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互保与晚清地方实力派的崛起
我的优点和缺点-高考是几号
东南互保与晚清地方实力派的崛起
摘 要:东南互保是是清朝有史以来第一
次地方势力公开与中央对立,体现了
汉族地方官僚的成长及其对中央的相对独立,反映了半殖民地社会下
中国南北方
在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上发展的不平衡,加速了晚清中央集权崩溃的步伐。
关键词:东南互保;地方实力派;清代
一、东南互保中地方势力抱团抗旨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
0)5月25日,经过为期四天的御前会议,慈禧太后、端郡
王载漪、大学士刚毅、顺天府尹赵舒翘等决
意招抚义和团,下诏对外宣战。刘坤
一、张之洞、李鸿章、盛宣怀等地方实力派为“挽救时局”,“与各
领事订约,上海租
界准归各国保护,长江内地均归督抚,两不相扰,以保全商民人民产业为主”。①这<
br>就是东南互保事件。
在东南互保的酝酿、实施过程中,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
之洞、两广
总督李鸿章起了领导作用,而奔走其间的主要是地方士绅,如汤寿潜(文稿多出其
手
)、盛宣怀(拟定章程条款),其他如张謇、何嗣焜、沈瑜庆、沈曾植、陈三立、
赵凤昌、汪康年等士绅
均参与其事。当6月21日清廷正式对外宣战时,东南地区
严密封锁了消息,盛宣怀通令各电报局不得传
抄,“致碍东南大局”。他们广征兵勇,
一方面防备外国入侵,一方面制止可能出现的反帝活动,随时镇
压,制定了周密的
防范措施。
对于互保计划,当时东南地方官僚内部意见并不统一
,甚至险些功亏一篑。当
守旧派李秉衡扬言要炮击外国军舰时,盛宣怀立即电告刘坤一、张之洞,此时恰
逢
朝廷要各地派兵北上增援,刘坤一以李秉衡“威望素著”,令其带兵北上,并加入陈
凤楼的部
队,②赶走了李秉衡。刘坤一派沈蔼苍,张之洞委托陶森甲为全权代表,
会同上海道余联沅与在沪各国使
节交涉,从而为东南互保做了人事上的准备。
盛宣怀还担心清朝驻外公使回国(这无异于宣
战),建议他们不要“下旗回国”,
而驻外公使们也极力赞成东南互保。6月22日,刘坤一、张之洞联
名上奏,以东南
无义和团义民,不能执行宣战谕旨为由,要求解散义和团,保护使馆,公开表明了他们与朝廷截然相反的立场,举起了东南互保的旗帜。
6月23日盛宣怀、余联沅、陶森
甲和沈蔼苍四人通过总税务司赫德的帮助,
同驻沪各国总领事举行正式会谈,商讨东南互保的总体策略和
具体方针。然而,与
列强的谈判并不顺利。会谈双方就坐,美国领事便说:“今日订约,倘贵国大皇帝又
有旨来杀洋人,遵办否?”③此外,鉴于联军已攻占大沽口,各国领事以军事上的胜
利作为谈判
筹码,对条约中约束帝国主义军队和舰只水手的条款不屑一顾,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