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广告语,中西方联想意义之不同于翻译,英语谚语的翻译机方法

余年寄山水
907次浏览
2020年08月05日 05:0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韩恩贞-校园文化建设



广告语言
1广告语言的词汇特点
作为传播消息的一种方 式,广告语言用词要做到简洁,严谨,生动,形象,有感情色彩
才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例如,无论何 时,享受生活.(Take time. Any time)o
tasted, always loved.(一旦品尝,终生爱之。)”这两则广告一则是一个宾馆的广告,另一则
是一个食品广告。这两则广告运用简洁而非正式的词语,既表达了商品的信息同时使消费者
非常轻松的了 解了商品的品质和特色。为了使广告语言既生动又形象,广告语言还常常用错
拼和造词的方法。例如, shoe Ltd.舒飞鞋业有限公司”。 hi-fun,
Hi-fashion, only fromSonya”高度保真,高度趣味,高尚名流,来自索尼。这两则广告都
很富有新 意,利用造词法使消费者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注意它并留下很深的印象。因此在翻译
这类广告时我们也要发 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时中英文翻译对等并得到同样的效果。

2.广告语言的修辞特点
修辞在广告语言中也是经常用到的手法。语言中用到修辞可以使语言 更加生动形象,富
有趣味性,把它运用到广告中就使广告的效果更加突出。拟人,比喻,重复和押韵都是 一些
广告常用的修辞手法。例如,Time willtell时间会作证的。这则手表广告运用拟人的手法
充分表明了该手表 的质量值得保证和信赖The world smiles with Reader‟s Di-g est.
《读者文摘》给世人带来欢乐。拟人手法的使用使得广告具有人的特点,能够使广告更具亲和力。
3.广告语言的句法特点
广告语言的句式结构多种多样,巧妙 的运用简单句,疑问句和祈使句等句式能够有效的
达到吸引消费者,激起他们的购买欲,最终使他们采取 行动购买商品的目的。例如,
up with Seven-up.君饮七喜,提神醒脑. go better with Coca-Cola.
饮可口可乐,万事如意。”这两条广告无论英文还 是中文都达到了言简意赅。避免了用复杂
句而使消费者厌烦,有效的吸引消费者的同时也节约了广告的成 本。
三.言语行为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根据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三分说,我 们可以把广告语言本身作为一个话语行为,广告
者用的不同写作方法和意图是施事行为,广告对消费者的 影响以及产生的效果就是取效行
为。当我们翻译时想让中文版本和英文版本起到同样的效果,我们就要充 分考虑这则广告所
体现的言语行为理论的这三种行为。经过仔细分析后在进行翻译,不能只凭字面意思而 翻译,
尤其是广告文本。Spoil的本意为破坏,在这则广告里我们就不能将其翻译为破坏,否则与< br>英文版本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这则广告翻译为“尽兴而不增肥”更好些,既符合广告言简意
赅的 特点又起到了广告吸引消费者的目的。
根据以上分析,广告翻译除了传统的直译法,意译法, 创译法,增补型翻译法等外,也
可以运用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语用翻译法。这种翻译法对广告翻译的启示 主要有三点:(一)
要充分考虑广告语的施事行为,也就是广告语的目的。“用简单的话说,施事功能就 是我们
用话语来表达要做的事情。‟,很多时候这种目的不是通过直接的言语行为来表现的,而是
通过间接言语行为来实现,从而使广告语言更加意味深长。(二)要充分考虑广告语的取效行
为,也就 是广告宣传所起到的效果。一个广告语的好坏是由广告所起到的效果决定的。因此
广告语的翻译也要考虑 广告译语所起到的效果。(三)翻译时要充分考虑语境因素。例如广告
所针对的不同年龄的群体,中西方 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而在选词和句子结构上要特殊分析对
待。
四、结论


