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的主要经济主张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有什么现实意义
青春舞曲串词-盼望作文
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
摘 要:约翰·凯恩斯是西方宏观
经济学的开创者,他的理论和政策立足于对
社会经济总量的分析,研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运用财政、
金融和货币手段对
经济进行全方位的干预;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确立,充分发
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以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是经济理论界和政府管理部门面
临的重大课题。因此,
研究和借鉴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特别是凯恩斯主义,对
于指导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有着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凯恩斯 就业 投资 宏观调控
在任何市场经
济社会,市场机制都是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运行的
基础性调节手段。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目标;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又进一步明确了市场化的取向,
市场机
制必将完全取代传统的计划机制作为经济运行的基本调节手
段,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在市场和政府之
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
择,我们当然需要市场,但我们也需要政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
要强有
力的国家宏观调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百年历史验证了
单靠发挥市场机制,不能保证经济的稳定增
长和持续繁荣,西方周期
性的经济危机也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弱点,凯恩斯主义无疑成为西
方
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源泉。那么,凯恩斯主义对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是否具有指导和借
鉴作用呢?本文试就这一问
题进行探讨。
一﹑“凯恩斯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凯
恩斯主义”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1883—1964
年)提出的以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为
核心,包括赤字财政政策﹑通货
膨胀政策和扩大对外贸易政策在内的一整套稳定经济的政策主张。凯
p>
恩斯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是通过“凯恩斯革命”对他所谓的“古典
经济学”的变革
而建立的。早期的凯恩斯曾经是“古典经济学”的信
奉者,他崇拜市场机制的作用,认为“自由放任”的
政策能够确保“充
分就业”和经济稳定发展。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制度的
尖锐矛盾
,特别是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长期的大
萧条,将“古典经济学”宣扬的“自由放任
”和市场机制的乐观论调
一扫而光。凯恩斯作为一位面向现实的经济学家,比同时代的许多人
都
更早﹑更敏锐地察觉和更深刻地感受到传统经济理论与“一战”后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格格不入,于是他
逐步走向了怀疑﹑批评和修正
“古典经济学”的道路。在1930年至1936年间,凯恩斯首先在失业
﹑保护关税等实际问题上同“古典经济学”决裂,同时也在理论上独
辟蹊径。1936年,他发
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
论》)一书,以“反危机”为目的,系统地提出了他的经
济理论以及
相应的经济政策纲领。这本书轰动了资本主义世界,西方经济学家把
凯恩斯主义称为
“凯恩斯革命”,把《通论》比做斯密的《国富论》
﹑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也有人把《
通论》与马克思
的《资本论》相提并论,甚至还有人将凯恩斯比作经济领域里的达尔
文或哥白尼
。
二次大战结束后,凯恩斯作为英国的代表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会
议,是战后新经济体系“布雷
顿森林体系”的倡导者之一。在20世
纪70年代以前的30多年里,凯恩斯的政策主张是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
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并对缓和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收到了一定的效
果。
二﹑凯恩斯的主要经济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是改变“自由放任”主义,实行政府干预<
br>经济的政策,以提高社会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在《通论》中,凯恩
