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选择题练习三
2007年高考分数线-节约用电的作文
诗歌鉴赏 选择题
姓名
1.下列对这首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凉 州 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A、这首《凉州词》写的是边
塞将士的生活,描绘边地的生活环境,反映戍边将士的复杂感情,是宋代边
塞诗的名篇之一。
B、第三句中的“怨杨柳”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吹奏哀怨的《折杨柳》曲,另一层意思是说,因为与
家人离别而怨恨的戌卒抱怨边塞杨柳不青,连折柳寄情的愿望也难以表达。
C、“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喻指朝廷对戍边将士不关心,恩泽不能到达边塞。
D、这首诗格调雄奇,语句流畅,虽抒哀怨之情,但悲中有壮,不失慷慨、豪放的风格。
2.选出对此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A、此诗第二句写雨景,运用“如烟”的比喻,绘出了雨的形态。
B、第三、四句写农事繁忙
,“才”、“又”两字的搭配使用,不说“忙”而读者已感受到忙的气氛、忙的节奏。
C、这首诗写景、叙事相结合,语言质朴、清新。
D、《乡村四月》写江南农村初春的风光及繁忙的农事,表现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3.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B、这里的“渭城”指秦故都咸阳城,“故人”是老朋友的意思。
C、诗的一、二两句写景,写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
D、诗的三、四两句叙事抒情,抒发了强烈、真挚的惜别之情。
4、选出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A、这是宋代诗人苏轼在僧人惠崇所作的画上题写的七言绝句。
B、第一句中的“三两枝”说明时间是早春。
C、第三、四句实写了画中的景物,如鲜嫩的蒌蒿、短壮的芦芽、逆水上游的河豚。
D、全诗通过对画面景物的描写,结合联想,显示了早春自然界的勃勃生机,形象真实,意境清新。
5.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A、一、二两句写江和山,以“断”和“开”两个动词写出了大江奔腾的壮阔气势。
B、“两岸青山相对出”中的“出”字,使静止不动的山富有动态的美,也写出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
br>C、“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传神地描绘出一叶轻舟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
情景。
D、这首诗文字浅近,想象独特,写景逼真,展现了一幅雄伟壮丽的山水画卷。
6.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渔 歌 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A、‘渔歌子’是题目,这首词的语言通俗流畅,清新自然,具有民歌风味。
B、“鳜鱼肥”表明这是垂钓的大好季节,“青箬笠,绿蓑衣”标示了渔父的身份。
C、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的自然景物,刻画了一位怡然自得的垂钓渔翁。
D、这首词托物言志,借渔翁的生活表达自己摆脱官场羁绊后,热爱自然,追求闲适生活的情趣。
7.对下面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破阵子 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五十
弦翻塞外声”中的“翻”意思是“弹奏”,这个词准确形象地表现出弹奏热烈、乐声响彻云霄的情景。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诗句分别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概括而生动地写出战斗紧张激烈。
C、这首词借剑寄意,表现抗金救国的主题,即是壮词又是悲歌,基调愤激。
D、辛弃疾写这首词寄给陈亮,既是对好友不得志表示慰解,也是借此抒发自己失意的感慨。
8.对下面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出塞》,乐府旧题,古代一种军歌。塞,边疆可作屏障的险要地方。
B、“龙城飞将”古人对汉朝防守边疆大将李广的美称,诗中借来代称英勇机智的统帅。
C、“胡马”指古代北方民族的军队。胡,古代对北方民族的通称。
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立志报国,死而后已的思想感情。
9.对下面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A、这首诗是作者路过瓜洲,怀念金陵住所的诗,一般认为是作者第二次拜相,奉诏进京时所作。
B、“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间”,音为jiān,中间。这句诗交代了两个镇所处的地理位置。 <
br>C、“绿”意为“吹绿”,把看不见的春风转移为色彩鲜明的视觉形象,蕴含更为丰富,也更富有表现力。
D、这诗借春风、明月来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10.对下面一首诗赏析有误的是(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
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
日出。
C.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
。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11.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不恰当的一句(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
是幽美的,两
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
C、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
,用语
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
,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12.
渔家傲·塞下秋来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
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下列词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连衡阳飞来的大雁也不愿意留下来。
B、“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的是边塞上引起人们悲愁之情的笛声、马声、号角声等。
C、“浊酒一杯家万里”的意思是端起一杯浊酒来解愁,却想到了万里之外的家乡。
D、“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将军”是作者自称。
②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13.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
行踪;“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
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诗人
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
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
,
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
14. 使 至 塞 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
一词知道,
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
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
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
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
而孤独、寂寞、
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15.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
水前。”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
书
”、“归雁”遥相呼应。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
“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明诗人到江南
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
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
灸人口。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
乡之情。
16.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
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
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
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
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
态。
17. 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作
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宋朝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B、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
C、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
易老,所以才要“聊
发少年狂”。
D、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
表现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18.
