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过关训练和答案
环保小作文-企业宣传口号
201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过关训练题
(一)班超传
十六年
,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
③
首虏而还。固以
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
④⑤
更疏懈。超谓其官
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
⑥
未萌,况已著耶?”
乃召侍胡,作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
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
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
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
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
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
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
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
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
⑦
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
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
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释
①十六年:指汉永平十六年。②奉车都尉:与下文
的“假司马”“从事”都为官名。③鄯善:西
域国名。④北虏:指匈奴。⑤狐疑:优豫不决。⑥侍胡:服
侍汉使的胡人。⑦文俗吏:平庸的文
官。
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此必有北虏使来
..
①②
B.狐疑未知所从故也
扶苏以数谏故
..
C.因激怒之日
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
..
D.骸骨长为豺狼食矣
为之奈何
..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 B.鄯善广奉超礼敬甚备
C.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 D.闻此必恐而谋泄
3.翻译句子。
(1)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
(2)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
4.阅读选文,班超的言论得到大家广泛认同给我们哪些启示?(2分)
(二)承拙斋家传
(清)张惠言
拙斋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
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补学生
员,九试于乡,不得举。以所学授生徒,终其
身。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
①
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破屋数椽,不蔽风日
;方庭侷武,无佳葩奇卉,可从娱目。有
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辫
析疑义。使为歌诗文辞,点
②
笔以为乐。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
圣贤,若晤之几席也。
1
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
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
策吟咏为园囿。保吾墨,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
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
此。常语学者曰:“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
?”子志,试礼部,濒行,
命之曰:“行己有耻,立身之大端也。得失之际,慎之!”
注释
①侷武:空间逼仄,狭小。②点笔:圈画改订诗文。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试于乡,不得举
举:任用,选拔
.
B.客有至者,则延人
延:领,邀请
.
C.常语学者曰
语:说话
.
D.于身心何所益
益:好处
.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拙斋学于宜兴杭生 于:介词,在
.
B.与之论古圣贤 之:代词,代承拙
..
C.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 其:代词,他的
.
D.以推己及人为门户 以:用,把
.
3.翻译句子。
(1)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2)处而安焉,人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4.承拙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说明。
(三)苏武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
使陵至海上,为
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抑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
归
①②③④
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
十
⑤
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
陛
⑥⑦
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
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
“
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
⑧⑨⑩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
①亡:通“无”,没有。②信义安所见
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通“现”,呈现。③春秋:年
纪。④夷灭::被杀。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
又替谁(守节)呢?⑥亲近:皇帝的侍从。⑦斧钺汤镬:
斧钺,古代兵器。汤镬,古代大锅。⑧卫律:人
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⑨衿:
衣襟。⑩决:涌“诀”。
1.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2
A.武使匈奴明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为武置酒设乐 且焉置土石
..
C.请毕今日之欢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
D.与武决去 一狼径去
..
2.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陵见其至诚
.
A.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B.不能指其一端
..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 其真不知马也
..
3.翻译句子。
(1)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2)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4.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
值得我们学习。
(四)寇准
①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
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
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
归州巴东、大
②
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累迁殿
中永、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
事殿中,
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肤得寇
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
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榖梁传》。②符移:官府征调救命文书。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期会赋役
会:适逢,正赶上
.
B.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知:担任……县令
.
C.事决乃退
乃:就
.
D.上由是嘉之
嘉:赞扬
.
2.下列语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少者往往罢去 B.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
C.而准极陈利害 D.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2)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
4.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
3
(五)包拯
①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
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
②
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
:“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垂。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
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
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
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
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
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
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
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
③
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
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有删改)
注释
①第:只管。②瓷(yù):卖。③茔(yíng) .墓地。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寻:不久
.
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遗:遗留
.
C.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造:到,往
.
D.使得至前陈曲直 陈:陈述
.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者:……的人
.
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以:连词,来
.
C.闻者皆惮之
之:代词,代贵戚宦官
.