斯对其经济理论进行了系统的
阐述,其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是他的就业
理论和投资理论。
(一)就业理论
凯恩斯声
称他写《通论》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失业问题。他说:
《通论》这本书分析之最终目的,乃在于发现何者
决定就业量。因此,
就业理论是《通论》的重点。
凯恩斯的就业理论是建立在他的“有效需求
”不足理论基础上的,
他对“古典经济学”的传统就业理论-------萨伊定律进行了修正。
萨伊定律否认市场经济下可能出现的生产过剩和总需求不足,认为市
场能够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
只要工人接受低工资,失业就会消
除。凯恩斯指出这不符合资本主义的实际情况,除了摩擦性失业和自<
br>愿失业以外,尚有大量非自愿失业存在。
那么,失业存在的原因及其解决之途径是什么?凯恩斯
认为,资
本主义社会之所以存在大量失业,是因为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造
成的。“有效需求
”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这两部分构成,所谓“有
效需求”不足,就是由于消费太低和投资萎缩所致。凯
恩斯着眼于资
本主义经济整体即社会经济总量的分析,是一种宏观分析或总量分
析。他认为一个
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总就业量决定于社会的总需求或有
效需求,决定于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
均衡状态。如果总需求或有效需
求不足,即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那就达不到充分就业,即出现了失业。要消灭“非自愿失业”就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凯恩
斯认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主要靠
增加投资,投资是就业的决定因素,
失业主要是由于投资不足引起的,投资的高水平决定了就业的高水<
br>平。
(二)投资理论
前面我们谈到,凯恩斯在分析有效需求不足时曾得出结论认为,
解决有效需求不足主要靠增加投资,不能指望增加消费。在消费倾向
一定之下,投资的大小决定
生产和就业的规模。
那么,投资又是如何决定的呢?《通论》写道:“当前投资量则
又决定于
投资引诱,投资引诱则又决定于两组势力之相互关系,第一
组为资本之边际效率表,第二组则为各种期限
不同﹑风险不同的贷款
利率。”这就是说,资本家决定投资与否以及投资多少,就看投资能
否给
他带来利润和利润的多少,而这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资本的边
际效率,二是利息率。资本的边际效率越
高,资本家就越肯投资。利
息率越高,资本家就越少投资;反之,利息率越低,资本家就越肯投
资。因此,只有利润率大于利息率时,资本家才会投资。
在凯恩斯看来,所谓资本的边际效率就是其增
产一个单位预期获
得的最高报酬超过其成本率,即追加投资所预期的利润率。正是这个
预期的利
润率才是决定投资的重要因素。关于利息与利息率,凯恩斯
指出:“所谓利息,乃是在一特定时期以内,
放弃周转灵活性的报酬。
而利率只是一个比例。”资本家投资主要取决于资本的边际效率
扣除
利息率以后的预期纯利润率。资本的边际效率越大,市场利率越低,
则资本家越有利可图。
可见,利率是决定投资的另一重要因素。
如果由于上述两个因素造成私人资本投资不足,从而导致失业
,
该怎么办?凯恩斯认为,投资主要是国家投资。他说:“我们不能把
决定当前投资量之职责放
在私人手中”,应该由国家负起投资的责任;
国家的投资能起到“药到病除”的作用。凯恩斯指出,投资
的小额变
动会在就业上引起巨大的变动,投资较小的增加量就会引起更大的就
业量,从而最终解
决就业问题。
三﹑凯恩斯的主要政策主张
萨伊﹑马歇尔等传统庸俗经济学家认为资
本主义市场经济会自
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不要政府干预经济。凯恩斯则反对这
一看法
,他公开宣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有缺点的,但只要国
家干预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可以“渐
臻完善”,成为尽善尽美
的制度。所以,他希望国家多负起直接投资之责,国家必须调节经济,
为此,他提出一系列经济政策。
(一)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干预经济。
所谓财政政策就是国家
通过财政预算对社会产品实行分配的一
种政策,凯恩斯的财政政策主要有:
1﹑公共投资政策
,即政府根据预算投资,兴建公共工程,如修
建医院﹑学校﹑桥梁﹑道路和其他公共建筑。凯恩斯指出:
当消费太
低时可以增加投资来抵偿消费之不足,当私人投资因消费不足而减少
时
,则用公共投资来弥补私人投资之不足,通过扩大投资的途径来增
加社会就业。
2﹑“举债支
出”政策。凯恩斯认为,政府举债支出增加投资,
私人举债支出增加消费,两者都能增加“有效需求”,
因而这种举债
支出能扩大就业,消除危机。我们可以看出,这实质就是赤字财政政
策。
3﹑高额累进税率政策。为了解决社会存在的贫富悬殊问题,凯
恩斯提议“建立一个直接税体系,使得
理财家﹑雇主以及诸如此类人
物之智慧﹑决策﹑行政技能等,在合理报酬之下为社会服务。”“对大额所得以及大额遗产课以更重之税。”,可见,凯恩斯希望通过加重税
收的办法缩小财富不均的幅度
,以增加消费和提高就业水平。
(二) 通过金融政策刺激投资﹑增加就业
金融政策就是国
家通过银行体系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一种政策,即
通过控制货币发行量,降低利息率,以调节投资和增加就
业。
首先,要采取低利息率政策。凯恩斯反对高利率政策,倡议“低
利息率”政策。他说:“
除非金融机构设法压低利率,否则将妨碍其
他方面之投资。” 低利率政策可以鼓动私人投资,增加收入
和就业,
消除“食利阶级”的“惰性”。国家在一般情况下都应采取低利息率
