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详细解析】
挑战书-公司祝福语
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详细解析】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热闹场面。
2.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作………,弓如……”一句描绘驰騁疆场惊险激烈的杀敌场景。
B
.“沙场……”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该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C
.“了却……,赢得…”一句为作者与友人共勉之词,呼应标题。
D
.“可怜”两字凸显了词人由壮怀激烈到黯然神伤情感的陡然变化。
【答案】
1
.(练兵前)分享牛肉
2.
B
【解析】
2.古诗词阅读
采桑子
①
(其四)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①本词作于熙宁
四年(1071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来到额州西湖游
玩,心生喜悦而作《采桑子》十首
。
下面是小文与小涵对此诗的讨论。请根据你的理解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从“残红”“春空”等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伤春之诗,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
小涵:未必是这样的。赏析诗歌要注意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可用知人论世(结合注释)的方法,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
职后游玩是喜悦
的,诗歌尽管写暮春时节“狼籍(藉)残红”,但“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双燕
归来”都含蓄地透露出轻灵欢娱之情;其次还可抓关键词“好”字,“好”写出诗人游玩
之乐以
及对春天的眷恋和赞美之情。
【解析】
【详解】
题干
要求根据你的理解将对话补充完整。一定要读懂题干。小文的意见是“表达作者对春
光易逝的伤感”,是
通过对“残红”“春空”等词分析出来的。小涵对他的这种分析方法
及分析出来的情感给予否定。所以小
涵肯定使用另一种方法分析,并得出与之不同的情
感。如小涵可回答:可用知人论世并结
合诗歌内容的分析方法。知人论世是了解诗人并研
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
玩是喜悦的,诗歌用词含蓄,透露
的是轻灵欢娱之情。还可分析诗眼“好”,表达的是同样的情感。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
春夜别友人(其二)
陈子昂
紫塞
①
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②
。
(注)①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
。这里泛指北方边塞。②大臣书:《汉书·东方朔
传》载,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
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
1.这首诗在体裁和内容上与下面诗歌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
.《观沧海》
C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2.任选这首诗的一种表现手法简要赏析。
3.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
.
A
2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二句,是说虽然
处于良辰美景之中,但在这个充斥着离情
别意的场面上,一切都变得黯然,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
法。
五六二句“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寓情于景,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冷情境,表达出朋友
离别依依不舍的深情。
3.①与朋
友离别时依依不舍之情。第四句直接写“离忧怅有馀”,五、六两句通过渲染离
别时凄清寂静的环境来表
达离别的悲伤。
②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七、八句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表明自己此行是
向朝廷上书
议政,倾吐自己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
【解析】
1
.本题考查诗歌体裁。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与A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体裁相同;B
项
,古体诗;C项歌行体诗;D项,宋词。故选A。
2.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首联虚实结合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中,前句写旅程
之展望,为虚写;后句写眼前之场景,是实写。颔联“对
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以乐景
写哀情,属于反衬手法。颈联“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渲染了离别时
的凄冷情境,寓
情于景,表达出朋友离别依依不舍的深情。抓住一种手法作答即可。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具体分析。颈联“清冷花露
满,滴沥檐宇虚”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冷情境,从景物描写中可见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依依不
舍之情。尾联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表明作者此行非为其他,而是向国家献书论政,
是为了政治事业,表达建功
立业的雄心壮志。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被贬谪到西北边塞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
B
.首联写了诗人轻车简从,经过辽远的边疆地区,奔赴目的地。
C
.颔联借蓬草和归雁自喻,既言事又写景,表达了诗人飘零之感。
D
.颈联把广阔的自然景象同诗人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2.尾联运用“窦宪大破匈奴记功燕然山”这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
.
