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亭记节选阅读答案
唐山一中-生平第一次
丰乐亭记节选阅读答案
【篇一:《丰乐亭记
欧阳修》阅读答案】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璟兵<
br>②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
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
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
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
凭恃险阻,铲削消磨③,百年
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
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
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
养生息,涵煦④于百年之深
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
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
刻露⑤清
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
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
民知所以安此丰年
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
亭焉。
【注】①滃然:水盛大的样子。
②周师破李璟兵:后周出兵由赵匡
胤指挥,进攻南唐,在滁州的清流关大败之。南唐主李璟割地求和。
③铲削消磨:削平削灭。 ④涵煦:滋润化育。 ⑤刻露:清晰地显露
出来。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顾:回头 b.升高以望清流之关 升:登上
c.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按:察看 d.遂书以名其亭焉 书:写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b.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c.因为本其山川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篇散文,融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于一体,以乐开篇,以
乐终结,乐贯串始终,景怡
人,情动人,理启人。
b.文中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
描绘了滁
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之意。
c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援引史实,通过写景、议论、记叙,达到
突出颂扬赵宋王朝统一天下的功德的写作
目的。
d.作者欧阳修时为滁州刺史,是朝廷命官,他体察民情,关心百
姓疾苦
,将滁州治理得井然有序,与百姓相处和谐,关系融洽,于
是他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
分,共9分)
(1)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答: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答:
(3)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
答:
参考答案:
13.(3分)a (顾,看)
14.(3分)
b(a、之于的合音;之乎的合音。b、都表原因c、于是;依靠d、
于是;竟然)
15.(3分)c (重点落在丰乐二字上,歌颂宋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16.(9分)(1)(3分)我治理滁州以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
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
(始:才、甘:意动,觉得甘甜,每字1分,句意通畅1分)
(2)(3分)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简少,又爱它的
民风安恬闲适。
(乐:喜欢、俗:民风,每字1分,句意通畅1分)
(3)(3分)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一起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
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
天)在大树的浓荫下休息。(乃:于是、掇:采摘,每字1分,句
意通畅1分)
【篇二:《醉翁亭记》阅读题及答案】
xt>(一)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
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
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
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饮少辄醉,而
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
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
神采。故山得水而
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
渔钓为精神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
水之布置也。
——《林泉高致》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名之者谁
2.
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2分)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d.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
(2)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译:
4.
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山水之美,请你写出两个同时含有“山”和
“水”的成语。(2分)
(1) (2)
5.(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假如他去游览琅琊
山,他
会喜欢这座山吗?为什么?(3分)
(二)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
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
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
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
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
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
不同,而乐亦 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
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
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
之乐;人
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
文者,太守也。太守
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佳木秀而繁阴 (
)(2)遂书以名其亭焉( )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既 得 斯 泉 于 山 谷 之
间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4.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
会出作者的一种高
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
。(2
分)
5.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回答)
6.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7.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附答案
(一)1答案:(1)像鸟的翅膀 (2)命名评分:每小题1分,共
2分。2.答案:c 评分:选
对得2分。3.答案:(1)欣赏山水的
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所以山有水就有活力
,有
草木就有生机,有烟云就秀丽妩媚。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4.答案示例:山清水秀
山穷水尽 千山万水 山重水复评分:写出
1个得1分,共2分。5.答案示例一:会,因为琅琊山
上有山峰,
有酿泉,有醉翁亭,有林木,这符合画家郭熙对山水的审美标准。
示例二:会,画家
郭熙认为,有山水、草木、云烟、亭榭等景物的
相互衬托,画面才美,而琅琊山正符合他的审美要求。评
分:判断
正确得1分,理由充分得2分,共3分。
(二)
1.(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2)命名 2.既 得 斯 泉 于
山 谷 之间3.(1)醉翁
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2)于是每天和滁州的人(一道)抬头观
看山景,低头倾听泉水声。
4.与民共乐(本题2分,如答成“与民同乐”得1分)
5. 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6. 与民共乐或与民同乐”7.同:
两文都善于抓
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甲文以
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乙文以掇
j幽芳言春,以
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写秋冬。
异:甲文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多用而字,有回环咏
叹的意味。乙文
用散句描写。
【篇三: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一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
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
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
。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
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
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
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
相距
各不半里。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节选
自钟惺《浣花溪记》
1.词语翻译
(1)西折纤秀长曲 西: (2)尽溪,平坦如荠尽: ..