政策。
其次,实行“有节制”的通货膨胀政策。凯恩斯认为,“有节制”
的通货膨胀能起到增加投资引诱的作用
。因为“有节制”的通货膨胀
所造成的物价上涨,一方面使资本家获利更多,另一方面降低了工人
的实际工资,即降低投资成本,从而刺激私人投资。
四﹑凯恩斯主义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借鉴作用
凯恩斯主义是随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市场
经济的没落应运而
生的,它的理论主张和政策思想立足于对社会经济总量的分析,着眼
于国家宏
观经济的发展,从而成为宏观经济学的开创者。20世纪70
年代后,凯恩斯的理论主张和政策思想虽然
受到了货币主义﹑新自由
主义和新制度学派的抨击,但他的弟子们在新形势下发展的新凯恩斯
主
义仍然占据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应该指出,凯恩斯主义虽然从
本质上是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但它
首先是属于市场经济的宏观理
论,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珍珠,因此,它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实践特别是宏观经济调控有着较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的转型中,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即在市场配
置资
源的基础上实现国家对经济全方位的干预。但由于我们缺乏宏观
管理经济的经验,在经济运行中,我们也
面临由于宏观管理力度不足
造成地许多问题:
(一)有效需求不足
这是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从1993年7月开始我国开始采取
紧缩政策,使经济在1996
---1997年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然而,在
这之后,我国经济并没有像一些专家预期的那样呈回升
的态势,而是
不断下滑。同时,市场需求在经历了“短缺”“短缺与过剩并存”的
发展阶段后,
出现了“相对过剩”的买方市场。这种“过剩”是在人
均收入水平很低的条件下出现的,
属于发达国家早期难以摆脱的那种
典型的生产相对过剩,即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
br>理论对我们分析现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就业形势严峻
凯恩斯主义首要的是解
释失业现象,与我国劳动市场有很大差
异。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看,尽管通货膨胀、经济增长
与
失业率均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重要现象,但凯恩斯主义宏
观经济学首要解决的问题
是经济体系中的高失业问题,尤其是早期的
凯恩斯主义,更是主要解释高失业问题,而我国的失业率作为
一个重
要的宏观经济观测指标,具有十分明显的局限性,因为我国的劳动力
就业中以农业为主,
而且有大量的流动人口,当城镇对劳动力的需求
增加以后,他们就进入城镇进行全职或兼职的工作, 但
在城镇找不到
工作的时候,他们则回到农村从事生产;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力就业中
在农业中就业
的比例仍然高达到40 %以上,因此如果非农产业对农业
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则劳动力转移越快,因此
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变化
的意义远远超过单纯的失业率。另一方面, 我国目前并没有完善的失
业
统计制度,我国目前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与西方国家的失业率在统计
口径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决定实行
什么样的宏观政策时的一个最
重要的观测指标在我国无法使用,到底实行扩张还是紧缩的宏观政策
主要依靠价格来决定,这使得我们的观测可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可以从表1 的数据看出,即使是在1998 、1999
通货紧缩时我国
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却很低,而在经济高增长的2004 、2005 年失业率
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与一般的宏观理论是矛盾的,其中关键的原因
在于一方面我国的失业率不能很好说
明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
另一
方面失业统计与国际不接轨,从这个意义上看,凯恩斯主义在我国的
可适用性大大减小。
(三)收入差距扩大
在改革以前,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特征是平均主义,在城镇内部
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很小。改革开放以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
现跳跃式的扩大。高收入阶层由于多
年财富积累形成了财产性收入,
出现亿万富翁,具有百万资产的家庭已经超过200万个
;另一方面,
由于企业破产停工和生产不景气,城镇形成了贫困阶层。城乡居民收
入差距也进一
步扩大,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大约相当于城镇居民的25%。
收入差距的扩大直接影响了社会的有效需求,
1995年后,我国居民
的消费倾向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造成整个社会的购买力不足。
