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比计算公式

绝世美人儿
691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23:1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理财产品排行-高考复习计划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1.几个概念
⑴水灰比:是单位体 积混凝土内所含的水与水泥的重量比。它是决定混凝土
强度的主要因素,水灰比愈小,强度愈高,常用的 水灰比为0.4~0..8,现场浇
制混凝土常用0.7。
⑵坍落度:衡量混凝土的和易性的指标,决定单位体积混凝土的用水量。
⑶配合比:混凝土组成材料的重量比,水:水泥:砂:石,以水泥的重量为
标准重量。

2.配合比的设计方法
计算与试验相结合。首先根据混凝土的技术的要求、材料情况 及施工条件等
计算出理论配合比;再用施工所用材料进行试拌,检验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
不 符合要求时则调整各材料的比例,直到符合要求时为止。
3.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
⑴配制强度的计算
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可根据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应的混凝土立方体强度
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2-3)
式中

—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Nmm
2

—设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
2

—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Nmm
2

线路施工单位不是专职的混凝土施工单位,不具有近期同一品种混凝土强度
25组以上的资料,故 的值的选取不能由计算确定,可按强度低于C20的=4;
C20~C35的 =5,高于C35的 =6选取。
⑵确定水灰比
根据混凝土试配强度 、水泥实际强度和粗骨料种类,利用经验格式计
算水灰比值。
采用碎石时

(2-4)
式中 cW—混凝土所要求的水灰比
—水泥的实际强度,Nmm
2

在无法取得水泥强度实际值时可用下式代入

(2-5)
最新范本,供参考!


式中

—水泥标号,换算成Nmm
—水泥标号得富裕系数,一般取1.13。
2
注意:出厂期超过3个月或存放条件不良而有所变质的水泥,应重新确定标
号,并按实际强度进行计算。
计算所得得混凝土水灰比应与规范所规定得范围进行核对,如果计算所得得
水灰比大于表2 -14所规定的水灰比时,应按表2-14取值。
表2-14 混凝土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最小水泥用量
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 最大水灰比 普通混凝土 轻骨料混凝土
配筋 无筋 配筋 无筋
不受雨雪影响的混凝土 不作规定 250 200 250 223
⑴受雨雪影响的露天混凝土
⑵位于水中或水位升降范围内的
0.7 250 225 275 250
混凝土
⑶在潮湿环境中的混凝土
⑴寒冷地区水位升降范围内的混
凝土 0.65 275 250 300 275
⑵受水压作用的混凝土
严寒地区水位升降范围内的混凝
0.6 300 275 325 300


⑶确定水的用量
按骨料品种、规格剂施工要求的坍落度值按表2-15,参考表2-27选用每立
方混凝土度用水量( )。

表2-15 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
结构种类 坍落度(mm)
基础或地面等垫层、无配筋度大体积结构(挡土墙、基础等)
10~30
或配筋稀疏等结构
板、梁和大型及中型截面等柱子等 30~50
配筋密列的结构(薄壁、斗仓、筒仓、细柱等) 50~70
配筋特密等结构 70~90

注 1.本袁系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的坍落度.当采用人工捣实混凝土时其值
可适当增大;
2.当需要配制大坍落度混凝土时.应掺用外加剂;
3.曲面或斜面结构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根据实际需要另行选定;
4.轻骨科混凝土的坍落度,宜比表中数值减少10~20mm。


表2-16 混凝土用用水量选用表(Kgmm)


3
所需要坍落度 卵石最大粒径(mm) 碎石最大粒径(mm)
最新范本,供参考!


10
10~20
30~50
50~70
70~90
190
200
210
215
20
170
180
190
195
40
160
170
180
185
15
205
215
225
235
20
185
195
205
215
40
170
180
190
200

注 1.本表用水景系采用中砂时的平均取值,如采用细砂,每立米混凝土用水
量司增加5~1, 0kg,采用粗砂时可减, 少5~10kg。
2.掺用各种外加剂或混合科时,可相应增减用水量。
3.混凝土的坍落度小于10mm时,用水量可按各地现有经验或经过试
验取用。
4.本表不适用于水灰比小于0.4或大于0.8的混凝土。
(4)计算水泥用量。根据已确定的水灰比及用水量( ),可按公式(2-6)
计算水泥用量

(2-6)
由上式计算所得的水泥用量如小于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时,应按表2-14规
定, , 的最小水泥用量采用。混凝土最大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50kg/m
3