言语行为理论应用到广告翻译中,能使广告语的翻译更加贴切,使广告语的用意 和效果,
及其中蕴含的语用含义在译语中运用表现的更加恰当。“广告是集文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体,要求译文简洁,既能传递信息,又能达到刺激消费者
购买欲望 的目的。”因此在进行广告翻译时,我们既要兼顾中外文化形象传统和语言表达习
惯的差异,又要根据译 语文化的习惯和读者的接受和审美期待,同时兼顾广告语在用词,句
法和修辞上的特点和语言的言语行为 ,使读者与译文的期待程度融合,重塑商品的文化形象,
传递原语的语用信息。
中西文化中联想意义的不
同及翻译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英汉两种语 言存在于两种文化之中,因此它们有着各自的历史、社
会、生活环境、生活经历、习俗和宗教等。而这一 切就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中相同的词汇具
有不同的联想意义,即文化负载词。
作为文化的组成 部分。语言反映了本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而在语言的诸多要素
中,词汇是最基本的一个,它是支 撑语言系统的支柱以及传达语言信息的使者。同一个词汇
或短语在不同文化中所反映的形象和在头脑中的 联想是不同的,这些就是有着不同的联想意
义的文化负载词或短语。然而,翻译并不是简单的语言解码和 编码的过程。由于大量的文化
差异的存在。翻译这些文化负载词或短语时就显得困难重重。我们只有高度 重视具有文化意
义的词汇,并对其进行更深层的研究才能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尽可能有效地进行文化转 换。
1 联想意义的分类

联想意义是语言标志所唤起的想象和形象。在西 方社会和中国。有许多词汇或短语有着
相同的字面意思,但却因为不同的文化而具有不同的联想意义,这 些联想意义可以分为3
种类型。

1.1 联想意义在不同文化中意义不同
其实,联想意义的不同就是文化信息的鸿沟。人们由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
文化 背景和习俗。对同一个事物通常都会有不同的联想。
在中国文化中。“龙”是财富、权利和活力的 象征。曾经有一档娱乐节目深受少年儿童的
喜爱,名字就叫“小神龙俱乐部”。然而。西方人却很难想象 “龙”这一形象会成为娱乐节目的
名字。因为对他们来说,“龙”常常是邪恶的象征,是一种必须被摧毁 的可怕的怪兽。柯林斯
COBUILD英语词典对“龙”有如此解释:如果你称一位女士为龙,那么你就 是说她是性情暴
躁而令人不快的。
在中国,“东风”是温暖而和煦,能够使万物复苏、草 木丰润的。人们经常把它和春天联
系起来。这可以从许多历代有名的诗词中看到。比如:“东风变梅柳, 万汇生春光。”《西厢
记》中的:“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但在英国,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东风却 是寒冷的,
它更像是中国的西北风。而英国人把西风赋予了美好的事物,想到它,人们就会想到温暖和< br>生命的起源。在雪莱的西风颂中,“西风”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在春天复苏的精神。 在
中国和西方,还有许多的词汇和短语激发出人们不同的联想。比如:蝙蝠、狗、红色、数字
(4,13) 、兔子、老虎和狮子等,他们经常使两种文化中的人们困惑不堪。


1.2 联想意义只在一种文化中体现
有些事物只在一种文化中出现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却没有任何联想意义。
“鹤”在汉语文化中是长寿的象征,但西方人对“鹤”并没有任何联想。
另一个例子即“红楼”。 在中国,“红楼”通常并不仅仅指红色的楼,它常指上层人士所居
住的宏伟豪宅。在传统的中国文学中。 人们总把它和“爱情”相提并论。我们可以从李商隐的
诗词中窥见一斑:“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 自归。”此外,《红楼梦》中“红楼”的翻译
难倒了很多翻译家。而在英国,这个词却不会使人们联想到 更多。同样,兰花、柳树和蓝色
等也只在一种文化中出现联想意义。

1.3 联想意义在两种文化中相同
尽管不同文化问存在着文化信息的鸿沟,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还 是能够找到和谐的一面,
否则交流就不可能实现。在中国和西方文化中有—些词汇不仅字面意思相同,联 想意义也很
相似。比如:鹿是胆小而温顺的、狐狸是狡猾的、驴是愚蠢的等等。2 文化负载词的联想
意义的翻译

具有联想意义的词汇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负载 词。朱光潜曾说在外国文学中最难理解和翻
译的就是联想意义。它具有特殊的感情并很难在字典上查到。 如果我们对另一种文化的习俗、
历史环境等不甚了解,那么翻译这类词汇将有很大困难。事实上,即使我 们意识到也理解了
对方的文化,也难免在翻译过程中有文化信息的丢失。因此,一些学者认为文化是不可 译的,
但对于联想意义的翻译,我们还是能够找到一些有效的翻译方法。