以
上出现的问题与早期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有相似之处,
因此,研究凯恩斯主义的“合理内核”,借
鉴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对
我们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有着重要意义。
近
年来,我国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稳健的金融货币政
策(特别是低利率政策)和税收政策,有力
地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宏
观调控力度。例如,我国已经连续八年实施了赤字财政政策,94年
以
来中国的财政赤字急速增加。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正好是这八年的
时间,又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
而且总量也增加的比较快。这
里面很合理的一个推论就是,中国现在奉行比较积极的财政政策显然
是刺激了经济的增长,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凯恩斯所倡导的
“举债支出”政策。目前财政赤字增
长的幅度相当大,2001年的财
政赤字最后的数字是2473亿,今年预计的赤字是3098亿,比去
年整
整增加了500亿,增幅大约是20%,从中国的情况来看,财政赤字
主要是用来扩大投资
,中国有很多是需要由政府来做的事情,特别是
大型的基建项目,像公路、桥梁、铁路、电讯等方面的投
资,即类似
于凯恩斯的所谓“公共投资”,这种投资直接扩大了消费,刺激了消
费,为社会创造
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001年,中国新增就业机会近
六百万个,其中再就业一百五十万
人。据预测,入世之后,由于贸易
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弹性将平均提高50%,也就是说每年将平
均新增二百万到三百万个就业机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乡居民
的就业问题。
可
以预见,只要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学习和借
鉴包括凯恩斯主义在内的各种市场经济理论
和政策思想,“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认真解决目前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一定会实现经济
的
稳定增长和持续繁荣,建立起真正的具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文献: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约翰·凯恩斯
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
摘 要:约翰
·凯恩斯是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开创者,他的理论和政策立足于对
社会经济总量的分析,研究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如何运用财政、金融和货币手段对
经济进行全方位的干预;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
确立,充分发
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以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是经济理论界和政府管理部门面
临
的重大课题。因此,研究和借鉴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特别是凯恩斯主义,对
于指导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
有着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凯恩斯 就业 投资 宏观调控
在任何市场经济社会,市场机制都是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运行的
基础性调节手段。1992年,中共
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目标;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又进一步明确了市场化的取向
,
市场机制必将完全取代传统的计划机制作为经济运行的基本调节手
段,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
须在市场和政府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
择,我们当然需要市场,但我们也需要政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
需
要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百年历史验证了
单靠发挥市场机制,不能
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持续繁荣,西方周期
性的经济危机也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弱点,凯恩斯主义无疑
成为西
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源泉。那么,凯恩斯主义对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
是否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呢?本文试就这一问
题进行探讨。