(5)确定砂率
砂率是砂子重量与砂石总重的百分值,可根据本单位对所用材料的使用经验
选用合理的数值。如无使用经验,可按骨料品种、规格及水灰比值在表2-17中
的范围内选用。
表2-17 混凝土砂率选用表
碎石最大粒径(mm)
水灰比(%)
15
0.4
0.5
0.6
0.7
30~35
33~38
36~41
39~44
20
29~34
32~37
35~40
38~43
40
27~32
30~35
33~38
36~41
卵石最大粒径
10
26~32
30~35
33~38
36~41
20
25~31
29~34
32~37
35~40
40
24~30
28~33
31~36
34~39
注 1.表中数值系中砂的选用砂率,对租砂或细砂,可相应地增加或减少砂率。
2.本砂率表适用于 坍落度为10~60mm的混凝土,坍落度如大于60mm或小
于lOmm时.应相应地增加或减少砂率 。
3.只用一个单粒级粗骨科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值应适当增加。
4.掺有各种外加剂或掺合料时,其合理砂率值应经试验或参照其他有关规
定选用。
5.配制大流动性泵送混凝土时,砂率宜提高至40%~50%。
(6)计算砂石用量
在已知砂率情况下,对粗、细骨料的用量可用体积法或质量法求得。
最新范本,供参考!


1)体积法:是假定混凝土拌合物的体积等于各组成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的总
和,而各种材料的密实体积,为各该材料的质量(kg)除以它的密度。因此可使用
以下两个关系式:

(2-7)

(2-8)
2)质量法:这种方法是先假定一个混凝土拌合物密度值.再根据各材料之间
的质量关系,计算各材料的用量。从而节省了体积法中把质量变成绝对体积和绝
对体积变成质量 的大量计算,从而使配合比的计算更加简便。
混凝土密度,无积累资料可按混凝土强度小于等于C 10时计算密度为
2360Kgmm
3
、C15~C30时为2400kg/m
3
、大于C30时为2450kg/m
3
来选用。
用质量法计算时,则可使用以下两个关系式:

(2-9)


式中




—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kg;
—每立方米混凝土粗骨料用量,kg;
—每立方米混凝土细骨料用量,kg;
—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








—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假定质量,kg;
—水泥密度,g/cm
3

—粗骨料表观密度,g/cm
3

—细骨料表观密度,gmm
3

—水度密度,gmm
3

—混凝土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外加时 =1;
—砂率,%。
可取2.9~3.1 gmm
3
; =1 gmm
3
; 、 应按《普 上述关系式中
通混凝土用(碎石及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所测定度方法测得。
最新范本,供参考!



4.混凝土拌合物的试配与调整
混凝土的理论配合比初步计算出来以后,还需进行试配进行调整,即用施工
时所用的原材料 拌合少量混凝土进行试验,以证明其和易性、坍落度、密度和强
度是否符合要求。经过调整适当增减用水 量、水泥用量、砂率和水灰比,以确定
施工配合比。试配调整步骤如下:
(1)坍落度的调整。
(2)试配混凝土的强度检验及水灰比调整。
(3)配合比 确定。由试验得出的各水灰比值时的混凝土强度,用作图法或计
算求出所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相对应的水灰 比值。这样,即初步定出混凝土所需的
配合比,测定值为:
用水量( ),水泥用量(),粗骨料( )和细骨料( )用量
,
按上述各项定出的配合比算出混凝士的计算密度值。
混凝土计算密度值
=( )+( )+( )+( )
再将混凝土实测密度除以计算密度得出校正系数

将混凝土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乘以校正系数 ,即为最终确定配合比设计
值。
⑶试拌。 根据计算出的配合比拌出的混凝土,测定其坍落度并检查粘聚性和
保水性,分别加水泥或加石进行调整, 次即为配合比调整;再进行强度复核,和
易性调整后选定的配合比制成一组试块,在所选定的水泥用量上 、下相邻近的取
两组不同值(最小水泥用量时改用不同用水量)又获得两个配合比来制成两组试
块,共三组试块分别在不同龄期做抗压试验,从中选出强度符合要求、水泥用量
省、施工性能好的一组作 试验配合比;再考虑砂、石含水量,石含砂量等,得出
最终的配合比。
施工现场一般不作 配合比设计,但常会遇到配合比的调整。输电线路沿线的
砂、石供应点很多,技术特性可能不一致;水泥 标号、品种也可能不一致,因此
不应只采用一组配合比,而是根据不同材料组合进行配合比设计,当任一 种材料
改变时都应进行试配,检验混凝土的和易性、坍落度和其它性质。砂、石重量的
称量,应 尽量精确,最好逐车、斗称量;水泥每袋重50
kg
,当其偏差较大(在
6%左右), 应在现场每天抽取10, 袋称量,取其平均值;砂的含水率用酒精燃
烧法测定

最新范本,供参考!

最后一头战象小练笔-背影网


非主流爱情个性签名-野蛮生长读后感


成都大学美术学院-辽宁招生网


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庖丁解牛读后感


北京工商大学地址-2016高考文综


雅思考试评分-女人节


云的作文-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


湖北二本学校-教师节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