2.1 同构和翻译
志为了支持和解释功能对等,奈达提出了同构理论。他认为在源语和目的语中 的语言标
就像是数学当中的等式。3个数字2-4-8排列形成了系统A,另外3个数字16-32-6 4形成了
系统B。如果想把2从A中取出,放到B中。我们必须把2放在16的位置。因为在A中2的意义等同于B中16的意义。我们可以用这个理论来处理翻译中的文化成分,当然也适用
于联想意 义的翻译。根据同构理论,我们可以把“西风”换成“东风”,反之亦然。方崇在翻译
坎特伯雷故事时就 把“东风”翻译成“西风”,以使其两种文化中的意象一致。同样,在翻译“as
timid asrabbit”时,我们可以把“rabbit”替换成“鼠”。

2.2 直译和意译
尽管属于不同的民族,英国人和中国人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态度和认知在某种程度上
是相通的,因此直译是可行的。对于第三种类型的联想意义我们可以用直译法来翻译。比如
“a s cunning as a fox”可以直接翻译成“像狐狸一样狡猾”。但直译则不适合用来翻译第一种 和
第二种类型的联想意义,直译加注却不失为有效的方法。Hart教授把《西厢记》中的“闲愁
万种。无语怨东风。”翻译成:
I am saddened hy a myriad petty woes
And,thougII I speak not,
I am angry
At the breeze from the east.
他直译了这句诗,却加了注:The east wind is symbolic of spring.with its urge to love and
mating.
但有时候,译者被不同的文化所局限而不得不舍弃直译而采取意译。意译是试图找到两
者在意义上的等同 。我们不必把“dragon”翻译成“龙”,而只要找到意义相近的词语。比如:


So me-times a person who pre~ntA hiraself as kind and gentle can in private turn out to be a
dragon。who breathes fire.可以翻译成:有时,某人在公共场合显得和蔼可亲,温文尔雅,但
在私下里却像个凶神恶煞。

3 结束语

文化的不同随处可见。在翻译过程中我们 应该更多地考虑在不同文化中词汇的意义而不
仅仅是词汇的字面意思。尽量传达他们的文化含义而不仅仅 是语言本身。否则翻译就变得无
效了。
论英语谚语翻译技巧

1引言

谚语民俗文化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火花。英语是一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在其漫长的 发展
过程中,吸收了欧洲多个民族语言的精髓。英语谚语更是博采众长,特别是从古希腊、罗马文
化及《圣经》中吸收了大量的营养。英语国家的作家、思想家如培根、莎士比亚、蒲柏和富
兰克林等更 是为这座宝库增添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内容。但是,英语谚语的主体还是来自民间。
那些无从考证出处而又 家喻户晓的谚语是一代代普通民众长期积累、流传下来的思想火花与
语言经典。英语学习者通过英语谚语 可以浏览英语国家思想与文化的精华,领略英语语言的
精悍与传神。优美的译文不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英语谚语的含义,而且会带您走进一座智
慧的殿堂、语言的宝库。

2英语谚语的特点

英语谚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句,是人民智 慧的结晶。英语谚语大
都具有鲜明的形象,适宜于用来比喻事物,因而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 彩。英语谚
语有的意思明显;有的富予含蓄,意在言外,可引起丰富的联想;有的可能包含几个意思,必 须根
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来明确它的意义。英语谚语既是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手段,同时其本身也
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不少英语谚语前后对称,音节优美,韵律协调。

3英语谚语的翻译策略

由于英语谚语具有这些特点,翻译时就应当尽量保持这些特 点。英语谚语不仅大量出现
在文艺作品里,在政治和科学论文中也同样经常遇到。英语谚语翻译的好坏对 整个译文的质
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如何处理英语谚语是翻译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译者除了忠实
地表达原文习语的意义外,还应尽可能保持原文习语的形象比喻、丰富想象、修辞效果及其
民族 色彩和地方特色。英语谚语的语的英译汉有三种主要方法。
3.1直译法
“直译是 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把忠实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把通顺的译文形
式放在第三位的翻译方法 。”(许渊冲,1984)即直译法是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
误的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 保留英语谚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例如:
After a storm comes a calm.风暴之后是宁静。
After rain comes fair weather.雨过天晴。