一﹑“凯恩斯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凯恩斯主义”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18
83—1964
年)提出的以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为核心,包括赤字财政政策﹑通货
膨胀政策和
扩大对外贸易政策在内的一整套稳定经济的政策主张。凯
恩斯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是通
过“凯恩斯革命”对他所谓的“古典
经济学”的变革而建立的。早期的凯恩斯曾经是“古典经济学”的信
奉者,他崇拜市场机制的作用,认为“自由放任”的政策能够确保“充
分就业”和经济稳定发展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制度的
尖锐矛盾,特别是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
长期的大
萧条,将“古典经济学”宣扬的“自由放任”和市场机制的乐观论调
一扫而光。凯恩斯
作为一位面向现实的经济学家,比同时代的许多人
都更早﹑更敏锐地察觉和更深刻地感受到传统经济理论
与“一战”后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格格不入,于是他逐步走向了怀疑﹑批评和修正
“古典经济学
”的道路。在1930年至1936年间,凯恩斯首先在失业
﹑保护关税等实际问题上同“古典经济学”
决裂,同时也在理论上独
辟蹊径。1936年,他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一书,以“反危机”为目的,系统地提出了他的经济理论以及
相应的经济政策纲领。这本书轰
动了资本主义世界,西方经济学家把
凯恩斯主义称为“凯恩斯革命”,把《通论》比做斯密的《国富论》
﹑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也有人把《通论》与马克思
的《资本论》相提并论,甚
至还有人将凯恩斯比作经济领域里的达尔
文或哥白尼。
二次大战结束后,凯恩斯作为英国的代
表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会
议,是战后新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倡导者之一。在20世
纪7
0年代以前的30多年里,凯恩斯的政策主张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并对缓和经济危
机和失业问题收到了一定的效
果。
二﹑凯恩斯的主要经济理论
“凯
恩斯主义”的核心是改变“自由放任”主义,实行政府干预
经济的政策,以提高社会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在《通论》中,凯恩
斯对其经济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其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是他的就业
理论
和投资理论。
(一)就业理论
凯恩斯声称他写《通论》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失业问题。他说
:
《通论》这本书分析之最终目的,乃在于发现何者决定就业量。因此,
就业理论是《通论》的
重点。
凯恩斯的就业理论是建立在他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基础上的,
他对“古典经济学”
的传统就业理论-------萨伊定律进行了修正。
萨伊定律否认市场经济下可能出现的生产过剩和总
需求不足,认为市
场能够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只要工人接受低工资,失业就会消
除。凯恩
斯指出这不符合资本主义的实际情况,除了摩擦性失业和自
愿失业以外,尚有大量非自愿失业存在。 <
br>那么,失业存在的原因及其解决之途径是什么?凯恩斯认为,资
本主义社会之所以存在大量失业,
是因为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造
成的。“有效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这两部分构成,所谓“有<
br>效需求”不足,就是由于消费太低和投资萎缩所致。凯恩斯着眼于资
本主义经济整体即社会经济总
量的分析,是一种宏观分析或总量分
析。他认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总就业量决定于社会的总需求或有
效需求,决定于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均衡状态。如果总需求或有效需
求不足,即
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那就达不到充分就业,即出现
了失业。要消灭“非自愿失业”就要解决有效需
求不足的问题。凯恩
斯认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主要靠增加投资,投资是就业的决定因素,
失业主
要是由于投资不足引起的,投资的高水平决定了就业的高水
平。
(二)投资理论
前
面我们谈到,凯恩斯在分析有效需求不足时曾得出结论认为,
解决有效需求不足主要靠增加投资,不能指
望增加消费。在消费倾向
一定之下,投资的大小决定生产和就业的规模。
那么,投资又是如何
决定的呢?《通论》写道:“当前投资量则
又决定于投资引诱,投资引诱则又决定于两组势力之相互关系
,第一
组为资本之边际效率表,第二组则为各种期限不同﹑风险不同的贷款
利率。”这就是说,
资本家决定投资与否以及投资多少,就看投资能
否给他带来利润和利润的多少,而这取决于两个因素:一
是资本的边
际效率,二是利息率。资本的边际效率越高,资本家就越肯投资。利
息率越高,资本
家就越少投资;反之,利息率越低,资本家就越肯投
资。因此,只有利润率大于利息率时,资本家才会投
资。
在凯恩斯看来,所谓资本的边际效率就是其增产一个单位预期获
得的最高报酬超过其成本
率,即追加投资所预期的利润率。正是这个
预期的利润率才是决定投资的重要因素。关于利息与利息率,
凯恩斯
