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

别妄想泡我
969次浏览
2020年08月05日 00:0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家长意见范文-广东大学排行榜


教学科目:《建筑材料》
教学课题:§6-6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教学课时:45min*2
教学班级: 11(1)、11(2)、11(3)
教 学目的:使学生掌握配合比设计的四个阶段、混凝土初步计算配
合比和施工配合比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混凝土初步计算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混凝土初步计算配合比。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复习及引入下文——上一节课主要介绍了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分类。有些同学
可能就问混凝土在实际运用时如何配制所需标号的混凝土,如C20、C30?下
面我们就学习普通混 凝土配合比设计。(5min)

一、混凝土的配合比(2min)
1、定义:是指混凝土各组成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
2、表示方法:主要有“质量比”和“体积比”两种表示方法。工程中常用“质
量比”表示。
二、配合比设计的过程(5min)
1、配合比设计的四个阶段
➢ ①、初步计算配合比;
➢ ②、基准配合比;
➢ ③、实验室配合比;
➢ ④、施工配合比。
2、概念:
➢ 初步配合比:主要是依据设计的基本条件,参照理论和大 量试验提供
的参数进行计算,得到基本满足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的配合比;


➢ 基准配合比:是在初步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通过实配、检测,进行
工作性的调整,对配合比进行修正。
➢ 实验室配合比:是通过对水灰比的微量调整,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
下,确定一水泥用量最 少的方案,从而进一步调整配合比。
➢ 施工配合比:是考虑实际砂、石的含水对配合比的影响,对配合比最
后的修正,是实际应用的配合比。
3、配合比设计的要求
➢ ①、满足结构设计的强度等级要求;
➢ ②、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
➢ ③、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 ④、符合经济原则,即节约水泥以降低混凝土成本。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资料(5min)
➢ 在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前,需确定和了解的基本资料,即设计的
前提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⑴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和强度的标准差。
➢ ⑵ 材料的基本情况:包括水泥品种、强 度等级、实际强度、密度;砂
的种类、表观密度、细度模数、含水率;石子种类、表观密度、含水
率;是否掺外加剂,外加剂种类。
➢ ⑶ 运输、施工等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如坍落度指标。
➢ ⑷ 与工程耐久性要求有关的环境条件:如冻融状况、地下水情况等。
➢ ⑸ 工程特点及施工工艺:如构件几何尺寸、钢筋的疏密、浇筑振捣的
方法等 。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参数的确定(10min)
1、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实际上就是 单位体积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水泥,
粗骨料(石子),细骨料(砂)四种材料用量的确定。
2、四种组成材料之间所确定的三个基本参数:
➢ 即水和水泥之间的比例:水灰比;
➢ 砂和石子间的比例;砂率
➢ 骨料与水泥浆之间的比例:单位用水量。


3、水灰比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 从强度角度看,水灰比应小些,水灰比可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公式来确
定。
➢ 从耐久性角度看,水灰比小些,水泥用量多些,混凝土的密实度就高,
耐久性则优良。
➢ 当强度和耐久性都已满足的前提下,水灰比应取较大值,以获得较高
的流动性。
4、砂率主要应从满足工作性和节约水泥两个方面考虑。
➢ 在水灰比和水泥用量(即水泥浆量)不变的前提下,应取坍落度最大
时的砂率。
➢ 在工作性满足的情况下,砂率尽可能取小值以达到节约水泥的目的。
5、 单位用水量:在水灰比和水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反映的是水泥浆
量与骨料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 水泥浆量要满足包裹粗、细骨料表面并保持足够流动性的要求,但用
水量过大,会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
五、初步计算配合比(45min)
1.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
f
cu,0
说明:
f
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cu,k——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MPa;
σ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 ①、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宜根据同类混凝土统计资料确定,符合以下规定:
➢ ②、计算时,强度试件组数不应少于25组;
➢ ③、当有同类混凝土强度的资料时,混凝土强度等级 为C20和C25级,其
强度标准差计算值
σ
<2.5MPa时,取
σ
=2.5MPa;当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
或大于C30级,其强度标准差计算值
σ
< 3.0MPa时,取
σ
=3.0MPa;
➢ ④、当无统计资料计算混凝土强度标准 差时,其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取用。
2.确定水灰比
W

C

(1)按混凝土强度要求计算水灰比(P133)