All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 easy.万事开头难。








As you sow,so shall you reap.自作自受。
As a man sows,so he shall reap.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The style is the man.文如其人。
Fish in troubled waters.浑水摸鱼。
The remembrance of the past is the teacher of the future.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2意译法
“意译却是把忠实于原文的内 容放在第一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二位,而不拘泥于
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许渊冲,1984 )当直译有困难或勉强译出而读者无法理解时,一般应采
用意译法。意译主要是指在翻译时抓住内容和喻 义这一重要方面,牺牲形象、结合上下文比
较灵活地传达原意。例如英语谚语A horse stumbles that has four legs,若将其直译成“有四条腿
的马会失蹄”, 这自然会给听者的理解带来困难,甚至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对于这类谚
语的翻译,应采取意译法 ,以完全不同的词语将甲方语句的寓意准确地传达给乙方。如果我们
将上例A horse stumbles that has four legs译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或“金无足赤,人无完 人”,
不失为成功的处理方法,汉译后,其形虽变,然其意依存。以下各例谚语的翻译均体现了“形相< br>远而意相近”的翻译的原则:
Beggars cant be choosers.饥不择食。
The best fish are(或swim)near the bottom.好鱼居水底。有价值的东西不能轻易得到。
The best fish smell when they are three days old.再好的鱼三天也要变臭。久住招人嫌。
Butter to butter is no relish.千篇一律的东西令人生厌。
Care killed a cat.忧虑伤身。








The child is father of(或to)the man.三岁看到老。
Claw me and Ill claw thee.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A close mouth catches no flies.口紧不招祸。
The cobbler should stick to his last.各守本分。
The darkest hour is nearest the dawn.接近成功时最艰苦。3.3同义谚语套用法
有的英语谚语和 汉语同义谚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相符合,双方不但有相同的意义和修辞
色彩,并且有相同的或大体相同的 形象比喻。对于此类谚语可采用“同义谚语套用法”。
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实。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本末倒置。
Diamond cut diamond.强中更有强中手。
Gifts blind the eyes.拿了手短,吃了嘴软。
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无风不起浪。
A new broom sweeps clean.新官上任三把火。
Dont bite the hand that feeds you.不要恩将仇报。
There are plenty of fish in the sea.天涯何处无芳草。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一石双鸟。
Speak of the devil(and he will appear).说到曹操,曹操到。
3.4增词加注法
有些英语谚语 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地方色彩或具有典故性质,汉译时必须加注才能把
意思交代清楚愿意,这种翻译法 叫做增词加注法。例如,仅仅把Carry coals to Newcastle译为
“向运煤,多 此一举”是不够的,因为读者不一定理解“纽卡索”的含义,必须用增词加注法翻译为
“向(煤区)纽卡 索运煤,多此一举。”或加注,说明“纽卡索”是英国的一个产煤中心,往那运煤,多


此 一举。

4结语

谚语作为一种以简单通俗的语言来表 达深刻道理的语句,常为人们所引用。在国际交往
中,人们喜欢引用本国或外国的谚语。例如美国前总统 里根1984年4月访华时充满深情地
说:Since we arrived the graciousness with which we have been received has been heartwarming.A
Chinese proverb best describes my feeling:“When the visitor arrives,it is as if returning home.(宾
至如归)。同年11月访华的挪威首相Wil loch在欢迎宴席上说道:Although I have tried to follow
the developments in your country from afar,I am very conscious of the truth of the Chinese
proverb“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因此,译者 在翻译英语谚语时应用恰当
的翻译技巧准确无误传达原文的含义意义重大。当然,掌握了以上四种谚语的 翻译方法并不
等于找到了一把可以翻译所有谚语的万能钥匙。有些谚语的翻译需要译员“转形解意”,而 有
些谚语的翻译宜“以不变应万变”,以保其“原汁原味”(梅德明,2008)。