A
2
.表达了诗人为前线大捷而欢欣鼓舞的心情以及对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赞美之情。
【解析】
1
.A项错误,此诗时作者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
2.要求学
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的意思是“到萧关
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
都护已经到燕然。”燕然:东汉窦宪北破匈奴,曾于此刻石记
功。这里代指前线。所以运用“窦宪大破匈
奴记功燕然山”这个典故表达了诗人为前线大
捷而欢欣鼓舞的心情以及对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赞美之情。<
br>
5.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南湖早春①
唐代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②,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③黄鹂语未成。
不道④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⑤减心情。
(注)①本诗白居易遭到贬谪后在江州时所
留下的作品。②发:开花。③舌涩:指言语不
流利。涩,形容叫声艰涩,尚不连惯婉转。④不道:不是说
。⑤衰病:衰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景象,最后两句主要是直接抒发作者对南湖早春景象的喜爱。
<
/p>
B.颔联“乱点”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乱”并非杂乱、零乱,而
是自然、随意,诗人写西湖春景时亦说“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异曲同
工,都从“乱”中见出天然情趣,毫无人工的矫揉。
C.第四句中“平”字作用有二
:一是描述水蘋的整齐,其次它与“铺”字合用,有平展、
阔大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蘋
的茂盛。
D.颈联“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抓住最具生命活力的动物来写,白雁
因为身
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飞行;同样由于雨水的淋浇,黄鹂的舌头也颇有
些生涩不听使唤之感。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这首诗。
【答案】(1)A
(2)以乐景写哀情。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春雨初晴,阳光返
照,山杏吐艳,水蘋争
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的景象。渲染了清新明丽、生趣盎然的氛围。末两句突然
一转,
抒发仕途不顺的忧闷心情,以乐衬哀,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
【解析】
【详解】
(
1
)
A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主要是直接抒发作者对南湖早春景象的喜爱”不准确,
有喜爱,但主要表达<
br>
的是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
(
2
)考查诗歌的抒
情方式。读懂诗句大意的作答的基础。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
景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末两
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
效果。诗人正是以南湖早春景色的生机
勃勃、明媚可爱,反衬诗人遭贬后的衰病不堪,抒发了诗人面对美
景却无心欣赏的消沉郁
闷的心情。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答张十一
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
②
竞长纤纤笋,踯躅
③
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
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
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
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
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
愈写此诗作答。②筼筜(
yún dāng
),竹名,生
长于水边。③踯躅:杜鹃花科
。④恩波:皇帝的恩泽。⑤炎瘴:南方湿热致病的瘴气。⑥
斗:通“陡”。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清晰鲜明的水墨画,绘出春山明净,春江空阔之景。
B
.颔联“筼筜竞长”运用了拟人手法,把“筼筜”人格化,写活了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
C
.颈联是全诗的关键之句,抒发了诗人自知生命将在这炎热的瘴气中白白
葬送,以致无法
报答皇恩的痛苦。
④⑤⑥
D
.尾联
含蓄委婉,看罢友人的书信顿觉白发增加一半,表达了对年华逝去的哀伤,以及
与友人同感共悲的哀痛。
其中“斗觉”二字用得奇崛,把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
E.
本诗是赠答诗,张十一
客给韩愈的诗中有“鲛人远泛渔舟火,鹏鸟闲飞雾里天”的句
子,韩愈也用此“闲”字回答了他此时自在
悠闲、无所事事的状况。
2.诗歌前两联在景物描写上有“远近结合”和“以声衬静”的特点
,请结合诗句进行分
析。
【答案】
1
.
BD
2
.(1)远近结合,点面结合。第一联勾勒了
阳山地区的全景,并且第一句为远景;第二
联则是两组近景特写。(2)动静结合,以声衬静。山村是宁
静的,但是猿的哀蹄打破了宁
静,反而更突出此处环境的幽静。
【解析】
1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A
项,诗歌的首联“山净江空水见沙
,哀猿啼处两
三家”,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
br>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属于白描勾勒,并非浓墨重彩。故
A
项理解有误。
B
项,
正确。
C
项,诗句“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前句的“未
”字贯“报”与
“知”,意谓: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
虚度余生而已。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诗人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有无
辜被贬
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
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
的憧憬。所以
C
项中“抒发了诗人自知生命将在这炎热的瘴气中
白白葬送,以致无法报
答皇恩的痛苦”的说法不准确。
D
项,正确。
E
项,这首诗通过描
写
景物,抒发的是自己内心深处的被贬无奈、愤慨之情。并非自在悠闲、无所事事。所
以,
E项中的“自在悠闲、无所事事的状况”理解是错误的。据此,答案为
BD
。
2.试题分析: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写法分析作
答。诗的
前两联“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
花”的意思是:春山明净,
春江空阔,清澈得以见到江底的沙粒,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
可听;粗大的筼筜与纤纤嫩笋争相滋长,羊
踯躅清闲自得,随处开放出鲜艳的花朵。从描
写的顺序看,“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是远景
的描写;“筼筜竞长纤纤笋,
踯躅闲开艳艳花”是近景的描绘。从描写的角度看,是从视觉和听觉来描绘
的,“山净江
空水见沙”描绘了山村的宁静,“哀猿啼处两三家”则写猿啼,采用了以声衬静的写法,<
br>更突出山村的静寂。据此理解,依据题目要求分析作答。
7.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将别历下二首(之一)
晁补之
来见红蕖溢渚
①
香,归途未变柳梢黄。
殷勤趵突溪中水,相送扁舟向汶阳
②
。
注释:(1)渚:水中的小陆地(2)汶阳:汶河之北。古时有济南到开封经汶河水路。
p>
1.本诗前两句写了芙蓉香和
________
的景象,抒发了诗人
_______________
的感情。
2.自选角度赏析本诗第三、四句的妙处。
【答案】
1
.