指出:“所谓利息,乃是在一特定时期以内,放弃周转灵活性的报酬。
而
利率只是一个比例。”资本家投资主要取决于资本的边际效率扣除
利息率以后的预期纯利润率。资本的边
际效率越大,市场利率越低,
则资本家越有利可图。可见,利率是决定投资的另一重要因素。
如果由于上述两个因素造成私人资本投资不足,从而导致失业,
该怎么办?凯恩斯认为,投资主要是国家
投资。他说:“我们不能把
决定当前投资量之职责放在私人手中”,应该由国家负起投资的责任;
国家的投资能起到“药到病除”的作用。凯恩斯指出,投资的小额变
动会在就业上引起巨大的变动,投
资较小的增加量就会引起更大的就
业量,从而最终解决就业问题。
三﹑凯恩斯的主要政策主张
萨伊﹑马歇尔等传统庸俗经济学家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会自
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
均衡,不要政府干预经济。凯恩斯则反对这
一看法,他公开宣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有缺点的,但
只要国
家干预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可以“渐臻完善”,成为尽善尽美
的制度。所以,他希
望国家多负起直接投资之责,国家必须调节经济,
为此,他提出一系列经济政策。
(一)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干预经济。
所谓财政政策就是国家通过财政预算对社会产品实行分配
的一
种政策,凯恩斯的财政政策主要有:
1﹑公共投资政策,即政府根据预算投资,兴建公共
工程,如修
建医院﹑学校﹑桥梁﹑道路和其他公共建筑。凯恩斯指出:当消费太
低时可以增加投
资来抵偿消费之不足,当私人投资因消费不足而减少
时,则用公共投资来弥补私人投资之
不足,通过扩大投资的途径来增
加社会就业。
2﹑“举债支出”政策。凯恩斯认为,政府举债
支出增加投资,
私人举债支出增加消费,两者都能增加“有效需求”,因而这种举债
支出能扩大
就业,消除危机。我们可以看出,这实质就是赤字财政政
策。
3﹑高额累进税率政策。为了解
决社会存在的贫富悬殊问题,凯
恩斯提议“建立一个直接税体系,使得理财家﹑雇主以及诸如此类人物之智慧﹑决策﹑行政技能等,在合理报酬之下为社会服务。”“对大
额所得以及大额遗产课以更重
之税。”,可见,凯恩斯希望通过加重税
收的办法缩小财富不均的幅度,以增加消费和提高就业水平。
(二) 通过金融政策刺激投资﹑增加就业
金融政策就是国家通过银行体系对经济进行干预的
一种政策,即
通过控制货币发行量,降低利息率,以调节投资和增加就业。
首先,要采取低利
息率政策。凯恩斯反对高利率政策,倡议“低
利息率”政策。他说:“除非金融机构设法压低利率,否则
将妨碍其
他方面之投资。” 低利率政策可以鼓动私人投资,增加收入和就业,
消除“食利阶级
”的“惰性”。国家在一般情况下都应采取低利息率
政策。
其次,实行“有节制”的通货膨胀
政策。凯恩斯认为,“有节制”
的通货膨胀能起到增加投资引诱的作用。因为“有节制”的通货膨胀所造成的物价上涨,一方面使资本家获利更多,另一方面降低了工人
的实际工资,即
降低投资成本,从而刺激私人投资。
四﹑凯恩斯主义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借鉴作用
凯恩斯
主义是随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没落应运而
生的,它的理论主张和政策思想立足于对社会经
济总量的分析,着眼
于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从而成为宏观经济学的开创者。20世纪70
年代
后,凯恩斯的理论主张和政策思想虽然受到了货币主义﹑新自由
主义和新制度学派的抨击,但他的弟子们
在新形势下发展的新凯恩斯
主义仍然占据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应该指出,凯恩斯主义虽然从
本质上是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但它首先是属于市场经济的宏观理
论,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珍珠,
因此,它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实践特别是宏观经济调控有着较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我
国正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实行强有力的国
家宏观调控,即在市场配
置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国家对经济全方位的干预。但由于我们缺乏宏观
管
理经济的经验,在经济运行中,我们也面临由于宏观管理力度不足
造成地许多问题:
(一)有效需求不足
这是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从1993年7月开始我国开始采取
紧缩政策,使经济在1996
---1997年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然而,在
这之后,我国经济并没有像一些专家预期的那样呈回升
的态势,而是
不断下滑。同时,市场需求在经历了“短缺”“短缺与过剩并存”的
发展阶段后,
出现了“相对过剩”的买方市场。这种“过剩”是在人
均收入水平很低的条件下出现的,
属于发达国家早期难以摆脱的那种
典型的生产相对过剩,即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
br>理论对我们分析现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就业形势严峻
凯恩斯主义首要的是解
释失业现象,与我国劳动市场有很大差
异。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看,尽管通货膨胀、经济增长
与
失业率均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重要现象,但凯恩斯主义宏
观经济学首要解决的问题
是经济体系中的高失业问题,尤其是早期的
