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资料整理规范标准)

温柔似野鬼°
871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23:4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广西高考状元-抗震救灾作文


.*
6.1.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就是根据工程 要求、结构形式
和施工条件来确定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以1m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如
某配合比:水泥240kg,水180kg,砂 630kg,石子
1280kg,矿物掺合料160kg,该混凝土1m
3
总质量为< br>2490kg;
另一种是以各项材料相互间的质量比来表示(以
水泥质量为1),将上 例换算成质量比为:水泥∶砂∶
石∶掺合料=1∶2.63∶5.33∶0.67,水胶比=0.45。
1.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基本要求
市政工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须满足以下五项基本
要求:
(1)满足施工规定所需的和易性要求;
(2)满足设计的强度要求;
(3)满足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要求;
(4)满足业主或施工单位渴望的经济性要求;
(5)满足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生态性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参数
混 凝土配合比设计,实质上就是确定胶凝材料、
水、砂和石子这四种组成材料用量之间的三个比例关
3


.*
系:
(1)水与胶凝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水胶比
表示;
(2)砂与石子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砂率表示;
(3)胶凝材料与集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常 用单位
用水量(1m
3
混凝土的用水量)来表示。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包括配合比计算、试配和
调整、施工配合比的确定等。
(1)初步配合比计算
1)计算配制强度(f
cu

o
) 。根据《普通混凝
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规定,混凝土配
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①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
按下式确定:
f
cu
o
≥f
cu

k
+1.645σ
式中 f
cu

o
——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cu

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
取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值,MPa;
σ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②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不小于C60时,配制强度
应按下式确定:


.*
f
cu

o
≥1.15f
c u

k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应根据同类混凝土统计资料
计算确定,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f
cu
,i
——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第i组试件
n 1
n



f
i1
2
cu,i
2
nmf
cu
的强度值,MPa;
mf
cu
——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n组试件
的强度平均值,MPa;
n ——统计周期内同品种混凝土试件的总组
数。
当具有近1个月~3个月的同一品 种、同一强度
等级混凝土的强度资料,且试件组数不小于30时,其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应按上 式进行计算。
对于强度等级不大于C30的混凝土,当混凝土强
度标准差计算值不小于3.0 MPa时,应按混凝土强度
标准差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取值;当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计算值小于3. 0MPa时,应取3.0MPa。
对于强度等级大于C30且小于C60的混凝土,当
混凝土 强度标准差计算值不小于4.0MPa时,应按混
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取值;当混凝土强< br>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4.0MPa时,应取4.0MPa。


.*
当没有近期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强
度资料时,其强度标准差σ可按表6-3取值。
混凝土强
度标准差
σ
值 表6-3
混凝土强度
等级
σ(MPa) 4.0 5.0 6.0
≤C20 C25~C45 C50~C55
2)计算水胶比(WB)。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
时,混凝土水胶比应按下式计算: W

a
f
b

Bf
cu,o
+

a

b
f
b

式中 α
a
、α
b
——回归系数,回归系数可由表6-4采
用;
f
b
——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可实
测,MPa。
回归系数
α
a

α
b
选用表 表6-4
系 数
α
a

α
b

碎 石
0.53
0.20
卵 石
0.49
0.13
当胶凝材料28d抗压强度(f
b
)无实测值时,其


.*
值可按下式确定:
f
b
=γ
f
·γ
s
·f
ce

式中 γ
f
、γ
s
——粉煤灰影响系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
响系数,按表6-5选用;
f
ce
——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可实测,
MPa。
粉煤灰影响系数
γ
f

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
γ
s
表6-5
掺 量
(%)
0
10
20

30

40

50

粉煤灰影响系数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
(γ
f

1.00
0.85~0.95
0.75~0.85
0.65~0.75
0.55~0.65

系数(γ
s

1.00
1.00
0.95~1.00
0.90~1.00
0.80~0.90
0.70~0.85
注: 1.采用Ⅰ级、Ⅱ级粉煤灰宜取上限值;
2.采用S7 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下限值,采用
S9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上限值,采用S105
级粒 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上限值加0.05;
3.当超出表中的掺量时,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
渣粉影响系数应经试验测定。