柳梢黄
来时的愉悦和去时的伤感(表现作者对济南的不舍和怀念)
2.运
用拟人,赋予趵突泉以人的情感,通过写趵突泉水送诗人回汶阳,生动形象的表现出
诗人离别时的依依不
舍之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的
前二句运用“红蕖(芙蓉)香”和“柳梢黄”
两个意象,叙写了来济南时的欣喜和离开时的感伤,采用借
景抒情(谐音双关)的方法,
表达了诗人依恋不舍的心情。据此理解填写作答。
2.
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
字词来理解、揣摩
、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
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
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
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
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语句
“殷勤趵突溪中水,相送扁舟向汶阳”,用‘殷勤’赋予趵突泉水以
人的情感,运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通过叙写趵突泉水送诗人回汶阳,表现出诗人离别时济南时的眷恋和不
舍之
情。
8.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小题
㶚上秋居
马 戴
㶚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①㶚上:地名,位于长
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②致此身:以此身为国君
尽力。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的画面。
2.诵读“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一句时,你会重读哪个字?请说说你的理由。
3.全诗抒发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感情?请简要概述。
②
①
【答案】
1
.秋夜一片寂静,只听见荒郊庭院内树叶飘落的声音,似在低声
哭泣,寒夜已至,漂泊的
诗人独自一人被寒意包围,面对昏暗孤灯,倍感凄凉。
2.
例一:重读“空”,意为空旷、空荡,突出庭院的空寂氛围,抒发作者独处空园的孤寂
愁苦。
例二:重读“滴”,以声衬静,用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轻微声响来衬托秋夜宁静,表达作
者独处
空园的孤寂愁苦之情。
3.羁旅漂泊的思乡思亲、久居荒郊的寂寞孤独、怀才不遇的惆怅苦闷。
【解析】
1
.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
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落
叶”“树”“寒灯”“夜”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
忠于原诗,二
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选择重读的字
,合理阐述选择重读字的理由即可。如,重读“孤”,强调隔壁只有一个
野僧作邻居,衬托作者孤身一人
,只与野僧相伴的孤寂愁苦之情。
3.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此诗写作者客居灞上而感
秋来寂寞,情景萧瑟。首联写灞
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
时的酸楚和寒夜
独处时的悲凄况味;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
独的心境;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之情。
9.古诗文阅读
(甲)临皋闲题
苏轼
临皋亭
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
风月,本无常主,闲者
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
助役钱耳。
(乙)记游松风亭
苏轼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
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
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歇不得处 A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
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甚时也不
妨熟歇 B
(丙)纵笔三首(其一)
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注)甲文为苏轼贬黄州时所作,乙文为苏装贬惠州时所作,丙诗为苏轼贬惠州再贬儋州
时所作
。
1.根据语境,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选项。
(l)与此孰胜(
_______
) A.通“熟” B.谁,哪一个
C.成熟
.
(2)思欲就林止息(
_______
)
A.完成 B.即使 C.靠近
.
(3)若人悟此(
_______
) A.好像 B.如果
C.你
.
2.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
3.结合语境,在乙文A、B两处填上合适的标点,并说明理由。
4.丙诗意蕴丰富,选择下列一组词语,结合全诗,描摩诗人情感。
A“白须”和“酒红” B“误喜”和“一笑”
5.乙文中“熟歇”意为“充
分休息”,它是苏东坡人生境界的一种标志。结合你的阅读体
验,说说苏东坡“熟歇”的人生境界在甲文
《临来闲题》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
1
.
B
C
B
2.长江水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沐浴都是
从江里打水,为什么一定要
回家呢!
