决方案。
训练提示:
1、要求学生单独或自由组合同伴上台演唱。
2、开展互评时,可再次聆听示范曲,找差距,建立好的声音回响。
3、歌曲综合练习
①《故乡的小路》 ②《半屏山》 ③《我有玩具大家玩》 ④《小篱笆》
进行儿歌表演。
19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巩固练习了气息、哼鸣、连音等几种基本的发声方法,并且运用这
几种发声方法演唱了歌曲《送别》,
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发声方法的同时体会歌曲的内涵,提高音乐审美
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再唱一次《送别》。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古韵新声
第一课时
《梅花》
教学目标:
1.深情的背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性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性格并用歌声加以表现。 2.使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有进一步了解,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难点: 1.深情的背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
特性象征着坚
强不屈的性格并用歌声加以表现。
2.十六分音符切分的节奏及演唱时旋律的音准。 3.结合古诗的韵律表现歌曲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听歌曲,感受意境。
配乐读诗导入:看图: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梅花)
你们谁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梅花呢?
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
激励,所以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梅、颂梅者极多,无数
的诗句,或咏梅言志,或借梅寄情,比如: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2.
聆听歌曲,有感情朗读诗句。
(二)歌曲教学
1.看曲谱听旋律,学习歌谱。
导
言:刚才的背景音乐就是我们要学习歌曲的旋律,我们一起看着曲谱聆听一遍歌曲的旋律。(默唱一遍旋
律——试识乐谱)
2.解决难点:
导言:同学们,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冬天非常寒冷,一阵
风吹过,有两朵梅花随风飘落,我们一起来听老师
20
弹奏的旋律,听一听梅花落到哪个音上了?
指导:两个音的音高不一样,给我们带来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唱一唱)
3.唱曲谱:
导言:这段旋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带着自己对旋律的感受再来演唱一遍曲谱。
4.加词演唱:
导言:这样好听的曲子加上这样有韵律的诗,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我们来唱一唱。
5.演唱歌曲(演唱第一乐段)
学生看曲谱演唱,听完后看到问题解决。
①
注意咬字清晰,每一个字的归韵
如“墙”字的ang,“寒”字的an...
老师演唱第一、二乐句,学生模仿演唱。
导言:诗已经唱完了,我们听听作曲者是如何表现的?
② 完整听歌曲,为歌曲划分乐段 导言: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为什么?
(同学们展开议论)
导言:大家认为谁的表述最准确?教师总结。
③ 自己学习第二乐段
导言:同学们自己来把第二乐段唱一唱。
6.对比旋律线:
①
分析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旋律线,进行旋律线对比,体会情绪不同。
②
从旋律线中感受音乐情感,唱出感情。
指导:气息的连贯、语气的亲切,特别注意高音的气息支持,把声音送出去,再送回来的感觉。
③
找出最能表现梅花坚强性格的一句?
“凌寒独自开” 读这一句诗并演唱。指导:在唱“凌寒
”时不要把声音冒出去,而要借“数枝梅”的音高
唱出,这句主要是抒发出情感,唱出赞美之情。
7.介绍曲作者:
导言:听了同学们的演唱,然我感受到了,你们都像一个一个古代的小诗
人,你们想知道这么动听的曲子是
由谁来作曲的吗? 介绍曲作者——郑秋枫
结合我们
刚刚学过的歌曲,我们来说一说郑秋凤作曲家作曲的风格是亲切,自然,真实的反应艺术作品,仿佛
在我
们的眼前出现了冬天美丽的画面,在雪白的雪中出现了好多鲜艳的梅花......
(三)拓展 【阶段目标】有感情的朗诵学过的梅花的诗词,在学习梅花坚强的品质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
的喜爱。
师:正是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坚强性格,使得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
加,和梅花有关的艺术作
品更是数不胜数,下面让我们在欣赏梅花绘画作品的同时,朗读一首我们曾经学
过的描写梅花的诗词。有很多诗歌
21
都是赞美梅花的,我们来欣赏一首由毛主席谱写的诗词《卜算子 咏梅》
1.同学配乐朗诵
2.同学小结从梅花身上学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通过唱梅、颂梅你们从梅花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
预设: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坚强不屈,这也正是同学们所要学习的品质。
结束语:同学们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和文化,古诗新唱正是对我们民族音乐和文化的传承,在以后
的音乐课中
我们还会学习到更多好听的古诗歌曲,最后让我们再来演唱一遍《梅花》来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梅花三弄》《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
1、欣赏古曲《梅花三弄》 2、使学生了解古琴音乐的特点、风格等知识。
3、
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审美能力。
5、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
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
思维。
教学重点
1、
欣赏古曲《梅花三弄》,了解相关文化。
2、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难点:听辨音乐的结构及音乐表现的意境、内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让学生听辨乐器音色。
2、提问:中国的民族乐器有哪些?导入课题。
3、介绍有关古琴的知识引入新课
古琴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
已盛行的乐
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本世纪初为区
别西方乐器才在“琴”
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22
二、欣赏古曲《梅花三弄》
(1)播放《梅花三弄》音乐,让学生欣赏一组有关梅花的视频。
(2)听录音,让学生说说古琴音色有什么特点?曲调有什么特点?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意境?