论英语中动物词汇的象征
含义及其翻译

一、英语中动物词汇的象征含义及其构词类型

1.表示动物的单词。
(1)bee:蜜蜂,象征勤劳,人们常用as busy as a bee来形容某人忙忙碌碌。
(2)beetle:甲虫,象征盲目,当作名词用时可以指近视 眼,当作不及物动词时可以指
某人乱撞、瞎撞。
(3)cat:猫,象征欺骗,常用来形容某人心地恶毒。
(4)goose:鹅,象征自负、愚蠢,常用来指某人是呆头鹅或傻瓜。
(5)monkey:猴子,象征诡计,可指某人捣鬼、瞎弄。
(6)nightingale :夜莺,象征悲寂,诗人济慈就曾写下《夜莺颂》以抒发悲寂、忧伤的
心情。
(7)swan:天鹅,象征优雅或才华横溢,因此人们也用the Swan of Avon(艾冯河畔的
天鹅)指Shakespeare。
(8)chicken:小鸡,象征胆小、懦弱的人。
2.由动物单词构成的复合词。
(1)dog:狗,象征忠诚。如:dog-1ike常用来指某人像狗一样地忠于主人。
(2)dove:鸽子(一般指小野鸽),象征天真无邪,无害于人。如:dove- eyed(双眼
温柔无邪的),dove-like((鸽子般)纯洁可爱的,温柔的)。
(3)eagle:鹰,象征灵感,敏锐。如:eagle-eyed(眼力敏锐的,目光炯炯的)。
(4)hare:野免,象征胆小。如:hare-hearted指人胆小的,易受惊的。
(5)hawk:鹰,象征贪婪,敏锐。如:hawk-eyed(目光锐利的),hawk- nosed(长着鹰
钩鼻子的。)
(6)owl:猫头鹰,象征智慧。如:owl- wise指像猫头鹰一样聪慧。


(7)pigeon:鸽子(常指家鸽),象征胆怯。如:pigeon- hearted(怯懦的),pigeon-livered(温
柔的)。
(8)puppy:小狗,象征自负,幼稚。如:puppy-love(初恋)。
3.由动物单词构成的短语、成语
(1)bull:公牛,象征直来直去和力量。常见于以下短语中:to bull in a china shop指
动辄闯祸者,笨拙的粗人,to bull into(仓促地投入(某事);鲁莽地参加某事),to bull through
(硬挤),bull of Bashan(源自《圣经》,Bashan为约旦河以东 的沃土,古代以产壮牛著名),
常用来形容人气壮如牛,大嗓门。
(2)pig:猪,常和顽固、肮脏、贪婪等意思联系在一起。如:to make a pig of oneself
(吃得过多,喝得过多;过分放纵自己),to teach a pig to play on the flute(教猪吹笛),常
指做荒诞、不可能实现的事。
(3)snake:蛇,象征奸险、卑鄙和虚伪。如:a snake in the bosom指恩将仇报、背信
弃义的人;a snake in the grass指隐患或背后捣鬼的人;to wake snakes指惊扰人、闹事。
(4)wolf:狼,象征残忍、凶猛。如:the big bad wolf(使人害怕的人或物),to wake a
sleeping wolf(自找麻烦),to throw...to the wolves(弃某人于危险和困难境地而不顾)。
(5)bat:蝙蝠,象征盲目、愚蠢。如:(as)blind as a bat(瞎得跟蝙蝠一样,有眼无珠),
like a bat out of hell(不顾一切),crazy as a bat(疯得像蝙蝠),have bats in the belfry(发痴,
异想天开)。
(6)fox:狐狸,象征狡猾、诡计。如:crazy like a fox(非常狡猾,十分精明),play (the)fox
(行为狡猾),fox‟s sleep(假睡)。
(7)duck:鸭子,象征欺诈。因此人们常用duck soup来指那些好欺负的人。
(8)sheep:绵羊,象征愚蠢、怯弱。如:follow like sheep(指人盲从),a lost sheep
(误入歧途的人),a black sheep(败家子,败类)。
(9)leopard:豹,象征罪恶。如:人们常用“Can the leopard change his spots?”指某人
本性难移。
(10)tiger:老虎,象征凶猛。如:have a tiger by the tail指遇到劲敌,ride athe tiger
指骑虎难下,处境岌岌可危。
(11)ass:驴,象征愚蠢。如:act the ass指某人做糊涂事,胡闹、出洋相;The ass waggeth
his ears.[谚]驴子摇耳朵,傻瓜装聪明。
(12)horse:马,象征速度。如:horse and foot(全力以赴地;竭尽全力地)。
(13)spider:蜘蛛,象征奸诈。如:spider and fly(设圈套者和入圈套者)。
(14)fly:苍蝇,象征脆弱和微不足道。如:a fly on the wall(不易被察觉的观察者),
break the fly on the wheel(杀鸡用牛刀),指浪费精力。
(15)peacock:孔雀,象征虚荣,常指那些爱招摇、喜欢炫耀自己的人。如:(as) proud
as a peacock指某人非常高傲,play the peacock(炫耀自己)。
(16)shark:鲨鱼,象征贪婪、狡猾。如:a loan shark指高利贷者,the big sharks指垄
断资本家。
(17)gull:鸥,常指容易受骗、轻信别人。
(18)lion:狮子,象征高贵和庄严(英国人以狮子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如:regal as
a lion(狮子般庄严),majestic as a lion(像狮子一样雄伟)。二、动物词汇的翻译策略