3.A处,示例1:填感叹号,更切合语境,更
能表现苏东坡当时突然醒悟到就地休息的惊
喜,一种大悟似的“忽得解脱”之感跃然纸上。示例2:填问
号,形成自我反问,更强烈
肯定地体现苏东坡当时突然醒悟到就地休息的惊喜,一种大悟似的“忽得解脱
”之感跃然
纸上。B处,示例1:填句号,更能体会苏东坡经过一番彻底领悟后的宁静。唯有这种宁静<
br>才是苏东坡,才是豁达、闲适的苏东坡,才是看淡生死、看淡一切的苏东坡。示例2:填
感叹号,
因为“熟歇”是苏东坡对人生的一种幡然醒悟,是他对人生的深刻体察。
4.示例1:A:“白须”和 “酒红”相对(写“对比”也对),通过颜色的变化,先描绘
了
自己容颜的衰老,“白须萧散满霜风”满带凄寒之气。末句忽借酒后脸上暂现红色一
事,情绪轻快。色彩
从霜白转入绚丽,传达出自己不以衰老为意的自我解脱,表达他对自
己贬官且多病的境遇的超脱和旷达。
示例2:B:“误喜”写出了“小儿”把老父亲“酒
红”的醉面误当成是体健的“朱颜”的欣喜;诗人自
己“一笑”点破“小儿误喜”,对儿
子之喜进行否定,回到对衰老的肯定。两词对照,让人感受到诗人对
自己病后饮酒的一种
自嘲,表现出诗人的旷达和超脱。
5.写作《临皋闲题》时,苏
东坡被贬黄州,此次贬官是苏东坡人生的一大灾难。因“乌台
诗案”差点丢了脑袋的苏东坡并没有沉浸在
伤感之中,而是转而排遣痛苦。他在临皋亭
下,生活得自在舒服,“饮食沐浴”皆取自“峨眉雪水”,竟
无归乡之心!这种感受就是
苏东坡被贬他乡、不为困境所绊的“熟歇”。而寄情山水,做江山风月的主人
,更是一种
旷达、超脱的人生至境,更是苏东坡的人生“熟歇”。
【解析】
1
.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本题(1)中的“孰”古义既可以是通假字,通“熟”,也可以
翻译成“
谁,哪一个”,今义为“成熟”,根据文意和句意可知应选择B;(2)中的就即
可翻译成“完成”,也
可以翻译成“即使”和“靠近”,根据文意和句意可知应选择C;
(3)中的若即可翻译成“好像”,又
可翻译成“如果”和“你”,根据文意和句意可知应
选择B。
2.考查文言文句子的
翻译。翻译时注意字要一一对应,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注意
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本题翻译
为“长江水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
喝沐浴都是从江里打水,为什么一定要回家呢!”,
其中注意“半”翻译成“大部分”;
“皆”翻译成“都”;“何必”翻译成“为什么一定要”。
3.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文章内容,然后结合语境和情感的
变化
标出相应的标点符号。文中
A
处前面的一句表明心中有疑问,但从“良久忽曰”中的
“
忽”可知有突然明白之意,故可用感叹号,若用问号,形成自我反问,也可体现“忽得
解脱”的惊喜和轻
松之感,故也可用问号;B处是结尾句,用句号,平淡结尾,体现的是
苏轼大彻大悟后的平静,用感叹号
,表达的是他对人生的深刻体察,故用句号或者感叹号
均可。
4.考
查诗歌词语的作用及情感的表达。首先要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其明确题干中两个词
语的关系,可从对比
,衬托等方面来写;然后结合句子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A
中白红颜色
的对比,表达他对
自己贬官且多病的境遇的超脱和旷达;B中两词对照,让人感受到诗人
对自己病后饮酒的一种自嘲,表现
出诗人的旷达和超脱。
5.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解答此题的是要了解诗文的主题和情感,了
解作者的处境和情
怀。乙文中的“熟歇”二字体现的是作者不畏人生的挫折,在寄情山水之中依旧悠闲自
得
的豁达情怀;甲文中从“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
本无
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中可知他称自己是“闲者”,说明他内心的豁达,这与乙文的
“熟歇”相对应,据
此可以作答即可。
【点睛】
【甲】参考译文:临皋亭下不远处就是长江,
长江水有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
平时吃喝洗涮都是从江里打水,何必要去人多的地方住呢?江
山风月,本来是没有主人
的,谁在用便可以说是主人。听说范子丰新买了园子,不知和我这里比怎么样?