D.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而:连词,表示转折
.
3.翻译句子。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4.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六)欧阳修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
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
然而前陈者,太
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
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
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
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修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
,因取旧案反复观
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
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
4
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
废,而民受其弊。吾所
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
,信而通,
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以……为乐
.
B.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
C.不可胜数
胜:能承受
.
D.众莫能及
莫:没有谁
.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负者歌于途
至于再三 B.渔人具答之 因取旧案反复观之
....
C.醒能述以文者 无以自遣 D.酿泉为酒 为政宽简
....
3.翻译句子。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4.《醉翁亭记》中欧阳修
能“与民同乐”,与他为政的思想密不可分,请从上文《欧阳修传》
中找出相关的依据,用自己的话概括
出来。
5.请结合两篇短文,说说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司马朗传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
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
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
问。朗曰:“朗之
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
。后
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
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
①
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
②
果
乱,内徙,或为寇抄。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
务宽惠,不行鞭
杖,而民不犯禁。迁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
。
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
时
年四十七。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有删改)
注释
①宄(guǐ):坏人。②抄:掠夺。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谢之 谢:答谢
.
5
B.监试者异之
异:认为……奇异
.
C.窃为郡内忧之
窃:私下
.
D.以病去
去:离开
.
2.下列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
.
A.以其境过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C.策之不以其道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3.翻译句子。
(1)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抄。
(2)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
4.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八)“殿上虎”刘安世
①
刘安世,字器之。父航,终太仆卿。登进士第,
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
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
谏议大夫。安世仪状魁
②③
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
肖,使在言路。倘居其
④⑤
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许,祸且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
下,若以老母辞,当
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
,当捐身
以报国恩。纵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⑥
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
悚汗⑦,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节选自《宋史》)
注释
①刘安世:宋代大臣。②谏官:谏议大夫,纠正皇帝言行
过失的官员。③在言路:指当谏官。④
脱:假:使。⑤触忤:触怒(皇帝)。⑥抗辞:直言批评。⑦蓄缩
悚汗:缩着头颈,吓出冷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初除谏官
(2)入白母曰
..
(3)咨尽心行己之要 (4)伺怒稍解
..
2.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从学于司马光
奉命于危难之间
..
B.光教之以诚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C.朝廷不以安世不肖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D.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
为人谋而不忠乎
..
3.翻译句子。
6
(1)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
(2)纵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
4.“明目张胆”这个成语在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形容公开地、无所顾忌地
做坏事”,是一个贬义词,但在本文中是一个褒义词,结合上下文大胆推测该词在句中的
意思。
5.阅读此文,不论是司马光的诲人之道,还是刘安世母亲的教子之言,都给我们
很多启示,
请任选一个人物谈谈你的感受。
(九)短文二则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性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
慕荣利。好读书,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
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
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节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①
懵
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
②③
扫竹
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
④
亦适适然
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
享人也。
(选自《郑板桥集》)
注释
①没没墨墨: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啜
:饮,喝。③仄径:狭窄的小路。④适适
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不详其姓字
详:知道
.
B.每有会意
会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
C.绝不知乐在何处
绝:阻绝
.
D.用以慰天下之劳人 慰:宽慰
.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旧知其如此
其:代词,代五柳先生
.
B.便欣然忘食
然:……的样子
.
C.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而:表示转折
.
D.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以:凭借
.
3.翻译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
(2)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7
4.甲文中最能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的一句是“
”;乙文的
主要内容是
。
5.结合两文,举例谈谈陶渊明与郑板桥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同点。(只谈一点即可)
(十)荀攸传
①
荀攸字公达,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
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彼年十三,
②③
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
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
④
之。何进秉政,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余人。攸到,拜黄门
侍郎。董卓之乱,关东兵起,卓
徒都长安。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曰:“董
卓无道,甚于桀、
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肴、函,辅王
命,
⑤⑥
以号令天下,此桓、文之举也。”事垂就而觉,收颙、攸系狱,颙忧惧自杀,攸言语饮
食
自若,会卓死,得免。
(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
①荀攸:东汉末年曹操的五位谋臣之一。②殆:大
概,恐怕。③寤:醒悟。④何进:东汉灵帝时
大将军。⑤桓、文:齐桓公、晋文公,春秋时霸主。⑥事垂
就而觉: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被发
学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此吏有非常之色 (2)由是异之
..