文化差异造成人们理 解事物的方式不同,有一些经验和认识是世界共通的,另一些则因
文化不同而相异。因此在使用动物词汇 时,有时一种动物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象征含义,或可
以称之为动物隐喻的同形异义现象。


1.直译。
在翻译中,对待译入语和源语中动物词汇象征含义相同或相近的情况,可采用直译法,
例如: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用来比喻看似友善、实则像狼一般凶恶的
人。在这里,羊具有善良、温顺的象征含义,而狼则引申为残忍、凶险的人。在汉语和英语
中, wolf(狼),sheep(羊)具有相同的象征含义,完全可以信手拈来,用对等直译法。又
如:c ock-a-hoop用来形容像公鸡一般自命小凡、傲慢无礼的人。在汉语文化中,公鸡也有
相似的象 征含义,因此可以译为“得意洋洋地”或“傲得像只大公鸡”。
2.意译。
翻 译中真正的难题还是在于处理译入语和源语中象征含义差异较大、甚至截然相反的动
物词汇。对于这样的 动物词汇,译者可采用意译的方法,即用译入语中具有相同或相近象征
含义的动物词汇来代替源语中的动 物词汇。如:talk horse可译为“吹牛”,中国人以牛为重,
其体积大且常见于日常生活中, 所以用“吹牛”一词来形容说大话;而在西方国家,马是主要
的劳动畜力,因此用talk horse。又如:a lion in the way可译为“拦路虎”,以及“Rats desert a
falling horse.”可译为“树倒猢狲散”,等等。用意译的方法可以取得相似或相近的读者反应。
在有关动物的成语及习语翻译中,还有一种情况:形式相似甚至相同,句型也几乎一模
一样,然而其意义 却相异乃至相反,造成一种“似是而非”“貌合神离”的假象,翻译时一不小
心就会踏入“陷阱”。比如 :to keep the wolf from the door很容易译为“不要引狼入室”,但是
它的英文意思是to be able to buy enough food for oneself and one‟s family,相当于汉语中的“能
够免于饥饿”“勉强可维持生活”,与是否“引狼入室”毫无关系,所以绝对不能混淆。
3.注释。
但翻译的功能之一是文化交流,而非文化蒙蔽。张今(1987)给翻译所下定义为 :“翻
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中包含的现实世界
的逻辑映像或艺术映像,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中译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所以具体到动
物词汇象征含 义的翻译,应尽量保持源语中动物词汇的原形,利用直译加注或直接在正文中
释译的方式,让译文读者了 解源语文化。例如:Serpentine Wisdom可以直译为“蛇一般的智
慧”,然后加注说明 在《圣经·马太福音》中,serpent(蛇,尤指大蛇或毒蛇)很聪明,可以
引诱夏娃和亚当偷吃禁 果犯下原罪,所以是智慧的象征。又如:like a bear with a sore head
常指人情绪恶劣,动不动就发火,可以直译为“像一只易怒的熊”,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在英
语文化中b ear(熊)具有“粗暴、怒气冲冲”的象征含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文化交流愈加频繁普 遍,有些动物词汇象征含义的翻译已无须再
加注解。实践证明,这种直译方法已经为读者所接受,并丰富 了译入语的语言表达。如:
crocodile tears最初可能被译为“假慈悲”或换成中国人习 惯的形象“猫哭老鼠”。但在不知不觉
中,“鳄鱼的眼泪”已被读者接受,且给人形象生动的感觉(杨自 俭,2000)。因此对待英语
中动物词汇的象征含义,直译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也是文化交流中不可 避免的一种趋势浅
谈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实
践的启示

。论文摘要:言语行为 理论是语用学领域的一个重大贡献,它时翻译实践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言语行为的三分说中,语言使用 者的意图和语言接受者的反应是语言交际功能的核心,因
此言外之力的翻译成为翻译的重点。在正确理解 原文作者的意图和判断原文对原文读者可能
产生的效果的基础上,译者应当以语用等效原则为指导,灵活 使用各种翻译手段,使译文读