我比他差
的,也就是我这不能缴税吧。
【乙】参考译文:我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一
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
乏,想到树林里休息。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
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
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有了
顿悟,就好比
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如果能悟解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
br>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
【
丙】参考译文:我这个多病的老翁在寂寥中打发时光;白须稀疏,面对着冷漠的秋风。
小儿搞错了,庆贺
我脸色红润健康;我不禁宛然一笑,这是喝了点酒,脸才有些红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野望
①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
③
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杜甫50岁。②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
时
相侵犯,故驻军守之。③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④涓埃:滴水、微尘,指
毫末之微。
1.诗歌尾联中哪些词扣住了题意?
2.诗歌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
合古文《旧唐书·杜甫传》和诗歌《野望》相关
内容,作简要分析。
④
②
【答案】
1
.出郊 极目
<
br>2.诗的颈联中“唯将迟暮供多病”一句表达了自己暮年多病的无奈与苦闷,“未有涓埃答
圣朝”一句表达了自己无法为国家献出绵薄之力的惭愧、遗憾。在那个战乱不断的时代,
文中“
时关畿乱离”、“甫以其家避乱荆、楚”与诗中“海内风尘诸弟隔”、“人事日萧
条”都在渲染社会的动
荡、给人民带来漂泊不安、流离失所的生活。所以,身处其中的杜
甫,既为天下苍生担忧,又无能为力,
由此诗人内心的痛苦就充分表现在诗的颈联中了。
【解析】
1
.诗以“野望”为题
,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
。尾联“跨马
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中的“出郊、极目”紧扣题意而来。
2.五六句又由“
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
的内
愧。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
之
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与《旧唐书·杜甫传》中的
“时关畿乱离”、
“甫以其家避乱荆、楚”,写出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与此诗
忧国伤时,想起诸弟们流离分散,
自己孓然身在天涯,未来就更见艰危,表现出一种沉痛
的感情。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五律·喜闻捷报
毛泽东
一九四七年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注)①度:通“渡”,过的意思。
1.“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中最能表达这层感情的是第
______
联。
2.这首诗是毛泽东喜闻捷报后诗兴大发而作,诗歌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请从写景的角度
赏析
诗歌的首联。
①
【答案】
1
.三
2.首联点出时令,铺写近景远景,极目所视,开阔舒展,表现出诗人闻捷报的喜悦之情和
革命
领袖的博大胸怀。
【解析】
1
.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
结合“每逢佳节倍思亲”分析,需要找出思念亲人的诗
句。故应该是“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答案
是第三联(颈联)。
2.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结合“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的意思 “暮色苍
茫,
挟秋带晚的风冉冉从河上吹过,晓来一眼尽收的无边原野渐渐与天地溶为一体。”分
析:秋风:点出时令
。度河:铺写近景;大野入苍穹:是远景,极目所视,开阔舒展。从
而衬托出领袖的心境和胸怀。
12.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观察下面两幅图画,选择一幅作这首词的插图,并简要说明理由。
图1 图2
(2)“酒”在中国诗词
中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或展现豪迈性情,或寄托婉转情
思……下列诗句中,与“浊酒一杯家万
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中一样,借“酒”来表现对
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的一项是( )
(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乙)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丙)别后与谁同把酒,客中无日不思家。(苏轼《寄高令》)
(3)古诗词中还有许多描写边塞景色的诗句,请你从其他两首诗词中各选一句,分别是
“①
”和“② ”(允许每句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答案】(1)答案
示例一:选择图1,因为图中西北边塞重重叠叠的山嶂,正是词中所描
绘的“千嶂里”;图中长烟密布,
落日斜照,孤城紧闭的画面,正是词中所描绘的“长烟
落日孤城闭”的景象。
答案示
例二:选择图2,因为图中黄昏时分,长城蜿蜒的画面,正是词中所描绘的“塞下
秋来风景异的景象;图
中大雁南飞的画面,正是词中所描绘的“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景
象。
(2)【丙】
(3)示例:①一片孤城万仞山 ②大漠孤烟直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画面的掌握。作答
时仔细观察图画,找出诗词中的意象即可。
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
恋的情意”,“长烟落日孤
城闭”的意思是“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
城门紧
闭”,图二中有大雁和落日的形象,所以图二可以作为《渔家傲•秋思》的插图。(2)此
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甲】句通过战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
绪;【乙】句表
现了农家人的盛情,表达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丙】句抒发了
作者的思乡之情。故答案为【丙
】。(3)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有关边塞的诗词
有很多,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任选一句作
答即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