(3)聆听《梅花三弄》的主题音乐,想象一弄、二弄、三弄所表现梅花的形象。
(4)唱一唱《梅花三弄》音乐主题,让《梅花三弄》主题音乐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
(5)讨论:“三弄”指什么?
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
(6)分段欣赏《梅花三弄》,引导学生想象各乐段表现的意境。
(7)全曲欣赏,感受乐曲表达的意境,内涵。
三、欣赏古曲《渔舟唱晚》
(一)
理解乐曲:
(1) 纯听音乐,初步感受,充分想象。 (2)反馈、讨论
(3)板书课题,分析,介绍题目来源、作者及背景 (4)前部分欣赏,细节分析。
(二) 小结: 结构、音色、指套
(三)开端部分讲解 :
(1)体会古筝技巧:滑音、颤音、刮奏,分别让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弹奏,出示投影片,边听乐曲边分辨技巧并体会技巧的意境。
(3)讨论速度、力度、旋律
(四)师总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静夜思》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学习四四拍的指挥手势。 2、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创造能力。
3、使学生体会歌曲思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及学会打四四拍指挥手势。
教学难点: 了解八分休止符、全音符、装饰音,并演唱准确。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到了晚上看到圆圆的月亮时,
会想些什么?古代有一位诗人,在月圆之夜,不仅思念自己的亲人
23
故乡,而且还写了一首诗——《静夜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根据李白的
《静夜思》而谱曲的同名歌曲《静夜
思》。板书课题
二、 初听歌曲,整体感知。
1、 放录音,听歌曲《静夜思》。 2、师:听了这首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
配乐朗诵,体会感情。
四、 教授歌曲,学习指挥。
1、 师范唱,生小声跟唱。
(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速度—较慢、节奏—舒展、声音—柔和、力度较弱,并使学生了解44拍)
2、 师教唱歌曲。师一句,生一句。
师适时讲解八分休止符,全音符,装饰音,并多加练习巩固。
3、
生随师琴声唱,师弹一句,生唱一句。
区分第二乐句的最后一个音和第三乐句的第一个音的不同,及表现感情的
4、
集体唱,师弹琴伴奏。
5、 指名唱。
6、 分组唱,并分组用乐器伴奏。
7、
学习四四拍的指挥手势。
(1)
(2)
(3)
师示范,生模仿。
师带着边指挥,边唱歌。
指名指挥,两边的学生乐器伴奏,老师弹琴伴奏。共同表演唱歌曲《静夜思》。
五、结束 <
br>同学们,唱得真好,可以当小歌星。“每逢佳节倍思亲”希望你们回去把这首歌唱给你的爸爸妈妈和远方的
亲
人朋友,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和思念。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小小音乐剧
《东郭先生与狼》
教学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分段落模唱歌曲,为创作《东郭先生》的角色表演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音乐剧的主题音调,为演唱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
24
创编对话、选配音乐、表演。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请学生讲《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
二、范听歌曲:
在欣赏完乐曲之后,我并
没有像以往那样组织孩子进行角色分析为表演做准备,而是请学生总结了这个寓言故
事的道理:不要被畜
生的花言巧语所蒙骗。
三、反思质疑:
问:为什么东郭先生会被郎的花言巧语所蒙骗,而农夫却没有上狼的当呢?
孩子们对提到的问
题很感兴趣,因为《东郭先生与狼》这篇课文他们在三年级就学过,只是没有人问这样的问
题。孩子们的
回答千奇百怪:
如:因为农夫知道不能相信畜生的话。
如:因为农夫知道狼是吃肉的。
如:因为东郭先生太仁慈了,心地太善良了。等等……
学生回答这个答案时,我接受了这个意
见,但同时提出疑问:你说东郭先生仁慈,很善良,难道农夫不善良吗?
农夫还救过蛇呢,只是在被蛇反
咬一口,经历这个血淋淋惨痛的事实教训之后,农夫再也不相信畜生的花言巧语了。
还打了这样的一个比
方:一只蚊子落在东郭先生的胳膊上拼命的吸血,东郭先生发现了:哪怕这只蚊子长得很漂亮,
哪怕这只
蚊子也会人言,哪怕这只蚊子也是苦苦哀求,你们说东郭先生会不会放过这只蚊子?(学生纷纷发笑,说
肯定会打死蚊子)
师问:那这个时候东郭先生为什么会狠心地打死蚊子呢?他不是很善良,很仁慈吗?
四、此时又结合音乐剧,边问一边模仿东郭的书呆子气,让学生领悟……
问1:东郭心肠软
,赶紧跪下地,说一句,别客气,把那老狼呀嘛忙扶起,藏进书袋里。东郭先生还跟狼客气……
问2:
他自己做的决定,救了一个畜生,那么他就得自己承担后果。可东郭先生尽管两腿抖得急,认为好心没
好
报,说老狼不仗义,实在没教育。说狼没教育……
问3:如果你在生死关头碰到人了,你第一反应是什么?
而东郭先生呢,他是咋做的?——拉
着农夫评理。在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的时候,他还在想着要评出个是
非曲直来,(摇头)真是愚顽不灵
……提醒学生:遇到了危险我们该怎么办?
死读书,读死书,不晓得联系实际,不晓得灵活变
通、活学活用,典型的“高分低能”儿。任何知识都是来源
于生活的,数学亦是,语文亦是,就连唱歌跳
舞都是……(举例证明:做一个舞蹈动作——它是插秧;做一个双手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