者能够得到与原文读者相似的感受和影响。
作为语用学领域中重大贡献的言语行为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末由牛津哲学家John L.
Aus tin提出的,后又经过Searle的修正和发展。Austin认为语言研究的对象不应当是词和句
子,而是通过词和句子所完成的行为。他认为人们谈话时不仅是“言有所述”,而且是“言有
所为”。也 就是说,语言交际是由一系列的言语行为构成的,所有的话语除了有意义之外,
事实上还有着作为交际中 动态成分的交际用意。Austin探讨了在何种意义上说话就是行事,
并区分了说话即行事的三种基本 意义,也就是人们说话时同时发出的三种行为:以言表意行
为(locutionary act)、以言施事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以言取效行为((perlocutionary act) 。
以言表意行 为是产生有意义的语言表达的行为;以言施事行为是人们在说话的时候所
实施的行为,如命令、提议、许 诺、威胁、感谢等;以言取效行为是对听者施加影响的行为。
实际上话语的表意是它的字面意义;话语的 施事是话语发出者的交际意图;话语的取效是表
意对话语接受者产生的相应影响。以言表意行为与以言施 事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通过说
出句子表达了字面意义,而后者通过以言表意行为表达了说话者的意图 。一旦意图被识别或
得到满足,就会在听者身上产生一些变化或结果,也就是言语行为的取效。
言语行为理论的实质是句子不仅传递信息,而且完成行为;人们不仅发出有一定意义的
语言单位,而且还暗示发出这些语言单位的目的以及期待这些语言单位以何种方式被理解。
换言之,以言 施事行为有着某种效力,即言外之力(illocutionaryforce)。言外之力是语言使用
者想让他的行为产生的交际价值或这个行为意欲产生的功能。相同的言外之力可以由许多不
同的方式表现 出来。例如“不要到那里去”和“如果我是你,我就不到那里去”表达了同样的言
外之力,虽然前者是直 接的劝阻而后者是间接的建议。因此,解释话语字面含义的以言表意
行为应当服从于言外之力。在言语行 为理论中,言外之力是被最广泛讨论的,因为它表现了
话语的交际用意,与语言使用者的意图相一致。事 实上,“言语行为”这个术语通常在狭义上
仅仅被理解 为话语的言外之力。
言语行为理论为我们重塑语言及其运作方式的观念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而“言语行为
的语用分析从„说话 ‟和„行事‟与意义和效力的双重功能上看待所有的话语”。言语行为反映了
说话者在发出话语时的交际 意图,并且可以被看作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的结合。言语行为理
论不仅局限于口头言语,而且对于书面言 语也有很强的解释力,从而对翻译有着有效的指导
作用。
Robinson说:“洞 悉翻译和语言的一个有效方式是译者翻译的不是词语,他们翻译人们用
词语做了些什么”。既然意图是意 义的一部分,对意义的理解必须要将意图考虑在内。交际
不仅仅是通过命题内容达到的,而且还要借助言 外之力。因此,在翻译中仅仅停留在命题层
次是不够的,因为说话人木但要发出表意行为,而且常常还要 传递其施事行为并期望产生一
定的取效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必须确保译文的言外之力和取效结果与 原文的相一致,
必要的时候抛弃表意意义,这就是翻译中的语用等效。仅有形式翻译或语义翻译不能执行 给
译文读者传递言外之力的功能,译者有必要掌握原文作者的意图并将它以适当的方式传递给
译 文读者。虽然在许多情况下言语行为在翻译中可以不言自明,但有时“不同的文化会在不
同的程度上使用 言语行为”。再加上认知环境及语言习惯的不同,译者难以完全转换原语的
文化语境并将其在目的语中再 现,但通过体会原文的以言施事行为,也就是原语作者的意图,
译者应该能够使其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 影响和效果等同或类似于原文给原语读者带来的
影响和感受,从而在目的语文化中充分再现原语的文化语 境。
在翻译中,言语行为的区分是很重要的,尤其当言外之力偏离了表意意义,或者取效结< br>果违背了作者或读者的期待。译者应当在语境中推断出原文的意图,然后找到适当的方法将
它传递 给译文读者。也就是说通过作者发出的表意话语(locutionaryact),译者应当推断出作
者脑海中的特定目的 (illo-cutionary force),并且努力使他的译文对译语读者产生原 文对原语