(3)或所云 或:
.
2.翻译句子。
(1)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2)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3.本文突出了小溪什么特点,结合原文说明理由(2分)
文言文阅读二
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
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
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
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
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
派
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
_的危害。
文言文阅读三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
奋苦读,或夜昏怠(1),辄以水沃面(2
);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
守邓
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3),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
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也。”
注释1、昏怠:昏沉困倦。2、辄:就。沃:浇。这里是“洗”的意思。3、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22、解释加点的词。(4分)
(1)余幼时即嗜学( )(2)录毕,走送之() ..
(3)益慕圣贤之道()
(4)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
23、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肉食者谋之
24、翻译句子(6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5、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6、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
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____
_______
(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
文言文阅读四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
“此瀑声
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
怒石横激如虹,
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
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
泻崖,而犹
不忍去。
1.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 b.似与游者相乐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
c.疾 趋,度石罅 必为有窃疾矣
d.山行之极观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也 ....
2.下列句中加点“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b.或以钱币乞之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皆
以美于徐公
3.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2分)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
4.上面文章描写了水,请从中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
文言文阅读五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8 一12 题。
【
甲】若夫淫雨霏霏,______--吾谁与归?
【 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
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
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
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
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
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
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注释〕 旷日:荒废时日。
8.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 ( 2 分)
a
.薄暮冥冥 薄:迫近 b .沙鸥翔集 集:集合
c .人不对
对:回答 d .家富则市得良犬市:买
9.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 ) ( 2 分)
a
.屋舍俨然 b .满目萧然 c .百事也尽然 d .望之蔚然而深秀
者,琅玡也
10.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
②
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译文:
11.甲文第一段中“感极而悲者”是指哪些人?他们感极而悲的原因
是什么?( 4 分)
答:
12.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
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
中任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2
分)
杜甫
顾炎武
周恩来
文言文阅读六
(一)(10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
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br>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
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
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
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
记》)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遂书以名其亭焉() ...
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2分)
既 得 斯 泉 于 山 谷 之
间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17.从《醉翁亭记》、《丰乐
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
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
。(2
分)
文言文阅读一 答案:1.(1)向西 (2)走到尽头
(3)有的人
2.(1)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
苍翠碧绿。
(2)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彻,神清气爽。
3.(1)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纤秀长曲
(2)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
翻译:
出成都城南门,左
边是万里桥。溪水到此转向西流,涓涓细流,宛
转曲折。看上去像连环、像玉玦、像衣带、像圆规、像弯
钩;水色
如明镜、如美玉、如绿色的瓜,那此幽深碧绿,萦绕城边的流水,
都是浣花溪的支流。
然而,只是在杜甫定居草堂之后,才有了浣花
溪的美名,这自然是因为杜甫把浣花居建在溪畔的缘故。<
br>
步行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一路上,溪流忽远忽近。青竹翠柏郁
郁葱葱,隔岸望去
浓荫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远远望去像一
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彻,神清气
爽。从青
羊宫以西,众流汇集,上面建有三座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
轿夫说上游通向灌县
,有人说“锦江从灌口流来”,指的就是这条浣
花溪。
文言文阅读二答案
一、1.等到 2.说、讲 3.听闻
二、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
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
翻译: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
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
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
了一
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
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
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
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
听到传闻,
还不如不听。
文言文阅读三 答案
22、(1)爱好、特别喜欢 (2)跑 (3)更加 (4)妻子和儿女
23、a
24、(1)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是获得了学问。
(2)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
25、家境贫寒与刻苦读书。
26、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