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练习(2)
妈妈我爱你作文-留学翻译
周末练习(二)
一、 复习一点旧知识
1.
给下面的生字注音,给拼音写上汉字(20分每个1分)
玲珑剔( )透
天灾( )人祸 沉甸甸( ) 水藻( )
zhù( )蓄 枯涸( ) 寥( )廓
cōng( )lóng ( )
hái( )骨
倔( )强( 匍( )匐( )
一shà( )时 凝( )成 嶙( )峋(
)
迸( )溅 挑( )逗
2.
诗词默写(10分每个1分)
①水何澹澹 (1分)
② ,江春入旧年(1分)
③《次北固山下》使用设问表达思乡的句子是 ,
④《观沧海》中描写诗人想象的句子是 ,
。
, 。
⑤《钱塘湖春行》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句子是
,
。
3.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br>A.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们忍俊不禁,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
..
..
合。(忍俊不禁:大熊猫和猴子的可爱模样让人们忍不住要发笑。)
B.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大学实行阳光招生。(阳光招生:指公开公平公正地招生。)
...
.
C.灯红酒绿,繁弦急管,上海的夜生活好不热闹。(繁弦急管:形容上海奢侈糜烂的生活。) ....
D.这个水族馆面积不大,但鱼类品种较全,可以说是具体而微,小巧玲珑。(具体而微:
指
....
水族馆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二.见识一种新题型
这是老师从网上收集的汶川大地震和日本特大地震的损失情况,请你用一
个图表来展
示汶川和日本两次地震的损失情况,并给这个图表加一个标题。
材料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发生了里氏8.0级强
烈地震强烈地震,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国务院新闻
办公室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
挥部授权发布的情况是:截至2008年9月25日12时,汶
川地震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
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约8451.4亿元人民币。(约合1,
301亿美元),
材料二: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
海域发生里氏9.0
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至当地时间4月20日19时
,此次地
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4063人死亡、13691人失踪,5775人受伤,大地震
和海啸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5万亿日元(约合3,090亿美元)。
1
三.学习一种新方法
理解含义
【知识技巧】
所谓“含义”,即词句所包
含的意思。一般不同于从工具书上查找来的词义,而是所给材
料文段中的具体含义,即特定语言环境中的
特定意思。
思路: 整体感知是前提,局部揣摩是重点,‘瞻前顾后’是关键。
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瞻前顾后,据文定义
方法:(一)抓住关键性词语,正确把握词句内容。
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
许多人为了个人的升官发财而读书,书不过是他们的敲门砖。
...
(二)结合上下文语境,合理推断词句含义。
把自己半生里见过的所有蝴蝶加起来,也不及眼
前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多。这儿不仅是
绿的世界,情的天地,是大象的王国,孔雀的故乡,更是蝴蝶的家园
呵!我立刻意识到,也
只有在这里,才真正达到了人与自然共存共融的和谐相通。护一片绿叶,惜一朵鲜
花,爱一
株小草,人类在饱尝自然无情的报复之后,终于开始了沉重的思索:怎样才能实现美善共衡的自然本质!
此是亡羊后的补牢。
文段中“此是亡羊后的补牢
”化用了“亡羊补牢”的成语,那么“亡羊” 与“ 补牢”
在此语境中各指什么呢?
象征意味: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答题关键:结合语境,辨明词句的象征义、寓意。
我喜欢看树,也爱思索树。人的一生就像一
条长路,许多人走不到向往的尽头,而树的
一生像一片叶子,竟能把一生几乎完美地走完,直到将每一片
叶子都染成金黄。我不曾想这
是为什么,但我明白,树的四季都在承受烈日和风雨,它坦然地以一种坚毅
面对一树同样的
叶子。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哲人的话:“永远不要哀叹,像树叶一样用一生绿着,最后成熟
一
个金色的梦。”这是关于一片叶子的名言。我想,这也是关于每一棵树的名言。很多时候,
我在想,不管谁怎么说,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
——高林瑜《看树》
问:你怎样理解“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这句话在文中的含
义?
答:
判断指代词语的具体内容
(1)由近及远法:指代内容多数出现在指代词语之前,个别出现在后面。
(2)替换法:指代内容可替换指代词语(可由此判断指代内容是否找准、找全)。有些词语
2
并非代词,但要求指出他的具体内容,也可按此处理。
(三)联系修辞特点,还原理解词句的意义。
比喻句的理解:将喻体还原为本体来理解。
答题关键:扣住“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将比喻义转换成平实的语言即可。
“风暴使树木
深深扎根”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一种自然现象,更蕴藏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请根据下面的要求答题。 请说
出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选自《2004年重庆市中考题》
双关句的理解:同时具有表面和内在两层意思。
例:“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
..
反语句的理解:与字面意思相反来理解 本意。答题关键:直接正面表述。
鲁迅《藤野先生》中写到:
(“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
鉴,宛如小姑娘的
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经典考题】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
了济世助人、造
福梓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
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
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
既是捐助,何必我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
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
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
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
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
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
《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相觑:这样
微薄的礼物是
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
中的纸砂。只在书的第一页
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 x x
。落款是
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
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
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
来的书,虽然我
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
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
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
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
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
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
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
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
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
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
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
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
,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
3
会因一
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
满感激之情。 1、选文第④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
子才配得
到他的资助(3分)
答:
2、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4分)
(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
...