.*
在确定f
ce
值时,f
ce
值可根据 3d强度或快测强度
推定28d强度关系式得出。当无水泥28d抗压强度实
测值时,其值可按 下式确定:
f
ce
=γ
c
·f
ce

g

式中 γ
c
——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可按实际
统计资料确定);当 缺乏实际统计资料时,可按表6-6
选用;
f
ce

g
——水泥强度等级值,MPa。
水泥强度等
级值的富余系数(
γ
c
) 表6-6
水泥强度等
级值
富余系数 1.12 1.16 1.10
32.5 42.5 52.5
3)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①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水胶比在0.40~0.80范围内时,根据粗集料的 品
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
可按表6-7、表6-8选取。
干硬性混凝土的
用水量(单位:kgm) 表6-7
拌合物稠度 卵石最大粒径碎石最大粒径
3


.*
(mm)
项 指
目 标
16

维勃
稠度
(s)
20
11

15
5~
10
175
180
185
160 145
165 150
170 155
(mm)
10.0 20.0 40.0 16.0 20.0 40.0
180
185
190
170 155
175 160
180 165
塑性魂混凝土的
用水量(单位:kgm
3
) 表6-8
拌合物稠度

10
坍落度(mm)

35
卵石最大粒径
(mm)
碎石最大粒径
(mm)
项 目
1140
81716
0 0 0 0 0 5 5 5
0 0 0 0 0 5 5 5
标 .0 .0 .5 .0 .0 .0 .5 .0
30 2817


.*

55

70
75

90
21918
22019
5 5 5 5 0 5 5 5
50 0 0 0 2 0 5 5 5
②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
骤计算:
A.以表6-8中坍落度9 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
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
加剂时的混 凝土用水量。当坍落度增大到180mm以上
时,随坍落度的相应增加的用水量可减少。
B.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m
wa
=m
wo
(1-β)
式中 m
wa
——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
水量,kg;
m
wo
——未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
用水量,kg;
β——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混凝土的试验确
定,%。


.*
4)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m
bo
)的确定。
根据已选定的混凝土用水量m
wo
和水胶比(WB)可
求出胶凝材料用量:
m
bo
=
m
wo
WB

每立方米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用量(m
fo
)的确定:
m
fo
=m
bo
·β
f

式中 β
f
——矿物掺合料掺量(%),矿物掺合料在
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采用
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时,钢筋
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
大掺 量宜分别符合表6-9和表6-10的规
定。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粒
化高炉矿渣粉和 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
可增加5%。采用掺量大于30%的C类
粉煤灰的混凝土应以实际使用的 水泥和
粉煤灰掺量进行安定性检验。
钢筋混凝土中矿
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表6-9
矿物掺合料
种类
最大掺量(%)
水胶比
采用硅酸盐水采用普通硅酸
泥时 盐水泥时


.*
粉煤灰
粒化高炉矿
渣粉
钢渣粉
磷渣粉
硅灰
复合掺合料
≤0.4
>0.4
≤0.4
>0.4



≤0.4
>0.4
45
40
65
55
30
30
10
65
55
35
30
55
45
20
20
10
55
45
预应力混凝土中
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表6-10
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
水胶比
采用硅酸盐水采用普通硅酸
种类
泥时 盐水泥时
≤0.4 35 30
粉煤灰
>0.4 25 20
55 45
粒化高炉矿
≤0.4
渣粉
>0.4 45 35
钢渣粉 — 20 10
磷渣粉 — 20 10
硅灰 — 10 10
0.4 55 45
复合掺合料

>0.4 45 35
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m
co
)的确定:
m
co
=m
bo
-m
fo

为保证混凝土 的耐久性,由以上计算得出的胶凝
材料用量还要满足有关规定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的要

< br>.*
求,如算得的胶凝材料用量少于规定的最小胶凝材料
用量,则应取规定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值。
5)砂率的确定。砂率可以根据以砂填充石子空隙,
并稍有富余,以拨开石子的原则来确定。根 据此原则
可列出砂率计算公式如下:

V
go

P

V
so
''
m
so

so
V
so

s




''

''
m
so
 m
go

so
V
so


go
V
go
''
'

so
V
go
P
'< br>
so
P
'

'''


'''' '

so
V
go
P

go
V
g o

so
P

go

式中 β
s
——砂率,%;
m
so
,m
g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砂及石子用量,kg;
V'
so
,V'
g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砂及石子松散体积,
其中V'
so
=V'
go
P',m;
ρ'
so
,ρ'
go
——砂和石子堆积密度,kgm
3