关于下面袁枚的《马嵬》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是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注:长生殿,又名集灵台,是唐玄宗祭祀天神的宫殿。)
A、《长恨歌》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B、人间的“银河”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这里运用的是借喻。
C、第三句里的“夫妻别”写的是民间的爱情悲剧。
D、第四句是说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远比李杨爱情悲剧深重。
19.杜牧《赤壁》分析不当的一项(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作者并不从正
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
政
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
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
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
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
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
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
鼻矶,故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20.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即事
乔吉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①下面是两首元曲,对它们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元曲分散曲和杂剧两大类,散曲又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此二首《天净沙》均属小令。
B、《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和《即事》都是曲题名。
C、《天净沙·秋思》全篇2
8个字,没用一个动词,全由名词和它的修饰语组合而成,但却构成了一幅有
机的图画,有一字千金之感
。
D、《天净沙·即事》全篇28个字是由14个重叠字构成的,其中没用一个动词,但却处处显示
出动态。
②对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
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
与处于静态中
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B、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景与情结
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2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A、这首诗描绘山西村美丽富饶,村民淳朴好客,表现出诗人对田园之乐的向往。
B、三、四两句,隐含诗人受挫不馁的精神,有不断进取的意趣。
C、“箫鼓追随春社近”的
意思是:农民击着鼓,奏着乐一队一队地走过,原来是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社日盛会。
D、这首诗写于诗人因坚持抗金复国的主张而被罢官回乡时,所以诗中含有悲观失意的情调。
22、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这首诗表现了作
者长期遭贬谪的悲凉、愤懑的心情,同时又袒露出作者豁达豪放的襟怀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B、一、二句写出了作者被贬谪置于巴楚这荒远凄凉的地方,已有二十三年了。
C、三、四句写作者借吹笛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回到家乡后衣着破烂的落魄情景。
D、五、六句作者虽以“沉舟”、“病树”自比,但不消沉,写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22. 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23. 对《登高》鉴赏错误一项: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诗前半写景
,后半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栩栩如生地得到表现。
B.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补充,直接抒发了
作者韶
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C.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D.
尾联又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根本原因。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
跃
然纸上。
24.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①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A、首联追述往事,说自己参加科举考试而入仕做官,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B、
颔联形象地抒发其关于世事人生的深沉慨叹,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也如雨中浮萍,对世事人生
失去
信心。
C、颈联叙写往日抗元遭遇的挫折和被囚押的孤苦处境。这两句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感染力极强。
D、尾联笔锋陡转,表达作者身陷绝境时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②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
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
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B、
颔联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浮沉紧系着祖国的安危。
C、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
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
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
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D、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已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25.
读下面诗歌,做①—②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地,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对“国破山河地,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令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
满城
到花鸟,令人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到显,由弱到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对仗
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
有生机的“城春
”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
河依旧,意思相反;“城
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
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写的景物。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开篇即写春望所见,突出写山河破碎、满城荒芜,写长安沦陷后的残败景象。
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触景生情:因感时恨别,见到了本为娱人之物的花
鸟反而
流泪惊心;一种是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种解释都合诗意。
C、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自安史叛乱以来,战火不断,企盼亲人消息,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
金”
!“家书抵万金”是说一万两金才能得到一封家信。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句中,“白发”
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
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之伤痛之外,诗
人又叹息衰老,更增了一层悲哀。
26.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
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①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②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
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
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27.选出对《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错误一项:
A.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
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
收
笔下。
B.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
br>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C.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
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
瑜身上。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
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D.结尾句,苏轼难以从悲哀中超脱,遂发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
28. 下列诗句与这首《访隐者》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
访隐者
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苔,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山坳。
A.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29.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①白居易,字乐天,号 。(1分)
②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待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③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4分)
【参考答案
】“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
描写
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一点1分,语言1分)
30.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
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
,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两项是( )
A.词作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
势磅礴。上阕中“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词人南征北战、路途
遥远、披星戴月。
B.下阕中“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体现了勇往直前、势不可挡。
把收复山
河的宏愿、艰苦的征战,以一种悲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
C.全词刻画了一位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的形象。
D.全词直抒胸臆,
壮怀激烈,表现了作者恢复失地、统一河山的决心,也表现了作者报效朝廷的一片赤
诚之心。肝胆沥沥,
感人至深。
E. 岳飞此词,音韵低沉,感情悲凄,具有激奋人心,鼓舞人们杀敌上战场的力量,激励
着中华民族的爱
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