读者产生的相同或相似效果(per-locutionary effect )。正如Hatim和Mason所说:“在单个成分
的指示意义之上,译者应当尽力依次传递每一个言 语行为的言外之力。下面我们从几个例子
中看一下言语行为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1) Daughter:
Mother:
(la)女儿:“妈妈,我想要这些花儿。‟,
妈妈:„·哦,伊娃,你的房间已经摆满花了。”
(1b)女儿:“妈妈,我想要这些花儿。”
妈妈:“得了吧,伊娃,你的房间已经摆满花了。”
从语境中可以推断妈妈不仅在陈述女儿的房 间已经摆满花的事实,而且还表达了她拒绝
为女儿买花的意图。原文的言外之力在(la)中没有自然地 表现出来。(1b)通过使用“得了吧”
适当地在汉语中传达了原文表示拒绝的言外之力。
(2)你在家时,谁敢来放个屁?
(2a) When you were at home, who dared tocome near and pass his wind?
(2b) When you were at home, who dared tocome and insult me?
(2c) When you were at home, who dared tocome and fart in front of me? (笔者译)在汉语口
语中,人们使用“放屁”来表明“胡说八道‟,的含义。Buck的译文只传达了原 文的表意意义,
使得译文读者对作者的意图感到疑惑。在另一方面,Jackson的译法没有完全将原 文的言外
之力译出。在原文中,武大郎被描写为一个未受教育并且社会地位低下的人,他在这句话中使用的语言是粗俗的。为了正确地传达原文的言外之力,作者尝试译出了(38c)的译文。这
个例 子表明译者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理解原文,在原语和译语中做出比较,以适当的方式表
达原文的意图。
(3)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3a) Every drop of the coffee is aromatic anddense, and you may still feel thirsty for it after
fin-fishing the cup.
(3b) Good to the last drop.
原文是麦氏咖 啡的广告。作者的意图是说明这种咖啡口感香醇,令人回味无穷。(39a)
的目的是复述原文的信息, (39b)是要达到和原文相同的言外之力。虽然(39a)似乎准确地表
达了原文的表意意义,(39 b)却通过简洁和生动的语言实现了广告翻译的功能,取得了和原
文相同的取效结果。因此,(39b) 更有可能使译文读者按照原文作者期待的方式做出反应。
言语行为的三分说对翻译有很强的解 释和理论指导作用。言语行为理论从说话者和听话
者在交际中的行为关系来分析话语职能,在它指导下的 语用等效翻译不仅追求传统意义上句
法或词义等表意行为上的对等,更是力求语用功能和言外之力的动态 对等,使译文读者能够
领会与原文读者相同或相似的的言外之力。
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论述 翻译.就是要求译者正确领会作者的主观意图并正确预测原文对
原文读者产生的客观效果,并力求在译文 中对等地传达这种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使原文对
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与译文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基本 相同。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
中,不仅要理解原文的字面意义,还要推断出原作者的真正意图以及对 读者可能产生的作用。
译者应当将作者的意图、读者的预期反应作为翻译的基本依据,以语用等效为指导 原则,灵
活采用有效的语言手段,将原文的意图正确地传递给译文读者,使译文读者能够领略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了解作者的主旨意图,使译文与原文达到语用等效是翻译活动的 核心和目的。由于语言
和文化的差异,在大多数情况下,原文与译文的绝对等值只是理想,在翻译中放弃 一个或多
个层次的等值常常是不可避免的情况。译者的任务就是要尽量使译文与原文保持最大的等


值,即表意、施事和取效三种行为的等值。在三种言语行为无法同时取得等值时,译者应在译文中最大限度地反映原文作者的主观意图及其对原文读者产生的客观效果,尽可能使译文
读者获得 与原文读者相同或相似的感受与反应,必要时牺牲原文语言形式的等值,即舍弃表
意行为意义而追求译文 与原文在施事行为意义和取效行为意义上的一致。交际功能是翻译的
基石,语言形式是实现交际功能的手 段。从语用学的角度看,无论译者采用怎样的翻译方法,
只要译文能传达原文作者的意图,即原文的言外 之力,实现交际目的,它就是成功的翻译。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


下雪的句子-办公室个人工作总结


福建省高考成绩查询-金陵科技学院分数线


郭彦甫-产品销售合同


安全小知识-华德应用技术学院


最重要的小事-广东省招生考试院


王晓业-建筑学课程


变态心理学试题-云南招考


扬州工业学院-新员工欢迎词