α
a、
α
b——回归系数;
➢ 说明:碎石混凝土
α
a=0.46,
α
b=0.07;
➢ 卵石混凝土
α
a=0.48,
α
b=0.33。


f
ce——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MPa。
f
ce=rc×
f
ce,g
说明:rc ——水泥强度等级的富余系数
f
ce,g ——水泥强度等级值,MPa.
➢ 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2)复核耐久性
➢ 为了使混凝土耐久性符合 要求,按强度要求计算的水灰比值不得超过
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否则混凝土耐久性不合格,此时取规定 的最大
水灰比值作为混凝土的水灰比值。
3.确定单位用水量
m
w

(1)水灰比在0.40~0.80范围内时,根据粗集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
的坍落度, 按下表选取。(P106)
(2)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单位用 水量
应通过试验确定。
(3)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m
w,a

m
w,0
(1-
β

式中:
m
w,a——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kg;

m
w,0——未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kg;

β
——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
4.计算水泥用量
m
c
(1)计算
(2)复核耐久性
➢ 将计算出的水泥用量与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比较(P131表6—21)
➢ 如计算水泥用量不低于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则耐久性合格;
➢ 否则耐久性不合格,此时应取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
5.确定砂率
β
s (P131 表6—22)
➢ (1)坍落度为10~60mm的混凝土砂率,可根据粗骨料品种、粒径及水
灰比按下表选取。


➢ (2)坍落度大于60mm的混凝土砂率,可经试验确定;也可在下表基础
上,坍落度每增大20mm,砂率增大1%确定。
➢ (3)坍落度小于10mm的混凝土,其砂率应经试验确定。
6.计算砂、石子用量
m
s0、
m
g0
(1)体积法
又称绝对体积法。 1m3混凝土中的组成材料——水泥、砂、石子、水经
过拌合均匀 、成型密实后,混凝土的体积为1m3,即:

V
c +
V
s +
V
g +
V
w +
V
a =1
解方程组,可得
m
s0、
m
g0 。

ρ
c、
ρ
s、
ρ
g、
ρ
w——分别为水泥的密度、砂的表观密度、石子的表
观密度、水的密度,kgm3。

ρ
c水泥的密度可取2900~3100kgm3;

α
——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可取
α
=1。
(2)质量法
假定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为
m
c,p ,kg。可取2350~2450kgm3。
m

m

mm< br>w0
=m
cpg0

➢ mc,0、ms,0
c0
、 mg0
s0
、mw0——1m3混凝土中水泥、砂、石子、水的用
量,kg;
➢ mc,p——1m3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质量,kg。可取2350~2450kgm3。
➢ βs——混凝土砂率。
六.基准配合比(5min)
①、按初步计算配合比称取材料进行试拌。
②、混凝土拌合物搅拌均匀后测坍落度,并检查其 粘聚性和保水性能的好坏。
如实测坍落度小于或大于设计要求,可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加或减少适量水< br>泥浆;如出现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可适当提高砂率;
③、每次调整后再试拌,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④、当试拌工作完成后,记录好各种材料调整后 用量,并测定混凝土拌合物
的实际表观密度(ρc,t)。此满足和易性的配比为基准配合比。
七、实验室配合比(5min)
1.试配


按基准配合比称取一定质量的组成材料,拌制15L或25L混凝土,分
别测定其和易性、强度。
2.调整
(1)调整和易性,确定基准配合比
测拌合物坍落度,并检查其粘聚性和保水性能:
➢ 如实测坍落度小于或大于设计要求,可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加或减少
适量水泥浆;
➢ 如出现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可适当提高砂率;每次调整后再试拌,
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 记录好各种材料调整后用量,并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实际体积密度(
ρ
c,t)。
(2)强度调整
➢ 一般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个为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 br>的水灰比值,应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及减少0.05,其用水量应该与基
准配合比相同,但砂率 值可做适当调整并测定体积密度。
➢ 各种配比制作两组强度试块,标准养护28d进行强度测定。
八、施工配合比(3min)
假定现场砂、石子的含水率分别为Ws和Wg,则施工配合比中 1m3混凝土
的各组成材料用量分别为:


m
c
m
c

m
s


m
s(1+Ws) ➢


m
g(1+Wg)
m
g

m


w

m
w-
m
s×a%-
m
g×b%
施工配合比可表示为:
九、课后小结和作业:(5min)
1、小结:
①、配合比设计的四个阶段;
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资料。


③、初步计算配合比的步骤。
④、施工配合比。
2、作业:
①、请简述配合比设计的可分为哪四个阶段?
②、请简述初步计算配合比的步骤。

有趣的生日礼物-小学二年级评语


生命只有一次作文-观察中的发现


台湾领导人-修改病句练习题


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赴美签证政策


抓蜜蜂-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一人我饮酒醉歌词-圣诞节主题


有趣对联-留学推荐信


阜阳人事考试网-中学校长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