凯恩斯主义,更是主要解释高失业问题,而我国的失业率作为
一个重
要的宏观经济观测指标,具有十分明显的局限性,因为我国的劳动力
就业中以农业为主,
而且有大量的流动人口,当城镇对劳动力的需求
增加以后,他们就进入城镇进行全职或兼职的工作, 但
在城镇找不到
工作的时候,他们则回到农村从事生产;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力就业中
在农业中就业
的比例仍然高达到40 %以上,因此如果非农产业对农业
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则劳动力转移越快,因此
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变化
的意义远远超过单纯的失业率。另一方面, 我国目前并没有完善的失
业
统计制度,我国目前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与西方国家的失业率在统计
口径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决定实行
什么样的宏观政策时的一个最
重要的观测指标在我国无法使用,到底实行扩张还是紧缩的宏观政策
主要依靠价格来决定,这使得我们的观测可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可以从表1 的数据看出,即使是在1998 、1999
通货紧缩时我国
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却很低,而在经济高增长的2004 、2005 年失业率
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与一般的宏观理论是矛盾的,其中关键的原因
在于一方面我国的失业率不能很好说
明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
另一
方面失业统计与国际不接轨,从这个意义上看,凯恩斯主义在我国的
可适用性大大减小。
(三)收入差距扩大
在改革以前,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特征是平均主义,在城镇内部
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很小。改革开放以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
现跳跃式的扩大。高收入阶层由于多
年财富积累形成了财产性收入,
出现亿万富翁,具有百万资产的家庭已经超过200万个
;另一方面,
由于企业破产停工和生产不景气,城镇形成了贫困阶层。城乡居民收
入差距也进一
步扩大,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大约相当于城镇居民的25%。
收入差距的扩大直接影响了社会的有效需求,
1995年后,我国居民
的消费倾向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造成整个社会的购买力不足。
以
上出现的问题与早期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有相似之处,
因此,研究凯恩斯主义的“合理内核”,借
鉴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对
我们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有着重要意义。
近
年来,我国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稳健的金融货币政
策(特别是低利率政策)和税收政策,有力
地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宏
观调控力度。例如,我国已经连续八年实施了赤字财政政策,94年
以
来中国的财政赤字急速增加。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正好是这八年的
时间,又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
而且总量也增加的比较快。这
里面很合理的一个推论就是,中国现在奉行比较积极的财政政策显然
是刺激了经济的增长,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凯恩斯所倡导的
“举债支出”政策。目前财政赤字增
长的幅度相当大,2001年的财
政赤字最后的数字是2473亿,今年预计的赤字是3098亿,比去
年整
整增加了500亿,增幅大约是20%,从中国的情况来看,财政赤字
主要是用来扩大投资
,中国有很多是需要由政府来做的事情,特别是
大型的基建项目,像公路、桥梁、铁路、电讯等方面的投
资,即类似
于凯恩斯的所谓“公共投资”,这种投资直接扩大了消费,刺激了消
费,为社会创造
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001年,中国新增就业机会近
六百万个,其中再就业一百五十万
人。据预测,入世之后,由于贸易
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弹性将平均提高50%,也就是说每年将平
均新增二百万到三百万个就业机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乡居民
的就业问题。
可
以预见,只要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学习和借
鉴包括凯恩斯主义在内的各种市场经济理论
和政策思想,“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认真解决目前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一定会实现经济
的
稳定增长和持续繁荣,建立起真正的具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文献: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约翰·凯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