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答案

绝世美人儿
665次浏览
2020年08月05日 01:5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什么时候冬至-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论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探索的伟大贡献和价值
一、毛泽东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
寻找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国的现代 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的不懈追求
者和伟大探索者毛泽东一生的理想。
毛泽东在寻求中国自己的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突出强调“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的重
要性和必要性。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 东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

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现在当然更要 引以为戒。”这段话可以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先声。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 社会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思
路。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提出 了一系列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
张。
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认识上。毛 泽东坚持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设想。
但毛泽东结合新的实践。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又有所突 破和创新。
他一方面原则性地认为。没有生产资料公有制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在承认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础上。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
社会主义 公有制和共产主义单一所有制的关系进行了哲学的说明。在他看来。由前者向后者
过渡。是一个包含一系 列相互衔接的发展阶段的过程。
毛泽东从理论上提出了对社会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看法。他认为。社会 主义这个阶段又
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
这为后来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思想材料。他还第一次
提 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强调利用商品、价值规律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等等。
毛泽东清醒地认 识到: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
和发展生产力。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 一步深化的基础上。为革除苏联模式的弊端。毛泽东从
经济、政治、文化方面提出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 一系列措施。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大胆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有别于苏联体< br>制模式的主张。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积极的设想并没有得到持续的贯彻和坚持。毛
泽东从 正反两个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特别是他在探索过程中提出的不能照搬苏联经
验的科学论断。要搞 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路。从中国国情出发
提出的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 思想。在客观上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
的实践和思想基础。

二、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探索的伟大贡献和价值
邓小平是继毛泽东之后。对 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具有突破性见解的人。毛泽东以后的中
国现状及当时的国际情势。是邓小平社会主义 理论产生的客观基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后,邓小平领导党和人民不仅提出要搞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而且
成功地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第 一次比较系统地初
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 会主
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早在 1980 年邓小平就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
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 。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
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

此后,他反复提出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1984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 720-721.
邓小平文选: 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12. < /p>


年邓小平在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
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1985 年他说:“我们冷静地分析了中国的现实,总结了经验,肯定了从建国到一九七八
年 三十年的成绩很大,但做的事情不能说都是成功的。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
必须坚持。我 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
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
懂得这一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
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④< br>
1991 年他再次强调,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 br>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把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
样建设 社会主义”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反复加以论述。我国改
革开放 20 年来 的历史性转变和取得划时代成就的过程,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
是逐步搞清楚这个问题的过程 。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
题反 复思考,到 1992 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科学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
的本质,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一概 括随后被写进了党的十四大报告,这表明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达到全面共识。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 质的概括,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长期思考的结果,体现出
邓小平解放思想、求新务实的思维品格 。
首先,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思考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之上的,体现了科学
社会 主义的本质要求。邓小平之所以能够科学概括社会主义本质,首先就在于他把对这一问
题的思考置于社会 主义的现实基础之上,反思历史,总结经验。不仅总结中国自己的社会主
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而且注意总 结和吸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正是在不断反思和
总结经验的过程中,邓小平逐渐形成了对“什 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
问题的科学认识。
其次,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 既继承前人又敢于突破前人的理论勇气和思维品格,是他
能够科学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关键所在。中国建 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同马克思
所预见的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相距甚远。由 于长期教条化地理解马克思主
义,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严重的挫折。邓小平在反思历史、总结经验 教训的过程中,
大胆解放思想,敢于突破前人已有的结论,用新的思想和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对以往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关于社会
主义认识所 作的深层次的理论概括。这一定义,包括五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既
包括生产力方面,又包括 生产关系方面,既包括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又包括社会主义的根
本目的。前两个要素,讲的是生产力, 是根本任务;后三个要素,讲的是生产关系,是根本
目的。离开了根本任务,根本目的就无法实现;离开 了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就失去方向。这
是迄今为止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的揭示。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突破了以往人们
对社会主义基本 特征认识的局限,从更深的层次上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把对社会主
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 平。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
展的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马列主义与 中国当今现实相结合的典范。




邓小平文选: 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63.
邓小平文选: 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115-116.


三、江泽民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理论贡献
中共十 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
判断党所处的历史地 位,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总结实
践经验,逐步形成“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突出强调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
盖了经济、文化、政治三个基本方面,大大拓展了社会主义 本质的内涵。在邓小平理论的基
础上,进一步搞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把对 社会主义的认识提
高到一个新的理论境界。2006 年8 月15 日,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 报告会上的讲
话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给以高度评价。他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鲜明的特点 和
最突出的贡献,在于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
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
根本问题上形成 了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

四、胡锦涛的和谐社会理论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 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
践中,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 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党的十七大也指出,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应该说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 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理 论境界,进
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论
胡锦涛的“和谐社会”理论,在新 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具体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的问题。和谐社会涵盖了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 、文化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包含
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相关内容,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
设全面发展。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 会主义经济
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突破了仅仅从共同富裕这个经济内涵< br>来认识社会主义的局限,进一步拓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胡锦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提出 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新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
对“什么是社会主 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的结果,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进一步把握的结果。
综上所述,毛泽东关于什么是社 会主义的基本思路作一初步探讨。邓小平反复提出要搞
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 题,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经济、
文化、政治三个基本方面,大大拓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胡锦涛把对“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理论境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 克思
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论。

自我分析-荷兰探亲签证


两小儿辩日原文-天津海关


寓言两则-双创工作总结


郭德纲于谦我要穿越-安徽艺术高考网


海宁人才市场-2013江苏高考


新加坡国立大学排名-烟台南山学院录取分数线


名人传记读后感-福建会计信息网


田纳西州立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