P′ ——石子空隙率,%;
β ——砂浆剩余系数(一般取1.1~1.4)。
6)粗集料和细集料用量的确定。
①当采用质量法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m
co
+m
fo
+m
go
+m
so
+m
wo
=m
cp


式中 m
co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
mfo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用量,

s

m
so
100%
m
so
m
go
3


.*
kg;
m
go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集料用量,kg;
m
so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集料用量,kg;
m
wo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m
cp
—— 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质量(其
值可取2350~2450kg),kg;
β
s
——砂率,%。
②当采用体积法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m
co
m
fo
m
go
'

g

c
+

f
++
m
so

s
'
+
m
wo

w
+0.01=1


3
式中 ρ
c
——水泥密度(可取2900~3100kgm),
kgm;
ρ
f
——矿物掺合料密度,kgm
3

ρ′
g
——粗集料的表观密度,kgm;
ρ′
s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kgm
3

ρ
w
——水的密度(可取1000kgm
3
),kgm
3

α ——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
型外加剂时,α可取1)。
粗集料和细集料的表观 密度ρ
g
与ρ
s
应按现行行业
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 方法标准》(JGJ
52—2006)规定的方法测定。
3
3

s

m
so
100%
m
so
m
go< /p>


.*
7)每立方米混凝土外加剂用量(m
ao
)的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外加剂用量(m
ao
)应按下列计算:
m
ao
=m
bo
·β
a

式中 m
ao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
用量,kgm;
m
bo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
料用量,kgm
3

β
a
——外加剂掺量,%,应经混凝土试验确定。
(2)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1)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以上求出的各材料用量,
是借助于一些经验公式和数据计算出来的,或是利用
经验资料查得的,因而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必须 通
过试拌调整,直到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符合要求为
止,然后提出供检验混凝土强度用的基准 配合比。
2)配合比的确定。由试验得出的各胶水比值时的
混凝土强度,用作图法或计算求出 与f
cu

o
相对应的胶
水比值,并按下列原则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 的材料用
量:
①用水量(m
w
)和外加剂用量(m
a
)。 在试拌配
合比的基础上,用水量(m
w
)和外加剂用量(m
a
)应< br>根据确定的水胶比作调整;
②胶凝材料用量(m
b
)。胶凝材料用量(mb
)应
3


.*
以用水量乘以确定的胶水比计算得出;
③粗、细集料用量(m
g
及m
s
)。粗、细集料用量
(m< br>g
及m
s
)应根据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进行调整。
3)混凝土表观密度的校正。其步骤如下:
①计算出混凝土的计算表观密度值(ρ
c

c
):
ρc

c
=m
c
+m
f
+m
g
+m
s
+m
w

②将混凝土的实测表观密度值(ρ
c

t
)除以ρ
c

c
得出校正系数δ,即
< br>③当ρ
c

t
与ρ
c

c
之差的绝 对值不超过ρ
c

c
的2%时,
由以上定出的配合比,即为确定的设 计配合比;若二
者之差超过2%时,则要将已定出的混凝土配合比中
每项材料用量均乘以校正系 数δ,即为最终定出的设
计配合比。
(3)施工配合比
设计配合比,是以干燥材料 为基准的,而工地存
放的砂、石材料都含有一定的水分。所以现场材料的
实际称量应按工地砂、 石的含水情况进行修正,修正
后的配合比,叫做施工配合比。
现假定工地测出的砂的含水率为 a%、石子的含
水率为b%,则将上述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其材料的称量应为:



c,t

c,c


.*
水泥: m′
c
=m
c
(kg)
砂: m′
s
=m
s
(1+a%)(kg)
石子: m′
g
=m
g
(1+b%)(kg)
水: m′< br>w
=m
w
-m
s
×a%-m
g
×b%(kg )
矿物掺合料:m′
f
=m
f
(kg)

杨绛为什么叫先生-秋天的景色


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预备党员申请书


个人简历格式下载-万州中考录取分数线


清秋节-语言表达技巧


郭明义简介-雷锋演讲稿


新疆财经大学商学院-销售工作计划范文


重庆交通大学分数线-大班音乐教案


虚拟语气语法-记一个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