(3)董卓无道,甚于桀、纣
(4)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
..
2.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划两处)
故 吏 张 权
求 守 昙 墓
3.下列与“由是异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吏有非常之色 B.董卓之乱
..
C.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4.翻译句子。
(1)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
(2)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
5.读了本文,你认为荀攸是一个怎样的人?
(十一)许衡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
书何为?”师曰
:“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
①
师谓其父
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
③③
如是者
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
④⑤
因请寓宿
,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
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
而后发。尝署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
8
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
心独
无主乎?”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释
①过:过人之处。②日者:古时称占卜的
人。③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④寓宿:指在
别人家借宿。⑤《易》王辅嗣说:王辅嗣对《易》
的解说。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大奇之
奇:奇怪 B.师谓其父母曰 谓:对……说
..
C.如是者凡更三师 更:更换 D.手抄归 手:用手
..
2.下列加点字与例句的“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然遭世乱,且贫无书
.
A.怡然称快
B.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
C.吴广以为然
D.人恒过,然后能改
..
3.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两处)
尝 从 日 者 家 见 《书》 疏义
4.翻译句子。(4分)
(1)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也。
(2)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
5.从许衡身上,你得到哪些启示?
(十二)蒙恬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
王,官至上卿。骜子曰武,武子曰恬。
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剪攻楚,
大破之,杀项燕。二十四
年,蒙武攻楚,虏楚王。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
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
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
,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
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
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
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
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有删改)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齐事秦昭王 事:侍奉
.
B.大破之 破:打败
.
C.据阳山,逶蛇而北 北:向北(进军)
.
D.信任贤之 贤:贤能
.
2.下列加点字与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9
例句: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
A.怅恨久之
B.楚人怜之
..
C.何陋之有
D.辍耕之垄上
..
3.翻译句子。
(1)蒙恬者,其先齐人也。
(2)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
4.下列对本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蒙恬的先辈是齐国人,在其祖父这一辈才从齐国到秦国去的。
B.蒙恬早年并非是将军,后来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
C.秦始皇非常推崇蒙氏一族,对蒙恬和他的弟弟蒙毅都很信任。
D.蒙恬和他的士兵曾在外东征西讨了十余年,最后才在上郡安定下来。
(十三)杨继盛传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
塾,睹里中儿读书,
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曰:“若幼,何学?”继盛曰:“幼者任牧牛,
乃不任学耶?”
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举乡试,卒
业
国子监。
嘉靖二十六年,登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从尚书韩邦奇游,覃思律吕之
学,手制十二
①
律,吹之声毕和,邦奇大喜,尽以所学授之。继盛名益著,召改兵部员外郎。俺
答躏京师,
②
咸宁侯仇鸾以勤王故有宠。帝命鸾为大将军,倚以办寇;鸾中情怯,畏寇甚,方
请开互市
市马,冀与俺答媾,幸无战斗,固恩宠。继盛以为仇耻未雪,遽议和,示弱,大辱国,乃奏言十不可、五谬。
(节选自《明史·杨继盛传》,有删改)
注释
①俺答:明时鞑靼族的首领,经常侵扰明朝的西北边境。②互市:通商。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不任学耶 任:任务
B.益自刻厉 益:更加
..
C.帝命鸾为大将军 为:担任
D.遽议和 遽:立刻
..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兄言于父 于:对 B.然牧不废也
然:这样
..
C.尽以所学授之 以:用
D.乃奏言十不可、五谬 乃:于是,就
..
3.翻译句子。
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杨继盛的求学经历中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018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过关训练题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