问:文中的“黄金屋”指的是什么?
答:
(2)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
问:文中的“试金石”有什么含义?
答:
3、选文第⑦段中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
来描
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4分)
答:
4选文第⑤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为后文哪些内容埋下了伏笔?(4分)
答:
。
5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⑨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
(3分)
答:
6选文题目说“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4
分
)
答:
4
【过手训练】
(一)
爱的盛宴
张丽钧
①我过去教过的一个正在读大四的学生放寒假后到学校来看我。我
问他:“回到家感觉
好不好?”他说:“感觉最深的一点就是,吃饭不用刷卡!”我哑然失笑。他却认真
地说:
“真的,老师,说起来有点俗,可我感觉最深的确实是这一点。您知道吗,我毕业后打算到
欧州去读研,到那时,想吃妈妈做的饭可就难了。不是跟您吹,我妈妈做的饭,称得上是世
界一流!管
够,还唯恐你吃不好!我妈劝起饭来没完没了,弄得我的减肥计划彻底泡汤,可
我这心里头啊,却乐着呢
!老师,我总记得您讲过的那个吃饺子的故事,一想起那个故事,
我就把我妈妈做的饭品出了一种特别的
滋味。”
②我心头一热,说:“难得你还记得它。”
③我的确曾给我这一届学生讲过一个发
生在我朋友身上的真实故事——朋友在外地工
作,长年不回,母亲盼啊盼,终于得到了儿子要在除夕之夜
回到故里的喜讯。那天,在爆竹
声中,母亲包好了三鲜馅儿饺子,等着儿子回来后下锅,馅儿是精心调制
的,应该正对儿子
的胃口。但是,母亲心里还是有些忐忑,她想预先知道这些饺子的咸淡,便先煮了两个
来品
尝。一尝之下,母亲A________,饺子馅儿里竟然忘了放盐!看着两屉已包好的饺子,母亲
B________。她知道即便蘸着酱油吃儿子也会欢呼“好吃死了”,可她不愿意让千里迢迢赶回家来的儿子吃到有缺陷的饺子,怎么办?这个聪慧的母亲,居然从邻居那里讨来了一个注
射针管,
调好盐水,开始逐个给饺子“打针”。儿子回到家时,饺子也注射完毕。母亲煮好
了饺子,让儿子尝尝饺
子的味道如何。儿子尝了,连说“好吃”。这时候,母亲得意地举起
那个针管给儿子看,向儿子夸耀说她
可以将一个缺陷修复得让他察觉不出来。可是,儿子听
着听着就哭了,他在想,这些年,他一个人在外面
打拼,也曾吃过很多饺子,那些饺子,咸
的咸,淡的淡,他都咽下去了,有谁能像母亲这样在意他的口味
?为了让儿子吃到咸淡适宜
的饺子,母亲竟想出了这样高妙的法子。吃着这交织着母爱与智慧的饺子,哪
个孩子能不动
....
容?
④我多么欣慰,几年前,我将这样一个暖心的故事植入了
孩子们的心田,我本不指望收
获什么,甚至以为那些听故事的人很快就会将它淡忘。但是,这个同学居然
能把这则故事铭
记这么久!我相信,铭记着这则故事的人会珍惜母亲做的每一餐饭,会在寡淡的饭菜中品
出
一种难得的真味与厚味。母亲摆出一场爱的盛宴,只等着她心爱的小鸟来啄。幸福的小鸟啊,
你无须刷卡,只管用欢畅的啄食来尽情享用这人间的珍馐吧。 (摘自《八小时以外》)
1.试解释第①段中“弄得我的减肥计划彻底泡汤”一句中“泡汤”的语境义
。
2.下面两个词是从第③段中抽出的,根据上下文,请你给其选择合适的位置:
绝望至极
大惊失色
A处:
B处:
3.第③段中加点的“母爱”与“智慧”分别指什么?
4.品味第④段中“我将这样一个暖心的故事植入了孩子们的心田”一句中“植”的表达效果。
5
5.第④段中,“母亲摆出一场爱的盛宴,只等着她心爱的小鸟来啄”一句中“心爱的小鸟”
比
喻什么?
6.人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读了本文,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我们该如何感恩于来自父
母
的爱?
(二)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查一路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
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岗上,
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
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
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
亲手中的
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
的购买
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
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
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
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
乱。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
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
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
..
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
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
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
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
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
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
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
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
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
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
作娇嗔。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
心必然掠过一阵阵
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
,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
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
,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
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
而少刺的
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
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
6
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
⑧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
幸的时刻
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
暖!”
⑨另
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妹妹的
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
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
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
⑩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选自《读者》2007年第14期,有删节)
13.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歌唱”指的是什么?题目表达了哪些感情?(4分)
答:
14.理解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4分)
(1)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
..
答:
(2)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
答:
15.第③段中写到:“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这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请分析它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4分)
答:
16.第④段写了孩子们的表现,请分析他们此刻各自的心理活动。(6分)
(1)大姐:
(2)二姐:
(3)我和妹妹:
17.结尾写到:“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这句话含义深刻,请结合
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